• 当前位置:首页 大陆剧 英雄2002

    英雄2002

    评分:
    0.0很差

    分类:大陆剧中国大陆2002

    主演:张静初,宁静,黄海冰,赵阳,刘威,牟凤彬,苗皓钧,黄达亮,徐敏,吴佳尼 

    导演:袁军 

    猜你喜欢

     剧照

    英雄2002 剧照 NO.1英雄2002 剧照 NO.2英雄2002 剧照 NO.3英雄2002 剧照 NO.4英雄2002 剧照 NO.5英雄2002 剧照 NO.6英雄2002 剧照 NO.16英雄2002 剧照 NO.17英雄2002 剧照 NO.18英雄2002 剧照 NO.19英雄2002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明朝东厂势力器张,百姓饱经宦官摧残。生性正直的世袭锦衣卫赵正武功高强、智勇兼备,与朱大典及张震被皇上赐名[锦衣三剑侠]。因目睹民间之惨况,决心为民请命。偶然结识内阁首辅叶向高之女儿叶敏,二人暗生情愫。皇上突然因怪病驾崩,太子幸得叶向高辅助顺利登基,赵正也擢升为锦衣卫指挥使。原来,皇上之死另有内情……   为了逃避赌债自阉入宫的赌棍魏进忠也侥幸升任为承运监。借东厂势力,魏进忠勾结   各地贪官,广征赋税,引至民不聊生。纺织女工唐岚不甘受压,组织工人发起抗税大游行,令调查此事的赵正心生敬意。赵正发现皇上正暗恋一女子,叶敏竟于此时出现,三人顿时不知所措……   皇上决定通过练习惊世绝学《天怒剑》战胜赵正获取叶敏的芳心,怎料真正的剑谱魏进忠偷梁换柱……   关外唐岚遇上张震及少林高手,误以为是厂卫,赵正赶至,及时化解纷争。赵正与唐岚三次邂逅,决战中,唐岚更舍身救已,赵正心生...

     长篇影评

     1 ) 最受争议电影,名不虚传

        这部电影被誉为最受争议电影,今天算是领教了,果然是名不虚传。受争议这个词的最高境界是让同一个人对同一个事有不同看法,吓得我差点以为自己精神分裂。
        第一次看《英雄》是11,上高中。那个时候看电影看得是明星,看得是热闹,而且当时自认为看过好多武侠片,已经不再追求漫天飞舞加上各种爆炸的“神功武打”片了,以为自己已经上升了一个层次,那个时候看《英雄》觉得莫名其妙,甄子丹装蛋、李连杰面瘫、梁朝伟摆POSS、张曼玉也不再好看,而且结构乱套,画面全是假的、剧情还非常扯淡。总而言之不知道张艺谋领着这些明星在干吗,拍写真还是练舞蹈?有事就说事,干什么大风刮得漫天沙子,绸子飞的漫天都是。最关键是宣传花了那么多钱,最后一看电影让人有点瞠目结舌,我当时看睡着了2次,醒来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也许当时真的没看懂,一直有疑惑,所以决定又看一遍,时隔11年,自己见得多了,懂得多了,真正可以用“欣赏”二字去看一部“作品”的时候再去看《英雄》我突然以为自己精神分裂或者失忆了,看完以后发现这部电影惊着我了。
       《英雄》算是中国电影转型过程中一个标志性的影片,也是一部商业片,但是他的层次我觉得要远远高于商业片,我不太懂艺术,但是我会感觉出这部电影艺术感很浓郁,别拿这里的武打效果跟《叶问》去比,一个是苹果一个橘子,不是一种东西!作为一部电影,你要问为什么把剑往水里点都能飞那么高,你用物理公式去算,那完全没意思了。作者想让我们看的不是科学,是美感!
        说剧情,小时候没看懂是因为逻辑性思维不强,这样的反复对话,反复回忆反复猜想,才更能让人觉得结果很震撼。这四个高手都想杀秦王,如果直接就从他们小时候学武开始,彼此各种爱恨情仇,最后一起去刺秦然后都死了,这样有意思吗?如果四个剑客同仇敌忾,最后秦王被杀了,你吐不吐?如果最后大家都让秦王的三千铁甲乱刃分尸,你会震撼吗?相信也不会,这里面有爱情,有友情,还有英雄气,英雄为报仇不怕死,这都有,但是这里所说的主题却不是这些,说的是明明知道秦王是暴君,明明十步一杀轻松刺秦,但是为了将来的天下统一、和平,而改变初衷抛弃国仇家恨甘愿赴死,这样说你会震撼吗?反正我是震撼了。
       再说演员,你会看出长空的仗义、残剑的胸怀、飞雪的嫉恶如仇、无名的勇武和果敢,每个人都是鲜明的都是活的。残剑和飞雪的爱情也是至死不渝的,这都表现出来了。不知道有没有注意到,刚开始无名说的故事中,演员都表情木讷,台词无理惜字如金,特别是残剑和飞雪,服装、造型和化妆上都比较夸张,背景华丽飘渺;而秦王猜测的故事中演员台词多了起来,人物有了点性格特点,服装造型化妆都没那么夸张了,背景柔美了很多;而最后无名说出真相的时候,表现的是人物表情丰富真实,台词接近现实,语气平白,服装素雅,基本都是素颜,背景也自然很多。这是因为第一个阶段完全是假的,是无名编出来的故事,所以很夸张。第二阶段,秦王用自己见到的而联想出来的的,半真半假,贴近了现实。而最后一阶段就是真实的,仿佛从传说中走到了现实,所以人也更生动,各方面也都现实。我觉得要有层次的去看,而不是一把抓从头看到尾一头雾水。
        这是我的理解,用我现在的理解再去看《英雄》觉得非常好。背景故事好,结局很震撼;演员演得好,该夸张的夸张,该真实的真实,该造型的时候造型,改丰富的时候丰富;艺术效果好,无论是故事还是现实,无论是华丽还淡雅还是真实,都能让人看出美来。特技效果好,故事衔接也好,英雄主义、爱情、胸怀都有表达而且表达的都很好。不能说十全十美,但我觉得十全九美没的说。用中国的历史,中国文化,中国的美感、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拍出来的电影,你要是非跟哪个国外著名影片往一起靠、一起比那我觉就没意思了。
        都说《夜宴》是冯小刚最次的一部电影,但是冯小刚坚持说自己这部《夜宴》是电影美学中的一个巅峰。一部电影,如同一幅画,作者有作者的意思,但看画人有看画人的感觉。总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说好你别骂我,你说不好我也不管你。我说的是我的理解,理解我的人希望能给你们点灵感,也同样想分享你们的感悟。

     2 ) 中国电影最成功的文化输出

    很多年不上豆瓣了,我以前也觉得这部电影很一般,后来因为自己价值观的一些改变,我觉得我必须上来为这部电影说一些话,讲出我认为的这部电影的真正意义以及张艺谋导演的用心。

        这部电影是中国电影业的里程碑,大家是公认的,因为这部电影在商业上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成功,在这之后国产商业大片数量爆发式增长,大家开始只为赚钱来拍电影。但《英雄》这部电影,我认为赚钱是次要的,这是一部专门针对外国观众的文化产品,宣扬文化才是主要的。这部电影在国外最大电影评分网站imdb评分高达7.9,可见外国人对此片评价极高。

        首先开场不久,中国秦汉时期著名打击乐器编钟登场,在悠扬的钟声中,秦王会见无名,无名开始讲述他与长空的一战。全片的战斗几乎都设置在广阔的地方,而这一场专门设置在棋馆——现代生活中几乎已经消失的地方,此时,中国国粹围棋登场,同时伴有一位老先生抚琴。这些东西对于我们中国人可能司空见惯了,但是对于外国人,编钟、围棋、古琴都是新奇之物,充满民族特色。打斗正酣之时,突然停止,这时候专门加重琴的戏份,无名请老先生再抚一曲,同时体现侠客情怀,习武之人不是只知道打打杀杀。

        之后,无名给秦王讲述他与残剑飞雪的故事,此时全片存在感仅次于“武侠文化”的“汉字文化”登场。残剑是一家书馆的书法家,他从书法中悟出剑法,将文与武联系起来。无名便是去找他求字,也想从他的字中悟出剑法。当今中国恐怕学书法的人已远不如学绘画或音乐的多,汉字主要是工具而不是艺术品,我个人对此稍感惋惜。世界上使用各类字母表作为文字的文明是不存在书法的,他们的文字根本无法作为一种艺术品,所以很多欧美明星对于汉字是很惊奇和喜爱的,甚至把一些字纹在自己身上。电影这一段向外国观众展示了汉字的艺术性以及深厚内涵,甚至能从字中悟出道理。残剑刚登场时,无名在一旁磨墨,残剑在沙中写字,这些对于中国观众来说不奇怪,而对于外国观众恐怕大多数是第一次见。秦军来袭,赵国人即使被箭射死,也要稳如泰山地写字,正如那位老先生所说,要明白“文字的精义”。我记得我第一次看《英雄》时,我爸在旁边嘲笑:“真是搞笑,箭都长了眼睛吗?就是不射他。”我当时也觉得好笑,但我现在觉得这真的不是重点,这只是一种意境的表达,凸显汉字的内涵,凸显汉字在中国人心中的重要性。

        书馆之后是飞雪与如月在胡杨林一战。这里就说说电影的取景,内蒙古额济纳旗胡杨林,甘肃敦煌雅丹地质国家公园,四川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广西桂林山水,有人说无名残剑飞雪满中国到处打,不合常理。我想说这也不是重点,独有的自然风貌也是一种文化产品,本人在欧洲生活多年,像桂林漓江那种山峦的形状,在欧洲是不存在的。电影团队煞费苦心地长途跋涉跑这几个地方,我想目的就是在于展现中国的河山给世界看。

        在无名讲述事情真相中,引出了全片争议最大的思想主旨,也就是个人与集体或者国家的重要性之争。有人说,这片就是给独裁霸权洗地,秦王暴虐,而影片却宣扬为了停止战争,少一些战乱,也可以忍受秦王的高压统治。我想说影片的确提出了这一点,但并没有表示这一定正确,只是残剑和无名认同了这一想法,而残剑的爱人飞雪始终坚持个人大于集体,即使死更多人也要复仇。影片只是提出了这一个论点。我在imdb的评论看到外国人评论,认为这部电影不同于《勇敢的心》等一众西方电影强调个人自由,提出了集体主义的讨论。So many philosoph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the first and most centralized state and alternative models of civilization like the west, are highlighted subtly in this film. 你可以认为这对,也可以认为这错,正如那一对爱人,残剑与飞雪的不同选择。
     
        剑、箭、枪、棋、琴、钟、字、武,这些文化;山川、河流、沙漠、胡杨、瀑布、棋馆、书阁、宫廷,这些风景,饱含在这部电影当中。电影在国外上映后,引起巨大反响。15年前就在美国取得了5000多万美元的票房,而日本更是高达40多亿日元,在韩国和欧洲也取得了极好的成绩,想一想,这得有多少外国人欣赏了、感受了这些文化、这些风景。直到今天,通货膨胀加上荧幕数大增的情况下,没有第二部中国电影在海外取得如此高的票房。《战狼2》在北美仅有可怜的20多万美元票房,并且恶评如潮。所以《英雄》应该是中国电影最成功的一次文化输出,当今韩国明星,美国电影,日本动漫在中国非常强势,学习这些优秀的文化固然好,但是如果也能把中国的文化展现给世界看,就像这些国家把他们的文化展现给我们看一样,这不是值得鼓励的吗?很可惜因为某些原因,我国文化现在并不强势,《英雄》做到了这一点,更是难能可贵。我在油管上看视频,视频前经常看到各国的旅游广告,尤其是日本的,拍得很诱人让人很想去东京玩,甚至最近看到了印度的宣传片。《英雄》再不好,作为一部高级旅游宣传片,总是合格的吧,哈哈。

     3 ) 英雄,他们的天下与包容

    不知道<英雄>为什么有那么多人骂.
    我非常喜欢<英雄>当 "天下" 那两字被写出来的时候,泪流满面.
    英雄其实是一部终极和平的电影,杀是为让更多的人活下来,乱世,是为了长远的和平.
    一边是自己的家乡与骄傲,杀父的仇,和世人认为的正义,一边是多年战乱导致的天下生灵的痛苦.
    "天下"便是答案.残剑牺牲的是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
    在古代中国,战国时期人们有时候会视自己的奋斗目标高于生命,这部电影里没有人在意自己的生命.他们都把自己看成是历史中的一部分,
    生命的辉煌在于改变历史,代价是牺牲生命.悲壮而且高贵.在<英雄>里连秦皇也是如此,他只是想留着命完成统一大业而已.
    在现在正常的思维环境里,我们自己生命当然高于一切,有了这思想的差异,觉得<英雄>不知所云,好象也能理解了.

     4 ) 张艺谋《英雄》批判

    《英雄》(中国/2004年)
    导演:张艺谋
    主演:李连杰、梁朝伟、张曼玉、章子怡、甄子丹、陈道明
    出品:新画面


    很少有一部华语电影,能够像张艺谋的《英雄》这样,在它的筹备制作期间,就吸引了如此广泛密切的关注。然而,这样的作品是否就必定意味着精彩、美妙等一切罕见的品质呢?答案显然是未必的。在《英雄》公映前夕,一本自命为“中国第一”的电影期刊刊登了有关《英雄》的十余页的专题特写,充满着以古龙、琼瑶加汪国真的文字风格混杂在一起的纷乱眩目的空话,词藻华丽但意义空洞。不过,事实证明,这种浮华和其书写对象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相似。
    在《英雄》之前,中国古典武侠题材电影在全球的最佳表现,由李安的《卧虎藏龙》创下。张艺谋的紧随其后,很难说没有一点凑热闹的意图。《英雄》问世之后,曾有说法预测它将有可能在世界范围内取得比《卧虎藏龙》更大的轰动,并同样积极参加了美国金球、金像两奖的竞逐。但是,这种论调过于乐观了,抑或本来就意在炒作。《卧虎藏龙》在北美的空前成绩并不是偶然的,其中最主要的归功于导演李安多年来积累的在中西文化之间游刃有余的功力。美国人能够看懂的是刁蛮的玉蛟龙任性的反抗心态(六十年代以来的女权和青年运动背景)、李慕白和俞秀莲的内心感情“卧虎藏龙”(宗教、伦理背景和全球首屈一指的心理分析学普及程度)、以虚/盈或空/满等对立名词所折射出的东方哲学玄机(中国古老哲学和文化在外国知识阶层中的影响力)……这诸般特点融合在一起,才是《卧虎藏龙》走红的内在肇因。如果单纯依靠中国武术的动作噱头和吊钢丝飞行的奇观,实在不足以实现奖项与票房的双丰收。反观《英雄》,老美观众能理解(甚至引起“美丽”的误解也好)的因素在哪里?迄今为此,张艺谋的长处在于他曾经对几个欧洲影展投其所好的精明揣摩,他的声誉也来源于此,但他在世界电影头号重镇的北美向来业绩不佳,奖项虽有提名却始终未受青睐,票房甚至难破百万美元。本来,这些虚幻的“标准”不应用来衡量一部严肃的艺术作品,但既然《英雄》主创们一再流露出很看重的态度,我们也只好勉为其难:《英雄》凭借武侠片的流行特征和动作演员的号召力,获得了一定的商业利益,但要想达到并超越《卧虎藏龙》的高度-------不可能。
    如果《英雄》仅仅为了名利收益而拍,我们仍必须承认,张艺谋及其团队的表现是成功的。但是,张艺谋在各种接受访问的场合,也不断谈及《英雄》的思想境界。那么,这部中国大陆电影史上划时代性的“大片”《英雄》,究竟要表达什么呢?
    张艺谋是个天才,不只是在电影艺术领域,而且因他出众的投机本领。尽管他表示出对武侠片的向往已久,但从《英雄》的班底、运作等角度来看,难免较劲或赶潮流之嫌。事实上,投机就是张艺谋多年来的成功特点。他能通过《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来投西方视角之所好,亦能在适当时期以《秋菊打官司》博得官方话语的赞同。观察他的创作历程,他总是能敏锐把握身外的“大势”走向和需求,这使他在第五代导演,甚至在整个中国文艺界都能长久保持站在潮头的显著位置。然而,这是一位匠人的小聪明,农民的狡黠。仅仅因为他选择已经在中国影坛成为“烂馍”的刺秦题材,就足以表明他的艺术独创精神的枯竭和一种流露着骄矜的懒惰。
    十多年来,刺杀秦始皇的历史事件受到了中国影视界、确切地说是被称为第五代导演的群体非同寻常的瞩目,周晓文、陈凯歌、张艺谋先后以此为题材拍摄了自己的电影,也提出了个人对历史的不同想象与解读。尽管这些影片呈现出多种面目,但我们不难看出一些具有共同性的线索。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中曾多次出现的霸道统治者的代表形象,这类帝王的特征是不容违逆的独断专制、挥斥方遒的战略手笔加上不管功成万骨枯的铁血意志,他们一方面创下一时无两的辉煌霸业,另一方面则留给后人无尽的毁誉争议。第五代导演之所以对秦始皇的故事高度热衷,首先在于他们几乎整个青春时代都生活在一位秦始皇式人物的阴影笼罩之下,这位霸者对他们的精神世界的成长造成了不可磨灭的深刻影响。这样的联系并非捕风捉影,事实上,张艺谋《英雄》的主题歌第一句就是“在很久或不久以前”,言下之意相当明显。
    刺杀秦始皇的题材,其核心有两个:一是如何塑造秦始皇的形象;二是如何评判刺秦的行为。在中国传统历史观中,这两个问题早有主流的解答。后世说秦,往往是“暴秦”,拒绝接受秦的统治也是“义不帝秦”。秦之暴虐,不但是令民不聊生,二世即亡;也指其统一过程中行事凶残狠辣。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长平之战。赵自武灵王胡服骑射,军力强盛,更连出廉颇、赵奢、李牧等名将,而秦一国之力终究和六国相比处于劣势,为此秦抓住长平之胜,一举坑杀赵卒四十万,令敌国元气不可恢复。这种大规模的杀俘事件开中国历史恶性虐杀之先河,秦之不择手段亦昭然天下。因此,秦始皇虽然建成了前无古人的大一统帝国,但永难摆脱暴君的形象。而关于刺秦,最经典的历史叙述来自太史公的《史记》,这个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相当重要的“侠”、“义”等价值观的最重要阐释之一。
    然而,在这几位当代导演的作品中,他们对秦始皇和刺秦自有他们的观点。
    以秦始皇为例,第五代(不能忽视年龄上稍小、但和第五代合作频繁的、把领袖画像挂在办公室、曾扮演过秦始皇的姜文)的作品中对领袖人物的描摹尤为值得认真分析,遗憾的是,迄今尚未看到严肃的整体性探讨。第五代在这一点上,由成长历程中造成的集体的心理阴影,于他们的影片中一而再再而三地无意识流露。
    第五代亲身经历了中国现代史上最波澜壮阔的造神运动从兴起到极盛又到破灭的全部过程。他们对领袖的魅力有印象深刻的切身感受,对领袖的威力有任其摆布的由衷敬畏,对领袖的权力有既恨且羡的复杂情感。此一领袖人物的言行思想,严重地影响了他们自身的人格与思维构造。这位领袖人物有霸气,有匪气,有狂气,甚至有他自称的“猴气”,同时也有某种阴柔气。最复杂的是,他变化多端,喜怒无定,翻云覆雨,心意难测。第五代对领袖,可以说是爱恨交织。因青少年受到的磨难,令他们在口头上有不满、有反思、有批判,但在骨子里,领袖的气势、声名和操纵无数人命运的力量,又令他们充满艳羡,当他们有了权力,哪怕是导演的权力,也会展示出与领袖相近的气质。有时,他们会抓住其“匪气”和“猴气”,加以挖苦贬低,最典型的是陈凯歌的《荆牁刺秦王》中丑角般的赢政;有时,他们又会表现出对“霸气”、“狂气”的推崇、赞赏以及效仿的冲动。迄今为止,第五代的作品没法直接涉及那位领袖的题材,因此频频以化身秦王的方式来绕着弯子说话,乃至在其它权力人物的塑造时,也不自觉地“代入”。在《荆牁刺秦王》中,燕太子丹挥刀将一名部下砍翻,仅仅因其说了句劝阻的话。这种对下属性命的漠视,随意生杀与夺,也折射出领袖风格对第五代造成的人性认识误区。
    第五代对领袖的暧昧心态,进一步渗透于他们嬗改后的刺秦故事。荆轲的刺杀行动被后人赋予的侠义色彩,是因为他既受太子丹之托而带有政治动机,也不排除个人拼死一搏以拯天下的责任感使然。侠为何物?除了以武犯禁,更代表了一种个体对强势压迫的反抗,象征着一个民族精神得以延续的生命力。但是,在周晓文与陈凯歌的电影中,荆轲或高渐离的行刺已经被荒诞化了,到了张艺谋的《英雄》,刺杀竟然没有发生!不管是谁刺秦,都应该是一个反抗的故事,而电影一部又一部,反抗的精神内核被抽离得越来越少,直至张艺谋这里,反抗反倒成了反动。
    张艺谋的不少作品都围绕着“反抗”的命题,从《菊豆》到《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而在《秋菊打官司》里,“反抗”已在结局里背上了道德歉疚的包袱。张艺谋式的“反抗”,是注定无望的,图有其表的,还未开始就已经结束的。但是,《英雄》连反抗的合理性也做出了明确的否定,或许亦是张艺谋思想的发展必然。这样的精神境界,使得张艺谋的刺秦只有武,没有侠,称之为武侠片,是对真正的中国传统侠精神的轻辱。
    张艺谋曾表示,作为中国导演,拍摄武侠片是早有的梦想。这并不奇怪,但武的设计,只要有专业人士便不难解决;侠的概念,却不能不加以解析。侠作为一种文化意义上的形象出现,起自司马迁的《游侠列传》和《刺客列传》。他们的最大特征,莫过于以民间身份和个人能力,表达对举凡官府、豪门、巨富等强势力量的反抗。“侠以武犯禁”,执政者对于这种不驯从的反抗者,除了以武力镇压之外,另一个可能就是用“义”的说辞来进行招安,使其成为帮手或工具。因此,在一些武侠题材文艺作品里,侠站在了他本应颠覆抗击的一方,并为之维护效力,最典型的莫过于小说《三侠五义》。这种官方立场对武侠文化的干涉和改造,当代并不少见。(我们不难发现,只有在政治背景特殊的香港,才能较多地看到具备“侠”的原初反抗力量的故事。)比如已故武侠片大师胡金铨,他的《大醉侠》等作品直接以官差为侠,剿匪平叛,除恶济善。在《龙门客栈》等影片中,他也强调忠臣虽然一时落难,最终必胜奸臣,这显然是当时台湾的主流政治话语的变相体现。而在张艺谋这里,刺秦成了不可避免的失败,同样和当代中国大陆语境暗中符合:为了一个“正确的”堂皇的宏大理念,个人小我应该与威权媾和,甚至做出让步与牺牲。
    《英雄》中的宏大理念,就是张艺谋让梁朝伟在临死前写下的“天下”两字。这两个字,令李连杰主动放弃了刺杀计划,而刺秦故事原有的核心也遭到完全地摘除和偷换。千古之下,刺秦最感染人的悲壮感,在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张艺谋则提出了截然相反的“知其不可为而不为”。《英雄》的刺秦里有这样的场景:代表赵国的复仇刺客要杀秦王时,秦王讲出了“等寡人用大秦的铁骑打下一个大大的疆土,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只有寡人能让江山永固,天下太平”的胡言乱语,而刺客们竟对此逐渐信服,背弃了自己的理想。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清楚,秦之前的春秋战国是中国文化史上空前绝后的灿烂年代,而秦平灭六国,让更多的老百姓失去了好日子,这才骤然败亡。张艺谋的常识水准不至于差到这般地步,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的历史观有重大的偏差。作为早年思想定型于一个特殊年代的张艺谋们,对宏大概念有着根深蒂固的喜好认同。在《英雄》里,这个宏大概念就是秦王的终极追求:“天下”。按照张艺谋的说法,秦的统一以后,就“没有了六国和秦,没有了六国和秦的仇恨”,这种话语和过去年代里的某种口号何其相似。面对秦发起兼并战争的血腥,他还让秦王反问:“这一切难道都是寡人的错么?”那么,到底是谁的错?以张艺谋的理论,或可说所有的仇杀征战都是“历史”的错。加缪早就发现了这种说法的吊诡------“个人无罪而历史有罪”,所以个人可以不计较手段、不负担责任、不需要反省,而这也正是在张艺谋前后的文革一代人中普遍存在的思想症结:他们将自己完全打扮为受害者,将应有的愧疚忏悔统统推给了一个宏大而虚无的替罪羊------“历史”。(注①)
    张艺谋的宏大癖好不仅体现于其历史观,也支配了其美学观。《英雄》、以及此后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都为制造华美、瑰丽、浩大的影响而倾注了大量的心力人力物力和财力。他的色彩和景象运用,决不只是偏爱乡土式的大红大绿与喧嚣热闹,而是一以贯之地为他的“宏大即美”观念服务,具有强烈的暴力灌输性,令人想起里芬斯塔尔展现纳粹美学的影片。说来也不稀奇,张艺谋的美学观形成所处的时代,本来就和纳粹时期存在多重相似。
    《英雄》这部影片,对张艺谋来说的一个特殊意义,应是前所未有地剖白了他的精神世界中属于那个非理性时期的厚重积淀。放大地说,一个个新版的刺秦故事,也揭示了其他创作者类似的境况。而这种畸形现象在今天依旧大行其道并把持主流话语的最根本原因,或许是那个时期从来都没有受到过应有的深入清算与反思。从这个角度来讲,或可严厉地说:三十年了,一切还没有结束。


    注①在此或有必要提及一部香港“娱乐”电影,即成龙巅峰期的《A计划续集》。当革命党人劝说香港警察马如龙加入他们反对清廷的阵营时,马如龙的答复是回绝,因为“我不敢保证让成千上万的人抛头颅洒热血,最后换来的是什么”。这种境界与张艺谋的“天下观”相比,何止云泥之别。

     5 ) 在旧金山的音像店里

    出差的时候去了一趟旧金山的音像店:不时看到《英雄》《十面埋伏》片段作为片花在循环播放着,这我觉得比得到奥斯卡奖更重要:电影作为一个产业能够生存,首先是要用户觉得好看。
    张艺谋能拍出这样的产品还是挺感到自豪,《英雄》中的摄影和原声音乐我都是非常喜欢的……

     6 ) 英雄----巅峰之作

    你是谁,你看到的是什么?

    影片是一样的,每个人看到的东西不一样

    不是影片不同,是人不同。

    你看到的是什么?

    是三个人,以各自的立场讲述同一个故事。

    你能否感受到自己头脑中的那个故事。那个画面。

    无名为了接近秦王,杜撰了一个故事。

    以为可以瞒得了秦王。

    而英明的秦王却以他自己的经验,得出另外一个故事

    从而使到无名大吃一惊

    也因此对秦王刮目相看。

    也是在那个时候,改变了主意,他可以为了天下,而放下自己的一己之私。

    真相是第三个故事。

    可以看出残剑悟性更高。他早就有机会杀秦王,就可以功成名就,也有妻有室,一切是那么好,但是那一剑没有下去,得到的是心爱的人不理解。互相的攻击。

    想想,如果那一剑下去。英明的秦王没有了。

    战国七雄仍然每年发动无畏的战争。死伤的仍是百姓。

    纵观历史,战国里的各个王,除了秦王,都不是什么雄才伟略的王。想到的是私人的恩怨,而不是成就千秋大业。想到的是如何保住王位,而割地求劳,而不是历精图治。想到的是留住财富女人,而不是开拓疆土,富国强民。

    伟大的韩非,他在韩国无法建立功业,却是秦王的眼中财宝。可以为了一个人而发动一场战争。

    有法制的国家,才是强大的国家。

    有法制的国家,秦王权力不是最大,所以,他想保住他的知己也是不能。令行禁止。是法治,而不是人治。

    细细品味每一个人,每一个选择的背后,动机都是英雄的做为。

    无名选择牺牲,残剑选择放弃,秦王选择杀,赵国老人选择坚持。。。。。。

    还有其他的

    如果秦王无能,他会相信无名所说的是真的。

    一阵杀气,就可以感知无名的故事是编的。他相信他自己的判断。

    无名以为秦王只是要一统天下

    秦王说,他要打下一个大大的疆土。

    无名被震住了。


    秦王问无名如何杀秦王,无名回答,夺剑

    秦王把自己的剑甩了出去

    背对无名

    把自己的性命交给对方

    这是胆识,魄力。

    他没有选择逃跑。他没有选择叫侍卫。他选择面对。

    气势逼人

    这属于男人的品性。

    无名,残剑,秦王,都展示了英雄所应当有的一切品质。

    胆识,大略,格局,功力,进取,原则,坚持,牺牲,面对,智慧,勇气。。。。。。

    这是一部属于英雄的大片。

     7 ) 【转】《英雄》色彩的应用

    自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有了真正的色彩,电影走向了彩色的时代。随着影视技术的发展,色彩给影视戴上了一道道灿烂的光环;同时,色彩自身也随着影视的繁华而更加美丽耀眼。色彩作为电影艺术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表现方式,往往通过对人物场景空间的色彩布局和构成、视觉气氛的渲染、画面构图的经营、色彩运动的变化使观众感受某种超出故事情节之外的内容。在巧妙的运行中与观众形成对流,即观众与影片内容本身的对流,让人体验到一种似幻似真的视觉享受。 色彩作为电影造型的重要手段,在张艺谋的电影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色彩成为隐语出现,不再是再现的更是表现的,并参与对人物心理的刻画,表达情绪,作为剧作元素推动情节发展等,色彩大大拓展了电影的镜语空间。 在张艺谋的电影造型手段中,色彩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他通过对画面形象的色彩设计,提炼以及选择搭配,渲染,烘托出了主题内容所需要的情绪基调和特定氛围,获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张艺谋对色彩的处理不满足于对客观世界的简单摹写与还原,还很强调色彩的象征意义和主观表现性。有人说色彩造型是张艺谋最擅长的造型手段,《英雄》作为张艺谋首次尝试的商业大制作,他再次使用了自己的法宝---色彩。 在电影《英雄》中,色彩的象征意义和主观表现性得到了张扬,每一种颜色都有一定的内涵,都能激发每一个人潜意识里的联想,但并无具体指向,你认为它象征什么就是什么。 在电影《英雄》中,张艺谋充分利用了色彩的隐语功能,来表达和暗示虚构的故事真相。《英雄》开篇以及随后的无名觐见秦王一段,黑色作为主色调占据了银幕。黑色给予人得心理反映所产生的抽象联想大致是死亡、刚健、悲哀、忧郁、生命、严肃、 冷淡、阴郁。黑色的秦王宫,人物的黑色服装,秦整个世界是大片的黑色。这样导演透过黑色告诉观众,秦王朝的建立是以死亡和悲哀等等为基础的,无名进入这个黑色的秦王宫是不会活着出来的。在影片结尾当百官吁请秦王下令杀无名而秦王犹豫不决之际,我们都希望会有奇迹,但是我们看到满目黑色时,我们就该知趣的绝望。因为黑色的秦王宫里不会开出生命之花,因为黑色代表死亡。 在影片的现实画面中色彩是再现客体的,如黑色的秦王宫,黑色的服饰等。但在无名讲述中他与长空决战于棋室戏中,导演突然使用了黑白色。黑白色也属于色彩的种类,很多电影都用黑白色表示这些内容属闪回,但在<<英雄>>里的黑白运用有更深的含义:黑白画面表示这是非现实,是虚假的,编造的.张艺谋用色彩高速观众,无名所说是虚假的.这一点随后在秦王对无名与长空之战的推测中得到证实,在秦王推测的画面中,无名与长空之战是还原现实本色的,是接近真相的.我们再深一层挖掘为什么无名在回忆与长空决战时导演采用黑白画面?答案是这并不是为了避免雷霆和画面不好看.我认为是导演借此表达此时无名的心理世界-----无名自己实际上也是以假为假而不是以假为真的.所有即使为了复仇说谎话,但对真假认识的本心是真的.有此真本心,所以他会觉悟到为了天下而不杀秦王,舍身成仁,所以他是英雄。 《英雄》中主要运用了黑色、红色、绿色和黄色四大色系。在这几种主色调的对比中也产生了意义。无名与长空之战后,画面迅即变成了赵国书馆。这是一片红色的世界。人物皆是红袍加身,书馆的布置也是红装饰,就连残剑要写八尺的剑字也需要用红色 的朱砂。常识看来,在红色迷离下的书院肯定不是个好书院,红色的光线下,人的眼睛很快就疲劳了,哪里还能练字?红色给人的心理反 映所产生的抽象联想有“热情、革命、危险”“血和暴力”“让人感到恐惧和危险……”果不其然,随后危险就到,秦军血洗书院。 张艺谋利用色彩大大拓展了电影的镜语空间尤其是单个镜语的空间。张艺谋充分发挥了彩色动的功效。在许多单镜头中,色彩就是长了腿的人,是个活物,变幻无穷。在自然景象的镜头中,风云变幻、四季异景异色也属于客观情况,只不过张艺谋使它加速或延缓而已。但即使在自然景象的镜头中,变现物不变,可以说除了色彩变了,其他什么都没变,包括物的形态、位置、甚至是景别。那么这算是一个镜头还是俩个镜头呢?我认为是通过时间变化拓展空间的一个镜头。在张艺谋的电影里,色彩就是风,导演让它吹什么颜色到什么地方他就乖乖听命。 色彩即语言,色彩即思想,色彩即情绪,色彩即情感

    文章转自百度

     8 ) 颠倒黑白的《英雄》

    《英雄》上映的年代,笔者还是一个不经事的中二少年,对世界的理解极其有限,世界观也尚不稳固,极其脆弱。恰逢其时,中国电影因为《英雄》而声名鹊起,使我们这些从小看港片长大的少年第一次知道,原来内地也有武侠大片。街头巷尾,无人不谈论《英雄》,皆交口称赞,真正的大片。那时我们又不看报纸,不知道精英界对这部电影的实际评价。再加上,那时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公然议论,说《英雄》没能拿到奥斯卡是最大的遗憾,言下之意是完全有资格拿到奥斯卡的。在这样的风评环境下,《英雄》在一个少年的心里,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有一天,这个少年终于拿到了这部电影的影碟,小心翼翼地放进影碟机,看到那些飘逸飞舞的画面,内心的震撼无法言表。他心里想,原来这就是大片啊。当电影的最后,“天下”两个字浮现在沙面上,一种世界观的冲击。原来秦始皇是好人啊,不是课本上所说的焚书坑儒的暴君啊。少年的心,容易被一种说法说服,也很容易被另一种看似完全相反的说法说服。 那时候,少年就跟随了周围人的看法,也赞同《英雄》是一部史无前例的好电影。在之后的岁月里,少年多次重看这部给他带来视觉和看法双重冲击的电影,想要一再重温那最初的震撼。然而可惜的是,在时间变化之中,少年也在变化,他对世界的看法也在变化,最后他对《英雄》这部电影的观感也在变化,从最开始的叹服,到渐渐的怀疑,以至到现在站在了完全的对立面。 他刚开始以为很理解《英雄》这个片名的意思,后来就很困惑了,他照着叙述逻辑去思考,讲述英雄的故事,一般都有一个反派,不管这个反派是人还是非人为的灾难,总要有一个反抗的对象,不然英雄怎么成为英雄呢?可是反观《英雄》这部电影,神奇的没有反派,人人都是英雄,不管是为刺青而献身的长空,还是刺秦的无名,以及以天下苍生为念的残剑,甚至连发动战争的秦王,都是英雄。影片价值逻辑的吊诡简直让人直冒冷汗,而且能轻易地让思想单纯的人就接受了。为了天下和平,果然还是不要反抗了,就让秦王了一统天下吧。还在图谋复仇的飞雪就是不懂事,秦王为了天下苍生,不辞辛劳地打仗,你还要去找人家复仇,太不顾大局了。还有那些反抗的刁民们,居然还要反抗,完全不体谅秦王的苦心,人家是为了你们好才来打你的,是为了你们将来过上好日子才杀你们的家人的。 由于秦始皇统一天下,已经成为历史,人们不自觉地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再加上艺术的手法,修辞的美化,不少人真的就认同《英雄》是再宣传和平,表达了良好的价值观,甚至想要把这价值观进行国际输出,而完全不自觉这价值观是多么奇葩,多么危险,多么不堪入目。 前面的话已经讲得很明白了,但我相信仍然许多人不会赞同,只会认为笔者只是在耍嘴皮子,唱反调,那我们就用《英雄》这部电影的价值逻辑,讲述同样的历史故事,看看是否同样可以接受。 某一年,蒙古人来了。蒙古人说,我们是为了天下和平,你们不要做无谓的反抗了,乖乖给我征服吧。然而某些刁民不服,非要反抗,造成了天下生灵涂炭。结果无奈蒙古人掌握了真理,因为他们是为了天下苍生嘛,是心怀天下的大英雄,屠杀了反抗者。这些反抗者不以大局为重,不是英雄。 又某一年,满人来了。满人说,我们为了天下和平,要来征服你们了,你们要乖乖听话,不要反抗。无奈还是有人不以大局为重,搞得生灵涂炭。所幸满人掌握了真理,他们心怀天下,大人不计小人过,还是顺利地维护了天下和平,成就一代英雄,然后才有那些阿拉伯数字阿哥的故事,至今抚慰着无数人的心灵。 这些事情当然已经是历史,不可更改的事实,甚至也有了部分理所当然的印象,讲起来许多人仍然会无动于衷,不能动摇《英雄》在他们心目中崇高的地位。那么,只好这样了…… 又某一年,日本人来了。日本人比之前的征服者更有诚意,拿着东亚共荣圈的蓝图而来,为了天下苍生,为了世界和平,为了共同繁荣,让他们来帮助你们,你们啥也不用管,只须乖乖听话就好了。安照《英雄》的逻辑,你们不是应该为了不生灵涂炭,为了天下和平,早早投降不就好了,那样不就成为残剑那样的大英雄了吗?而日本天皇不就成为又一个秦始皇了吗?不也是英雄吗?可你们为什么要反抗呢! 不仅反抗,而且直到今天还恨日本军国主义呢。谁现在能理直气壮地说,日本军国主义者是英雄呢?日本军国主义和秦王的铁蹄王师有什么不同?秦王认为天下应该统一,于是他就灭了六国;日本军国主义认为东亚应该统一,于是他们就发动战争。不同的只是一个成功了,一个没有成功。难道就能够因为如此,而把那些残酷的战争行为归为正义吗?假如日本人真的完全奴役了这个国家,就像之前的蒙古人、满人一样,你就能称赞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为正义的吗? 秦始皇统一天下,固然成就了今日中国的基础,但并不能改变他残暴邪恶的本质,所以百姓迅速地推翻了他。难道你还要说,反抗的百姓是邪恶,以和平的名义实行暴政的秦王或者秦二世是英雄,这是完全的颠倒是非。你把这样的丑恶历史,美化包装,还想要输出到西方,无异于让他们看到一个被美化的法西斯的故事,发动战争的希特勒倒成了英雄。假如法西斯胜利了,他们倒很可能拍一个相似的故事。就一部包裹着如此险恶价值观的,还想要获得奥斯卡的认可,假如真的成功了,那才是真正的噩梦。 许多人沉醉于电影的艺术效果,画面固然美,动作固然飘逸,但如同法西斯也用瓦格纳包装,就认同法西斯也是正义的。 现如今,国师导演又拍了国际巨片《长城》,又一次歪曲历史,颠倒是非。长城是干什么的,难道还是个未解之谜吗?丝毫不顾事实,强行设定,意淫高潮,就这尿性还想输出国际,到底是真傻还是装傻?国师导演永远不会拿奥斯卡,因为奥斯卡是狭隘的资本主义世界的评判,而国师导演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导演,这样的导演是完全不需要西方反动势力的肯定的。所以媒体界们为了政治正确,以后不要再说国师导演又又又要冲击奥斯卡了,国师导演有一颗赤诚的中国心,是不屑于拿那些落后国家的奖的。

    2021年6月

    这么多年过去了,因为过去自己的表达力不足,一些观点没有很直观的表达出来。

    现在我统一回答一下,我发现所有反对我看法的人,都是基于现在的立场,去认可秦始皇的功绩。

    这没有问题,从长远的利益来看,你怎么去颂扬秦始皇都可以。

    但是,你不可以穿越时空,去替代当时死于秦始皇铁蹄下的受害者回答,代替他们去原谅施暴者,还指责他们没有大局观。

    为了实现更大的利益,总是会有牺牲者,但是不要得了便宜还卖乖,去否定牺牲者的苦难,这非常令人恶心。

    有许多人心思单纯,喜欢接受简单明快的观点,信奉这世上有绝对正确的真理,手握真理就可以横扫一切。

    可是只要你稍微了解一点历史,就知道历史从来都是复杂且沉重的,历史中应该重视的教训,远远多于颂扬。

     短评

    看过“十面埋伏”和“无极”后,调高评级

    7分钟前
    • 犀牛
    • 还行

    无论有多少人骂,但是《英雄》是让我真正开始喜欢电影的一部影片,是一种启蒙,从喜欢到狂热,一遍又一遍,台词滚瓜烂熟,记得第一遍看的时候,生怕错过一个镜头,这种感觉,之后再也没有了。

    8分钟前
    • 心生
    • 力荐

    2星—3星—4星-百看不厌

    13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力荐

    老谋子学王家卫不成功之作,但这部片子在欧美的影响相当深远。分叙的主题感和武打设计部分不错,值得一提的是画面、音效、色彩等,在国外常常被拿来当作家庭影院的试机片。

    14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如果导演不是国师,这片子在豆瓣至少8分以上。

    15分钟前
    • 希尔德
    • 力荐

    不比无极夜宴好多了嘛

    17分钟前
    • 杜扬Seatory
    • 推荐

    至少是中国影史的里程碑,把《东邪西毒》和《卧虎藏龙》学了个遍,可惜色彩再浓烈,情感却不足以打动人,即使是同一拨演员,表现亦是天差地别;不断反转地转述故事,除了推进剧情功能外,编剧是有点野心的,不过台词仍是蠢;特效和大场面,与其后来的作品,几乎就是各种翻版。

    20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中国电影史上里程碑似的作品。从此,国产商业大片在中国的电影土地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23分钟前
    • 战国客
    • 力荐

    一部被低估的电影,堪称绝唱。时间会证明这是一部好电影。

    26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其实没那么差的,只是他出现在一个基本没什么烂片的时代,那时候虽然我天朝的票房还未爆发,但观众的底线还很高,如果放在被大大大烂片虐惯了的今天估计又是另一番光景了

    29分钟前
    • 大耳朵图图_
    • 推荐

    这片拥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在中国电影史上也有一定位置,但是作为武侠电影,不能没有灵魂...

    31分钟前
    • 大宸
    • 推荐

    我非常喜欢的电影,每次看到有人骂就想站出来为它说话.

    35分钟前
    • 寂地
    • 力荐

    秦地飞雪,夜挂如月。一曲长天,霜冷残剑。干戈无名,狐悲秦王。

    38分钟前
    • 長閑
    • 推荐

    在片里位置很固定的陈道明说,《英雄》是著名导演对我的一种考验。我希望这种考验以后最好别有。

    39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较差

    搞什么搞,想打想搞霸权就搞,还给自己找借口,一副“其实我是为了天下百姓才发动战争你们都不懂我的心”的狗屁表情,陈凯歌你真是为了秦始皇煞费苦心啊

    43分钟前
    • 推荐

    其实我觉得还可以,至少视觉上是过关的

    45分钟前
    • 徐小花
    • 推荐

    片子本身还行 但影响太坏……

    46分钟前
    • 麻木粮姜
    • 还行

    我觉得要是把张艺谋的名字换成一个老外的名字,估计这电影能拿满分了。然后一群人又在叫:这电影真是神作,中国就是出不了这种导演。【看透

    49分钟前
    • 晏己
    • 力荐

    没有感情的电影,怎么能打动人呢

    52分钟前
    • 小熊熊熊啊
    • 还行

    我认为是被严重低估的片 天下与侠这样抽象的大概念 在电影中也用象征性与概括性的大概念来描述 同时也将情感与行为简单化 整个故事建立在这个逻辑上 在我看来是非常妙的

    55分钟前
    • 大怪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