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记录
视频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自古名将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
我不愿看到卫青墓的衰败,就像不愿看到长阶前将军告别的白发。只是如果真的不看一眼,又舍不得。——题记
曾经有段时间,常常莫名地想到《寂寞下马陵》。那是一位朋友的文章,我没有看过内容,单单只记得这样的名字。我想,应该是关于某位将军。最近有心去找来看了,带着能应验自己所想的念头,却不免失望。原来《寂寞下马陵》讲的是刘彻经过董仲舒的墓,常常下车来看。而究竟,有没有下马陵这样的地方?
早年去西安的时候,心里满满的都是三国。登上西安的古城墙,敲过那里的暮鼓晨钟,而我想到的只是自己站在诸葛曾魂牵梦绕的地方。我不是一个胸怀宽广的人,常常只奔着一点星火而去,兀自认为那之前或以后,都是一片晦暗。从长安不再是帝国之都开始,好像我就对历史失去了兴趣。
如果说,某个地方在你心中是别样的,那么一定源于你对他的认知和理解,进而引发共鸣,倾注情感。比如当我了解到历史上的玄奘,才明白大雁塔来自何处。西安,承载着太多秘密。关于西汉的那一段,也不单是“马踏匈奴”足以概括的。可人们对于历史,总有自己偏爱的一处,就像人们提到匈奴,首先想到的是少年霍去病,就像太史公在对李广的评价里说过“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话。人们习惯于同情弱者,而试图弥补那些已成史实的遗憾。
我也有自己的偏爱,而我对西安的偏爱,那一点星火始终停留在汉以前。人总是对与自己相异的事物产生好奇并探究,所以我没有喜欢过大明宫开放的牡丹。我想象秦汉时候长安的街市,马蹄踏过扬起的尘土足以隐没一个小小孩童的身影,而那时的人们总是一派灰头土脸的古拙,却让我觉得真实而鲜活。
“自古名将如美人”也是我在朋友那里看到的一句昔日感慨,却不曾想,今天我也会如此唏嘘。“自古名将如美人”,起初我并不知道下一句,只想到“朱颜辞镜花辞树”。辉煌与明媚总是短暂,大约可以说,将军下马后,都有着各自酸甜苦辣咸的人生。人生那么长,不可能天天在打仗。
我所认为的寂寞下马陵,是关于某位将军的故事。历史是必然的,也是偶然的,人们最关注的其实不止是历史的原貌,而是那个原貌是否是与自己心底里所想的重合,那一种感情是否能得以应证。那么,真命题其实不是史实,而是愿意不愿意。历史是冰冷的,利益之争是不变的主题,个人的力量和光辉相比之下显得微茫而无助,所以有了“不许人间见白头”的凄凉。历史又是温暖的,当时过境迁,人们谈笑间说起那些故事时,再复杂纷繁的历史背景不过只是渲染人物个性与品质的陪衬。于是我们心中的将军或美人,都定格于他们最灿然的那一刻。
我们之所以喜欢历史,是于现实中难觅知音吗?我从没有想过原因,或许只是习惯。远没有朋友概括得那么震撼:“真正爱历史的女人不多,大多女子都不喜欢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更谈不上赋税兵役战争吏治。但喜欢看历史的女人却又是多的,因为过去的故事和人在时空里赋予了现实所不能有的安全感。于是,可以恣情的一往情深,甚至一厢情愿。在想象构筑的故事中,真正构成历史的骨架都成了背景。而正中,只有他或者我们,容不得别的枝枝叉叉,容不得看上去有些愚蠢和漫不经心的打搅,容不得别人探究或者猎奇的目光。女人,终究是自私的,无论是对于真正属于自己的,还是想象中属于自己的。”
只是时光尽去,许多东西都变得淡淡,只是淡淡的相随于习惯。我相信最美好的东西不在史笔下,也不在后世杜撰的故事中,他们真实平淡的存在过,却又如云烟般悠远地飘散了,但是时间和空间仍不能阻隔偶遇,很微妙的感觉,就像我莫名地想到下马陵。我佩服史笔的惜墨如金,但是那些只言片语引申出的无限可能常常使我觉得冷飕飕的。再加之后世的推论、佐证,更加寡味了。原来,我们只喜欢自己杜撰的故事。
我觉得做一个简单纯粹的人就很好,越是坚韧的信仰,越是一往无前的勇气,来源于越是纯粹的人生观。我们常常揣测历史人物的高明睿智,只是没有温度,也不足以温暖人心。所以我们更喜欢“无怨无悔”的人,更喜欢听他说“臣历来习惯于背对名利而面对强敌”。“汉朝没希望了,汉朝人不爱自己的马,不爱自己的女人”。我们从这些话语里感受他或激昂或悲愤的情绪,于是我明白了,他为什么会成为故事里的将军。只是我们不知道的,是将军下马以后的事,那些于潮汐间隐匿的悲喜。江河总是波澜不惊,不知道是否终能归海,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尽其所能地奔流。
总有许多史笔未记之事,总有许多人们不知道的故事,因为每个人都是有秘密的。而我们只需相信,于那些不为人知的过往里,他是一个有过微笑也有过眼泪的将军就足够温暖的了。
无论战争或和平,无论出塞的公主,还是远征的将军,都不曾填满过人心不足的沟壑。人说,他们不过是主宰者手中或温婉或强硬的一枚棋子,也许是吧。当我们驻足边关,放眼荒漠的时候,也正是他们牵扯出那一声声发自心底的幽叹。诚然那温婉的身影背后同样是悲壮的,诚然那策马长空的矫捷背后同样是凄切的。好像从古至今这里都是一样的荒芜,广袤的天地与风沙,似乎我们可以更接近他们所看到的,可是我们不清楚,同样是没有头绪的青春,他们远行的身影为何如此从容?昭君的琵琶还在风沙声中缱绻吗,那么还有将军的长啸呢?我在想,有没有一种乐器是属于将军的?是埙吧,那一种低沉的思乡曲。好吧,他们都是不许人间见白头的,那么也请允许我换一种说法,他们从来都不曾老。
以下皆来源于微博@未城s
如要转载请联系@未城s本人授权
原博地址 //weibointl.api.weibo.cn/share/90574015.html?weibo_id=4041969640741623
//weibointl.api.weibo.cn/share/90573996.html?weibo_id=4044325840810146
多图预警
少年行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一身能臂两雕弧,虏骑千群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王维 是的, 今天我要写的是霍去病。 我不知道在多少篇周记、作文里写过他, 有时候想想我都替我老师心累, 估计都要看恶心了。 刚刚我从邮箱里翻出其中的一篇《祁连冢》, 差点没被自己当年的矫情给酸倒了牙。 不过啊, 我是真的好喜欢这位少年将军啊。 他有多厉害多优秀呢? 我爸语: 仿佛生来就是为了打这一仗, 功成而身逝。 豆瓣鹅语: 自带gps, 大汉朝行走的荷尔蒙, 活体杰克苏。 知乎语: 顶级高富帅。 我: 你是世上的奇男子呀, 你让我闻到了刺骨的香味儿! 十八岁那年, 他以羽林郎的身份出征, 领兵八百,斩敌两千余人, 杀死单于祖父, 俘虏单于相国。 武帝刘彻,赞其勇冠三军, 是为“冠军侯”。 封狼居胥,饮马翰海, 西归大河,列郡祁连。 匈奴人哀唱道, “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燕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那一年,他未及弱冠。 黄河受降时, 面对着哗变的数万名匈奴士兵, 他竟只带着数名亲兵就亲自冲进了匈奴营中, 仅以气势便镇住了四万多匈奴人, 诛杀了哗变士兵。 如此战功,可算赫赫? 十八岁的我还在课堂上打盹儿睡觉呢。 此后, 封狼居胥成为古代武将最高的荣耀与追求。 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全能词人辛弃疾, 因仰慕霍去病, 所欲管自己叫做弃疾。 善战者名垂千古, 卫国者百世流芳, 能若霍去病开疆扩土者几人? 他曾说,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可是后来匈奴灭了, 你什么时候回来成家啊? 可惜可叹, 自古美人如名将, 不许人间见白头。 相传,西汉武帝元狩六年深秋, 长安冠军侯府外沿街两侧, 由生活在陇西、北地五郡的匈奴降俘组成了 整齐列阵的玄甲军, 竟从城中冠军侯府一直列阵直指帝陵东北, 绵延几十里,好不壮观。 而帝陵一侧,是一座形如祁连山的墓冢。 墓前,“马踏匈奴”的守墓石依旧英气逼人, 千年如一日地守着昔日的主人。 渭北高原的秋风, 早已吹干了金铜仙人的清泪。 只有古柏葱郁的枝桠间 掩映着巨大的"祁连山形冢"。 “谥之,并武于广地曰景桓侯”, 史书上寥寥数笔, 便是他的结局了。 记得高二那年去西安, 眼睁睁看着大巴车从茂陵路过, 老师不肯让我下车, 学校游学的计划里没有那里, 对此我一直很遗憾。 之后, 我的一个好朋友去西安的时候, 我拜托她去了茂陵, 去了祁连冢, 她说她替我在霍去病墓前说, 她有一个朋友, 很喜欢你。 是啊, 霍去病, 我很喜欢你, 隔着两千多年的时光洪流。 我真是太惨了点, 十次动情, 九次都是瞎动情。 其实想一想也挺好, 不用看到他英雄迟暮的时候, 一想到他, 永远是那个横刀立马剑指凌云的少年模样。 大一那一年, 有一个专业课老师, 说卫霍是汉武帝男宠。 我气得要死去找他理论。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要怪司马迁。 司马迁推崇李广一系, 为了帮李凌说话而遭受宫刑, 他不喜卫霍二人。 要不有人说呢, 千万不能得罪文人。 佞幸列传里洋洋洒洒痛斥了邓通、李延年等人之后, 轻飘飘地来了句: 卫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贵幸,然颇用材能自进。 你说可气不可气。 我很喜欢他, 喜欢那个两千多年前 缓带轻裘纵马引弓的长安少年郎。 所以写出来, 我希望你们也喜欢他。 《汉武大帝》是部很好看的电视剧, 安利。
这里的霍去病是最符合我想象的霍将军。
小的时候看历史故事,觉得霍去病一定是骄傲的、张扬的,肯定长的也很帅。毕竟小姨卫子夫能得到刘彻喜欢,舅舅又被平阳公主惦记,外甥肯定遗传家族基因。可惜的是那个时代木有画像。
霍去病的童年后期,卫家已经发达了。电视剧里,霍去病甫出场就在卫子夫的身边,设定是已经跟汉武帝相处了很长时间。我觉得设定基本合理。史书上描写的他的性格,明显深受汉武帝影响,骄傲自信,也就是说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汉武帝的衣钵传人。那种天之骄子的风格我好喜欢啊。
李乐的长相是非常正统的剑眉星目,那个时候也是恰好朝气蓬勃的青年,他演霍去病好有说服力哒。
我记得特别清楚的一幕是酒宴上霍去病舞剑,俊朗少年前途无限的感觉特别好。这里汉武帝,卫青,霍去病三个人性格特质表现的也十分突出。
汉武大帝的军装设计简直太帅了,霍去病骑马打仗的镜头看一次感动一次。
像霍去病和李乐,根本无需谈及演技。李乐就是霍去病,
我还特别喜欢这部剧的歌曲,经常复习。可惜这剧的片源不是很好,都不够高清,很遗憾了。
希望历史剧都按这种标准来拍,不求百分之百还原,但至少很多细节能看出来导演是考究过的。胡玫真的是很良心的导演了。印象深刻的还有她说的陈宝国老师的一场戏,剧情是刘彻面对着千军万马 眼神中要燃气希望之情,然而实景需要陈宝国老师对着空无一物的草场来表演这个神情,这就是演技吧!
说回刘彻,很难想象,在汉初的宫廷中,一个从没有走出过皇宫的少年是如何萌发出惊人的雄心壮志的。
刘彻似乎是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毛孩子一夜之间就成为了老谋深算的皇帝的。这应该和他的母亲王美人和舅舅田蚡的影响有关。只是刘彻没有忘记最根本的一点,用他的话说,就是“这个天下是我刘彻的!”
想起看了这部后为汉史疯狂的日子。。
琅琊榜都9.2 汉武大帝才8.9。
卫青好帅!
看了无数遍,无数遍,无数遍。连片尾曲那么动听,我喜欢那些穿着汉服的女人,好美,好有气势。
这部剧的重点是,我很花痴卫青将军~~
文戏不错。武戏除了最后的漠北决战,其他基本都是一带而过,不过瘾。
这部剧怂恿了我去学历史 影响了我人生
超级喜欢的,如果宝国兄慢点出场,年轻版武帝再演多几集就更好了。还有,韩嫣最好再美型点。
回头想想,印象最深的居然是陶虹的刘陵,真是不可多得的女性角色。
陈宝国演出了汉武帝的霸气
小时候跟着父母一起看的,每天准时守候在电视机前。这部电视剧是否还原了历史,众说纷纭,但肯定的一点,剧组非常用心,演员的表演、服饰、道具,都非常精彩。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这种历史剧淡出荧屏,被仙侠宫斗等雷剧取代,这是中国电视剧的悲哀。
配乐太差了!!你丫穿越剧吗????!!
能舍得再多花点钱就更好了……
长平桓桓,上将之元,薄伐猃允,恢我朔边,戎车七征,冲輣闲闲,合围单于,北登阗颜。票骑冠军,猋勇纷纭,长驱六举,电击雷震,饮马翰海,封狼居山,西规大河,列郡祁连
腐到朝廷台极限!(這話是首播時我留的)時隔五年,俺又繞著圈地萌回來了!握拳!呀巴黎祖國好呀!!!
非常!喜欢!中年的汉武帝!!虽然汉武帝干了很多错事 可是年轻时的他真的是一个有勇有谋 雄涛大略 善于提拔将才的好皇帝!而且他的人生经历真的告诉我们一个非常好的道理 要懂得功成身退 别搞终身世袭制 会出事
杜淳的那段少年还是很经典的~
附加分给霍去病!!!!帅哥啊啊
最近又重温了一遍,经典依旧。场面、布景、格局都很不错,演员实力深厚,尤其主要角色的人物性格刻画的淋漓精致。但是诸多的历史细节错乱,诸如汉景帝问周亚夫丞相事、单于弑父妻母等诸多细节,后期制作明显与史料所述大大缩短,非常粗糙。8.3
良心大制作,陈宝国的汉武帝是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