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犯罪片 灰烬重生

    灰烬重生

    评分:
    0.0很差

    分类:犯罪片中国大陆2017

    主演:罗晋,聂远,辛鹏,姜珮瑶,李嘉琪,黄觉,方励,刘陆,杨一威,孙昊,史策,林津锋,聂君桐 

    导演:李霄峰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

      恶到必除

    • HD

      羔羊游戏国语

    • HD中字

      布朗克斯的故事

    • HD中字

      致命真相

    • HD

      力王1992

    • HD

      陷阱2015

    • TC抢先版

      扫黑·决不放弃

    • HD

      扎职

     剧照

    灰烬重生 剧照 NO.1灰烬重生 剧照 NO.2灰烬重生 剧照 NO.3灰烬重生 剧照 NO.4灰烬重生 剧照 NO.5灰烬重生 剧照 NO.6灰烬重生 剧照 NO.16灰烬重生 剧照 NO.17灰烬重生 剧照 NO.18灰烬重生 剧照 NO.19灰烬重生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十年前,九十年代末的斯城,工人徐峰在继父死后远走,警察陈维坤没有在命案中发现任何线索。  十年后,医生王栋偶然进入陈维坤的视野,徐峰也回到斯城,面目全非。新的角逐就此展开,属于曾经的心灵秘密慢慢释放出来。

     长篇影评

     1 ) 文学时代的消逝

    影片整体有种沉郁细腻的风格,故事背景有明显的年代感。聂远饰演的警察把交错的时间脉络串联了起来,写实与写意结合,赋予了作品独特的气质,让人在已知与未知之间辗转前行。

    徐峰和王栋在各自的生活中沮丧失意,却因一本小说结缘,对彼此的经历产生共情,并相互帮对方除掉障碍。对于徐峰来说,这本小说带给他与一个陌生人命运的连接,但他们终究来自不同背景,有着各自重视的东西,即便他可以出于同病相怜而作案,但他未能看清自此之后给对方带来的改变。

    于是王栋起初通过书信与徐峰往来的目的就显得模糊,到底是真的出于同情,还是为了铲除情敌而对徐峰的利用,或者两者皆有?这些也构成了影片值得回想的地方。

    其中一个亮点是徐峰参观王栋的书房时说,你现在也不看书了。渗透出了两人在达成短暂的共识之后,产生的截然不同的转变。王栋作为既得利益者,暴露出了真实的本性。

    略需强化的是,两个主要人物虽然有作案动机,但还不够充分,从仇恨到实施犯罪之间缺少更多合理化的铺垫。警察除了保持对案件的追踪调查,人物本身起到的作用并不显著。

    也许这部影片并非意在突出犯罪和悬疑,更多的是对那样一个文学时代的回溯与缅怀。而如今,文学的处境和沟通手段都已发生了巨大改变,精神层面上所能达成的一致也越来越稀有。我们与那个依靠阅读和信件守望彼此的时代渐行渐远,直至无路可追,无踪可寻。

     2 ) "玛斯洛娃为什么会爱上聂赫留朵夫?"托尔斯泰的困惑,这部华语片为你揭秘!by:吴觉人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之外还有一个幽灵

    “玛斯洛娃为什么爱上聂赫留朵夫?”这是李霄峰的《追·踪》里两位男主角之间的密语,也暗示了影片的一个态度,将托尔斯泰在《复活》里全知的道德俯瞰拉入到了角色短兵相接间困惑挣扎的道德修罗场。

    《追·踪》利用黑色电影类型的道德模糊精细的构建了一部表现主义的心理道德剧。

    在这个人人都可以利用公式大言煌煌“道德沦丧”或者心安理得“沉沦游戏”的时代,《追·踪》以如此古典抽象的方式来讨论道德与人性,显得孤僻得如同一个挣扎在酒精与混乱中的私家侦探。

    方励在影片中客串的那个身陷囹圄的杜局长,莫测高深的引用着马克思,“人就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个异化了的极端“唯物主义者”所展现的无情,恰恰是整部影片所挣扎困惑的对手。影片试图在这个无情的世界里找到一处情感与道德的安放地,重音从政治经济场域的“社会关系总和”移入了道德场域的“人”。

    影片里的每一个角色都充分而复杂,五个主要的男人:野心勃勃的医科院学生,不堪暴虐的青年工人,固执困惑的耿直刑警,孤独暴力的流氓父亲,多情而又无情的官二代阿飞,无一不在各自的“社会关系”中挣扎。

    两位年轻凶手的凶器都是各自的工具:榔头与手术刀。他们的出发点都是上个世纪的标准叙事,无产阶级的反抗压迫,资产阶级的替换兼并。但这种政治叙事一旦陷入到了影片所营造的道德泥潭里,就失去了合法性。“社会关系”不得不在“人”的维度上被重新拷问。

    两位施暴者使用的是拳头和权势,但影片并不安分于将他们变成一个单向度的角色,而是同时反转式的展现他们各自柔软的罩门。这种具体的人在抽象的情境,形成了这部影片的基本特色。流氓老爸游走于穷街陋巷,自斟自饮自言自语,这份生活重压下的孤苦,在类型角色的浪漫化借调中,诠释出了那种“有缘有故的恨”。

    黄觉饰演的那个阿飞情人,他的官二代身份在那些荒诞多情的浮夸场景里被假装烘托了出来,他的无情和权势论宣言强化着这个“通俗故事”。然而,那首在火光明灭间呢喃出的戏仿于《共产主义宣言》的“爱情的幽灵”,却戳破了之前所营造出来的虚张声势。

    而那位固执得格格不入的刑警,则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承担的是整部影片视角的投影化身。他不是一个破解谜团的硬汉侦探,他只是一个困惑无比无可奈何的目击者。影片前半部所铺陈的刑警的日常,所面对的生活困扰,框定了我们进入凶杀案的方式。

    因为华丽的婚礼、下海的搭档等等琐碎,而升起的对于这个世界运行法则和社会关系的困惑,引导着刑警追索悬案,最终在碎片中理清事件的面貌,从而看到更为极端、抽象的困惑本质。也成为整部影片那最后一丝美好与希望的坚定传递者。

    影片的两位年轻女性,她们没有成为同谋者,相反维系着那个血腥阴郁的男性世界的对立面,微弱却又坚韧的美好,对于“爱”和“情”的悲壮的追索与实践。

    影片并没有按照传统的案件线索的方式在推进,碎片式截取的段落按照情感逻辑穿插着,用情境替代了事件,在每一个高度设计的情境里处理社会关系和情感关系。在情境的制造上,影片的表现主义倾向尤其明显,一个个从现实中暗度陈仓到抽象布景里,比如王栋练舞的段落,从“现实的屋顶”渐渐的变成了“城市的巅峰”,恋爱的青涩悄无声息地转化成了野心勃勃。

    整部影片经常使用镜头的移动,景别的切换不动声色的构成悬念、反转、叙事、情绪。

    在表达恋爱的时候,影片采用蹦极和单车两个精短的镜头,垂直与平行的运动轨迹,表现恋爱的不同状态和欢愉。这种抽象的视觉表达,在布光和配乐上显示的更为明显。大量采用的单色调拼贴,将画面拉到了心理层面。

    比如最后的决斗,红色的单色调,扭曲的面部特写,让物理运动飞升成为心理活动。而Simon Fisher的噪音式配乐,用近乎拟音的方式,踩在现实声音与人造音乐的临界点上,形成一种心理上单色调噪音的效果。

    种种技法的交响中,影片演绎了一出追索之旅,对于那在一切社会关系之外的在深渊里游荡的幽灵的停歇之处。

    吴觉人:上海国际电影节选片人,金马奖初审选片人。

     3 ) 我知道它有多对得起大银幕

    如果你女朋友被人强奸了,你会怎么办?

    如果你最好朋友的女朋友被人强奸了,你会怎么办?

    《灰烬重生》的故事,就与这两个问题有关,以最出人意料的方式。

    这部6月25日在优酷视频独播的电影,是一部原计划在电影院上映的电影。我有幸在影院看过之前114分钟的版本,知道它有多对得起大银幕。

    那是一场非公开的放映,此前我在电脑上看过一个顺叙的工作版,觉得平平。

    那场放映,让我大惊失色。

    大银幕当然放大了影片的许多优点,但最令人惊讶的,是导演在叙事结构上的巨大调整。这种调整带来的提升,和这背后的自信,让我忍不住跟导演开起了玩笑:李霄峰,这是你自己剪的吗?

    新的结构带来全新的魅力。当时这部电影名叫《追·踪》,第一部分叫“追”,这部分的叙事之自由令人惊叹,尤其是影片在十年前和十年后的自由穿行。其中的一次穿行是用一个开门的镜头来完成的:推门的是十年后的警察,推开门却是十年前的涉案人——这分明就是中国版的《猎凶风河谷》啊。

    “追” 的英文名是Ghost,而黄觉在这段的呈现,恰似鬼魂。比如罗晋见完女主角之后,镜头切到他在烤肉,然后是黄觉入画,整个过程中两个人和女主角没有任何交流;你甚至无法分辨,黄觉是不是罗晋内心的幻觉?而这种幻觉感,正和影片的内涵相呼应:罗晋是一个要拿最高分的人,而“镀过金”的杜国金,根本是他难以逾越的一个存在。他想超过杜国金,做梦。

    这一段里罗晋也有令人难忘的表演。在喜欢的女孩面前自卑,为了她一个人在天台练交谊舞,那段跳舞的长镜头里,谁能相信罗晋翻身上了房顶,竟然是即兴演出的神来之笔?而摄影机流畅的运动,把这一切都熨帖进远处的灯火。

    还有一个96分钟版里剪掉的镜头我很喜欢。王栋陪妈妈在河边散步说话,随着演员的情绪如潮水般涨起,周围的风越来越大(是的,不是风机吹的)——这就是黑泽明的等云到啊,这就是称之为电影的时刻啊。

    《灰烬重生》的美术也很出彩。在十年后的“踪”那部分里,罗晋每次出场都自带红色,而红色,象征着危险。停车场的那场跟踪,视觉太惊人,罗晋被跟上的E区,墙壁突然从绿色变成红色,而E,可能就暗指他“Evil”。后来罗晋做检查时脸上的红光,片尾墓地对决红光吞没一切……对一位拍第二部长片的导演来说,这种视觉上的自觉,了不起。

    以及,什么叫余音绕梁?看完这电影之后的几天,我都会下意识哼唱马旭东被杀时的那段咏叹调。而Simon Fisher Turner的配乐,真该出张原声碟。

    叙事,表演,镜头,美术,音乐……这部电影值得细品。《灰烬重生》比导演的第一部长片《少女哪吒》有了太大的飞跃,看到朋友拍出这样的电影,真的开心。You made it,当浮一大白。

    看到这飞跃的不止我,还有豆瓣上署名顿河的影评。后来顿河当制片人,李霄峰做导演,合作了《风平浪静》,正在后期制作中。青年电影人因为作品惺惺相惜,又联手创造新的好电影,这例子再好不过了。期待《风平浪静》。

    现在,让我们先好好看看《灰烬重生》。

     4 ) 《追踪》-阶级夹缝中的试探

    《追踪》-阶级夹缝中的试探

    看完这部影片,给我一个感觉,无论是王栋,徐峰,还是陈维坤,每个人都被卖过,陈伟坤最后找到了自己的归属,徐峰和王栋成为了悲剧。人类从开始农作那天起,就产生了阶级,从此往后,阶级伴随着每一代人,成为了社会的一个背景。富人压迫穷人,穷人反抗,其实富人与穷人并没有标准和定义,他们的存在只是证明了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是不一样的,书中的天堂与地狱在现代社会中逐渐形成,也许开车只需要二十分钟。我理解的阶级是一个下定义的动态范围,同类被区分,有了贫穷与富有,低俗与高尚,片中王栋在院长面前说过一段关于小时候考试的一段话,中国式教育便是如此,家长可以定论好与坏,该怎么做是最好,怎么做才是优秀,让我想起我家中爸妈对我说过类似的话,于我而言这和指定婚姻雷同,牺牲了本该拥有的亲情。

    王栋、徐峰、陈伟坤、杜国金,是有爱情的,王栋无法理解杜国金与萱慧,他不明白即使是“富二代”杜国金其实也并不会表达爱,杜国金成为了他心中的坏人,对待坏人,他会不惜一切手段。徐峰曾经有着单纯令人羡慕的爱情,但在那件事发生后,一切都变了,心仪的对象让他痛苦,曾经犯下的错事让他倍受煎熬,在无尽的折磨中,他选择将这一切画上句号。王栋的爱情最初建立在误读中,他以为做了他应该做的事,他以为这样一切会变好,但直到最后他始终没有挣脱控制,影片结尾处萱慧一句:“杀人是不对的”仿佛否定了他的一切,让他欲言又止,失去了抵抗能力,在最后成伴随着一声哀鸣被警察带走。没有人是侥幸的的,一报还一报,当时的迷惘和落差让他冲动做下的事最终还是回应在他身上。

    如果我出生后未见过山洞以外的世界,那么我只能本分的活在山洞里。如果我什么都见过,然后活在山洞里,那么我无法本分,我一定会反抗。王栋和徐峰是那个时代的受害者,同时也是发起者,悲剧就在这一来一回中发生。人的希望无处寄托,只得寄托于恶魔,终于恶魔有了回应,指出一条不归路,没有选择的开始,没有选择的结束。

    这部影片我个人很喜欢,算是烧脑悬疑爱情,有很多看注意细节才恍然大悟,影调很独特,第一眼看以为是在红灯区😂另外很喜欢这部影片的文学性特征,Ash 灰烬。

     5 ) 追踪四年的“新电影”—心魔不会灰飞烟灭(没有图片都是字)

    如果一个人有了心魔,它总是呈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状态,别无他法去改变,不如试着和它好好相处,结果反而平凡一些。

    故事一开始留在徐峰继父马旭东身上的线很清晰,被杀和嫌疑人都很容易联想到徐峰母子身上,现场干净利索的手法徐峰第一时间也没有想到,因为人确实不算是他“杀”的,如果在脑海中杀一个人一万次也算是“杀”,徐峰自己一直也真的混淆了他对继父的恨与弑到底对不对。

    在此之中,20岁的徐峰得不到家庭的爱与温暖,自己碌碌无为且像树叶一样飘忽摇摆,在地摊偶然所得的《复活》,也许是王栋为了给萱慧买一件礼物而变卖的,只有你爱一个东西,才会在它上面反复表达你自己的痕迹。他就这样糊里糊涂的寄出了一封封泄愤的信,既像玩乐,也像复仇。徐峰很想要一个像家的家,和像家人的家人,徐峰求之不得。

    这是影片的开头徐峰发给我的感受并不好,也一直在猜最后他会有情绪上的反转,想和自己和解但已经太晚的人。

    到了影片结尾的最后一系列王栋的表现,一个自私自利既恐怖又悲哀的人物刻画淋漓尽致。最后关头,王栋仍旧关心萱慧是不是爱他,他实际想问:萱慧,我在让你爱我这件事上,我赢了吗?我可以为了你杀情敌,为了你杀杀死情敌的人,我赢了吗?我是100分吗?

    如果王栋手里有一把尺,他始终丈量的是自己这个人,而非任何他口中爱着的人。擅长利用徐峰的稚嫩思考和冲动头脑,擅长在萱慧院长父亲面前渲染自己的人设,擅长给萱慧制造他爱她的假象,擅长给徐峰制造杜国金该死的多金潇洒形象,从而让徐峰更好的移情联想到憎恨的马旭东。

    这些一切都是为了他自己能够在他的生活里不再被罚站一夜无法回家,可以得100分。

    杜国金如今来看是一个比较渣的男友,但抵不过萱慧爱他至深抵消那些怨恨。

    马旭东如今看来是一个热爱生活有文艺气息的家暴厨子。任何人都不是初一十五的月亮,不是这缺就是那圆,但都一样亮。

    不难联想像王栋这样的人,再他的生活里曾经多么的小心翼翼,徐峰这样的孩子如何如履薄冰,但都像徐峰最后说的,他们罪不至死,是我们自己的心魔戏太多了。

    我本人是罗晋的演技粉,觉得王栋在他的塑造下,十年前和十年后的对比不够强烈。本弱—翻烈—崩盘的弱。

    辛鹏的徐峰用力过猛。最佳还是给马旭东这个演员了,自己吃自己做的菜时候表现,不仅看不见身边那两个人,活在自己无端欢快的世界里,是平凡人最真实的状态。

     6 ) 一部三不像的“诚意”之作

    很难用标签去定义这部电影,刑侦剧、犯罪片、文艺片都不是,又都不纯粹。故事其实超简单,就是两个文艺青年交换杀人,十几年后随着成长和人生机遇不同,心理产生产生了矛盾,最后内讧的故事。 整体是文艺片的气质,节奏很慢,一个动作一个凝视能保持一分钟那种。光影很讲究,年代感很强,气氛营造也很用心,感觉导演是想认真拍一部直击人心的电影,奈何能力有限,力不从心。剪辑跳跃,冲突感缺失,细节不够,你能看出他的用心,但就是感觉别扭的那种。称不上烂片,冲罗晋的演技给个三星,打个CALL。 我很讶异,这导演是多大能耐,把聂远、黄觉和罗晋都拉来演一部网剧,里面的一众美女也是又养眼又不拉胯。尤其是罗晋,一直以为就是个没啥演技的流量明星,从来不看他的剧,谁知道还是很有演技的,在单纯和阴鸷之间横跳,在深情与偏执之间游走,最后剧场那几分钟,表情克制而丰富,高光时刻啊!可惜其它两位实在没啥发挥空间,还不如那个小鲜肉塑造得饱满。 “杀人,是不对的!”你以为看到了别人的罪恶,其实那不过是自己内心的投射,你没资格决定他人的生死。冠冕堂皇的理由不过是谎言,掩盖的是自私和狭隘、对权利和金钱的追逐,以及贪念。

     7 ) 我们在坚持什么,使它成为了正确?

    “什么最珍贵?”

    有的人混到政府高官,因贪污受贿只能在牢里度过余生;有的人曾是风光体面的医院院长,却老来痴呆没有家人陪伴。

    黄金屋、颜如玉,到底什么是最珍贵的?

    《追·踪》国际海报

    《追踪》前导预告:罗晋黄觉聂远组暗杀迷局

    10月14日上午,华语导演李霄峰的第二部长片巨作《追·踪》(Ash,2017)在第22届釜山国际电影节上举行全球首映。同时,该片还入围了今年新设的金智奭奖,与另外9部影片展开激烈竞逐。

    李霄峰导演在拍摄现场给罗晋说戏,photo by 黄觉

    片中可以看到与导演处女作《少女哪吒》(Nezha,2014)有不少相似之处,比如都是以死去的尸体开场、都在讲两个同性伙伴的友谊成长;以及他们都曾拥有只属于两人的秘密,却有一方将它交给了别人,且都以某本小说为纽带。不过,本片在色彩、声效、场面调度和叙事结构的整体配合之下,浓缩了更为丰富可思的细节。

    本片故事的重心在于一场三角恋,或说单相思。

    官二代的儿子杜国金(黄觉 饰)爱画画,院长的女儿萱慧(姜珮瑶 饰)擅歌舞。当他们相拥在泳池,欢快嬉戏,另一位暗恋萱慧的医学生王栋(罗晋 饰)早在岸边嫉妒不已,他要得到身边最好的东西。私下照镜子、出门戴口罩是他不自信的表现,不自信的他用一个自欺欺人的谎言,把笔友、钢铁厂的工人徐峰(辛鹏 饰)和自己一起拖入了道德审判的深渊。

    《追·踪》剧照,聂远饰演警察陈维坤

    在陈维坤同事的婚礼上,嘉宾座位暗淡,台上结婚的新人戴上婚戒光亮;陈维坤与同事去选项链时,店里周遭暗淡,玻璃柜台光亮。航拍白天重庆成排低低的墓地与夜晚霓虹通亮的高楼。仿佛在述说,闪亮的才是实在的:

    生前有钱,死后可与生时一样住得豪华;生前没钱,死后同样落魄。在这不断推倒重建的都市里,钱,是最珍贵的吗?

    王栋一直都是医生,陈维坤一直都是警察,他们都坚持着自己认为正确的信念,都有掌控他人生死的能力,最终却走向不同的结局。陈维坤的同事从警察变成商人,徐峰从钢铁厂工人变成送花的人;前者放弃减少人间罪恶的职位而去积累财富,后者放弃将事物埋葬在熔炉里而让生命在手中传递。

    《追·踪》剧照,角色王栋与徐峰在地狱般的红色墓地

    十年后王栋和徐峰重逢,王栋揣着手术刀打量徐峰,徐峰捧着花、穿着当年杜国金死去时的夹克来到他家——刀与花割裂了两人的共识。那种感觉就像意大利诗人朱泽培·翁加雷蒂在诗作《永恒》中所写的:

    在一朵摘下的花与另一朵赠与的花之间,
    是那难以形容的虚无。

    当年的命案如果没有人再追问,那么它即便不被肯定,也算是被默许。似乎在规约的法律之外,还有一条不成文的条令:只要不被抓住就不算犯法。

    这个道德的缝隙,因王栋的坚持、妻子萱慧的不支持而不断在撕裂,因徐峰的醒悟、女友余莹莹(李嘉琪 饰)的支持而不断想弥合。不再戴手表这种物质性的、时间性的东西,妻子在一次醉酒应酬后也不再出现,一直追捕当年命案的警察陈维坤(聂远 饰)变成了一根串起全片的纯粹的针线。徐峰也不惜抛弃与莹莹的甜美生活,而去劝王栋和自己一起自首。

    当人们都在坚持其他东西的时候,道德又是最珍贵的吗?

    《追·踪》剧照,辛鹏在片中饰演工人徐峰

    从看到王栋与萱慧的第一次相处开始,他衬衣纽扣处的细小红线就和萱慧连衣裙上大片的绿色相对比。之后有场超离现实感的野炊场景,萱慧趴着的绿草地又与王栋给她撑起的红伞相对比。

    十年后,陈维坤偶遇王栋,在停车场跟踪他时,也是从绿色的区域走向红色。这些时刻,都在暗示着王栋欲望之强烈;被绿色包裹的、活泼开朗的萱慧在后景,前景挡住她的是一架医用骷髅,这是王栋唯一熟悉的东西。他不会像萱慧一样跳交谊舞,不会像杜国金一样画画,也不像徐峰那么会游泳。

    《追·踪》剧照,罗晋在片中饰演医生王栋

    当他学会交谊舞后,他自己一个人跳;当他学会画画,他照着镜子画自己。他那么自恋,可又那么自卑,在饰品店被陈维坤认出来的时候就因为他还带着口罩。另一组黄色与蓝色,运用在他现在的生活:家里是金黄明亮的,在厨房的他脸上泛着蓝光;杜国金的别墅是金黄明亮的,他医院办公的帘幕是蓝色的。这拥有强占有欲的黄、他的渴望,透出了他那蓝光下的谨小慎微。

    片中音效多处有加速的鼓点、密集的虫鸣鸟叫,都是在王栋的戏份。他永远都在害怕着失去,随时警惕着会对他的占有物造成威胁的人事。如此纠结复杂的内心表现,在渐渐展开的故事中,无疑使他成为了真正的主轴。

    在“老公”“主任”这些称号的欢乐之下,霸权称得上是最珍贵的吗?

    《追·踪》剧照,黄觉在片中饰演官二代杜国金

    回到本文开头,杜国金不屑父亲为钱荒废一生,而投向游泳、画画、交谊舞;萱慧反感父亲喜欢王栋这样的好好学生。徐峰的父亲马旭东(杨一威 饰)之死,也是因为他酗酒赌博对徐峰和徐母(史策 饰)家暴,让他失足僭越道德的红线。唯独王栋是在父亲的强压之下,迫切希望得到认可,而顺应了父亲的教育,总要争得最光鲜亮丽的样子。有意思的是,在主要的角色之中,只有警察陈维坤和徐峰的女友余莹莹从没提过父亲的事,他们就像片尾处王栋的女儿演唱的“茉莉花”一样纯贞。可以说,是余莹莹解脱了徐峰、陈维坤解脱了王栋。

    杜国金别墅里悬挂的那幅罗中立《父亲》,几乎每次被角色看到时都有噪点式的电音强调。

    罗中立《父亲》

    画中这位农民父亲,好比这幢属于杜国金爷爷的别墅,它是苍老的,但苍老之中又内里遒劲;他褶皱的脸庞像被开垦的土地,那表情又似长江大桥边的女神雕像,从容平和。让人想起一切都还没有发生前,两人临别的面庞。同时,画作本身也有很强的时代感。中国从九十年代走向新世纪,舞厅变夜pub,手表、房屋、礼堂变豪华,警服也从绿装变成了蓝装,但我们还会唱《在银色的月光下》,还会唱《茉莉花》。

    命案发生、秘密开始的那天夜里,陈维坤走进现场前,门的两旁各自高挂着一块牌匾。上面的字句,我想可以作为本文的结语:

    时移世转,
    情怀不变。

     8 ) 垃圾电影

    体制内的警察都要喝西北风了,尔等屁民是不是就只陪吃屎了,还不一定是热乎的,这个社会怎么了????????????????????????????????????????????????????????????????????????????????????????????????????????????????????????????????????????????????????????????????

     短评

    让我们来数数黄觉一年到底要客串多少部戏。

    4分钟前
    • 辣手玫瑰陆1萍
    • 还行

    2.5高开低走李霄峰,别再玩儿深沉了。这部还不如哪吒.......不过他结尾说自己喜欢杨德昌,嗯,至少他眼光不错。本片不推荐。

    6分钟前
    • 已汪销
    • 较差

    是一次进步无疑。工业水准充分体现在卡司、摄影等制作环节。penfriend杀人本身,并不构成悬疑。导演的道德洁癖,是追问杀人者如何心安。墓地与高楼,如重庆十八梯连接的上与下,旧与新。更喜欢前半《追》,法律道德,只缚老实人

    9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台北金馬影展展映】劇本、台詞、剪輯、表演和每場戲都是災難。尷尬至死。還搞亂敘玩攝影弄調色?笑話!警察角色有毛用?2年前我對《少女哪吒》的評價,完全可照搬:“做作,生硬,割裂。难看得要命。除了叙事的省略与跳跃,人物行为动机莫名其妙,均如提线木偶般做作”。今後再見李霄峰電影我躲著走

    10分钟前
    • 汪金卫
    • 很差

    整个故事看起来一点都不真实,人物情绪也不对。

    12分钟前
    • 次等水货
    • 较差

    看到一半的时候想,如果真按照预想来的话,那就两星,最后看完给2.5吧。反正是越到最后越尴尬,还有两场尬舞,故事上也没有太多新意,好在场面调度上有些地方做得还不错。

    15分钟前
    • 方枪枪
    • 较差

    导演很想拍一部有电影感的电影,摄影的调度和灯光美术都很用力,不过摄影从头到尾基本上就一招,用一次还是挺起范儿的,多了就让人觉得过于自我陶醉。灯光用了很多大红大绿的超现实光效,看起来非常夸张,舞台感很强,用来表现罪犯扭曲的内心倒是还不错,不过故事人工痕迹太重,最后既不文艺也不商业。

    20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较差

    #平遥影展#节奏失控,选角失控,布光失控……罗晋后半程放下包袱演技出色,意料之外。槽点很多,红蓝CP,类型气质跟作者气质都不太圆熟导致了很多段落的蜜汁尴尬,结尾的台词真…真是醉。近年看到的八九十年代小镇青年题材往往在精神内核上流于表象(浪漫主义的滥情)

    25分钟前
    • 应许
    • 还行

    构图、光影都很起范儿,但整体捏合在一起,连同台词一块,完全不伦不类。华语部分导演们,玩逼格之前,要先学会讲故事,因为电影是拍给观众看的,而不是给电影院座位看的,文艺不是借口,真正好的文艺片比这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幸亏这片没上影线,等电影院开门之后,这种沉溺在自我世界里的产物,希望越少越好

    29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较差

    形式大于内容 摄影不错 色调诡异 剧情非常predictable 表演太过 台词白目 ”杀人是不对的”。女主造型非常有问题。剧本是ok的 导演的个人风格及创新意识是好的 但是没结合好 ps 一个常识 医院主任医生是不可能去动机器拍片子的

    33分钟前
    • leoleo
    • 还行

    听完映后扣1分,故事逻辑过弱,形式大于内容。

    34分钟前
    • 傻特
    • 较差

    明媚、纯粹、严厉,罕见的电影气质和品格。李霄峰继续直面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遗产,当所有人庆祝我们所得到的一切,他珍视的是我们失去的东西。用高度凝练和抽象的电影语言讲述一桩凶杀案,背后是异常清晰的现实政治和历史指向,资本主义鞭笞失败者的创痛,该是我们身上最新的伤痕。

    37分钟前
    • 57
    • 推荐

    调色堪称视觉酷刑,然而,核心概念还不错:交换杀人,可以理解为一种“影子杀人”,两个人彼此渗透成为彼此的影子,罪恶共同体的爆发,最后迎来罪与罚。这些能构成对整个九十年代消逝的大型隐喻。虽然关键节点的力道都没使出来,还是乐意于给三星。

    41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太可怕了,救救我们的导演吧,别再让他陷在自己的世界了,您选择的“第三条道路”是条死路。

    43分钟前
    • 把噗
    • 很差

    一件迷雾重生的案件,两个忐忑十年的男人,这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作者型电影导演李宵峰的力作,其实,暗合着回望一个时代,十年,感觉那么遥远。有一段辛鹏和黄觉在泳池的戏挺男男的,罗晋的表演超过想象,和黄觉的对手戏张弛有度,特别是最后那场大戏,情绪点很到位。然后不得不吐槽几句电影台词,“你人民JC,你清高,女人在外面挣钱养家,她不喝酒你就得喝西北风。”太不舒服了,这句。

    45分钟前
    • 张劳动
    • 还行

    能有两星完全是因为在码头垫着底 剧情漏洞百出 人物动机行为想当然 滥用所谓的风格化镜头 全程强行给演员尴尬大特写 夸张但缺乏实际意味的光色 聂远以为自己拿了主角的剧本 然而发现后面没自己什么事了 罗晋连演吊丝穷学生都是一脸“我为何帅的如此深沉” 导演还是真诚的 但真的不适合拍电影

    46分钟前
    • Line
    • 较差

    一场实验。光色像湿热的气候,景别像废墟的回音。

    51分钟前
    • [未注销]
    • 还行

    #BIFF# 不妨在隐喻层面将这个鬼魂/复活的故事视为反对父权制度/对抗资本主义的、讲究策略的青春革命,把念念不忘十年后仍有回响的警察视为外化并具象了的罪恶感,那样的话,就是一个大写(Capital资本)的C让Ash死灰复燃了吧。

    53分钟前
    • btr
    • 还行

    在较为精良的工业质感下,依然很好地保留了难能的作者气质。表象上是凶杀案件的剥丝抽茧,实质上是借以还原一个时代灰烬的消逝。那个由文学、信封、油画以及破败的国有剧院,甚至是嘈杂中又有序的车水马龙声建构的九十年代。经济浪潮席卷的前哨里,它注脚了最后的理想与浪漫主义的消亡史。

    56分钟前
    • 水怪
    • 推荐

    李霄峰的电影具备非常大胆的视觉风格,这在新一辈导演中并不多见,电影在类型框架之中指涉钱权与情感纠结的道德困境更是非常具有现实主义意义及批判色彩,十分难能可贵。不足之处是人物关系及人物塑造可以再强有力一些,整部戏的风格化常成为了超越人物的存在,变得有些本末倒置

    57分钟前
    • 五色全味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