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综艺 最美中国戏

    最美中国戏

    评分:
    0.0很差

    分类:综艺中国大陆2021

    主演:汪涵,张颜齐,刘佳艺,周恩旭,姜美伊,张晓涵,王蒲实 

    导演:文曦若 

    猜你喜欢

     剧照

    最美中国戏 剧照 NO.1最美中国戏 剧照 NO.2最美中国戏 剧照 NO.3最美中国戏 剧照 NO.4最美中国戏 剧照 NO.5最美中国戏 剧照 NO.6最美中国戏 剧照 NO.16最美中国戏 剧照 NO.17最美中国戏 剧照 NO.18最美中国戏 剧照 NO.19最美中国戏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一档户外园林真人秀和戏曲实景创演秀相结合的沉浸式戏曲文化体验节目,由汪涵担任“颐和戏社社长”,张颜齐、刘佳艺担任“颐和戏社小班事”,与周恩旭、姜美伊、张晓涵、王蒲实等一众青年戏曲人组成“颐和戏社”。   《最美中国戏》以颐和园夜景首秀、“戏中戏”实景演出、融媒体全程互动等方式,深入解读中国文化、古都文化、京味文化,开创了文化节目的新形式、新样态、新模式。

     长篇影评

     1 ) 玩出新花样就是对经典最好的传承

    文/盒饭君

    我爸最爱黄梅戏,我从小就跟着他听《天仙配》听《女驸马》。那些经典唱词,我都熟记能颂。

    前些时候,小潘潘翻唱《女驸马》被讨伐。这是个值得人关注的事件。小潘潘表演轻佻,是因为她缺乏对传统戏曲艺术的了解。但同时,当代年轻人关注戏曲,也是很好的事情。

    《最美中国戏》承担起传播戏曲知识的责任,让更多年轻人去了解戏曲这门国粹。当人们足够了解戏曲,有更多人去创新式地传承戏曲,我们对它的认知盲区就会减少,热爱便会增加。

    93年春晚的《说唱脸谱》火遍大江南北,想必大家都还记得——“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看到唱词就能跟着唱出来。它太深入人心。这首歌,讲的就是传统曲艺和当代年轻人的融合碰撞。

    《最美中国戏》第一集讲“临川四梦”焕新秀,向经典致敬的同时,以年轻人能接受的方式去创新。让人惊艳的是,汪涵带队成立“颐和戏社”,整个节目在颐和园里拍摄。皇家园林的古典美,太适合用来展现戏曲艺术的美。这是欣赏戏曲,也是欣赏园林艺术。

    节目的设计,一开始由汪涵的梦开始,很是有趣。他的梦是一个寓言,也和本期的主题“临川四梦”形成很好的呼应。

    他梦回了一个人们热爱戏曲的时代。小孩问他,你们那里也爱戏曲吗?汪涵沉思片刻,答很爱,我们都很爱戏曲。他的沉思很值得揣摩。我想,这也是这个节目要承担的使命吧——就是,他没有那么足够的勇气马上回答小孩,但是他沉思了片刻之后,他有信心,通过这样的节目,让更多人去了解这样一类艺术,并喜欢上这门艺术,传承这门艺术。

    节目里有很多学戏的年轻人,有年轻人参与,这门艺术的薪火便可以永远传递下去。

    “临川四梦”分别是《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梦》,有爱情故事、有侠义故事,也有人生的理解与顿悟。汤显祖着实厉害,通过几个剧本,讲透了人生至真至诚的情感。

    大学上古代文学课,老教授也给我们唱过《牡丹亭》的选段。当时感觉,老教授通过讲故事、戏曲表演的方式给我们上课,感觉那些传统的艺术形式并没有那么有距离感,反而觉得生动活泼。戏曲的生命之火其实从未熄灭。

    这也是为什么戏曲艺术大师们会建议汪涵他们去了解昆曲,一是因为昆曲是戏曲之祖,有六百多年历史,京剧等戏曲都有受到它的影响,再者在颐和园的园林里呈现《牡丹亭·游园惊梦》一段,“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环境和曲艺完美地契合在了一起。

    颐和园听骊馆是古代皇帝、太后们听戏的地方。节目里邀请的戏曲大师河北梆子王英会、京剧张建国、评剧谷文月、京剧李玉芙等,他们的师傅们曾经都到这里给皇家表演过。节目在这里录制,也有一种历史和现实和鸣的意味。

    “临川四梦”的改编,通过一场梦,由“梦神”李菲儿牵引,“莎士比亚”阿云嘎和“汤显祖”汪涵串起了四出戏的精彩选段。东西方戏曲艺术大师的碰撞,尽管各自对艺术的理解和表现不同,但是他们对情感的认知和表达,却并没有那么不同。

    莎士比亚也陶醉在戏曲的艺术中,到天晓时分,方觉时间短暂,还没看够遥隔万里的中国剧作家的故事。

    他们串场走过颐和园夜景,戏曲表演艺术家们唱曲的婉转、动作的柔美、眉目顾盼的情丝,你会感觉每一句每一个动作,都是技术,都是热爱沉淀的结果。

    作为《最美中国戏》的第一集,承载了很大的使命,就是科普戏剧到底是什么。除了戏曲大师讲戏曲的历史,其实最有意思的,大概要数对戏曲盔头、服装、头面的介绍。

    他们都是精致、华丽的艺术精品,对材料、工艺的运用,人们对这些戏服的热爱之情,都很是动人。

    而且,张颜齐走进颐和园,去和汪涵会面的路上,四个戏曲表演艺术家唱念作打翻的派头,咿咿呀呀的腔调,没个十年功夫,都驾驭不了。张颜齐在学丑角“单脚换跳”的动作,失败的时候,我想,他心里也感受到这门艺术背后的不易,以及艺术家们的坚守了。

    学艺就是学做人。汪涵说得很对,学艺没有成功的一天,只有一天的成功,一山还有一山高。人生需攀登。学艺如此,其实做人也是如此啊。

    老艺术家们说,初生牛犊,表演时根本不知道紧张害怕,随着年纪渐长,对艺术有了敬畏,对观众的期待有了敬畏,这才开始紧张起来。这不就是做人的道理嘛,凡事得要有敬畏之心,才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最近看了戏曲电影《白蛇传·情》,也看了上海戏剧学院几个女生用戏腔唱歌的视频推广戏曲艺术,突然心生感动。突然感觉,《最美中国戏》来得正当时。

    这节目挺让人敬佩的,做着一份看起来不那么讨好,却挺值得称颂的事。对国粹的传播与传承,是一个值得长期去坚守的事。

    这些年,有了很多关注传统文化的综艺节目,比如央视的《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现在又有了《最美中国戏》,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文化终究是根植在我们血脉深处的东西,拥抱它,才能走得更远。当我们说“我是中国人”的时候,不仅仅因为我们“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还因为我们共同的信仰和认知,共同的文化血脉。

     2 ) 时光不老,戏曲不休

    最早对戏曲产生兴趣,是电影《霸王别姬》,程蝶衣一身青衣打扮,粉面黛眉、罗裙锦衣,段小楼则是勾着黑花脸,身着战袍头顶将冠,一个是“虞姬”,一个是“霸王”,当时只觉得震撼,张国荣扮演的程蝶衣,美得超越性别界限,用“台上男人皆欲娶,台下女人皆欲嫁”来形容他的受欢迎程度也一点不为过。

    后来看《鬓边不是海棠红》,200多套绝美戏服,继承了汉、唐至明朝以来的汉族传统服装样式,大量京剧元素圈粉无数,大家直呼服饰、妆容、身段极美,考究的刺绣工艺融合在戏服里,变成戏曲文化里抓人眼球的部分,但很少有人知道,戏服之美的深邃之处。

    看了《最美中国戏》,我不由感叹,华丽的外表固然引人瞩目,但精神内核更加引人入胜,尤其是看见曲艺后台成排的戏服,凤冠霞帔,一件简单的青衣传承百年,考究的刺绣选材,金丝银线数年如新,真的让人不由感叹“劝君应惜金缕衣”,而看完综艺才知道,光一个缠头都隐藏着技艺,不同脸谱的情感性格表达暗藏深机,这些幕后的层层积修,不过是为了台前的一场完美演绎。

    综艺里戏曲老师指着1956年《十五贯》的初排衣服,说 “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一个剧种的后面,是可能会失传的手艺绝活,最美中国戏的播出,比起传统综艺,承担起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责任, 不管是戏服还是戏曲,传承都需要一代又一代人默默坚守,希望更多人喜欢戏曲,让国粹焕发生机。

     3 ) 当红主持+明星嘉宾加持,传统戏曲能重新走向大众吗?

    时代浪潮翻涌,新文化层出不穷。旧时风靡九州的戏曲艺术,如今也失去了大众关注度,宛如明珠蒙尘,令人惋惜。 如何让传统戏曲重新走向大众,恐怕是很多老戏曲人日夜思考的问题。 带着这样的使命,一档实景创演类节目《最美中国戏》上周六悄悄开播了。 “师徒档”MC上阵,沉浸式体验戏曲文化 近几年来,文化类综艺节目在不断地探索新的创作道路。《咱们穿越吧》、《国家宝藏》、《登场了!洛阳》等创新节目的制作播出,已经成功地吸引了年轻群体的关注,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普及氛围。 《最美中国戏》在创新形式上也不遑多让。 当红主持人汪涵携手流量小生张颜齐及多位优秀的青年戏曲演员,组成了颐和戏社的常驻班底,以颐和园的园林实景为舞台,创作、演出传统戏曲。 一直以文化底蕴见长的汪涵,之前就主持过文化类综艺节目《登场了,敦煌》、《登场了,洛阳》。在今年《天天向上》“开年大戏”特辑里,他还曾拜师“京剧班”,扮演过虞姬。现在担任《最美中国戏》的常驻MC,仿佛是冥冥之中,自有缘分牵引。 第一期节目的片头,汪涵坐在摇椅上,听着戏曲入梦。梦里老师傅正在教训小学徒,“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精,不负不悔”。解散后,独自加练的小学徒问汪涵: “你们那儿也爱戏曲吗” “爱,我们都爱” 过去与现在对话,电影感拉满。 这里的汪涵已经不是一个主持人了,他代表着后世爱戏之人。 另一位MC张颜齐,98年出生,小汪涵整整两轮。偶像选秀出道,在团体里是rapper担当。 RAP是当今年轻人喜欢的音乐流派,而戏曲则是传统的艺术宝藏。一个是快速地诉说,一个是有韵味地吟唱。 那么rapper唱戏是什么体验呢? 张颜齐:谢邀,缺氧。

    昆曲老师张军教张颜齐念白

    节目的娱乐性就仰仗这位小哥了。 明星嘉宾齐当绿叶,守护真正戏曲主角 虽然节目定位是真人秀,但重点并没有放在明星嘉宾的冲突、八卦上,而是聚焦在了戏曲文化本身。 戏曲文化中的主角是谁呢? 一是戏曲演员。 开场在“小班事”张颜齐串场下,四位戏曲演员表演代表性的戏曲片段,向观众揭开戏曲的面目。而后戏曲名家会晤,讲述初次登台记忆。 他们是门派传人,是在读学生,是戏曲大家,看似身份不同,但又拥有一个相同的身份—戏曲演员。

    二是戏曲故事。 古代人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依然能在现代人心中激起涟漪,引发共情。 戏曲之所以能流传下来,也是因为它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内核。 在《最美中国戏》里,故事不再是灌输式讲解,而是由张军老师在与嘉宾们的聊天之间把故事铺成开来。在聊《临川四梦》时,视频网站有弹幕飘过:突然想去看这四出戏了。

    三是戏曲扮相。 中国戏曲的扮相非常特别,与世界上其他的艺术形式都大相径庭。 操琴司鼓奏皮黄,老旦青衣水袖长。 跟着MC走进戏社后台,兵器、盔头、大衣箱、头面,一一呈现眼前。作为屏幕前的观众,此刻心理和嘉宾李菲儿一样,就是“想拥有”。

    最后是戏曲表演。 节目尾声呈现了一出创意的戏剧,通过梦境,实现了中外戏剧家的对话。汪涵扮演的汤显祖带领着阿云嘎扮演的莎士比亚一起欣赏了《临川四梦》。 夜幕之下,身着华服的戏曲演员们近在眼前。他们置身雕栏画栋、亭台水榭之间,和着配乐,闪转腾挪,浅浅吟唱。

    可以想象,沉浸式观演一定非常震撼。 (此处羡慕嘉宾们) 再回到标题的疑问,当红主持+明星嘉宾加持,传统戏曲能重新走向大众吗? 希望这部情怀满满的综艺能带来一个肯定答案。

     4 ) 原来戏曲这么美

    古代人才是最有智慧的,君不见每一处戏都能代表一类人物嘛,从第一期的临川四梦,都是梦境中儿女风情故事和庙堂上的故事,到第二期丑小和尚、武大郎、七品芝麻官里面的小人物的故事,再到这一期穆桂英、白娘子、春草的女性故事,看似短短的表演,蕴含了古代人民的大智慧。Ps:曾黎真的好好看啊,不愧是中戏这么多年的颜值传说。

    国产的综艺不要老是追着外国的形式,是应该要有自己的创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如果每一个行当都有其针对的综艺节目,那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中国戏算是开启了文化传承的开端,希望以后每年都能看到一档这样的结合国粹和现代文化的创新综艺。

     5 ) 终于有一档综艺看见戏曲了

    有人说郭德纲救了相声,我觉得这档综艺会让更多人看到、记住、喜欢上戏曲。

    任何文化的传承必须是得抓住青年这个核心群体的,在流量为王的时代,得让年轻人在电光火石之间被吸引,抓住他们的视线,并让其慢下节奏接受和喜欢一件事、一件物,除了要具备美的外观,还得要有创新形式,除了要有聚焦点,还要有探索点。

    对于传统戏曲来说,虽然曾在中国某个时期红极一时,但随着白话文的普及,国内外文化的相互交流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烙印深刻的戏曲却慢慢进了博物馆,但作为唯一一个有着300个声腔剧种和5万个剧目累积量、覆盖城市乡村广大幅面和十几亿民众、生生繁衍数百年的中国舞台艺术门类,我坚信绝对不会没落。尤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我们逐渐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文化自信,绝不会任由戏曲这个世界艺术遗产中的珍贵财富流失。

    其实近几年不少戏曲综艺对戏曲文化传播做了努力,从央视的《一鸣惊人》、《叮咯咙咚呛》到地方主办的《越女争锋》、《伶人王中王》、《国色天香》、《寻找好声腔》等等,但收效不大,第一个是缺乏高流量明星参与带热话题,传播效果不佳;第二个是上台都是专业人士,表演为主,没有太多戏曲专业知识的通俗解读。这次最美中国戏在这两个方面做了补足,汪涵主持,阿云嘎、李菲儿加盟,第二期的推进官请来了沈梦辰和杨迪,大咖越来越多,戏越来越好看。

    我在观看的时候,感觉学到了很多诗词、道理,真是感触良多。尤其是第二期的讲角,没有选戏台C位的花旦,而是选了辅助位的丑角,仔细听专业人士讲解之后,总觉得学到了不可言说的奉献精神,中国的戏曲里时刻贯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甘愿充当绿叶,成全他人。而戏曲行业里,一直给丑角扮演者的尊重,引导了大众对奉献者的感恩。

    一档有情怀的综艺栏目,希望多一点人支持。也希望有一天能近距离看一场戏曲,真是太美了。

     6 ) 感觉戏曲的基因被触发了

    社会的快速发展必然会淘汰一些旧的东西,但是那些发光的文化遗产就应该被保留下来,戏曲就是其中之一。

    第一次见到脸谱是在邻居奶奶家的古老院子里面,奶奶说是祖宗留下来的,可宝贵了,不能轻易盘弄,她是一名老戏迷,早晨能在睡梦中听见她播放戏曲的声音,四合院摇椅戏曲和打盹的老人,一直刻在我的记忆里。

    时至现在,我仍能记得那张脸谱,和已经离世的老人。今天看了最美中国戏,相似的脸谱又在综艺里面看到了,有点莫名的亲切感。喜欢看嘉宾认真学戏,以及老师们认真教戏的样子,感觉那是一种充满了仪式感的传承,传承的不止是戏曲文化,还有中国人骨子里的戏曲基因,综艺最后还演绎了一场绝美的戏曲,真的羡慕能够参演和近距离观察的人。看完才懂那句“不看戏曲的人,枉做中国人”的真切情感,真心希望最美中国戏能挖掘更多的戏曲之美,发扬国家的国粹。继续加油,越来越棒!越播越火!

     7 ) 这个中国戏曲“打开方式”,我爱了

    中山装、躺椅、老戏曲......汪涵的一个闭眼,我就入“梦”了。

    特别认可综艺了一个观点,国粹戏曲是根植于国人的血脉里的,只是在等一个契机被激活,《最美中国戏》的出现应该就是这个重要契机。

    戏曲作为国粹被大家熟知,但讲真,能沉下心来听的年轻人太少了,大多都是爷爷奶奶辈,对我来说听戏的记忆还存在于90年代,家里的老收音机和旧磁带,大早上伴随着戏曲声,爷爷把新买的画眉挂上枝头。

    后来大家都听流行乐,身边很少再有听戏的了。尽管央视还坚持做着《戏曲》频道,但受众却越来越少,如何把戏曲这个非遗文化传承下去?破题的关键还是在吸引青年群体,从艺术的发展和传播上看,和时尚流行文化相结合也是必由之路。

    《最美中国戏》里把综艺和戏曲结合起来,有功底深厚的戏曲艺术家与流量兼具的明星艺术家,有青年戏曲演员,也有戏曲爱好者,加上颐和园的实景,这配置从一开始就赢了。这还不够,这档综艺居然还玩起了“时空对话”,脑洞之大也让人佩服,阿云嘎的莎士比亚与汤显祖在颐和园梦中相会,移步换景是著名戏曲《临川四梦》,牡丹亭、南柯梦、邯郸记......戏曲演员一张口令人汗毛竖起,真是太美了,也太刺激了。

    不由要夸节目组玩的一手好创新,在看戏的时候,也渗透着每处经典戏曲的故事背景、线索、人生道理,我觉得文化的魅力不在于博眼球,而是点点滴滴的沉淀,内核永远都大于形式本身。

    非常喜欢这个综艺,先讲戏再演戏的过程设置。看完想学戏。

     8 ) "国粹焕新,代际同唱"文化传承新综艺

    中国戏曲应该在创新中继承发展,最美中国戏让我看见了中国文艺界的努力和真诚,非遗是鲜活的、生动的,这档综艺把戏曲的鲜活和生动带给了每一个观众,比如让流量明星参与现场学戏,阿云嘎与李菲儿在牡丹亭经典片段里,揉肩、下蹲、对视里面带着百转千回的情绪;杨迪、沈梦辰练矮子功,亲身感受丑角演员的不易之处,单蹲着一项,就得为练戏20余年的老师打CALL了,传承戏曲不止要情怀,还要坚持和热爱,否则绝对挺不下去。

    综艺的脑洞也极大,第一期让莎士比亚和汤显祖梦中相见,要知道,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戏曲是并称人类三大古老戏剧样式,《西厢记》、《沙恭达罗》、《罗密欧与朱丽叶》并称世界三大爱情经典剧作,莎士比亚和汤显祖分别代表了东西方戏剧文化的品牌;第二期让唐明皇路遇武大郎,身份截然不同,但诠释的人物都是戏曲里的绿叶,第一次全丑角经典人物汇集,在戏里诉说丑角演员的辛酸和自洽。

    很高兴看见有制作组能富有情怀的设计这样一款综艺,也正是有了这种主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担当,才能让中国戏曲的生机焕发充满希望。

     短评

    很长知识,可能是时长的原因,把太多细节剪掉了,对戏曲之美的感受就差了很多。

    8分钟前
    • 无问西东
    • 推荐

    艺人部分多余,为什么强行假定年轻人不喜欢国粹,需要一群啥也不懂的人来尬吹?至少也请个专业的来主持,比如王佩瑜啥的。

    13分钟前
    • reneryu
    • 还行

    戏是好戏,但是综艺的部分太多了

    14分钟前
    • 兰秋
    • 推荐

    好看的,北京卫视的节目所以主要讲京剧,但通过这个综艺,我终于发觉了戏曲的美(确实是给我这种戏曲小白科普不少),不管是京剧还是地方剧种,服饰,脸谱,一颦一笑,都富有韵味,怪不得老祖宗都爱看戏。颐和园是我最喜欢的北京公园了。

    16分钟前
    • 混沌武士
    • 推荐

    20分钟前
    • Louise_lin
    • 推荐

    光是看颐和园风景就值了

    23分钟前
    • 阿兔兔兔兔兔
    • 力荐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很多戏曲演员都是有深厚的童子功的,明星艺人们与他们对比一眼就可看出差距。有舞蹈基础或者戏曲学习经验的艺人学习戏曲招式更容易。戏曲科普,有助于更多的年轻观众了解戏曲行当和一些表演方式、爱上戏曲。静下心来欣赏戏曲,可以看到演员们的表演非常有趣,唱念(念白)做(身段)打、一颦一笑,都将人事物演的活灵活现。最喜欢《梦回红楼》一期。

    26分钟前
    • 旺旺小小酥lili
    • 力荐

    传承

    30分钟前
    • 乐忆百感生
    • 推荐

    小鲜肉镜头太多,干货太少,只能给年轻人科普用了

    33分钟前
    • Chandler
    • 推荐

    我愿为大成子画地为牢,嗑生嗑死!!!老生 小生 武生 娃娃生 红生硬僵尸,软僵尸。

    37分钟前
    • 王小孬
    • 推荐

    挺好看的节目,戏曲名家们的讲解和名家的唱段非常耐看,但因为是电视台的节目,时长固定,也没有花絮什么的,感觉很多好看的片段都没播出来,很可惜,希望以后能跟平台有更好的联动,在固定时长之外有一些平台独家的内容,相信能吸引更多观众

    38分钟前
    • 小狮妹
    • 力荐

    想法很好,综艺很烂。搞的这什么四不像!

    40分钟前
    • 腿麻了
    • 很差

    算是比较良心了,加一星给颐和园和大美京剧。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愿意去了解京剧,并且觉得京剧是真正伟大的艺术(之一)。是实打实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容不得半点马虎、分毫掺假,这块瑰宝值得用心去传承,要把它发扬光大!已经可以认认真真看一折戏了,明年要读一本关于京剧的书(非flag)。ps,长坂坡太赞了!

    42分钟前
    • 安蓝·怪伯爵𓆝𓆟𓆜
    • 推荐

    还是挺好看的,普及了戏曲,对生旦净末丑几大行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期待出第二季,融入地方戏曲,其实这个体裁太多内容可以挖了:各地方剧种、表演内容为主题(前期的三国、红楼、西游)是不是可以加入一档xx名著系列?民间传说系列?四大名旦系列……

    47分钟前
    • Happy娄大条
    • 推荐

    居然很有看头~强行文艺的台词略显尴尬…

    51分钟前
    • 做一头学问猫
    • 力荐

    八期是真的不够看啊,也不晓得会不会还有第2季。

    56分钟前
    • xTnis
    • 力荐

    梦生于情,情生于适。四梦一生,人生如戏。第一期的《临川四梦》集四为一,兼循汤公与莎翁。莲步轻移,轻展水袖,昆曲水磨婉约,因梦而来,随梦而去。一次通向历史的相遇也成为一次面对未来的相聚,待见后续的醒明与巧致,用心的文化节目值得投取足备的关注。

    1小时前
    • 弄尘
    • 推荐

    戏曲宣传和推广综,主要还是京剧,学习了不少京剧方面的知识。丑、净、生这三集很有趣味性。

    1小时前
    • civey
    • 推荐

    这个综艺别叫《最美中国戏》了叫《最美大京剧》才扣题呢,拍了五期了后面的秀全是京剧(带一期昆和一点点豫)。。。第六期才看到其他的剧种(越剧《红楼梦》),我服了呀。不过第六期不错,要是都按照第六期带地方戏这种大杂烩拍的话,还是蛮有看头的。。。

    1小时前
    • 胖虎胖乎乎
    • 还行

    讲解部分挺好的,了解了脸谱和故事。只是剪辑把干货剪了,正讲着脸谱呢,后面几个都剪了。乱剪只会导致节目受众不明,懂的人不需要你赘述,不懂的人你又不剪全,看起来人大师是挨个讲全的了,但脸谱的人物故事放一半;白蛇传这种妇孺皆知的却赘述(专家讲完嘉宾再讲一遍?)。嘉宾可以请些学过戏的,不然新手两个小时记不下动作语言,倒是能成笑料(董力真的搞笑),老师只能无奈。要么多给点时间……

    1小时前
    • 明日晴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