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记录片 1950他们正年轻

    1950他们正年轻

    评分:
    0.0很差

    分类:记录片大陆2021

    主演:任红举,周有春,马世勋,周继成,薛英杰,汤重稀,包月禄,王贯三,郭瑞铮,雍卫太,李维波,王仁山,谈学贤,叶发坤,孙德山,唐章洪,那启明,林炳远,金东辉,刘素谦,熊朝瑞,白清林,易如元,周全弟,尹志云,叶士礼 

    导演:宋坤儒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剧照

    1950他们正年轻 剧照 NO.11950他们正年轻 剧照 NO.21950他们正年轻 剧照 NO.31950他们正年轻 剧照 NO.41950他们正年轻 剧照 NO.51950他们正年轻 剧照 NO.61950他们正年轻 剧照 NO.161950他们正年轻 剧照 NO.171950他们正年轻 剧照 NO.181950他们正年轻 剧照 NO.191950他们正年轻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2014年,首批437具中国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离开祖国60多年的烈士英灵终于得以回家。71年前,那些花一样年轻的战士走上了抗美援朝战场,有些人回来了,而有些人永远地留在了那片土地上。《1950他们正年轻》用全新的视角聚焦71年前参加抗美援朝的普通年轻人,通过不同军种,不同时期参战的老兵真人讲述,以一句句平实细微的话语呈现出他们曾经热血的青春与梦想,也还原了最真实的战场,给当代的年轻人带来触动内心的震撼与共鸣。最好的铭记是不遗忘,《1950他们正年轻》用镜头记录珍贵的民族记忆,一起致敬那些保家卫国的英雄们。

     长篇影评

     1 ) 请允许我在这里狠狠怀念一下我的爷爷

    电影上映之前我就一直关注着,月中正好回老家河南,本想带爸爸一起去看,回去太仓促又赶上他上班排片少没看了,回到工作的城市天津,拖到今天终于看了,全场只有我自己。

    知道自己哭点低,特别是跟爷爷有关的,就是没想到能哭全程,从第一个讲述的任红举爷爷那首诗开始哭到最后,看完之后带给我的震撼远比金刚川更大。电影里很多老兵的访谈背景,我认出来了,好像是去年军博的抗美援朝70周年纪念展,我特意在展期选了爷爷祭日那天去了。

    看到美军的大棉鞋厚棉被跟咱们志愿军穿的用的对比,心里特别难受,硬件上落后太多了,就像影片里一个老兵说,这场仗要是打到中国可不得了,朝鲜山林多还能拦一下,坦克要是开到东北一马平川可就完了。是的,就是因为你们,战火没有烧到祖国。我们不光是打仗,还要在晚上遛到敌军阵营偷粮食搞弹药,要在战场上冒着枪林弹雨从歼灭的敌军身上缴获武器装备。以前知道我们供给跟不上,很多都是用缴获来的,想象中以为是一场战斗结束,清理尸体的时候整理战利品,没想到,激战时就可能面临弹尽,冒着炮火就要从死人堆里扒装备运回去。

    好像以前从屏幕里看到的英雄都是四肢健全的,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炸残了的老兵,不长眼的炮弹夺走了他们身体的一部分,剥夺了手风琴演奏家的梦,夺去了那么多人的生命。双手双脚都没了的老兵,想到自己牺牲的战友,还在庆幸自己活着,要做战友没完成的事。听奶奶吐槽一辈子爷爷,说他这个人太傻,什么都不争不抢,满脑子都是国家,属于自己的都不要,别人问他借钱都不用还那种。爷爷转业到地方的时候级别不低,服从命令来到了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听家里人说可能是文化水平不足才没担任更高的职务,他也就在部队里学着认了些字,不多,我小时候拿报纸考过他,没小学文化的奶奶认得多。50年代抓生产,他搞农用生产去了,后来调去了一家国有的农用机械厂干了厂长,也就是后来我出生长大的地方,叫拖修厂家属院。爷爷有三个儿子,全去当了兵,爸爸在北京,二叔在白城,他俩是陆军,三叔在湛江当海军,然后三个儿子复员,他一个不管,结果就都没什么大众眼中所谓的体面工作,我爸去了爷爷那个厂子干最普通的工人,二叔去了一个我小时候称之为服务楼的地方,很快就倒闭了,三叔给政府领导开车,后来也不干经商了。说这么多,只是想表达爷爷多么的纯粹和正直,这些就是奶奶口中的傻,被人算计踩着他往上爬,可是他们经历过生死的人,哪会在乎什么待遇职级晋升呢,04年爷爷去世奶奶作为遗孀每个月可以领190块钱还是290块钱我忘了,17年过去了奶奶还是拿这个数,按说也挺不合理,可是她没有少吃少穿,就别给国家找麻烦了,这就是我们家的理念。

    爷爷和爸爸
    爷爷和他三个儿子
    家里保留着的他们四个的领章,带坦克的是爷爷的

    我从出生就跟爷爷生活在一起,直到他去世,14年朝夕相处,他其实也像电影里那个爷爷说的,不跟家里人讲这些事,他们真的是深藏功与名。

    只是他做梦经常梦到打仗,据爸爸说我小时候有一次跟爷爷奶奶睡一张床,夜里爷爷做梦抓着我的脚丫子以为是手榴弹就要投掷,长大后听到这些的我觉得又好笑又心疼,这不就是战争后遗症嘛。那时候不懂,对他心理层面的关心太少,妈妈说,我小时候还是很乖的,爷爷一咳嗽,我就端起痰盂让他吐,给他拿纸擦,帮他捶背,他也特别开心,特别喜欢我,童年时代,从他那里得到的是全部的专属的宠爱,是其他所有堂的表的兄弟姐妹比不了的。

    考上警察还没有入职的时候在家里翻出他的档案袋

    爷爷从来不主动讲过去的事,我小时候爱看电视里演打仗的,只要看到八路军新四军军装,我就不再调台,他跟我一起看,也不多说话。后来上学,也学到一些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种文章,会问他上甘岭真的那么苦吗,要喝尿吗,记得他跟我说不喝水哪来的尿,逮住老鼠尿也喝。初中学历史,讲抗日,一二八事变,十九路军蔡廷锴蒋光鼐,拿着课本在他耳边念叨,我现在都能回忆起那一幕,问他,爷爷,你知道他们吗,他当时怎么回答的我忘了。学到抗美援朝了,我又问他,爷爷,你是1950年10月入朝吗,他说不是,比你课本这个时间早,我们是第一批,偷偷的去,还没有公开呢。还记得问过他是谁的手下,他说自己是彭德怀的兵。还能记得的关于战场的零星谈话,就这些了。

    手机里唯一一张和他的同框照片,还是奶奶抱着我,他身体一直都不好,这是给他过生日

    在共同生活的这14年间,我没有什么特别追悔的地方,我听话懂事孝顺他学习好,唯一就是有些挑食,他总想哄骗我多吃蔬菜,还拿钱诱惑我,可我就是不吃。我最大的遗憾是他因为常年患病,身体不好,离开得太早,没有等我长大到可以回馈他。

    抗美援朝胜利后,他在东北好几个城市都驻扎过,奶奶还去看过他
    奶奶比他小8岁,今年85,身体很不好了,也是我唯一的祖辈了

    奶奶现在头脑也不是很清楚,我总想问她关于爷爷多一些事情,她很少能跟我正常交流了,上次回家问抗美援朝,告诉我胜利后,一人发了一个纪念的大暖壶,也不知道真假。

    在朋友圈安利之后,有几个朋友表示要去看,只有一个大学同学说他看过,因为他姥爷也是志愿军战士。

    爷爷叫姚广法,1928年2月生于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志愿军第66军198师594团,再详细的我就不知道了,就写在这里纪念一下他吧。

     2 ) 1950他们正年轻

    纯粹是因为短评太长,但内容又值得纪念,所以特地发布长评。

    观看时间:2022.12.31 22:30-2023.1.1 1:30 作为一部历史纪录片,我没有什么过多评价的,我只能说比那些商业主旋律电影的描述更为真实。 老兵们的采访,讲的那些话,都值得现在的人们去思考,我们的祖国足够强大,繁荣昌盛,如今的和平是无数人在背后辛苦负重前行换来的一切。 每个人都不容易,每个人都在为了未来而努力。 也希望电影后续这些老兵们的需求能尽量实现,战争是残酷的,战争就是你死我活,但是不要怕战争。 现在大家都不希望发生战争,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场灾难,但在敌人打过来时,我们决不投降! 向所有志愿者同志们致敬,“他们相信未来,我们才拥有现在”。 希望大家都能够去看这部纪录片,虽然大家对主旋律商业电影还原度和夸张化已经越来越失望,但这部是值得一看的作品。 通过老兵们对战争的描述,当时落后就要挨打,落后的装备、武器、头盔,仅凭军大衣等基础物资支撑,拿到罐头立马就吃了,怕明天就有可能不在了。 看着昔日的战友死在旁边,本来这个位置是自己平时坐的,看着同志们的遗体在水沟上,看着琴上只剩一只手,看着肠子露在外面,这都是血淋淋的教训。 看着一人带头冲锋率领其他人歼敌数百人,捡着敌人的武器再往前打,这些都是志愿军不怕死的精神换来的胜利。 所有牺牲的同志,都要铭记,活着的同志,也要铭记。 我们的祖国逐渐和平、强大、繁荣,大家要铭记历史,不要忘本,不要忘记曾经艰苦的岁月,认为现在的和平是理所当然的生活,即使是现在,依旧有数人在背后辛苦坚守,才换来大家的和平生活。 现在世界和平,全球人民的幸福,中国也在继续出力,国家建设也越来越强盛,各种问题也在不断改善,虽然不能面面俱到,但发现了就肯定会努力解决。 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 有一说一,1950他们正年轻这部纪录片,总体有些部分稍显平淡,就可能四颗星,但这个主题和老兵访谈时的真实情感与描述太入戏,从社会角度来看,人文底蕴、家国情怀、历史解释,加上老兵动人的描述与落泪时的表情,足以到五颗星。 可能就是后面有些内容没插入历史影像,访谈太多有的老兵出镜比较少,但这部纪录片的空境我很喜欢,城市的空境头很有年代感,风景也给人一种很平和的感觉,加上老兵的背影和走过去的画面,很有感觉。

     3 ) 这片不是拍给死人,而是拍给活人的

    去看这场片子时,全场把我算在里面,一共四个人。电影场看着空荡荡,我那会儿想,这片子大概就是除了有点什么情怀的人自己跑去看,普罗大众无论怎么宣传也很难起心动念去看的那一类片子,至少我是如此。若不是因为近期一些机缘巧合,我怕是很难让自己走进影院去看一部有关于抗战的纪录片。 正如片中老兵被人问起“你跟家人讲过自己的经历吗?”他答“没有,我们说出来的话,自己人总是不相信。” 是的,我们总是不相信,年轻人无法相信老人的疲惫和过时,尽管他们也曾年轻。他们的玩笑陈腐,头脑空空,他们的过去不值一提。 他们不会向我们说起如何被一颗炮弹炸去半生的音乐梦想,如何大着胆子去偷伪军锅里的年糕,如何看到自己的指导员肠子白花花流了一地,没有红色,血流干了,只剩下白色的内脏,头徒劳地撞在木板上,说,给我枪,给我枪,你给我一枪。 不愿说,不想说,不能说,痛苦咀嚼一千遍一万遍也还是痛苦,最后变成祥林嫂式的笑话,全是历史的渣滓。既不能换来钞票,也不能带来欢笑。 所以开口,他们只会说,今天真好,祖国昌盛,民族万岁。 高烈度战争吞噬无法想象的资源和人力,人异化成武器,数字。纪念碑上千行姓名,夏回山上无名野坟,除了亲历者,似乎没人在乎。朝不保夕的战争让人茫然,茫然于个体生命的价值。一位老兵说,发的新衣下午就要换上,奖的罐头当天就会吃掉,因为没人顾得了明天。战场上只有生死,个体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太脆弱太虚幻,一戳就破。 老军医说,我救的那孩子,整个下巴都被炸掉了,看得到喉咙眼,没有护士能一个人给他喂饭喂到底的。我常去给他喂饭,他就和我亲。 眼泪涌出来,他哭,为了死在异乡的孤魂,为了那个不曾在阵亡薄上留名的孩子,他说,他也有爹有娘啊。 老军医的眼泪开了个头就抹个没完,和前一秒安安静静的他像两个人。大概经历过生死的人都有两只在不同世界的眼睛,一只留在人间飘荡;另外一只留在阴间流泪,一滴生泪,二钱老泪,三分苦泪,四盏悔泪,那只眼睛被死人的思念吞没,一路寻找着看着他他却无法看见的眼睛。 愿意为他们流泪的,能够为他们流泪的,最有资格为他们流泪的,只有活着的他们,老掉的他们,数着自己生命的倒计时。战争过后是漫长的遗忘,他们的存在对抗着这种遗忘。 他们是活着的记忆罐,储存着鲜活的姓名,面孔,甚至习惯,爱好,他们知道那个抓虱子时被炸死的姑娘叫王大菊,知道那个被炸掉下体的文工兵唱了一路的歌,知道那个被炮弹误伤的运输兵前几个小时还在和朋友吵架。 于是他们活着,我们把他们叫作英雄而他们称呼自己为幸存者。你看到他们流泪的眼睛,就会知道对他们而言,活着好像是一种亏欠。 “我去过沈阳的纪念馆,没有找到战友。又去丹东纪念馆,也没有他,连名字都没有。我答应过要带他回来的啊,我还活着,我在这一天天晃荡着,他还躺在那里没有回来啊。” 老军医拿手捂住眼睛,嗓子眼里一声呜咽。此刻他衰老,软弱,可怜巴巴,他乞求,“能不能,帮我找找他,帮我们老兵,说句话…” 他们已经衰老到只剩乞求。 甚至于,连乞求也微弱了。再过五年,十年,乞求声也将消亡,连同缺了手足的孤魂野鬼,埋葬在尚年轻的1950,来不及留下后代,刚死就被人忘掉,就好像没活过,中了枪,喘着气,最后一口。 这不公平,这不公平。 没人愿意死,没人愿意成为堆砌战争燃料的数字,可摊在他们那一代中国人手上的,就是我们那贫瘠,荒凉,落后的祖国,被肆意地占领和屠杀,都是衰老和不信。要想不被欺负,就得有人牺牲,就得有人时刻焦虑枕戈待旦,就得有人硬着头皮顶上去,用牙啃拿命垫。 此刻的世界就比那时候好吗?阿拉伯战火纷飞,非洲许多国家尚且吃不了饱饭,韩国的经济心脏被财阀捏着,毒品悄悄渗入美国的心脉。印度女孩出门要担心被强奸,而在墨西哥,怀揣警察梦的小伙子要扛起枪来贩毒。和平从来不是这世界的硬通货,但我们还在过着好日子,吃得饱穿的暖,理想有机会实现的好日子,上一代人做梦都想过的那种好日子。 我们的祖国,用一代人的鲜血,砌出下一代人的台阶,这是从来没有过的浪费,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勇敢。

    我们可以轻易扔掉一个老兵的乞求,可以轻易扔掉这群一只脚踏进了棺材的人,甚至可以扔掉边境线外的一千座坟一万座坟。但扔掉他们并不能使我们变得更坚强。当我们遇到问题时,当我们像他们年轻时一样茫然失措时,当我们问自己是谁,从哪儿来,到哪儿去,问我们民族的智慧,创造力,自信心在哪里时,谁来给我们一个答案呢? 所以你看,我们怎么能忘掉,怎么能豪情万丈,视往日如粪土,活得四仰八叉,浑浑噩噩?百年积弱的东亚病夫,烧光了一代青年人的命,才喘过气来,睁开眼睛,往前走。 漫长的流落,逃窜,我们曾在自己的土地上活成了丧家犬,我们太知道为什么会失败,为什么会落后,为什么会被人指着鼻子骂,这是沙子堆起来的军队,这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创伤应该刻进胸膛,让死去的精魂住进年轻的心脏。得记住了,别偷懒,别盲从,别混日子,别让自己眼里的光熄灭,别活成下一代人的债。 记住过去我们也就拥有了未来,尊重个体我们也就拥有了整体。曾经年轻的他们老了,我们也会老,但我们希望我们的民族永远年轻。 最后,祖国昌盛,民族万岁。

     4 ) 我们认为枯燥难背的知识点,是他们的青葱岁月

    抗美援朝,我上学那会,在历史考试里占分不高,最多出道选择题,或者和其他知识点结合在一起出道大题,类似的还有对越自卫反击战,如果不是互联网的普及,就连1967年的中印边境冲突我也不知道。其实就算知道也没什么用,大部分的材料很少有普通人的视角,所以这部纪录片和《二十二》一样,让冰冷的知识点变得有温度。

    任红举老先兵,当他描述宣布名单,自己跳到高处去看领导手中的名单时,我的脑海中蹦出初出茅庐的少年郎,无知无畏,一腔赤诚的想要报效祖国,导演也在采访中提过,他觉得任红举老人年轻时应该相当跳脱。可是现实总和想象中不一样,战场上刀枪无眼,美丽的姑娘一转眼尸骨无存,只有两根长长的麻花辫提醒同伴,她曾经来过。还有一位我没记住名字的老兵,他举着光秃秃的右手向导演讲述失去的原因,我没办法体会到他肉体上的疼痛,但却能理解梦想破碎的悲伤,只是想保护好自己成为手风琴演奏家的梦想,然后就这么失去了。另一位老兵,我也没记住他的名字,导演在采访时称呼他为姥爷,姥爷是个医务兵,导演说他讲了很久,合计估计有十多个小时,但碍于片长 ,只保留下十几分钟,我对这位老兵的印象是世事无常,本以为只是平常的一次口角,可能最多晚上就会和好,谁知道呢,下一秒,人就没了。姥爷是个医务兵,所以他更痛苦,眼睁睁地朋友离世,自己所学的一切都帮不上忙,镜头里,他双手合十请导演帮忙寻找他的战友,导演后来在采访里提到,其实老人家的战友在烈士园里,只不过名字在石碑的高处,离地面三米远。不过老人家没来得及知道就离开人世,真希望那些神鬼精怪,天庭地狱的传说是真的。

    刘素谦老兵让我知道,哪有什么盖世英雄,人老了,开始糊涂了,就连参兵的时间也记不住了,但遇到战友的时候,还会称赞对方,越来越好看了。都是耄耋老人了,可在我眼里,我们还是最初的模样。老人家说,你们来再晚点,我就走了,一语成谶。刘素谦和熊朝瑞两位女兵,在一定程度上补全战争中的女性视角,也不知道哪个大聪明说的战争让女人走开,不好意思,女性走不开,也不会走开!

    孙德山老兵自费建立的博物馆,还有无数不知名的私人博物馆,都让我们看到宏观叙事下的芸芸众生,很多人会觉得这样做没意义,可是不这么做,谁还记得,他们来过?

    感谢导演宋坤儒,李牧,制片陈志国愿意出资拍摄这部影片,很抱歉没有去影院支持你们;感谢无数先辈,你们让我们生活在一个最好的时代里。很多人总愿意抓着一命二运三风水这句话,哀叹自己命运不济,但纵观历史,我们真的生活在一个最好的国家,最好的时代。

     5 ) 谁的青春不青春

    除了开头给出了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50年10月开始抗美援朝的字幕外,全片没将关注点给到战争本身上。基本上很少提及这场战争本身的数据,持续时间,大的战役点,战略部署,人员伤亡数据等我们习惯于在课本上和资料上读到的定义性讯息全然没有给出。本片的关注点从始至终,都是个体的人,是一个一个有血有肉,鲜活的人。

    任红举第一个讲述,老爷子的语言组织能力是作家水平的。两条大辫子,右腿没了就还有点筋,肠子在外面都白了,趴在地上背着她往山上爬,她还在唱着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扑面的画面感。让人一下子被带入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但不是用无人机上的摄像头俯视全局,而是就站在这个人的身边,看着他的表情,嗅到他的气息。

    与不关注战争的大数据相反的,受访的每一个人的姓名、年龄、部队番号、职责却全都明白无误的写在了屏幕上。尤其是番号,说实话,我的确没有细看,也的确记不太住,是第几野战军,第几师,什么连,什么班。但你知道这个信息对他们个人至关重要。就像那个因为纪念馆没有战友名字而痛苦请求导演能不能帮忙递个条子的老兵。就像集结号里的张涵予,就像任红举给李振唐刻的名字。

    中国是讲究集体主义的,所以个体是常常被忽略的。而这部片子让我惊喜的却恰恰是对于个体的关注,而且是最平凡的个体。受访者里最高的职务不过是连长,而且大多数也就是普通一兵。他们为了国家将自己奉献了出去,而那时他们不过十八九,还只是个孩子。

     6 ) 重稀啊 你现在还拉手风琴吗

    因为记错时间错过了开场,在空荡荡的放映厅坐好已经开始了4分钟,一位老爷爷正穿着军装衬衫 坐在好像博物馆之类的背景里讲什么。胸前的徽章排列整齐,闪闪亮。

    五分钟之后开始哭,正哭着陆续进来4个人,一位在吧唧嘴吃爆米花 还有一个男生在玩手机 我在后一排看到他屏幕很亮。

    随着影片进行,不同人讲述 我情绪稍微冷静了一些,前排的声音也逐渐停了 屏幕和后方的放映机是仅剩的光源。然后就是整个影厅一共五个人,除了影片的声音 是纸巾摩擦的声音,吸鼻子的声音。

    -战争是很残酷的。战争是你死我活。

    第一位讲述人是任红举,就是进场看到的老爷爷,精神很足,讲话很清楚,也是我眼睛水包不住的开始。一直觉得战争是个很宏大的词,战略的制定,战场的选取,武/器的调用,战士的配合等等等等,但是时代的灰落在每个人身上,就是一座万钧的山。缠在石头上的辫子上沾着碎肉,仅剩一只手还握着琴把,失去腿的战友被放在背上 爬上山的路上还在唱歌:雄赳赳 气昂昂 跨过鸭绿江……

    还有“虽然我已经长到十九岁”但只有八十多斤的救护员,也已经是头发花白的奶奶。回忆起怎么背起伤员,“我怎么背得动呀”,“他比我还高 只能拖着”。

    采访的老兵当年差不多都只有17岁的年纪,因此19岁似乎是什么了不得的年长。“当时我还是个小孩” ——小北京,小黄牛,这些称呼仍然鲜活地在他们的记忆里:怕鬼但是在水磨房遇到重伤濒死的教导员,坚持砍下树皮 写上对方的名字插在埋葬的地方,“关勒铭钢笔,在汉口买的”;受伤后悠悠转醒,捂着左眼继续战斗,击退了敌人的7次进攻……

    战争不会因为年龄而给谁优待,但是因为战争 有些人过早地失去太多:因为想做手风琴演奏家而想把手护在胸前,却被炸弹炸掉了右手;镜头转到家里,书架上摆着手写书脊的曲谱,吃饭时用左手拿着金属勺子,右边的肩膀低得很低很低。

    回忆起和美/军在一个山头,唯一的水源是山下的炮坑,双方从一开始的相互放冷枪达成微妙的默契,取水时互不打扰。

    这些细节即使听到亲历者的讲述,听起来也像什么影片片段,聚焦在残酷背景下的个人,每段活下来的经历背后都有长长长长的故事。

    -我现在还记得她,我们是最要好的。

    战争的残酷不止是战争的发生,还有战后给人留下的心理创伤。之前看《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讲士兵的战后心理创伤,印象深刻的是电影平静又压抑的氛围和主角视角摇晃的镜头,像酒醉后看的霓虹。而在这里,战争留下的伤痕,不只是失去队友的心痛,活下来的人除了觉得幸运,还有愧疚——无法实现承诺的愧疚,自己还活着的愧疚:不会回想,不和家人提及,在烈士陵园找队友的名字,折起不再打开的合影 肩膀上搭着战友的手……“有人就死在我面前。她叫黄大菊,我现在还记得她,我们是最要好的。”这些名字仍活在幸存的人身上,是永远不会愈合的伤口。

    小时候学要珍惜苦难,感恩苦难。不是的,苦难就是苦难,而战争造成的正是这些苦难中最激烈又长久的一种。并不是苦难铸成了坚强的人,铸成了胜利,而是这些坚强的人,用团结互助 坚韧勇敢 和信念感 铸成了胜利,“他们相信未来,我们才拥有现在”。

    我没办法讲“希望老人家们不再为活着感到抱歉,能够早日走出精神创伤”这样的话。只希望他们能够知道,自己已经做得足够好了,诉苦也是没关系的。

    -重稀啊,你现在还拉手风琴吗

    -我在给他们讲一点点抗美援朝的事

    -最后我诉了一点苦

    -我后悔了,不该诉苦

    不管是诉苦还是什么,谢谢导演让我有机会听到英雄们的发声。没有人天生是英雄,但有人以渺小成就伟大 成为英雄。

    -

    因为我后来哭到看不清屏幕,然后记忆有点混乱 现在写着写着又在哭…如果有记错的 前言不搭后语就先这样吧

    没有拉踩比利林恩的意思!!那是我第一次看到战后创伤相关的电影 也很好看

     短评

    这片子才是各学校该组织观看的

    5分钟前
    • cainhyde
    • 力荐

    数次梗咽,片中大都是平淡的语调,老兵们陷入回忆时的眼神令人心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一场立国之战,那群最可爱的人为我们用青春与鲜血换来了现在

    7分钟前
    • 一字千金小可艾
    • 推荐

    老兵们的口述史,在视角方面不逊PJ的一战纪录片《他们已不再变老》。二刷,导演见面会之后补充一些:电影特别好听的配乐,是导演宋坤儒的太太写的,导演笑称主要是不花钱。导演本身做故事片出身,也没有想到自己的第一部院线影片居然是纪录片,试过找更专业的纪录片导演,但都不看好这个题材和形式。他们拍摄了大量的老兵采访素材,因为不够专业,是靠反复看素材去进行剪辑的。导演不希望网络上线,如果到下周没有排片,以后可能只会在电影节和资料馆放映,因为他认为这部电影适合在电影院里认真观看,而不适合现在年轻人碎片化的观看方式。对于没有排片的地区,之后只能考虑重新剪辑和院线版不同的网络版,内容可能会更精简。

    11分钟前
    • 孔府小鱼
    • 力荐

    “他也有爹和娘啊…”“我想成为手风琴演奏家……”“到了战场一看全是坦克,这要是让他们开到东北,那全是平原啊……”“丹东烈士陵园是第一站,没有他(战友)的名字是……”“我回来了,他们还在那边啊…”“你来的正是好时候,晚来几天,我就没有了…”

    13分钟前
    • 冰纡
    • 力荐

    #点映# 他们也怕鬼故事,也有文艺梦,也会和情同手足的战友闹不和;她们也爱美丽,也会组成一起梳妆打扮、拍照的姐妹帮。不同的是,那是1950年——青春只能在硝烟四起的战火中绽放,便有了一个个真正热血的故事。而这些青春回忆,有的记忆犹新,载入了衣服上的光荣勋章,有的不愿回想,是心中难以填补的伤痛;讲故事的人,时而幽默,时而自豪,时而热泪盈眶,时而陷入沉思。尽管在历史的加成下,意义远大于表达形式,但老兵们在镜头前的神情动态和话语都足以真实还原那段时光,他们直抵人心的声音值得聆听,无论你是否经历过那些年的人。

    16分钟前
    • 戲味尚宮
    • 推荐

    印象最深的就是老兵们不断地提“飞机”,我们真的太缺飞机了。

    20分钟前
    • 竹傲风
    • 推荐

    比任何特效都来的震撼,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现在的新生活,致敬

    22分钟前
    • 具廷谟(不麦麸
    • 力荐

    先说优点,主创团队创作这样题材的纪录片值得敬佩鼓励。缺点挺多的,最重要的一个是纪录片故事线不清晰,显得内容很平,明明情感很强烈,但可看性弱,作为想要传播这个题材,给下一代做教育的目的来说其实是很不足的;另一个是对男性的问题是如何打仗,到了女性的问题就成了爱美爱干净,显示出了男性创作者严重的狭隘。总的来说,四星完全是给题材的,纯靠内容是是不值的,还是希望这样的片子更多吧

    23分钟前
    • 罗曼地瓜
    • 推荐

    因为他们相信未来,所以我们才有现在。我以为看这部片子我会哭得很惨,但我没有,而是深深被这群可爱的人的坚强、勇敢、充满信念所感染。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26分钟前
    • 松鼠掉到花盆里
    • 力荐

    一个人坐在放映厅里看完这部并不算完美的纪录片,银幕上闪过的那一张张和我差不多年岁的脸让我禁不住鼻酸。看着电影的时候在想,也是因为这些年轻稚嫩的脸庞,才有如今的家国。通过这部纪录片,认识这群可爱的人,向他们靠近,了解当时,哪怕一点点也好。“等我老了,扯一根白发,装在你的琴弦上,我们一起唱那好听的歌。”ㅠ

    29分钟前
    • 薗子的荒蛮之地
    • 力荐

    主创人员创作出这样题材的纪录片值得鼓励敬佩。不足之处在于:故事线不清晰显得故事很平。明明情感很强烈,但可看性弱。作为想要传播给下一代作教育警示的片子其实是很不足的。四星完全是给题材的,纯靠内容完全不值。还是希望这样的片子更多吧。

    32分钟前
    • 查毛
    • 推荐

    让人感动的主题,不合格的纪录片。

    34分钟前
    • Yuchen
    • 推荐

    最记得是 片中刘素谦奶奶说 你们再迟几天来 可能就找不到我了然后片尾的名字上 标上了框框...

    38分钟前
    • 养鱼摸鱼来吃鱼
    • 力荐

    “等我老了 一根白发 安在你的提琴上 我们还演凑”可是他们不会再变老,他们也把灵魂留在了那一年。电影已老兵的讲述和战争场面想穿插,让人冲击到无法喘息。他们唱着“雄赳赳气昂昂”有时可能歌还没唱完就会有轰炸,无法想象他们真实的行军,只是他们有信念坚信他们能打败敌人坚信他们有未来。现在的他们看到了胜利,回到了祖国,更看到了祖国的强大;可是他们却无法忘记那一年,更不敢忘记,更不愿想起那场战争。现在他们的生命或许已进入倒计时,却时刻惦记留在异国的战友,盼有生之年能看到他们回国。而我们却只能做的是铭记,铭记他们,铭记那段历史。致敬中国人民志愿军

    42分钟前
    • 豆豆粒
    • 力荐

    第一个是被炸飞,只剩下两个大辫子在石头上的女孩。“她好漂亮的,是我们的白毛女”第二个是被炸掉半条腿,队友背着她匍匐前进,而她一路唱着“雄赳赳气昂昂”第三个……第四个……无数个十八九岁的少年少女前仆后继“我个子那么小,我背的动伤员吗?背不动呀!那也要背,那真是……救命啊”“我们去了147个,回来的只有三个。一个胳膊没了,一个腿没了,只有我幸运负伤。”“有时候转移伤员,飞机来了,那我就扑在伤员身上。有用吗?炮弹来了我能挡住吗?没有任何用处,但是这对伤员们是一种心理上的安慰。”他们相信未来,我们才拥有现在。感恩先烈

    47分钟前
    • biubiupiu
    • 力荐

    “他们相信未来,我们才有现在。”看到最后这句字幕,有点泪目。

    48分钟前
    • 高莫障
    • 力荐

    每一代都应该记住这段历史。

    51分钟前
    • N次放映室
    • 力荐

    “我去了丹东烈士陵园,没有他,我还去了另一个,也没有。我想请你们写个条子,我最大的心愿是让他的骨骸回家”

    55分钟前
    • 晏昕
    • 力荐

    “我们崇尚和平,我们不愿意战争,但我们也绝对不会投降”

    60分钟前
    • 白大漂亮
    • 力荐

    那个奶奶说你们再不来我可能就没了。奶奶的战友在一旁说,不会的。在结尾采访列表,那个奶奶已经去了。

    1小时前
    • 母线暂态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