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科幻片 科洛弗档案

    科洛弗档案

    评分:
    0.0很差

    分类:科幻片美国2008

    主演:丽兹·卡潘,杰西卡·卢卡斯,T·J·米勒,迈克尔·斯塔尔·大卫,迈克·沃格尔,奥黛塔·安纳布尔,安居尔·尼加姆,玛戈特·法利,西奥·罗西,布赖恩·克卢格曼,游朝敏,莉萨·拉皮拉,莉莉·米罗基尼克,本·费德曼,拉丝卡·马瑟,巴伦·沃恩,查琳·易,瑞克·欧弗顿,杰森·切尔博,帕沙·D.林奇尼科夫,比利·布朗,斯科特·劳伦斯,蒂姆·格里芬,克里斯·马尔基,苏珊·巴德,杰米·马尔茨,迈克尔·阿克,凯利·比森,汤米·格里茨,詹姆斯·M·赫夫曼,海森尼·约翰逊,亚当·卡斯特,埃迪·马里亚诺,杰克·麦克劳克林,马特·里 

    导演:马特·里夫斯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

      冥河世界

    • HD

      洛拉电台

    • HD

      机械公敌

    • HD

      机器之血

    • HD

      关键第四号

    • HD中字

      外星人报到

    • HD

      复仇者联盟2:奥创纪元

     剧照

    科洛弗档案 剧照 NO.1科洛弗档案 剧照 NO.2科洛弗档案 剧照 NO.3科洛弗档案 剧照 NO.4科洛弗档案 剧照 NO.5科洛弗档案 剧照 NO.6科洛弗档案 剧照 NO.16科洛弗档案 剧照 NO.17科洛弗档案 剧照 NO.18科洛弗档案 剧照 NO.19科洛弗档案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好友罗布(迈克尔?斯达-大卫 Michael Stahl-David 饰)要去日本工作,他的弟弟杰森(迈克?沃格尔 Mike Vogel 饰)和朋友莉莉(杰西卡?卢卡斯 Jessica Lucas 饰)为他举办了一场欢送派对。看到杰森拎着DV只顾拍摄美女玛莲娜(丽兹?卡潘 Lizzy Caplan 饰),莉莉很恼火,指出他更加关注罗布,因为后者才是今天的主角。  罗布姗姗来迟,并且感到没落。原来他跟好友贝丝(奥黛塔?雅丝曼 Odette Yustman 饰)的地下情刚刚告吹,这令他异常沮丧。正在此时,贝丝携新男友出现在派对现场,这令好友感到既尴尬又愤怒,而真正的地震危险正在悄悄逼近……  本片故事是采用伪DV风格的拍摄而成。

     长篇影评

     1 ) Cloverfield / 科洛弗档案 背景秘密揭露网址,进来看

    影片:Cloverfield / 科洛弗档案
    出品:Paramount
    关键词:DV / 纪实 / 灾难 / 怪兽 / 污染 / 够惊悚
    我说:一部DV视角从头到尾拍摄的电影(当然了,用来拍摄的都是超专业级的DV了),手法并不是多么新锐但是在怪兽片中如此应用是十分的嚣张的,效果很不错,要看就看高清一点的。影片开始半小时之后我还希望主角的DV快坏掉,来两个怪物的伟大的精致的镜头吧,但是很不幸拿DV的Hud最后时刻才牺牲。镜头临场感特别强(毕竟是DV的感觉,看着晕的人可以放弃了)总之从剧情,从背后寓意,从怪物画面,从震惊程度,从破坏程度等等等等来说,这个电影我都很喜欢。看完电影之后希望可以看看背景事件的说明,整个电影只是这个事件的一个表象,是几个人的经历,但是怪物是有来龙去脉的,电影很隐晦的提及了一些,很多高人对它进行了很透彻的分析



    这一部电影很互动,表面看就是简单灾难片,但是背景很深厚,都在网上呢,自己找找很有乐趣,例如怪物的出现,海洋的污染,日本船只,日本的公司,公司的卫星,等等等等



    PS: 某些怪物造型有点俗套。


    相关链接:
    http://baike.baidu.com/view/1373993.htm
    (百度百科,介绍的挺全面,看完影片后可以看看这个)


    http://cloverfieldclues.blogspot.com/
    (此处是cloverfield的官方资料博客,如果英文好的,可以在这里找到从电影上映后官方所播出的更多资料。包含影片内并未直接披露的一些线索和内容,十分有意思,可以慢慢研究研究)


    http://hi.baidu.com/%D1%A9%CA%CC%CF%FC/blog/item/1019abde3968e25dcdbf1a64.html
    (也许对你了解剧情有一点点帮助) 写得好,必看!!!!!!


    http://fox.lee.blog.163.com/blog/static/863789200831923227563/ (也写了很多哦) 写得好,必看!!!!!!


    http://www.1-18-08.com/
    (所有相关时间几个关键照片,了解大概的真相后可以去看看。Flash站,照片可以翻过来看背面)


    !!!!!!!


    PS: 电影最后最后(演职员表结束了)有个 Help Us 的录音声音。如果你有 CoolEdit 或者 FL Studio 软件,把这个声音截取出来倒放,(声波倒过来播放)就变成了“It's Still Alive”它还活着~~~~

    哈哈 彩蛋!

     2 ) david bordwell评论(一)

    翻译自bordwell个人blog
    从本质上说,cloverfield就是“当哥斯拉遭遇手提摄象机”。当一群20几岁的年轻人在开派对时,一只怪瘦袭击了曼哈顿。他们其中的一个叫Rob的人收到他之前女朋友Beth的电话,后者被困于一幢摩天大楼中。他发誓要去救她。与此同时,他还叫上了几个朋友,其中的一个就用摄象机拍下了这一过程。角色一个接着一个地死去,直到只剩两个人,然后……
    Cloverfield是被叙事理论家称为限制性叙事的一个范例。就最为狭义的限制性叙事来说,一部以此为视角的电影会把观众所知的限制在影片中一个人物所知的范围内。或者,当剧中的人物聚集在一起时,我们所知的则等同于这群人所知的。换言之,这种叙事手法拒绝给予观众更多的故事信息。相比之下,通常的哥斯拉电影都是全知全能视角的,视角通常会在科学家、记者、政府官员、怪兽俯视视角等角度之间不断切换。而Cloverfield则想象在地上遭遇和看到怪兽的袭击会是怎样的,而它则是通过一群遇害者的眼睛来观察这一切的。
    恐怖片和科幻片中既有使用限制性叙事的例子,也有使用非限制性叙事的例子。比如说,《豹妹》(1942)把视角在Irena(假想的怪兽)与其他人物之间不断切换。《侏罗纪公园》和《汉江怪物》则以多条线索讲述了几个人物的故事。让观众了解更多的好处在于,当观众知道剧中人物所不知道的信息的时候,它便会产生恐惧感和悬疑气氛。我们超出人物的知识使我们为那些对自己命运无知的人物感到担心。
    但是这些类型片同样会运用限制性叙事。《天外魔花》(1956)就是一个好例子;我们几乎是伴随着Miles看到他所身在的城市被逐渐的占领。《活死人之夜》、《启示》、《世界大战》也基本相同,这些电影使我们总是身处于一群人物之间,虽然我们的视角会在其中的某些人物之间切换,但我们并不会脱离他们所处的境况。
    限制性叙事的优点显而易见。如果你和角色一样,都不知道他要被怪兽袭击时,你就会产生一种不确定感和悬念。与此同时,因为我们能看到的怪兽就是角色所看到的,拍摄者还不用一下子就把怪兽的样子给你看,这对于这种类型片来说很重要。当然,当故事的焦点聚焦于遇害者对于危险情况的反应,你还可以利用这种手法来使观众产生更多的认同。当我们所熟知的那些角色被怪兽杀死时,我们总是会感到同情和失落,而当那些无名的人群死于怪兽脚下时,我们则不会产生这种感情。最后,如果你还是想让观众了解处于人物境遇之外的信息时,你也总是可以让他们遭遇新闻报告、广播报告和电视直播等。
    人们经常以为这种理论上的区分使事情过于学理化了。那电影制作者真的是这样想的吗?当然。Cloverfield的导演Matt Reeves如此说道:
    视角如此地被限制,这种做法相当新颖。正是这一点吸引了我。你和一群人在一起,然后突然出了事情,他们竭尽全力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并试图存活下来,而这就是他们所知的一切。
    限制性叙事并不一定要主观镜头。在《天外魔花》以及其它我所提到的电影中并没有太多这种例子。不过,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很多的类型片中,电影工作者都在想象用一个人物的视觉/听觉经验来讲述整一个故事,即所谓的“第一人称”。
    再一次,我们可以注意到这种叙事策略中两个不同变体。第一种叫做“即时”(immediate)限制性叙事——我们仿佛就是剧中人物,和他一样遭遇到这件事情。在上世纪20年代晚期,伟大的记录片导演Joris Ivens就试图制作被他称为“我—电影”(I-film)的记录片,这种电影将记录下人物骑自行车、喝啤酒等行为时的直观体验。但是,当摄象机像人眼一样跳动或者旋转时,效果却让他感到失望,因为他忽视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视觉系统会自动纠正感官的不稳定。Ivens最终放弃了这个计划,但他仍然无法忘却这个想法;于是,他把自己的自传命名为《摄象机与我》。
    好莱坞历史上最严格也最为著名的主观叙事的运用当属Robert Montgomery的《湖上艳尸》(1947)。片中的效果相当怪诞,这种怪诞感使我们注意到这种做法内在的挑战。你怎样才能向观众展示他们的样子呢?(让他经过一面镜子。)怎样才能略去沉闷的部分呢?(让你的人物一次又一次地昏过去。)怎样才能让人看不出无法避免的剪接?(你就竭尽全力做吧。)就算这个导演是Robert Montgomery,他也只能把这些主观镜头处理成大段的闪回,把这些片段放置在现时序的片段之间,在这些片段中,我们看到主角在他的办公室内告诉我们即将要发生什么事情。
    因为这些原因,长时间的主观即时限制性叙事相当少见。有很多妥协的做法,其中最著名的当属Hitchcock的很多片子,尤其是《后窗》,他的做法则是在“客观的”呈现人物动作的镜头和主观的呈现他所见的镜头之间转换。
    我所说的主观即时镜头就是这种东西:直接把图象(和声音)记录下来,在故事的陈述与人物的经历之间没有任何机械的介入操作。但是,我们还有另外一种限制性叙事,即间接(mediated)第一人称叙事。人物运用录象器材把所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然后呈现给我们。
    André Bazin曾写过一篇有关记录片Kon-Tiki的出色文章,他在其中分析了导演是怎样用展示Thor Heyerdahl自拍木筏旅行的片段来增加本片的真实性。Heyerdahl和他的船员并不是经验丰富的摄象师,他们带16毫米摄象机也是随意为之,但正是这种业余的气质加强了本片的真实性。这些录象片段的不完美通常是因为受到了险恶环境的影响,而这恰好证明了这次旅行的真实性。当他们要和暴风雨搏斗时,他们没有时间拍摄;于是,正如Bazin用他那种标志性的矛盾修辞说道,正是因为缺少暴风雨的这个片段,才愈发证明了本片的真实性:
    比起一部有组织的电影中所展现的那些毫无错误的、完整的对暴风雨的报道来说,这些挟裹在暴风雨之中的残骸看上去更加动人……这些丢失的记录片段正是这次冒险的负片。
    那么,电影工作者又是如何用这种手法处理虚构故事的呢?早在60年代,我们就可以看到在虚构电影中,有些镜头所呈现的事件完全就是摄象师所拍下来的那些主观镜头。一个早期的例子是Stanton Kaye的 Georg(1964)。在第一个镜头中,摄象机随着一群士兵冲向前线,然后镜头开始摇晃,最终掉在地上,在这个被颠倒的镜头中,我们看到一个士兵倒下,而另一个士兵则冲了过来。
    他朝我们弯下来,镜头再次开始摇晃,然后我们就随着镜头被提起来。在画外音中,我们听到:“于是我找到了我的摄象机。”
    手提摄象机的发明与真实电影式的记录片使拍摄虚构电影的电影制作者也开始使用这个叙事技巧。其中一个做法就是把电影拍成准记录片的形式,通常的做法并不是把电影局限在一个人的经历中,而是把它呈现为第一人称的所观察到的一系列事件。

     3 ) DV至死

    你在咖啡店喝纯净水,或者站在小便槽前面尿尿,突然耳听一声巨响,于是急急冲出门去,发现街上挤满了人。在这种情况下,你一准能看到全球人民群众的新民俗 ---N个人掏出手机或者DV开始拍摄。大家心里面的想法完全一致:操,我要是能把这个上传到Youtube(土豆、6房、优酷),那我还不马上红到毙啊?

    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恶俗。看见肥婆掉进水沟里,没有人救人,而是站成一圈拍摄。看见交通事故死伤惨重,没有人打120,而是站在一边拍照。看到自己家着火,老婆孩子正拍着窗呼救。。。。。咳,对吧,这个我也不能保证所有人第一时间打110人,而不是撩起衣服掏出手机准备拍摄。最后这种情况是针对恶俗的一种反讽,在现实生活中见到的机会不大,但是在银幕上就不一样了。

    手机摄影/像和便携式DV的出现,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记录历史”。人们在磁盘上保留一段视频或者几张照片,就觉得记载了什么,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虚妄,把自己看得太重了。不过,似乎所有人都对此不以为意,哪怕艳照门也不能阻拦人们购买DV的热情。或者说,反而刺激了人们购买DV的热情。如果那样的事情都可以记载,那么什么是不可以记载的呢?

    所以,《科洛弗档案》让我觉得非常棒。纽约被毁,朋友被杀,这一切都不能阻止一个DV狂连续不断地拍摄。直到最后一刻,他还拍摄了怪兽口腔的内部结构,并附有特写。当他的脑袋掉落下来时,DV依然在工作,记录了这残酷血腥的一幕。看到这里,我失声大笑,觉得这种讽刺真是到了骨头里面,把人打得活活跳起来,有种把DV和手机扔远一点的冲动。

    这部片子全部是用DV的角度来拍摄,让许多人看了抱怨头晕。好在读者和观众都是训练出来的,当年看《布莱尔女巫》的时候,抗议的声浪比现在更高。我乐观地看到这种变化,觉得对人类应该充满信心。冒犯所有人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第一个冒犯的人会被痛恨并被铭记,到了第十个人的时候人们已经司空见惯,而且积极主动地准备从中挑选出一个来奉为大师,以便膜拜。

    用这种视角来拍摄的好处在于很真实,甚至可以从镜头里看出主人公的心理,这比表演还要有趣。说好了全家去海南晒太阳,你负责DV摄影,记录下这 “开心一刻”。回来发现,你的镜头里家人的成分很少,但是充满了各种对大波美眉胸部和大腿的特写,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觉得开篇30分钟不明所以的人,如果能把握这条线索,那么对本片应该充满兴趣。而如果抱定了要看一部怪兽大片的念头,当然会觉得很无聊,拍个鸟拍,赶紧把怪物弄出来才是正经的。拍DV是用自己目光的焦点去思考和记录,而看DV是借用别人的眼睛去观察和体会。所以,镜头晃不晃?当然晃。不过重要不重要?一点不重要。因为你看的并不是稳定清晰的画面,而是感受当事人的感受。稳定清晰的画面被打破了,那么真实的感觉反而和你水乳交融,一滴不剩地全部传递给了你。看《科洛弗档案》,你不会随时想着:啊,导演真棒!而是随时都很投入。

    特技在这部片子里的确存在,但是和许多大片相比,你不会从画面里看出一个特效设计师随时跳出来对你说:瞧!这是我弄的,比真的还真!看电影,看到觉得特效真牛逼,那么这个特效其实是失败的。科洛弗档案》里的特效不少,但是在DV的取景框里刚刚好。因为它的重点不在于怪兽多么巨大、恐怖,而在于表现人们的恐慌和绝望。当怪兽成为故事背景的时候,反而让所有特效都成立了,观众会倾向于相信真有那么个东西存在,哪怕它只是经常出现在DV的一角,或者经常被物体遮住。

    让人真正佩服的是手持DV的男二号,我对他的肱二头肌充满了深深的敬畏之情。一个多小时的片子里,这厮一直在拍摄拍摄拍摄。兄弟,难道你不觉得手酸么?在哪里买的超级电池?这也让我觉得非常可乐,想到他的执着,无论摸爬滚打都保持摄影,就让人觉得发噱。喜剧演员未必一定要出现在镜头里,这就是我的新发现。

    在这样一个人人都是历史见证和记录者的时代里,Youtube上的一夜成名鼓舞着这种偏执和疯狂。《科洛弗档案》所表现的DV至死,是一次良性的解毒。不过,没有觉察这一点也没有任何关系。因为,它的确可以简简单单当作是一部灾难恐怖片来看,而且也的确很好看。

    港台译法把它称之为《末世凶煞》,很恶俗,但是我觉得刚刚好。

     4 ) 《柯洛弗档案》——《迷失》精神的延续

    有些电影,纵使连片尾工作人员列表都欣赏了一遍,依然并不等于看完,尚须不断花时间从其他渠道寻找与影片有关的资料,如短片、网页、著作、评论等,以便加深对其理解。例如《黑客帝国》系列,三部曲看完了,少不免要把动画版过一遍,再通关资料游戏《进入矩阵》,方算得上对黑客世界黑客历史有较详尽的把握。而如果你“不幸”是热门剧《迷失》的拥趸,那你更加要投入到无休止的截图、获取音频、回忆前情、分析数字的工作中,而且还有Find 815、Hanso Foundation、Oceania.com等网页要你沙海砾金,还有大型3D游戏《穿越多玛斯》要你细细钻研。然则,像《黑客帝国》、《迷失》等等受众之作,除了本身剧情方面功力深厚外,影像以外的多元叙述方式也不断吸引着影迷去发掘影片的深度。
    J.J.Abrams凭制作出品《迷失》而大红大紫,近年又进军大银幕,其中2008年新片《柯洛弗档案》无疑就是一部继承《迷失》精神的优异之作。
    所谓《迷失》精神,并不是悬念谜题的构造,而是指叙事手段的多元。传统的电影叙事,不过就是依赖电影胶卷一格格转移的诉说,顶多有所谓同名小说、漫画,形成电影的周边产品,貌似丰富了影片的内容。然而,这种小说和影片本身叙述的故事往往是互为独立的,因此不能与电影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叙事体系。但《迷失》的叙事是具有创新性的。除了推出游戏,深化剧情厚度外,还建立了剧集中的数个虚构组织的仿真官方网页(如Dharma组织、Hanso基金会),介绍了这些企业的历史、近况、人事,并附以隐藏视频,帮助影迷了解企业的性质,进而洞悉《迷失》故事大致的来龙去脉。这种叙事方式,除了形成虚构的影片与现实的影迷的充满真实感的交互外,更重要的意义是拓宽了叙事的广度与深度。把重要但不便在影片中交代的线索放在这些游戏、网页中,影片的意蕴得以延伸,而最原初的图像则可以用以更加紧凑地交代剧情。所以,《迷失》的叙事手段是多元的,它以互联网为媒介,巧妙地把更多的影片以外的信息告诉观众,从而使剧集的情节更加饱满。
    《柯洛弗档案》是J.J.监制的科幻片,也秉承了《迷失》的多元叙事精神。影片讲述的故事实际上简单得一目了然——小人物在怪兽追捕下的求生故事。但影片最吸引的不单是手提摄像机的拍摄模式,更是线索的巧妙布局。纯粹从影片来看,片中没有交代过怪物的来源。但是随后几个神秘的与影片相关的网站突然冒现(包括与《迷失》如出一辙的虚构组织官网),同时YOUTUBE上也突然涌现了大量真假莫辨的油田被神秘生物摧毁的视频,并且有多个国家的新闻作出报道。这些网页、新闻自然就是J.J.另类透露伏线的把戏。此时,真正影片外围的新一轮叙事现在才开始。原来竟然是男主角任职的日本饮料公司开采发生药物泄漏事件,引致生物变异,最终导致了纽约的这场生态灾难!
    如是,《柯洛弗档案》一片实际是影片+网页+YOUTUBE视频的三位一体组合。要把握整个档案所记录的事件的详情,我们不但要观看影片,而且要通过浏览其他短视频、小网页来更进一步地考察事件的走向。事实上,《柯洛弗档案》告诉了我们一个电影叙事的新颖方式——不必把所有的素材堆砌到影片当中,而是将最主力的叙事点作为第一视觉(即影片的叙事主线),其他的素材则以花絮形式渗透在方便人们查看的网络上,构成一部片内片外、网上网下立体化叙事的“影集”。倘能如此,影迷既会为影片的节奏明快大呼过瘾,也会为拾得其他彩蛋而会心微笑。
    J.J.在《迷失》中已经展现了他交互叙事的超强能力。例如在《寻找815》游戏中,我们从主角Sam Toomey的邮件、短信、记事本中我们了解了很多关于815乘客坠机的小岛、奴隶船“黑岩”的资料。到了《柯洛弗档案》,交互的范围又进一步扩大,既有日本饮料公司的工作人员的博客,又有神秘网站故弄玄虚,甚至有该饮料的广告宣传片!单从这种叙事的曲折迷离来看,《柯洛弗档案》吸收了《迷失》珠玉精华,当属佳作。而说《柯洛弗档案》是《迷失》精神的延续,当然也是中肯客观的实在评价。

     5 ) 地动山摇

    看完电影,一直在想一件事情,如果中国也拍类似的灾难片会怎样。
    会不会一直跑到楼下,一个庞然大物砸过来,定睛一看原来是毛主席画像,远望天安门只剩半边。
    就算特技能做到,估计政府也不同意侮辱领袖吧。
    况且看见一群穿绿色衣服的人在和怪物做斗争也蛮搞笑的吧
    结果周一来,下午就地震了,我当时下意识的就往天安门方向望去,结果什么也没看到,所有目所能及的大楼都好好呆在那里。
    恩,有点小失望。
    好吧,其实我是个惟恐天下不乱的小女人。

    有人说它是迷雾的前传,确实很惊人相似,只是,一个是在探讨人性,
    一个在探讨人在灾难面前的脆弱。
    好像拯救大兵瑞恩,如果我们提前知道结局可能就不会开始,谁也不想为了救一个人,搭上了另外2条人命
    有时候,我们都太自以为是,对未知的灾难不屑一顾。
    一个男人,为了还没说出口的我爱你,往前冲是很头脑发热的。呃,对不起,我的意思是说,有时候爱情只是一瞬间的决定
    当影片最后2个人在桥底下抱在一起的时候,害怕么,也许有一点,但是遗憾就不至于了,印证了迷雾的观点,爱可以战胜一切
    我不禁怀疑2个导演有过暧昧。。。

    其实我真的建议中国的导演可以尝试拍下类似的灾难片,不是为了证实什么,而是对国民的危难意识上一课。美国这个没有发生过什么大战争(呃,911除外)的国家,让我们算算在纽约发生过什么。。。。。。
    金刚曾经站在帝国大厦上面,蜘蛛侠也在上面爬过,变形金刚街战的时候,也许超人有路过,自由女神的头掉落了不止一次,最强悍的一次,整个纽约只有一个人游荡--那个强人是谁就不用我说了吧

    我很希望某天可以看到整个北京的2环,3环,4环空无一个车,白天,而且是周一。
    很好很强大

     6 ) 看来得重新看这部影片了

        Cloverfield在公映之前就推出了一系列神秘的宣传网站,比如http://www.1-18-08.com,还有电影中几个主要角色(男主角Rob、Rob的女友Beth、Rob的哥哥Hawk、Hawk的女友Lily、拍摄DV的男孩Hud、被怪物咬伤致死的女孩Marlena)的博客——内容都更新到2008年1月18日为止,即影片在北美的上映日期,而1-18-08.com上一些聚会和逃亡途中的照片标注的拍摄时间正是2008年1月18日凌晨。

    DV录像中一开始提到Rob准备去日本一家名为Slusho的饮料公司就任Vice President,在http://slusho.jp/的网站上,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么一段历史:
    Slusho的创办人是位女士,她从小就喜欢喝饮料,尤其喜欢从她父亲的农场里取材来自制不同口味的饮料,后来在一次海洋勘探中失踪。她的儿子是一名海洋科学家,同样喜欢实验和冒险。在一次海洋勘探中,他发现了一种神性的物质——海洋之蜜,并且了解到自己的母亲失踪前所发现的一切。于是他将这种海洋之蜜添加进去创造出Slusho这种全新的饮料。

    Slusho的母公司是Tagruato Corp,正是一家专门在海底探索未知生物的联合体,Ganu Yoshida为该公司的CEO。2007年11月23日,http://tagruato.jp被一黑客入侵,而植入了一些句子,如:
    TAGRUATO IS DESTROYING OUR OCEANS.
    而Ganu的照片也被做过手脚,在他的头上放了两个恶魔的角,http: //cloverfield.despoiler.org/images/1/1f/Tagru_009.jpg。


    另一个名为Tidowave的组织一直反对Tagruato骚扰海底生物,痛批该公司不应为了探索而毁灭我们的地球。在Cloverfield这部DV影片上映后,Tagruato的网站便突然维修(现在还可以通过http://home.windstream.net/dacevedo/tagruato/profile.php看一下 ^-^),而Tidowave的网站http://www.tidowave.com也被US External Affairs Department关闭了。

    2007年12月27日,有新闻报道称Tagruato负责收集海洋之蜜的海上探测船发生意外,造成300多人生死不明,而发生意外的地点,就在纽约近海——Cloverfield所讲述故事的发生地点正是纽约 :)。Youtobe上还有相关的视频http://www.youtube.com/watch?v=MqLjfVEnOE4(非常真实,以至于下面的留言还真有人问Cloverfield一片记录的是不是真正的事件 -_-!),看这段视频,Tagruato的海上试验站Chuai Station也被摧毁,然后Tagruato就发表申明称袭击是由Tidowave发动的,当然,Tidowave的发言人断然予以否认。

    Cloverfield一片中最后一段,DV中时间为6:17pm,地点为游乐场,在镜头拍着海的时候,两秒左右的镜头,需要特别注意远处有一个不明物体堕入海中。在Tagruato网站中某篇新闻提到他们曾成功发射一枚卫星——Hatsui Satellite Works for the Futura(January 3rd, 2008 - Visions of success for Tagruato's Bold Futura subsidiary are no longer limited by gravity.)影片中坠落的这一不明物体就是Tagruato发射的这颗卫星,至于是否与怪物出现有关,就靠大家发挥想象力了,呵呵。


    其实讲了那么多,只想说制片人J.J.Abrams竭尽所能使用各种资源在现实世界中制造出另一种现象。电影里的角色们,故事背景,都被充分利用在网络资源,不再只是为了电影而电影,而是想要把电影里的角色带到现实世界上。
    非常有创意的做法,在此向J.J.Abrams致以敬意。


    最后讲一段有意思的,片尾演职员表之后,在结束前十几秒钟会出现了一个人的声音,好象是Rob说的——“Help us”,更绝的是把它倒着放就变成了“It's still alive”。看来导演是想接着拍续集了,有兴趣的可以再看看下面这篇文章的介绍,Cloverfield第二部的前期神秘系列宣传也开始了。
    http://mymovie.blogbus.com/logs/18169701.html

     短评

    美国人总觉得有人要收拾他们,不是恐怖分子就是大怪物,要是没人给他们找点儿不痛快,他们就简直一天都他娘的过不下去

    7分钟前
    • 何生生
    • 还行

    爱一个人,就让他知道,把他牢牢攥在手里,连同身体、灵魂和心,别等到怪兽入侵地球,别等到火山爆发严寒冻死人,也别等到他牵起别人的手。到那个时候,再说“我爱你”已经晚了。

    12分钟前
    • 临素光
    • 推荐

    晃动的镜头更添真实感,在死亡面前友情爱情变的盛大,我在想为了一个人而死去那么多朋友值不值得?如果我是男主角,我一定不能让自己的朋友冒这样的危险,即使是我一个人面对死亡。

    16分钟前
    • 眼角的花朵
    • 推荐

    观看前请自行服用晕车药!!!!

    19分钟前
    • 理想多钱一斤啊
    • 还行

    这个拿摄影机的人真是太烦了,真他妈的话痨。一开始搭讪Marlene,害她晚上没走;后来到处说Rob和Beth的私情;在地铁又说冷笑话。你他妈的最该先死。其次就是Rob。。为了个女神连命都不要了。。反正都是些傻逼,早点死比较好;还有,最后的cast居然要放10分钟!你他妈装什么超级大片!

    23分钟前
    • RYZ
    • 还行

    美国版哥斯拉。。。好吧~还是很震撼的,就是有点晕

    26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在手持拍摄这种稍有新意创作手法包装下的老套科幻片,豆瓣评星也是给点阳光就灿烂!创作手法不过也就是《女巫布莱尔》的老一套,流俗的故事、没有打动我的情节还只能归为平庸。

    30分钟前
    • 影志
    • 较差

    一票电视小明星里居然能挑出来不少熟悉面孔。Anyway我尖叫了所以。。电影四星起跳本应合乎逻辑,只是狗男女非要死在一起cliche我无法忍受。

    34分钟前
    • Fan要坚强
    • 推荐

    对伪纪录片防御无效

    3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力荐

    哥斯拉版的死亡录像~夜视镜头貌似是这类伪纪录片风格电影的必用元素了 场景宏大 演员还是有在演戏的做作表现 细节不够突出 还有很多逻辑bug 建筑毁坏场景很有鬼屋魔影5的风格 可惜没鬼屋做的出色 当然特技有所局限 另外音效做的很好 在杂乱吵闹的环境中突出主角的声音很体现功力

    39分钟前
    • 外星纪-南庄座.
    • 推荐

    眾口都在津津樂談DV拍攝,倒是無人提及幾名演員所發揮出來的能量。那種表情、臺詞與劇情推進之間的銜接非常原生態,絲毫不見加工痕跡,最大限度呈現了臨場感和末世感。

    41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拍的太拖拉,前面20分钟没意思,最刺激的地方也就是第一次出门,群众演员,DV手法,特效与场面看起来非常真实,但后来拍的跟普通怪兽恐怖片没什么两样,看的我昏昏欲睡

    46分钟前
    • 小忧伤
    • 还行

    除了部分情节设置不合理和唐突的结局外,这绝对是一部佳作!第一视角的片在今年就有不少,派对有的《X计划》,超能力有《超能失控》,但都没灾难题材来的适合.通过DV灾难的降临让人身临其境,没有全景告诉你到底发生了什么,没有分镜头告诉你政府的应对措施.第一视角把恐惧,紧张,迷茫气氛营造到了极致.

    50分钟前
    • august
    • 推荐

    电池续航能力太坑爹,我一直期望它几时才能耗完,可就是一直晃,晃,晃,一直晃.....

    52分钟前
    • 兮称
    • 还行

    惊悚得虎头蛇尾,完全dv的一部片子...假装纪实档案,就是镜头晃动得厉害

    57分钟前
    • 文泽尔
    • 还行

    故事挺无脑,但是冲击力和代入感很强。取向方面太价值观了,如果改成单方面逃亡会更有代入感。主角是那部一直不停电的摄像机吧???

    58分钟前
    • 贺兰迈克
    • 力荐

    其实拍的还行,将伪纪录片形式运用于灾难怪兽片典范,但是手持DV拍摄缺点也暴露无遗,1.摄像机摇晃的让人想吐,优点是可以让观众第一人称视角身临其境,立马主观代入角色。2.男主非常不讨喜!前面交代了一大堆富二代们花天酒地,朋友睡一觉强行成了真爱,为了所谓的真爱,不顾家庭父母和身边朋友的安全着想,跑到最危险的地方作死,罩着主角光环强行让队友全体狗带。3.70分钟正片10分钟字幕,导演你厉害!灌水也不是这么玩的!还以为最后有花絮彩蛋。4.一个堂堂身高几百米的巨兽,居然会低头咬死一个一米多的人?这就如同一个普通人会低头去咬蚂蚁一样不靠谱!

    59分钟前
    • Leon Winters W
    • 还行

    想法是好的,把一个老旧的故事换种方式讲。但是镜头太晃,看到头大。。。效果很压抑,但是真的不喜欢

    1小时前
    • 九尾黑猫
    • 较差

    全片下来都是拿着神器的啰嗦男:萝卜,萝卜,萝卜,萝卜,萝卜,萝卜,萝卜,萝卜,萝卜,萝卜,萝卜,萝卜,萝卜,萝卜,萝卜,萝卜,萝卜,萝卜,萝卜,萝卜,萝卜,萝卜,萝卜,萝卜,萝卜,萝卜,萝卜,萝卜,萝卜,萝卜,萝卜,萝卜,萝卜,萝卜,萝卜,萝卜,萝卜,萝卜,萝卜,萝卜......

    1小时前
    • Andrea
    • 力荐

    Lost的编剧不是随便盖的

    1小时前
    • Q。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