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犯罪片 黑色党徒

    黑色党徒

    评分:
    0.0很差

    分类:犯罪片美国2018

    主演:约翰·大卫·华盛顿,亚历克·鲍德温,小伊塞亚·维特洛克,罗伯特·约翰·伯克,布赖恩·塔伦蒂诺,阿瑟·J·纳斯加勒拉,根·加里托,弗雷德里克·韦勒,亚当·德赖弗,迈克尔·布谢米,劳拉·哈里尔,达马里斯·刘易斯,奥托·布兰克森-伍德,科里·霍金斯,法龙·索尔兹伯里,瑞安·艾戈尔德,加斯帕·帕科农,保罗·沃尔特·豪泽,阿什莉·阿特金森,托弗·戈瑞斯,维克托·科利采奇奥,埃莉斯·哈德森,丹尼·霍奇,尼古拉斯·特图罗,哈里·贝拉方特,克里斯·班克斯,克雷格·穆姆斯·格兰特,汤姆·斯特拉特福,唐纳德·特朗普,保罗·迪 

    导演:斯派克·李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

      恶到必除

    • HD

      羔羊游戏国语

    • HD中字

      布朗克斯的故事

    • HD中字

      致命真相

    • HD

      力王1992

    • HD

      陷阱2015

    • TC抢先版

      扫黑·决不放弃

    • HD

      扎职

     剧照

    黑色党徒 剧照 NO.1黑色党徒 剧照 NO.2黑色党徒 剧照 NO.3黑色党徒 剧照 NO.4黑色党徒 剧照 NO.5黑色党徒 剧照 NO.6黑色党徒 剧照 NO.16黑色党徒 剧照 NO.17黑色党徒 剧照 NO.18黑色党徒 剧照 NO.19黑色党徒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黑色党徒》根据2014年罗恩·斯塔尔沃斯所著的自传改编,讲述了一名科罗拉多州的黑人警察,成功潜入当地的3K党组织做卧底的故事。

     长篇影评

     1 ) 带你们品一品这这届入围的大导和作品们

    我们导演,精选优秀视频作品,传递好内容的爱与美 (ID:We -Director)


    第91届奥斯卡刚刚落下帷幕,今年的奥斯卡,出现了多个饱受争议的第一次。

    在众多奖项中,最佳导演奖呈现群片逐鹿的形式,每一位入围导演都拿出了水准之上的绝佳作品,作品的影像风格十分突出。我们来看看入围最佳导演们和他们的作品都有哪些不容错过的精彩。

    阿方索.卡隆|《罗马》

    ——一封让世界共鸣的私人家书——

    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外语片

    奥斯卡分量最重的三个奖项被《罗马》一一拿下,墨西哥电影第一次问鼎奥斯卡就获得如此殊荣。

    阿方索•卡隆是墨西哥三杰中的一杰,他的代表作是《小公主》《你妈妈也一样》、《哈利波特阿兹卡班的囚徒》《地心引力》等 。

    关于阿方索•卡隆的导演风格,可以用两个关键词来形容:

    一、细腻

    阿方索•卡隆的作品大多以女性为聚焦点,以善用长镜头出名,挑战导演的细腻与丰富。

    二、深度

    J•K•罗琳对阿方索导演的《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有相当高的评价:“他真正抓住了原著的精髓。”卡梅隆则对《地心引力》赞赏有加:“这是最好的太空电影”。阿方索•卡隆有一股挥之不去的文人气质和知识分子的敏锐。《罗马》就是最贴近他本人气质的表达。

    《罗马》是阿方索.卡隆献给丽波(Libo)的作品。丽波是女主克莱奥的原型,一位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保姆兼女佣。导演自小在一个叫做“罗马”的社区长大,影片就是导演回忆自己小时候成长的地方。

    一个如此私人化的回忆式电影缘何能够得到大多数 观众的青睐呢?

    最核心的原因就是《罗马》虽然刻画的是个体的生活,但展现的却是整个世界的闪光点。罗马一方面是儿时的社区,一方面又是世界万千的标志。导演成功地将电影拍的既小家碧玉又落落大方,赢得最佳导演,自不在话下。

    墨西哥是一个阶级分明的社会。佣人与主人是很难成为一个家庭的。然而,影片的家庭却成功地突破了这一隔阂。影片开头的长镜头是地板上层层的水,那时,克莱奥只是一个佣人。开头的水花成为海里的浪花,克莱奥救起了两个孩子后,克莱奥成了这一个家庭的成员。里面所展现的人性之美让人心生温暖。

    克莱奥是平凡的女性,不太聪明,不太美丽,怀孕之后,被男友抛弃,挺着大肚子艰难的生活。面对男友的不负责任,面对主人家偶尔的训斥,她坚忍而顽强。

    女主人苏菲被丈夫抛弃,一个人要领着四个孩子艰难的生活。她没有放弃,也没有沉沦,辛苦地承担起女主人的责任。影片中三次开车入库的镜头形象生动表达了苏菲的成长。第一次,苏菲是缺席的,第二次苏菲是笨拙的,第三次是小巧精致的。电影中倔强而坚韧的女性让观众印象深刻。

    《罗马》是导演写的一封家书,这封家书让观众看到了人性中的真、善、美,赢得了万千观众的青睐。《罗马》是私人的家书,也是世界的共鸣。

    欧格斯·兰斯莫斯 |《宠儿》

    ——不仅仅是宫斗剧,更是历史式寓言——

    《宠儿》是希腊导演欧格斯•兰斯莫斯的新作。他被誉为“鬼才导演”,代表作是《狗牙》、《龙虾》、《圣鹿之死》等。

    从他的一系列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欧格斯•兰斯莫斯一直有两项必备元素:

    一、以强戏剧冲突作为故事背景,让整部电影成为一个匪夷所思但又意有所指的寓言。

    二、每部作品都会以某种动物作为隐喻,从而揭示人性中的丑陋(动物性)。

    带着这样的眼光,我们可以很快读懂他过往的作品。《狗牙》讲述的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奇怪家庭,父亲把孩子隔绝圈养,绝对的占有他们,从而揭示极权社会的可怕。

    《龙虾》是虚拟未来世界中,不谈恋爱的人会变成某种动物,进而探讨婚姻的意义。

    《圣鹿之死》讲述了一个因外界势利介入,父亲必须在妻子,儿子,女人中选择杀死一个人的故事。导演以这部作品尝试探讨宗教的内涵。

    回到我们今天重点看的电影《宠儿》,这部电影有点不太像欧格斯的作品,因为他不是纯虚构的,而是有真实的人物原型,并且看似只是讲了一个类似《延禧攻略》的宫斗剧而已。我觉得这是对导演的低估与误读。导演依然在讲一个寓言故事,宫斗只是外壳而已。

    《宠儿》的英文原名是“The Favourite”,直译为“最爱”。导演不仅仅是在讲公爵夫人莎拉和女仆阿比盖尔争安妮女王宠爱的故事,而是这三位女性都是寻求着自己的最爱。

    女王需求的是爱,或者也可以说是性;公爵夫人需求的是权利,她要“我的王国”;女仆阿比盖尔需求的是奢华宴乐,或者也可以说是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读懂公爵夫人在被赶出皇宫后的那句耐人寻味的话:“你以为你真赢了我吗?我们只不过是在不同的战场上而已。”

    三位女性代表着整个人类,都在被各自的欲望(钱,权,性)奴役着。

    导演同样用了三种动物来隐喻这三类人。赛跑冠军的鸭子隐喻公爵夫人的野心,敏感脆弱的兔子隐喻女王的孤独,作为猎物的鸽子隐喻女仆的前程。所有人都被自己的欲望支配着,想活得高贵但却卑微的如同蝼蚁。导演特别用了大量的“鱼眼镜头”来拍摄,将人牢牢的框在画面里,绝美的皇宫却令人窒息。

    如此说来,导演非但没有抛弃自己的风格,反而用真实历史的题材,寓言式的表达着自己对人性的看法。

    亚当·麦凯 |《副总统》

    ——把政治讽刺喜剧当真你就输了——

    亚当·麦凯原来是《周六夜现场》的编剧,04年的时候自编自导了喜剧片《王牌播音员》一炮而红,2015年执导《大空头》聚焦08年金融危机,将艰涩严肃的金融题材拍得脍炙人口,一时名声大噪。

    如今,导演将目光转向了政治领域,想要同样讽刺通俗的方法的来解读晦涩难懂的政治题材。他的目光转向了美国前副总统迪克·切尼。

    迪克·切尼是小布什总统的副手,号称“史上最有实权的美国副总统”。他曾是福特总统的白宫幕僚长,后来当选联邦众议员,一度担任共和党党鞭,等到老布什当上总统,他担任国防部长。最后切尼官至副总统,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关于这部影片,首先我想肯定导演的勇气。即便在言论自由与政治开明的美国,如此讽刺副总统的影片,还是会承受一定的压力的。

    然而,作为左派自由派和民主党的坚定支持者的亚当·麦凯在影片中也没少黑化切尼总统和他的共和党同僚。影片将切尼总统描绘成“被老婆逼着走的顾家男”,“安静的危险份子”,“攀登权利顶峰的政客”,“老谋深算的投机分子”等等。小布什总统也被刻画成“富家公子纨绔子弟”,“蠢得不止一点”。如此的一边倒的批判明显给人言过其实之感。

    再说影片的高潮——“伊拉克战争”。在影片的旁敲侧击下,伊拉克战争被描述成就是“切尼总统一个人为了自己的私利,愚弄了小布什总统,愚弄了白宫,愚弄了全美人民而发动起来的一场毫无意义的战争。”但看完影片着实觉得亚当·麦凯太高估切尼总统了。

    这样说来,这部影片就是一部政治讽刺喜剧。影片中的旁白与其说是“上帝视角的解读”不如说是导演的“脱口秀节目”。作为一部政治讽刺喜剧,我们看看,笑笑就可以了。如果你太当真了,觉得“伊拉克战争就只是一场阴谋”的话,那就对讽刺剧过于认真了。

    何况导演自己在彩蛋里这么说:“我们去看《速度与激情》吧,那部电影会更有趣点。”对于《副总统》,认真你就输了。

    斯派克·李|《黑色党徒》

    ——用喜剧方式呈现百年种族隔阂的悲剧——

    斯派克·李是美国电影制作人、导演、编剧及演员。他曾获得艾美奖并曾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提名。他的电影常讨论关于政治与社会的议题。作为一名最具黑人意识的导演,他一生的愿望就是拍出真正的“黑人电影”,因此他所涉及的题材也大都与黑人的出路、觉醒、与种族歧视相关的主题。他的代表作有《丛林热》、《25小时》、《马尔科姆·艾克斯》,《局内人》、《圣安娜奇迹》等等。

    作为著名的“常年得不了奥斯卡个人奖项”的导演,这次斯派克·李凭借《黑色党徒》成功破零,获得最佳改编剧本,激动地跳到塞缪尔·杰克逊身上。

    《黑色党徒》是一部野心勃勃的“黑人电影”,他透过对黑白两个族群的极端组织的描绘向观众展现了美国百年来(以3K党的成立时间算起)都一直无法真正愈合的种族矛盾。

    黑人群体的极端组织是“黑豹党”(简称BPP),是由非裔美国人所组织的黑人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组织,其宗旨主要为促进美国黑人的民权,另外他们也主张黑人应该有更为积极的正当防卫权利,认为即使使用武力也是合理的。

    白人极端组织是“3K党”,推行“白人至上主义”,反黑人,反犹太人,反天主教主义。他们常烧十字架进行恐吓行动,偶尔有暴力行动。

    影片是以一位黑人卧底警察分别深入“黑豹党”和“3K党”,进而成功破获一起恐怖袭击的故事。影片以真实事件改编,导演斯派克·李运用他娴熟的叙事技巧和幽默风趣的对白和镜头语言,让我们看到了一部“以喜剧为外壳,以悲剧为主旨”的电影。

    影片有两个高潮:一个高潮是两个组织分别进行集会,导演用“交叉蒙太奇”的方式将两个组织,两个族群之间那种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的紧张感展现得淋漓尽致。“黑豹党”是用黑人受迫害的故事激发起成员的同情,进而产生对白人群体(尤其是对3K党以及白人警察)的仇恨。“3K党”以观看电影《一个国家的诞生》以及宣誓,洗礼的宗教仪式来强调自己“盎格鲁-萨克逊的纯正血统”来表达“白人至上”,进而仇视其他族裔。当观众看到两个群体的政治诉求和行动主张时,悲凉之感油然而生:“黑人和白人的之间的种族矛盾和隔阂远远还未解决,说不定哪一天就会以我们不忍直视的方式展现在我们面前。”

    影片的第二个高潮就是结尾的“现实彩蛋”。2017年8月12日,美国弗吉尼亚州的一场白人种族集会演变成暴力冲突,一名男子驾车撞入集会,造成3人死亡、34人受伤的巨大悲剧。当看完这样的现实后,影片中喜剧印象已经荡然无存了,只留下了对社会,对人性,对现实抹不掉的悲剧思考。

    对于《黑色党徒》这部电影,我是尊重的,甚至是喜爱的。因为他有强大的现实基础和对黑人族群的人文关怀。这样的影片能够带给人更多的反思与悔改,而不是“娱乐至死”。但是另一方面,对于导演强烈黑人立场也需要做一些的提醒。导演淡化了黑人极端组织的危害,强化了“3K党”的愚蠢与仇恨,这显得不够公允。若要走进这百年的伤害中,我们还得再近一些才可以,不要被一时情绪主导从而“剑走偏锋”。

    最后,以影片中17年那场悲剧的死者留下的一句话作为结尾吧。“NO PLACE FOR HATE”!圣经说“恨,能挑起争端;爱,能遮掩一切过错。”(箴言10:12)

    帕维乌·帕夫利科夫斯基|《冷战》

    ——讲述“寻找”的故事——

    从《修女艾达》的出走到《冷战》的回归,帕维乌·帕夫利科夫斯基一路都在寻找。

    帕维乌·帕夫利科夫斯基出生于波兰华沙,双亲是波兰知识分子。由于波兰1960年代的反犹浪潮,他的犹太裔父亲先行逃往德国,后来他的母亲又带着他逃到了英国伦敦,之后一直定居在英国。他的代表作是获得87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外语片《修女艾达》。时隔4年,导演带着新作《冷战》再次站到了奥斯卡的舞台上。在我看来,《修女艾达》和《冷战》很像,都是关于讲述“寻找”的故事。

    《修女艾达》是一部宗教题材,讲述修女艾达在宣誓成为修女前出发寻找唯一的亲人旺达的故事。修女艾达在知晓自己是犹太人的身份之后,基督信仰开始崩塌,她的人生开始一步步迷失直至彻底的放纵。

    《冷战》可以算得上是《修女艾达》的续作。导演在表达完信仰上的出走之后,开始表达生活各个方面的寻找——这个寻找是透过苦苦的15年爱情长跑来表达的。

    导演在采访中这么说:“有些人,整个前半生都用来想方设法逃离自己的故土,再用整个后半生来想方设法重归故里——我就是这种人。”可以说,《修女艾达》是导演的出走,《冷战》便是导演的回归。

    在影片中,导演是以教堂的符号作为宗教的隐喻。教堂在影片中出现了三次。第一次出现是男主筹办歌舞团的路上,他们偶遇一间破败的教堂,那里圣母玛利亚的壁画已经模糊,教堂的屋顶是巨大的镂空。这里的教堂象征着共产主义下的波兰信仰上的荒芜。

    “教堂”第二次出现是女主的一句话里。女主那时已经结婚,但他对男主说“我没有和他在教堂里宣誓,所以还不算数。”这里的教堂象征着波兰人在信仰真空下的迷失。

    “教堂”第三次是出现在影片的结尾。男女主人公抛开了世界,如同《毕业生》一般搭上逃离的公车,回到了那间破败的教堂,举行了婚礼。宣誓完之后,女主对男主说:“现在我是你的了,直到永永远远。”这里的教堂象征着信仰的回归。

    导演在影片结尾留下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我们到另一边吧,那里的风景更好。”另一边是哪里?那里肯定不是巴黎,更不是波兰。无论是巴黎或波兰,风景都是一片荒凉。我觉得“那里”就是导演在《修女艾达》里出走的修道院,也就是说“重回信仰之地”。

    《修女艾达》是导演的前半生,他在逃离故土;《冷战》是导演的后半生,他在重归故里。从出走到回归,导演一路都在寻找。

    作者:影侠

    编辑:什么名编辑部


    奥斯卡完整获奖名单

    奥斯卡获奖影片相关阅读:

    《宠儿》: 这部年度撕逼大戏凭什么斩获奥斯卡9项提名?

    《登月第一人》它被总统抵制,被痛批不爱国,我却希望这样的电影越多越好

    《波西米亚狂想曲》相关: 比《波西米亚狂想曲》更牛逼

     2 ) 片子不错,致敬一下。

    历史倒退的时候,需要这种提醒。但是又觉得这么说挺扯淡的,我们还有更严重的问题被压的喘不过气来。倒是本片真正让我意识到“狭隘”两个字的具体内容,这种狭隘目之所急比比皆是。没办法证明历史是不是在主动选择这种狭隘作为推进的力量。但愿世界大同的理想还在吧,但愿我们身边的族群还没有分化至此吧,但愿他们经受的一切都会被我们幸免,但愿所有执着和忠诚都不会演变成狭隘吧。

     3 ) 赵铁柱大破3K党

    如果你经常关注美国现任总统的动态,那么就无须担心被剧透,可以放心继续阅读了。

    严肃的剧情介绍:赵铁柱(丹泽尔华盛顿的爆炸头儿子 饰)无意间得到一个诈骗集团3K公司的联系方式,出于好玩的心理,拨电话过去跟对方谈笑风生,更被该集团相中,获邀加盟。赵铁柱虽然会模仿东南沿海地区的口音,但是却有着标准的北方人长相,担心线下与3K公司成员们见面会穿帮,于是请来自己的同事张全蛋(韩索罗的中二病儿子 饰)冒充自己。在两人的配合之下,查明3K公司打算利用存在质量问题的手机实施炸弹袭击,袭击对象是进步女性李小花。最终3K公司的阴谋被挫败,但是电信诈骗问题并没有因此得到遏制,反而愈演愈烈,遗祸无穷。

    去看这部电影之前,没有注意到影片信息“类型”一栏有着“喜剧”的标签。结果一开场亚历克·鲍德温的大脸还有半半卡卡的演说就奠定了影片的基调,不仅是逗乐,还有怼川普,毕竟这位大叔除了是阿汤哥在IMF的(故)顶头上司以外,更著名的身份是川普模仿秀宇宙总冠军。

    紧接着是一行典型黑人英语的字幕,具体内容记不清了,好像是说电影基于真实事件改编。黑人主角登场,那嚣张的发型怎么看也不像是纪律部队的执法人员。他去应聘警察,面试官相当可疑,分明是纽约警局黑警组织HR的重要干部西蒙斯。上个月看的男主他爸丹泽尔华盛顿主演的《伸冤人2》里,还出现了这位面试官的克星豆豆警探。

    主角被安排去整理文件,遇到种族歧视的同事,憋了一肚子气,申请转岗去当卧底,正好有个黑人学生会请了一个黑豹党的干部去做演讲,警方担心这场演讲会宣扬激进的内容,就让主角混进去搞窃听,必要的时候可以让那个黑豹党的伙计闭嘴。结果主角去了以后,发现里面个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反而被演讲嘉宾洗脑了。顺便他还勾搭了人家学生会主席。

    因为这次窃听任务,主角认识了警队中的两个伙伴,一个是日天日地弑父弑君的凯洛伦,还有一个样貌和声音都有点像史蒂夫·布西密,最后一看演员表,果然姓氏相同,原来是哥儿俩。话说这电影还真是爱找知名演员的亲戚。

    接下来,就是本文开头提到的内容了,这也是影片的核心情节,主角给3K党打电话,结果被吸纳为成员。我对这部电影评价不高,主要是因为它有点标题党的感觉。看之前,以为真的是一个黑人混进了3K党,心想那得多夸张、多刺激?于是对这个故事抱有极高期待值。结果实际上执行潜入任务的是凯洛伦,主角只负责打了几个电话。而且那几个电话也不是非主角打不可,凯洛伦人都去了,顺便把打电话的活儿也接过来就得了。

    对这个主角的第一印象还不错,可能是因为演员身上那股云淡风轻的感觉有点像他老爸。可是电影给他的人设实在是不讨喜,老是甩脸子给队友,像是别人欠他的一样。没错,黑人确实在美国遭遇不公正待遇了,可是他的队友是犹太人,人家的族群还遭遇过大屠杀呢,也没他这么苦大仇深。更重要地是,这部电影里面真正危险的卧底任务都是队友执行的,队友要跟拿枪的神经质3K党直接打交道,所有的危险都是队友在扛,结果导演却强行让黑人小哥当主角,可是观众又不傻,能看出来谁才是真正的英雄。你去看《智取威虎山》,最佩服的一定是杨子荣,而不是少剑波,何况就这个大破3K党的故事来看,黑人主角的重要性还达不到少剑波的程度。

    如果要说主角发挥了什么关键作用的话,大概就是激起了犹太队友对3K党的憎恶,那么他就该作为一个导师一类的配角退居二线,电影的核心矛盾应该是受到歧视的犹太人如何对抗3K党。可惜导演是黑人,因此黑人角色的故事哪怕没什么可看性,也要强行被扶上男一号的位置。

    这部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或许有人会借此为导演辩解,说历史上就是这么发生的,所以就这么拍了。如果原始事件就是这个尿性,那么这个事情本来就没什么可拍的。

    替两个男主撕番位这个事情就此打住。换个角度,单看反派的话,这电影还有点意思。我估计很多人也是跟我一样主要冲着3K当来看的这部电影。里面的党徒们简直都蠢哭了,而且能看出来都是些游手好闲的屌丝。

    把严肃社会问题用喜剧手法呈现出来是导演最值得称道的地方。我们不需要担心严肃性和社会意义被喜剧消解掉,恰恰相反,导演让3K党丑态百出,反而加深了观众的危机感。3K党徒们表现出的这种不可理喻的状态,极易链接到观众的真实体验,让人们联想到与之有相似特点的传销组织、邪教组织,以及疯狂的粉丝团体。这里我又要老调重弹一下,引用自己之前的观点:愚蠢远比智慧更容易叠加。一个蠢人或许还有点萌,一群蠢人就很惊悚了,没有理智却具备强大执行力的人,就像丧尸一样可怕。

    这部电影其实是借批判3K党来怼川普。我非常尊重导演的个人立场,而且我也不喜欢川普。但是直接让3K党大佬说出类似“让美国再次伟大起来”“美国优先”等川普金句,把川普和3K党露骨地划上等号,手法并不高级。结尾的纪实影像资料当中直接出现了川普的身影,其实导演的意图已经很明显了,正片里面继续无节制地兜售私货,未免用力过猛。扮演3K党大佬、川普化身的托弗·戈瑞斯把上面提到的那种蠢萌发挥到了极致。说点题外话,这次开场前的贴片预告有汤老湿的《毒液》,巧的是托弗·戈瑞斯正是老版《蜘蛛侠3》毒液的扮演者,而本片女主角还是去年《英雄归来》里面小蜘蛛的女神学姐,所以这部电影也算是蜘蛛侠电影宇宙的编外作品了。

    说回影片。后半段的节奏明显出了问题,跟最近的国产片《西虹市首富》结局部分有点像,凯洛伦的身份暴露,观众的心情都随之紧张起来,按理说接下来应该是他面临杀身之祸,观众想看他怎么应对危机。结果导演却话锋一转,去讲女主角遭遇的炸弹袭击了,凯洛伦身份曝光的事情不了了之,导演制造了紧张感,却没有对此做出呼应,而是用另一边的危机掩盖这边的潦草收尾。除此之外,汽车被炸那一幕,感觉上对应的是剧情线当中主角失去一切、陷入黑暗时刻的节拍,结果下一幕就是主角智擒种族歧视的同事、大获全胜,让人有点跟不上思路。正如上面提到的,这部电影里勇闯虎穴的是凯洛伦,主角一方作为警察,唯一曾经有过射击动作的也是他。而黑人小哥干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在身上绑着窃听器搜集证据。或许这部电影应该改名叫《窃听风云》。

    最后给出纪实影像,已经是近年来用烂了的招数,但是观众确实吃这一套,我也被震撼到了。这样的手法放在《萨利机长》那种五星佳作里面,就是扣分项;放到本片则成了加分项。此外片中的时代金曲也值得一听,男女主角在餐厅约会时的背景音乐是Brandy,去年的《银河护卫队2》也用了,还是星爵爸妈的定情曲。

     4 ) 2019,All Power to All the People?——《黑色党徒》和《绿皮书》的联结

    (拖延了好久的影评……)

    同一个主题,被《绿皮书》逗笑的观众,可能将在《黑色党徒》里哭出来(比如我)。治愈和致郁,是一个故事的两面,讲故事的人可能来自不太明显的两个阵营。


    在《绿皮书》里,北方中产阶级以下白人Tony Lip受雇于北方高知黑人Don Shirley并护送他一路南下钢琴巡演,在一次次被他精湛的琴艺和浪漫的文笔折服又一次次救他于南方种族主义者制造的尴尬或危险的过程中,原本种族主义倾向明显的Tony与Don成为了好友。

    换一个视角,在与《绿皮书》反映同期历史又角逐同年奥斯卡最佳电影的《黑色党徒》里,White Power和Black Power尖锐对立。当《绿皮书》通过白人酒吧闹事、日落城规定以及白人警察抓捕和同性白人“深入接触”的Don等剧情透露出南方零星的白人至上主义时,《黑色党徒》中白人激进团体Ku Klux Klan(简称”kkk”)喜爱这样的宣传:

    They only thing that we hear today from politicians, “I want to thank black people. I love black people”. Every politician has to talk and genuflect to the real rulers of our society and say: “I want to thank Jewish people. I love Jewish people. The Jewish people are always our friends” no matter they do, no matter how they destroy our country. And no senator or congressman would dare get up and say, “I love white people. I love white heritage. I love my people and I love the culture that was created in Europe and this great western Christian civilization. I want to see that persevere. I want to see that be enriched.” It dares to expose the fact that this country is a racist country. It's an anti-white racist country.

    当《绿皮书》里的Don 口嫌体正直地享受着Tony安利的KFC吮指原味鸡,《黑色党徒》里的kkk成员正听着上面这段广播宣传准备给呼唤Black Power的黑人大学生联盟来一剂“保证把一栋楼掀翻”的炸药。当天联盟请来了一位德高望重的黑人老人讲述他童年亲历的故事:有智力缺陷的黑人小伙伴被白人警察抓捕,诬陷他强奸了白人女性,法庭在四分钟内将他定罪。在这位黑人小伙伴被游街的途中,他遭遇了文字描述出来都会因涉及敏感词而变成星号的身体折磨,最后被浇上汽油活活烧死。老人缓缓讲道,燃烧的过程被一名白人摄影师记录下来,照片被制成了明信片发放。


    这时候再回想电影开篇激进派Black Power领导人Kwame Ture的发言:

    Is beauty defined as someone with a narrow nose? Thin lips? White skin? Hell no! ‘Cause you ain’t got none of that. Our lips are thick. Our noses are broad. Our hair is nappy. We are black and we are beautiful! You see, we want to be so much like white people who oppress us in this country and because they hate us and because we are ashamed of our African heritage we then hate ourselves.

    再回想他对黑人大学生武装反击种族主义白人警察的煽动:

    Y’all dig Tarzan? When I was a boy, I used to go to the Saturday matinees and watch Tarzan all the time. And white Tarzan used to beat up the black natives. And I would sit there, yelling, “Kill the beasts! Kill the savages. Kill them. Kill them!” But what I was saying was Kill Me! It was as if a young Jewish boy saw Nazis taking Jews off to concentration camps and cheered them on. Today I want those chiefs to beat the hell out of Tarzan and send his lily white ass on back to the caves of Europe!

    他还说:

    But it takes time. It takes time become free of the lies and their shaming effects on the black mind. It takes time to reject the most important lie: that black people can’t do the same things that white people do unless a white person helps them.

    嗯,拥有三个博士学位琴技高超文采斐然的Dr. Shirley没有曾以保安为职却因为斗殴被辞靠和别人打赌比谁吃汉堡多赚来五十美金的意大利裔白人的帮助,他连南下巡演都做不到, can he?


    另外,关于近期一直被热议且因为《惊奇队长》一度被舆论推向风口浪尖的“女性”符号,两部电影的表达也大不一样。《绿皮书》里唯一有姓名的女性是白主人公的妻子,照顾孩子和下厨房是她的职业,丈夫随着黑主人公外出巡演后,她全部的镜头都与丈夫的信有关,或是当着孩子的面念白主人公亲自写作的“朴实信”,或是向其他妻子炫耀黑主人公代笔的“华丽信”。电影最末的平安夜“年夜饭”,她的镜头一是忙着准备饭菜二是焦急地等待丈夫回来三是和白主人公团聚四是向黑主人公示好。反观《黑色党徒》,出现了两位有名有姓的女性。一是倡导Black Power的黑人大学生联盟主席,她关心的是黑人的形象和命运,即使和男主人公热恋也警告如果恋人她不会和反对联盟的警察保持亲密关系。二是kkk活跃成员的妻子,她既热情地为丈夫和朋友们的聚会准备糕点,也热衷于亲身参与“黑人清理行动”,连电影里唯一真正产生武装冲突的炸药都是由她亲手安装在前一位女性的车上。

    其实和《绿皮书》一样,《黑色党徒》的前两个小时也带着诙谐,也有数个让人忍俊不禁的时刻。但在最后几分钟,《绿皮书》讲述的是Tony邀请Don共享家族平安夜的“团年饭”,《黑色党徒》却用弗吉尼亚州高呼White lives matter的白人游行队伍和同场battle坚持Black lives matter的黑人游行队伍发生武装冲突的真实故事作引,黑色幽默瞬间褪去,开始质问“都9012年了”,黑白坐下来一起吃年夜饭了吗?镜头接着就转给了总统特朗普,他宣称并不是所有人都是白人至上主义;再下一个镜头便给了在电影中出现的kkk党领袖David Duke本尊,他说:

    This is the first step torward making a realization of something that Trump alluded to earlier in the campain, which is this is the first step toward taking America back .

    电影最后一幕——白人开车冲进了口号为Whose Street?Our Street的黑人和LGBT平权游行队伍并碾压了伤者,一名白人女性死亡——也是真实事件。


    结局,《绿皮书》拿了奥斯卡最佳电影。

    所以,喜欢以“政治正确”评论电影作品的人们,是否愿意告诉我,《绿皮书》赢得大奖真的如部分网络热评理解的那样是“白左”关于黑人和女性平权的“政治正确”吗?什么是“白左”?

    而且《绿皮书》在豆瓣的分数远高于《黑色党徒》。不用谁告诉我也知道,反对上面提到那些网络热评理解的“政治正确”是当下大多数同胞的“政治正确”。


    P.S. (which make things “perfect”) 以上所有的“黑人”“白人”“男性”“女性”“LGBTQ”等词汇都指代我所理解的那个群体的大多数,“大多数”以外的个体在这篇影评里没有姓名,是我没有遵守“政治正确”了。(什么又是“政治正确”?)

    P.P.S.《黑色党徒》中激进派黑人运动领导Kwame Ture来自的组织名叫Black Phantom,中译为“黑豹”。

    P.P.P.S. Kwame Ture的演讲结尾辞:

    If I am not for myself, who will be?
    If I am for myself alone, who am I?
    If not now, when?
    And if not you, who?
    ALL POWER TO ALL THE PEOPLE

     5 ) 选择暴力是不现实和不道德的

    这部电影跟《绿皮书》一样是关于黑人平权的电影,又跟《副总统》一样也怼了一下美国的右派和川普。本片满是各种人物梗对于不了解美国当时文化的观众有点不太友好。也对字幕组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刚出那会儿没有中文字幕,我为了推荐给朋友看自己尝试做了一半的中文字幕就崩溃了。真的很难把梗“本地化”好在最后有字幕组把这字幕出了。果然还是让专业的人来干专业的事比较靠谱。说上一段插曲是为了佐证作为内地观众我们可能很难完全理解影片的全部魅力。但是确实是一部值得花时间的电影。

    他讲述了一个黑人警探卧底进入了美国最臭名昭著的白人至上团体3k党的故事。本故事是基于真实事件改编的,但是导演还是加了很多私货这也让电影多了几分戏谑娱乐效果。特别是在怼川普这件事情上,真的是明线暗线各种来生怕别人看不出来。开场的白人至上的演讲用的演员是亚力克.鲍温德。他是谁呢?他可是宇宙第一的川普cosplayer呀。接下来台词上各种“引用”川普名句类似于make AMERICAN great again!等等(电影副总统里也出现过这句)最后直接上川普本人的演讲影像了。老美果然全民娱乐政见不合连领导人都涮啊。

    影片的思想传达方面,并没有一味的卖惨来呼吁关注,它用更理性的态度去想要怎么改变现状。影片在正面方有三个人比较重要:主角罗恩,主角搭档菲力 以及黑人妹子帕翠丝。三个人也带代表了面对种族问题的三个态度:菲力代表的是非矛盾核心角色那些漠不关心的人。一开始菲力是“被忽悠”进入卧底行动的,他不是直接受害者,这个事情对他来说没多大感触。随着事情的进展他找到了自己的使命感。而妹子帕翠丝的是矛盾直接受害者中的以暴制暴者。她对白人充满不信任甚至可以说是敌意,对整个执法系统则是充满敌意的。整天想着怎么革命,跟罗恩约会的时候聊没两句就回到种族革命上。某种意义上她也是个种族施暴者,只是她处于弱势方。最后是主角罗恩,他则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平权斗士该有的范本。他深知仇恨解决不了问题,他希望从内部去解决问题,在制度上在根源上解决问题。虽然他一开始也很幼稚,在面试的时候被问及遇到歧视问题的时候还反问领导这会发生吗?但是他也是唯一一个没被仇恨蒙蔽的。

    最后,片尾的影像让人很沉重。这是美国近期的社会现象,各种白人至上的思想随着川普的上台再次崛起让人感觉历史又开始倒车了。

     6 ) 《黑色党徒》——“白色放火,黑色幽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黑色党徒》讲述了在科罗拉多泉城,一名非洲裔新人警察的真实故事:他在70年代渗透进入KKK(Ku Klux Klan:3K党),通过渗透三K党的当地分会来证明自己能够成为一名警察,自己作为“幕后者”获得三K党魁的信任并说服他的犹太人同事(Adam Driver)作为白人至上主义者扮演自己的“幕前人”进行卧底。

    导演斯派克·李一直被认为是美国当代最有天赋的导演之一,其所拍摄的独立电影充满冲突的同时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本身来自于非裔家庭,父亲是黑人爵士乐的作曲家,母亲则是一位文学教师,家庭的影响下,斯派克·李较早地开始了针对本身种族及其地位的反思与创作;作为一名最具黑人意识的导演,他一生的愿望就是拍出真正的“黑人电影”,因而他所涉及的题材也大都与黑人的出路、觉醒、种族歧视有关。由于对于黑人的习性和社会困境有着深刻的体会,他的电影风格相当犀利、节奏明快而有爆发力。

    我们可以在本片片尾给出的片段看到这部电影的现实来源:2017年8月11日至12日,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爆发的团结右翼集会(Unite the Right rally),声称犹太人正在毁灭西方,这场大规模的集会是美国白人至上主义者对犹太种族及其他有色人种仇视心理的集中爆发。右翼集会者手举Nazi党旗,宣扬“Make American Great Again”,向川普大帝与阿道夫·希特勒致敬。集会过程中,一辆汽车冲入了反对集会的人群,造成了一名女性死亡,另有19人受伤。

    8月16日,事件逐渐升温,总统特朗普在一次活动中称“双方对暴力事件都有责任”,对白人优越主义示威者表示同情,并称示威者中“也有很多好人”,认为“另类左派”应当在暴力冲突中负有责任。这次事件在美国产生了巨大的负面风潮,一度将整个国家激化到种族仇恨的巅峰,站在又一个危机的临界点上。斯派克·李面对当代的种族主义热门话题、白人警察杀害黑人,以及白人至上主义等等,创作了这部丰富而又激动人心的电影。

    电影本身的剧情并不像上述事件那样具有政治性,整体娱乐性非常不错。这部电影在大致的背景上讨论了70年代的政治与社会气候,但更多的是黑色幽默,表达一种愤怒的态度。在展示美国白人的官方形象时处于野蛮的最佳状态,由亚历克·鲍德温单独负责了开始的这一part,拍摄一段3K党人的宣传片,丧失理智、急躁,明显地如野兽般的焦虑,念着一段Form Speech的间断爆出几个脏字。

    电影中表现了两个不同组织“3K党”和“黑豹党”的冲突,但两个组织并没有在电影中发生直接的大规模肢体冲突,仅仅从几个人物之间表现出来。两个党派并没有实际参与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当中去,我们可以仅仅将其视作一种社会组织;两者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积极地进行活动,关于这个时间节点,可以在戴锦华教授的《电影与世界60年代》的课上得到充分的分析,再次不在过多赘述,就多言一句:六十年代是一个混乱与反思的年代,而从那时起每个十年的反思都是对那个年代冲突的重新推导。

    Ku Klux Klan”源自希腊语kyklos,圆圈的意思,发音与"Ku Klux"相同,以及英语的“clan”(氏族的意思)这两个词汇组成。二者合一,则是一种白人至上主义并在意识形态上组成一个排外(黑人等有色人种及其白人支持者、天主教徒、犹太人等等)的圈。

    而黑豹党,产生于1966年,成员是由非裔美国人所组织的黑人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组织,其宗旨主要为促进美国黑人的民权;他们也主张黑人应该有更为积极的正当防卫权利,即使使用武力也是合理的。本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另一部入围电影《黑豹》中的主角,超级英雄“黑豹”这一漫画角色在当时的创作时很大程度也受到了这一社会活动的影响,也诞生与1966年。

    可笑的是,除了白人选择了使用暴力和恐怖威胁将其对其他种族的愤怒表现了出来以外,我觉得两者的主要理念并没有本质区别。他们所表现的都是种族主义,都是一种狭隘的仇视心态。而“3K党人发泄仇恨终害己”的这一剧情,这可能是这部电影的一处在观者角度的“小失误”,没有达到黑白平衡,“各打五十大板”的手法可能更有助于其达到社会影响的作用;但一想到《绿皮书》中,Shirley博士的处境,也就对斯派克·李这么处理有些理解了。

    说实话,这部电影能够达到平和种族纷争的结果吗?

    答案是否定的,比起是一种解决方案,这部电影更像是一种政治声明。

     短评

    所以靠政治性拿奖不可以吗?更何况拍得还挺有意思的啊,把黑白分明的对抗年代以荒诞幽默的形式复原,可惜斯派克·李选歌的品位实在不敢恭维。“美国优先”、“让美国再次伟大”,看——历史循环起来比电影还扯蛋...

    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为什么斯派克李总是被双标?他用平行蒙太奇就是土鳖吗?我觉得那段很有力,是电影情绪升华的重要部分。他那些很典型的镜头和剪辑还没放进来呢。这部电影和《抱歉打扰》放在一起对比可以看见显然的切入角度不同,相比《抱》的劳工视角,斯派克李还是为所应为时期那个愤怒的他,更加针对纯粹由肤色隔离、美国的历史造成的冲突,可能相对会显得表面吧,但也更契合当下的美国——没错就是影片最后那些新闻片段,今天的、此时此刻的美国。甚至我觉得,这次因为喜剧的元素、更大规模的制作他作出了不少牺牲,如果是平常的小制作,他完全会更愤怒一些才是。

    9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和《逃出绝命镇》同款,用类型片的框架来提炼社会问题和政治讽刺。在全片的讽刺调侃之后,最后那段新闻视频混剪让影片的政治性和导演的愤怒呐喊终于喷涌而出,具有强大的煽动和感染力。

    12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某些影评人在国内电影节评委系统里相互加塞熟人,和本片3K党体系颇为相似。他们很纯粹,不喜欢电影带政治倾向,他们是中国电影的未来。

    15分钟前
    • 黑狗成
    • 推荐

    为什么不能让前面的诙谐风格一路到底呢?非要最后拍成一脸严肃的卖相,导演不觉得尬吗?能入围戛纳,也是很蹊跷。

    17分钟前
    • 饮歌
    • 还行

    真的,太棒了!这是一部必须要长评的电影,它对美国历史进行了深入的批判——但不是从惯常的角度,而是从影像学的角度另辟蹊径,这点和我不是你的黑鬼异曲同工。开头就是乱世佳人对邦联的辩护和同情,深层的政治内涵就是对黑人地位的否认。接下来一段让人想起纳什维尔的开头,想起焦点新闻那句“如有雷同绝对不是巧合”,……黑色党徒其实并不激进,甚至根本不够激进,它的调性是幽默和惊悚,它根本不是要创造一种所谓的“黑人美学”,一种“黑豹式”的乾坤颠倒,这点从它对一个国家的诞生中平行蒙太奇的运用就能看出来。它排斥的是极端和暴力,倡导的是种族和美学的共生。

    19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Cannes71# 哪种政治宣传都是政治宣传,这已经跟电影没什么关系了,不加那个结尾或许还有三星(虽说剧作不行但起码喜剧部分还不错),加了那个结尾没有商量只能送一星。说真的,你要是批判「一个国家的诞生」,你别用平行蒙太奇呀,有种学学戈达尔。

    21分钟前
    • 胤祥
    • 很差

    黑人平权的电影每年都有,什么时候能有一部聚焦黄种人权利的电影。

    23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福茂瞎了 *20181024二刷 意识形态直白了点但没什么大问题,不时闪现的网大气质比较碍眼以及配乐太特么难听了

    24分钟前
    • Qtn
    • 还行

    2018年来的非洲裔主演电影:黑豹、Acrimony、Superfly、Breaking in、抱歉打扰、盲点,加上这部,黑人影响力已是主流一部分;电影完全重塑了70年代美国黑人剥削电影中的状态,不仅仅是时代背景或是符号特征,更是时代特有的迷幻、反叛的气质,我不是很确定分屏和BGM只是在致敬super fly(1972),但总之,影片中的确致敬的出现了相应电影的海报;影片还有一点在于它呈现了可怕的信仰/宗教偏执(KKK),这种严肃带来的恐怖或是影响力显而易见,只能说还好是斯派克李导演了。电影讽刺着创普的名言“美国优先”、“再次让美国伟大”,同时展现了种族歧视带来的不公平、极右翼组织、暴乱,这是对当前社会不安的绝妙讽刺

    27分钟前
    • [Deleted]
    • 力荐

    7。黑人剥削片基础上衍生的讽刺喜剧,整体娱乐性不错,结尾真实记录片段则试图提高深度。

    32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没错确实很政治化 但至少spike lee会讲一个诙谐,智慧,有趣的好故事。还有我虽然不喜欢极左 但极右也没什么可洗的 black power运动和blm不一样 评论里一大堆人酸的是啥 8.0/10

    35分钟前
    • 腰疼脖子酸
    • 推荐

    62岁的美国黑人老导演斯派克李的新作。反种族歧视历史、3K党黑幕,都是他一直关心及有话要说的东西。可看,虽然内容离我们远了些。

    36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还行

    说艺术不该涉及政治的人,非蠢即坏。

    41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buddy comedy的部分还是很不错的,而夹带私货的部分则生硬无比。两个有意思的点:1. white power/black power同时展现以及两边代表人物相似势不两立、煽动仇恨的言行,某种层面上印证了川普最后的讲话;2. 花了一整场戏批斗「一个国家的诞生」,最终戏剧高潮仍然用的是平行剪辑+最后一秒营救,真是口嫌体正直啊

    46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还行

    剧本的历史功底很好。幽默感认可了。Topher Grace真好啊哈哈。(黑豹是个啥玩意儿)特别想采访一下,好些人对于任何政治相关电影后面的纪录片段都有大意见是为毛呢?困扰我很久了。Wakanda Forever!

    47分钟前
    • 咯咯精
    • 推荐

    这就是那种永远不知如何评价的片子,主题太正经严肃,背景是用人命和血汗写成的历史,但用黑色幽默甚至戏谑的手法去想四两拨千斤?感觉很多地方观众都不知道该不该笑,放映完灯一亮,影院了一半黑人一半白人,都很沉默,结尾实在太重了,一下子打回现在时,敲警钟一般。BMG很煽很洗脑。

    49分钟前
    • 望潮
    • 较差

    所以Spike Lee金球是输给了谁...?

    51分钟前
    • CharlesChou
    • 力荐

    片子本身对于斯派克李而言有点温吞啊,不过不明白为什么要批评他对格里菲斯的手法的使用,用同样的手法(武器)来反《一个国家的诞生》煽动歧视,非常巧妙啊。

    53分钟前
    • TWY
    • 还行

    正片部分与片末实录部分缺少哪一个都无法构成创作整体,影像作为受众最广的宣传媒介担负起政治武器的身份亦是分内之事,后半程以《一个国家的诞生》为支点,以大卫·格里菲斯的种族立场为代表,通过对其赖以成名的平行剪辑和“最后一分钟营救”的二重使用与调侃,成功的在做到好看之余也流畅而精准的输出了观点,斯派克·李用最传统但奏效的蒙太奇将电影作为大众娱乐和政治工具的双重身份完美并联同时又回归到本源,对比《黑豹》那妖魔化的“黑人剥削”狂欢,更加可贵与可敬。

    57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