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日本剧 平清盛

    平清盛

    评分:
    0.0很差

    分类:日本剧日本2012

    主演:松山研一,中井贵一,小日向文世,玉木宏,松田翔太,藤木直人,三上博史,井浦新,国村隼,山本耕史,阿部隆史,中村梅雀,上川隆也,塔克·藤本,大东骏介,武井咲,深田恭子,加藤爱,成海璃子,檀丽,松雪泰子,和久井映见,田中丽奈,冈田将生,杏,吹石一惠 

    导演:柴田岳志 

    猜你喜欢

     剧照

    平清盛 剧照 NO.1平清盛 剧照 NO.2平清盛 剧照 NO.3平清盛 剧照 NO.4平清盛 剧照 NO.5平清盛 剧照 NO.6平清盛 剧照 NO.16平清盛 剧照 NO.17平清盛 剧照 NO.18平清盛 剧照 NO.19平清盛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十二世纪的日本,正是藤原家族摄关政治的时代。自幼拥有不凡志向的平清盛,是白河法皇私生子平忠盛(中井贵一 饰)的儿子。虽然当时武士的身份低下,被贵族们所轻贱,但他和毕生的对手源义朝切磋砥砺,朝着强大武士的目标迈进。保元之乱爆发,清盛(松山研一 饰)和义朝(玉木宏 饰)旗帜鲜明地支持后白河天皇(松田翔太 饰)并最终取得胜利,从而拉开了武士时代的历史大幕。但是在平清盛得到朝廷重用的同时,义朝却相应遭到轻视,两位英雄的霸业对决在所难免。而平氏一族扩张的步伐绝不会就此停止,日后他们将在清盛的率领下凌驾天皇之上,占据日本的半壁江山。   空前绝后的霸业,一代枭雄的旷古传奇……

     长篇影评

     1 ) 奇特的岛民

    其实我是因为松山研一的这张海报追的这部剧,看完觉得平清盛好帅气之外,倍感岛国人民的奇特。与本国的朝廷戏相比,岛国的政治阴谋简直弱爆了,逆反失败还能保全性命,和死对头心心相印,最奇特的是亲兄弟会吃醋反目,妻妾之间却很少争风吃醋,不禁赞叹岛国妇女的高风亮节。
    另外最感慨的是岛国人民尊崇强者,不同情弱者,若是强者,哪怕是仇敌都不胜荣幸。

     2 ) 用明星来拯救大河剧真的是有很大的副作用的啊

    由于对于松山健一的极度不喜欢,所以作为大河剧爱好者的我很少有的在去年就打算,对《平清盛》一集都不看。
    直到最近,发现《平清盛》创下了大河剧历年来新低的收视,只有个位数的大河剧真的是空前绝后了吧,于是想来看看大河剧到底堕落到了什么地步才被这么对待。
    目前只看了第一集,虽然在叙事和主线上还没什么发言权,但是对于选角,还是有一定吐槽的基础了。

    源平之争,在大河剧的历史上大概是除开战国和幕末的一大热点了,不过上一部以这个时代为主线的大河剧,都要追溯到2004年的《义经》了。
    其实时隔接近八年,对比感还是很强烈。
    作为一个一集不落看完了《义经》且对于其叙事和泷泽的演技略有微词的我,看了平清盛的开头却真的想说,我当年何必对《义经》那么苛刻。

    起码,平清盛,源赖朝,北条政子,都各有各的气场。
    而对比这一版,松山健一,冈田将生,杏……每一个都没有那种威慑力好吗?
    我能说开场的坛之浦消息传来的赖朝和政子气场弱爆了吗?
    而且,把旁白交给冈田将生,这娃念不出历史的厚重和苍凉啊……

    其实,大河剧在漫长的历史上,都是靠着有舞台剧功底的老戏骨担当主役,一直有一种传统而持重的气质。
    90年代以来,特别是中后期,遭遇到商业日剧的黄金期的冲击,从21世纪开始求新求变的大河剧,把目光放在了偶像明星之上。
    也确实,唐泽寿明和松岛菜菜子的《利家与松》,泷泽秀明的《义经》,香取慎吾的《新选组》,妻夫木聪的《天地人》,宫崎葵的《笃姬》,福山雅治的《龙马传》,上野树里的《江》,都一定程度地取得了成功和观众的认可。
    只是,真的,上述的这些人,是我看来在偶像明星里相对有演技的了(好想吐槽帅哥福山但是我忍住了……),而且合演的演员,也大多演技精湛。

    所以,我真的,非常觉得,《平清盛》选角上走得有点过了。
    不过,明年的《八重之樱》还是可以期待的,绫濑遥是我认为25-30的这一代女演员中,演技最出色的之一。
    不过八重的问题在于题材……感觉比较冷僻,能不能挽救大河剧的颓势,还是很难讲。

     3 ) 武士之世——平清盛

    平清盛在日本史上的名气似乎不佳,《平家物语》把他比喻成中国董卓之类的人物,把这样的人物搬上大河剧并且作为正面形象,在中国似乎是不可想象的一件事。那么,平清盛在日本史上到底做了什么,而能成为武家之祖,又是因为什么最终失败,而让家族迅速消亡?
    要说平清盛,必须从他的源平两家的起源说起。源平两家都是天皇后裔,都是被天皇降为臣籍。不过这里的源家指的是清河源氏,平家指的是桓武平氏: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源氏和平氏,由于跟主题关系不大,在此不表。
          一般认为,平安朝中期的平将门之乱是武士开始崛起的标志。在此很长的一段时间,武士在平安朝日本的地位一直是被视为朝廷的鹰犬的存在。当时的日本除了京都外,大都是不毛之地的存在。破产的农民纷纷逃到九州四国和关东东北。这些农民往往与当地土著居民在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在关东,在土著消亡后,诞生了一批新兴的地主阶层。这些领主非常迫切的希望自己的领土得到保障,各领主间因为土地时常爆发争战。而当时日本的土地制度却是庄园制,为了不交税和避免被国司(地方行政长官)没收,领主把自己领土寄托在中央贵族的名下,以换取自己对土地实际支配权,即“寄进“。收到领土的贵族被称为“本家”,贵族有事征召领主,领主必须则前往。这样一来,领主往往被当做走狗般的存在,在剧中平清盛就一直很反感父亲是“王家的鹰犬“。
    <图片1>
          而平将门之乱便是土地问题这一矛盾的一次爆发,平将门之前,平家先祖平高望在关东领主间一直很有名望,而平将门便是平高望三子平良持之子,值得一提,后来坂东八平家之祖平良文也正是平高望之子。可见平家很长一段时间的根基在关东,平将门之乱很快便被平定下来,而随之而来的平忠常之乱却让源家在关东大放异彩。在这场平定叛乱的过程中,平家的作战失利与源家迫降平忠常形成鲜明对比。就这样源家开始把重心移往关东,而在平定平将门之乱有功的平贞盛之子平维衡,因为领土问题前往京都,拜在权倾一时的藤原道长为门下,并把自己的家族的重心迁往近畿,他的家族也就是剧中清盛的家族——“伊势平氏”。
           而此时源家这时正蒸蒸日上,通过前九年之役和后三年之役,八幡太郎源义家的名声响震关东,他将如何打仗布阵,如何骑马射箭教授给关东武士,源家在关东的地位得到巩固。由于源义家的本家是藤原摄关家,摄于源义家之势,白河上皇决意扶持另外的武士与之抗衡,聪明的清盛祖父平正盛将自己在伊势的领土“寄进“给白河上皇,此举赢得了白河上皇的信任。而源家如同后世平家一样,盛久必衰。源义家次子源义亲(源为义之父,源义朝之祖父)在九州关西发起叛乱,白河上皇召平正盛前去平叛,正盛取得大捷,斩首源义亲。此后源家不得不像后来的赖朝一样忍辱负重,暂时休养生息。
    <图片2>
    源平两家可谓苦大仇深......

           继平正盛后,清盛之父平忠盛受命讨平西国海盗,并介入大宰府,获得与外国贸易的权力,从而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并且成为武士中允许升殿议事的第一人,他为清盛创建武士之世奠定了雄厚的基础,而清盛便是在这种环境出生和成长。
          剧中平清盛的母亲设定为白河法皇的宠妃祗园女御的妹妹,平清盛乃是白河法皇的私生子,他的母亲一生出他就被杀害。以此刻画他对王家的仇恨。实际上这是援引《平家物语》的说法。平清盛是白河法皇的私生子的可能性似乎不大,这种说法很可能是平清盛夺取政权后,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合法性的而造出的谣言。
           平清盛是家里的庶长子,按道理继承人的位子应该是身为嫡长子的平家盛继承,但是家盛却在参拜熊野神社途中病逝,而正妻池禅尼所生的另外一位孩子赖盛只有15岁,继承人的位子便落到了清盛头上。
           而此时国家即将陷入分裂,白河天皇主政时期,为了把权力从藤原摄关家手中夺回,决定实行院政,他将皇位让给崛河天皇,自称上皇,这样便可退位之后,继续保留权力。崛河天皇29岁便去世。崛河天皇后,白河上皇又拥立鸟羽天皇,崇德天皇,他退居幕后,自称法皇操纵一切。白河法皇弄权导致国家越来越混乱,并导致鸟羽上皇与崇德天皇的对立,鸟羽上皇后又效法死去的白河法皇,立四子雅仁为天皇,即后白河天皇。鸟羽法皇死后,国家分成两派,一派支持后白河天皇,一派支持崇德上皇。这不仅仅是王家之间的矛盾,还牵涉藤原摄关家与武家。平清盛拥有雄厚的武力和财力作为支撑,看穿了王家与藤原摄关家的虚弱,他在保元之乱积极参与进来,一举击败崇德上皇和在家族中反对他的叔父平忠正。保元之乱结束后不久,作为获胜方的源义朝对于胜利后的封赏感到不公,于是联合对平清盛盟友藤原通宪不满的藤原信赖,发起叛乱。前面提到,源家根基在关东,而平家的根基在近畿,而源义朝在平治之乱中并没有动员关东的武士。源义朝在交战中失败,逃往关东,在到达尾张后被长田忠致暗杀。而源家在这场政变也差点消亡殆尽,源家三男赖朝因为池禅尼夫人和长子平重盛的求情而放过一马,而后来名扬天下的源义经则因其年幼,而幸免于难。
    平治之乱后,清盛的官位也随之水涨船高,先后担任权中纳言,权大纳言,内大臣,并跳过右大臣,左大臣,直接担任太政大臣。在朝廷内,他将自己女儿盛子嫁给摄政近卫基实,以获得藤原摄关家的支持,又将妻姊滋子嫁给后白河上皇,滋子与后白河上皇产下宪仁皇子,即后来的高仓天皇,又将女儿德子嫁给高仓天皇,产下与平家有血缘关系的安德天皇。通过自己的一番权术运作,平家取代了藤原摄关家,成为全日本最有权势的家族,清盛的小舅子平时忠甚至可以说出“非平家不人”。而平清盛也并非只知玩弄权术,他主政时,翻新严岛神社,拓宽濑户海峡,修建大轮田泊,并且发行货币,加强对中国的贸易,为平家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就这样,平清盛开创了武士之世,成为日本历史上第一个掌握政权的武士,平家也由此达到顶峰。
           但是,这都是对平家一族有利而进行的,他在朝廷内玩弄权术,把自己一族全变成公卿,严重的引起王家和公卿的不满,更严重的是,平清盛并没有解决武士的需求,关东武士的土地并没有保障,而且还需要到六波罗馆担任大番役(警卫),这期间的衣食住行均由武士自己负责,并且由于建设福原,关东武士还需要缴纳高额的税收。所以,平清盛打到了一群公卿,而又将平家变为公卿,武士对平家也愈发的不满。
    <图片4>
    <图片5>
           公元1180年8月,源赖朝于伊豆举兵,在这种危机时刻,老天爷也过来凑了一把热闹。自1170年来,日本陷入长期的饥荒,农民颗粒无收,而处于朝廷中枢的正是平家,在此期间,朝廷三度改元任无济于事,平家的不作为让平民怨声哀道。在富士川合战前,由于平家军中缺粮而导致军中逃亡者甚众,军中士气低到谷底,平家的士兵早已成为惊弓之鸟,打败平家只不过是时间问题。富士川合战失败后,清盛并没有气馁,为了保证自己军粮的充足,清盛实行总管制度,平家开始向拥有余粮者征粮。在这个关键时刻,平家的巨人,清盛于1181年闰二月4日去世。他死后不久,清盛五男平重衡于墨俣川合战中击败源行家(源为义之子,源义朝之弟),局势一度好转。
          平清盛去世一年后,平家率领主力赶往北陆,企图击败源义仲(源义朝侄子,其父源义贤为源义平所杀),但是由于发生跟富士川合战一样的军粮问题,军粮需要通过劫掠才能获得满足,最终在俱利伽罗合战中被源义仲所击败。随后,源义仲一鼓作气攻入京都,平家二十年繁华毁于一旦。
           平家退往关西后,源义仲面临着与平家一样的问题,他的部队没有任何补给,只好通过劫掠京城来获得补给,京都公卿和平民由一开始的支持迅速转变成厌恶,而源赖朝正在关东休养生息,他在平定关东反对势力后,决定派遣军队上洛,在镰仓战神源义经的凌厉攻势下,源义仲战死了,而平家也在一之谷合战和坛之浦海战中覆灭,也同时覆灭平清盛的那个时代。
          与平清盛不同,源赖朝一直待在镰仓,做着他的东国之主,以此来回避与后白河天皇的矛盾,在此期间,他保证了武士对自己领土的所有权,而武士也同样保证自己对赖朝的绝对效忠,推行“奉公安堵”,并且在全国各地设置守护和地头,通过这一举措,不但控制了武士,还限制了贵族。
          1189年,在得知源义经身死后,决意发兵讨伐还未臣服陆奥藤原泰衡,在失去义经这颗保护伞后,藤原泰衡很快兵败身死。在平定陆奥地区后,时隔三十年后,源赖朝再次上洛,面见后白河法皇,得到权大纳言和右近卫大将之职。两年后,后白河法皇驾崩,后鸟羽天皇赐给源赖朝征夷大将军之职。自此,武士之世真正得到巩固,源赖朝也开创了两百年之久的镰仓幕府,代替死去的平清盛,走完他没走完的路。
    后记:本人非常喜欢这部大河剧,看了两遍。自己花了一下午的时间,等注意时间已经是深夜11点了,希望大家能多多指教,如有错误,欢迎大家指出,谢谢。

     4 ) 大河剧的延续

        总的来说,《平清盛》连播至今,剧情上没有特别的强化处理,我觉得这反映了导演及编剧是尊重于历史的前提下去拍的。日本的大河剧在收视率上总是很有保障,很多日本明星也喜欢拍大河剧,即便是只有一个很小的客串角色。
      日本艺人把大河剧作为让自己演技提升,得到观众认可的一个平台。而如今在国内,纯粹的历史剧越来越少,即便是有也是被改的太过野史了。其实无非就是拍这样的剧不挣钱,观众宁可穿越万次,宫斗千遍也不愿静静坐下欣赏一部历史大剧。
      有点可悲,日本的历史很多时候会被中国自负的大国所嘲笑,但别人在努力保留着自己本国的历史并努力让更多人从大河剧中去学习,而我们只管在大片中视觉挥霍,却随手扔掉了历史的味道。

     5 ) 第十集 论语里仁 第四篇

    子 曰く
    富と贵とは 是れ 人の欲する所なり
    其の道を以てせざれば 之を得とも処らざるなり
    貧と賤とは 是れ 人の悪む所なり
    其の道を以てせざれば 之を得とも去らざるなり
    君子は仁を去らば 悪くかに名を成さん
    君子は終食の間にも 仁を違ぅ事なく
    造次にも 必ず是に於いてし
    沛にも 必ず是に於いてす


    这一集里,藤原义清的决定,和这俩贵族念论语的场景,是我最喜欢的部分。

     6 ) 且玩焉,生于世

    《平清盛》已追了五月有余。看这种大河剧,因为是一周一集,并且每次要追一年,我基本上用其来磨我时不时会出现的急躁性子。五个月来,除了主角松山清盛,很多人来了,又走了,留给别人的有扼腕,也有希望。选了几个在某一片段里击中我泪点的,因为他们,我的袖子上,又流成积水潭。


    鸟羽上皇 待贤门院璋子

    这两个人之间的爱,算是一种什么样的爱呢?互相折磨又互相依恋。因为爱之切,所以恨之深。鸟羽对璋子说,你是现世的怪物,你是没有心的。我如何能接受你呢,你的孩子,是我的叔叔,而你,却是我的妻子。那时候,鸟羽满眼含泪,心里却愤恨到无以复加。璋子说,上皇殿下,您不觉得这个孩子很可爱么?那时候我也以为,璋子是没有心的。

    佐藤义清在清冷的月夜里问璋子,你了解爱么,你知道爱一个人的情感么?璋子没有回答他。她的眼神,盯着那一株在雨里零落的水仙。片段切换,年轻的鸟羽在水仙花中沉静的微笑。原来如此。璋子在被美福门院当着众臣之面质问她背叛鸟羽之事时,眼泪扑簌的落下来,我才知道,她的心里,早就是苦到无以复加。她说,我的心,早就在你说我是现世怪物的时候,已经碎掉了。

    临死前的璋子,也许是幸福的,分别了如此久的人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收到那一株迟到的水仙。

     
    平忠盛 舞子
    在清盛元服礼的前夜,平忠盛哼起一首歌:且玩焉,生于世,且戏焉 ,生于世。眼前出现的是那个水边洗发的女子。我喜欢第一集中他们在水边的场景,水中的雾气弥散开来,舞子抱着襁褓中的清盛,第一次对平忠盛展开了笑颜。舞子说,我要保护这个孩子,不被白河上皇追杀。平忠盛给她戴上了发簪,她微笑的唱着:且玩焉,生于世。


    短暂的爱情,扼杀在萌芽里。舞子独自面对了白河上皇, 她将清盛托付给他,只说了一句,请您起个好名字吧。而后决然赴死。于是,忠盛用尽一生的气力,抚养清盛成人。

     
    明子 平清盛
    他们初结缘时,是因了琵琶,明子的琵琶音,清丽绝人。清盛说,我希望你做我的妻子。能有多少人,婚后能像他们那样幸福,明子坐于廊前,弹奏起一曲琵琶,清盛微眯起双眼,慢慢喟叹着的那一幅场景,又是多么温情。可是,幸福,总是那样来得快,去的也快。换上风寒的明子,终于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日子里走了,这个像琵琶一样温婉的女子,让清盛牵挂了一生。也是因为无法为病重的明子找到药材,清盛才将一定要与宋国通商的愿望作为一生的追求吧。明子逝去的那个片段,也让我狠狠大哭了一场。


    佐藤义清
    三月的时候,藤木叔叔的佐藤义清刚刚出现,我当即被他射箭时候的眼神秒杀。这个唱着和歌的温柔男子,就像是那个时代的白色雪莲,清洁,不惹一丝尘埃。他爱待贤门院璋子,他说请让我来拯救你。在那个清冷的夜里,他看到璋子的眼神,心痛的表情弥漫在脸上。与其这样,不如放手。那一集里樱花飘雪,他剪断了发,毅然离别而去。而看到他的背影,眼泪就止不住了。

    祗园精舍

    祗园精舍钟声响,诉说世事本无常;娑罗双树花失色,盛者必衰若沧桑;骄奢之人不长久,好似春夜梦一场;强梁霸道终殄灭,恰如风前尘土扬。

    盛极一时的平家,最后走向衰亡,不管怎样,我还是蛮期待后面的剧情的。

     



     7 ) 总该写些什么给华丽的炮灰

      其实我只是颜控又犯了而已。

      我说的这个炮灰就是左大臣藤原赖长,藤原摄政家之长的次子,平安时代的大学者,人们口中的恶左府。

      和很多炮灰一样,藤原赖长的登场也是足够的华丽。列席于鸟羽上皇赏菊宴会上的风华青年,眉目清秀又气度不凡。在一片谄媚与奉承之中,只有他一人始终冷眼旁观,略带不屑地执起纸扇拨去酒盅里的菊花瓣,淡淡地说一句,我可不想要什么长生不老,再举起酒盅缓缓饮下。举手投足间透出高贵与骄傲,那是真正目空一切的气场,那样的气场即使是后来的平清盛也不曾有过。藤原赖长确实有着骄傲的资本。生于大贵族藤原家,自幼深得父亲偏爱,被家族寄予复兴一族的厚望,自己又是才华横溢,是精通日汉学的大学者,年纪轻轻就官至大纳言。有能之人,特别是脸长得也不错的有能之 人的傲慢有时候有一种特殊的魅力,是其他人无论如何都模仿不来的,尽管会找来妒恨与非议,但也总能使之成为被迷恋的对象。或许正是因为如此,剧中的藤原赖长才会特别耀眼,并不多的出场却每一次都足够惊艳。

      在剧中藤原赖长无疑是一个反派。三番四次地给平氏带来危机,是平氏争取上位的重大阻碍。但对藤原赖长从来不会有以往对反派那样恨之入骨欲除之后快的感觉。他身上始终有一股凛然的气息,使之不同于平庸的反派们。毫无疑问地他是一位忠臣,从不曾献媚于上皇,可以为了进一句谏言等上一整天。并不执着于自己的官位,在得知即将升任内大臣时也毫无喜悦之色,一心只想着要肃清朝政,整顿朝纲,恢复旧制度下阶级分明,众人各司其职的理想世界。他也极富才智,可以凭借一只酒盅,一枚钱币,就推测出平氏暗中与宋国交易之事,调查清除后一项项的证据条理清晰地逐一出示,让平清盛也无言以对,只觉得“多说一句就多暴露自己的浅显无知”。能够让那个气盛并情况的平清盛认识到自己根本不具备和强大的人对抗的能力,全剧中也许只有他一人。可以说无论是学识,智慧,对政治的用心,还是把握政治的能力,藤原赖长绝对不逊色于他最大的对手信西。只是两人所追求的是截然不同的事物。信西想要推行新政,力求改革,而藤原赖长则想要恢复旧时礼制。想要破除规则的人和想要修复规则的人,历史往往更青睐于破除规则,向前迈进的那一方,于是藤原赖长悲剧的结局总有些早已注定的宿命的意味。

      藤原赖长的悲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刚愎自负。在平安时代末期动荡不安的年代,维持已久的脆弱的权利平衡即将崩溃,各方势力蠢蠢欲动,天下大乱已是无法避免之势。在礼乐崩坏的乱世之中,他所追求的那个等级分明,人人谨尊纲常的世界注定不可能到来。自负的他看不到,或者是不愿意看到世界注定将要发生的改变,只是一味地努力构筑他理想中的那个世界,不听谏言,拒绝妥协,不息使用强硬甚至卑鄙的手段,为自己无故制造了太多的敌人,连一向器重和纵容他的父亲都认为他“玩得太过火了”。可他仍然固执己见,“无法赞同我想法的人,我不愿与之交谈。” 这如孩童一般的任性最终将自己置于众叛亲离,孤单无依的局面。终于在保元之乱中大败于后白河天皇,仓皇出逃。在被亲生父亲拒之门外,无处可去无人可依的绝境中,狼狈地,绝望地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当动乱终得平息之后,信西,藤原赖长生前最大的政敌,再一次来到已经面目全非的赖长家中,在废墟之下找到了他的日记。恶左府最后留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一位正给予儿子训诫的严厉却又和蔼的父亲。“切勿追求衣裳华丽与家臣数目。忠诚勤政,即使为世人所嘲也不以为耻。尽忠尽职,断不可图他人回报。要尽职尽责,尽职尽责啊。”说着这番话的恶左府语气平静,眼神清澈而真诚,透出一贯的凛然与不可动摇的坚定。而后他起身,走到廊下,望向天边的流云,“我死后,如果你们仍然眷恋着我,就去朝廷看我吧。我的魂魄一定会长久地流连此地。我会在那里看着你们建立一个美好的国家。” 这平静而又淡泊的眼神,这真挚而又坚毅的信念,绝不会是一个逆谋犯上的乱臣贼子所有。信西在那一刻也久久地沉默。他是清楚的,藤原赖长是一个一心只念朝政,绝无半点一己私心的人。他毕生的理想也许并不在复兴藤原摄政家,不在取得摄政之位,只想施展一生所学,建立起一个他所想要的美好的国家,就是这么简单而已。

      藤原赖长若生于一个平和安定的时代,凭他的才智与学识,他的公正不阿,以及那一份将全部心思投入朝政的热忱与执念,毫无疑问他会成为千古传颂的贤明之臣。无奈的是他处于一个与他的理想背道而驰的动乱之世。生不逢时的无奈也许是每个炮灰都无法逃离的宿命。

      上天要成就一个人,并非易事。一个新英雄崛起的时代总是在建立在另一些人的覆灭之上。而那些成为英雄诞生的炮灰的人们,在被贴上失败者的标签的同时,也总有一些值得被记住的理由。

     8 ) 听佐藤义清谈“美”及之后所想

    养病的时间,总是有些百无聊赖。百分百会不务正业,反而会有些多愁善感。

    佐藤义清说:箭矢,只有在射中靶心的时候才是美的;诗歌,只有在适合的情境下咏出才是美的。

    真实的佐藤义清,是在友人去世后,感叹世事无常,选择了弃世。剧本里所写,就要浪漫了许多。午夜的樱花树下,他说:在任何一个时代,都要美地活下去是他的人生目标。可是如今世事,污浊不堪,再也寻不到美。不如弃世。

    这样的创作虽是美的,但美的有些不真实了。如果说佐藤是个完美主义者,他吟诵花鸟鱼虫,吟诵世间一切美的事物和人。那么,无论世界多么糟粕,他也能发现美的。比如,映在污水塘里的月,会是美的;放在肮脏烤肉架子边上的小酒盅,会是美的;凉在晚风中的破衣裤,合着风摇摆,可能也会是美的。所以,我宁愿要真实故事里的佐藤,也不要剧本里这位心情如此脆弱的美男子。

    美,有颜色之美;语言之美;动作之美。最高深的,莫过于心绪之美。《平清盛》这部大河剧,在我看来,已不想去追寻到底有几多真实几多虚构。反之,我更注重它所营造的美。那些历史上风云过的人儿,配上美的颜色,美的语言,便成了一幅幅最美的画卷。

    在平安京的历史故事中,洋洋洒洒,我觉得美的,是两个人物:藤原赖长和后白河天皇(即雅仁亲王)。

    藤原赖长,是我所能想到的世家子弟的代表。出身高贵,位高权重,同时又是当世著名文人。看到他,让我突然想到了曹丕。从某种背景上,我觉得他们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曹丕做了皇帝,藤原成了箭下亡魂。他的悲剧,在于选错了政治立场。错误的政治立场,在于他的孔孟之道。悲哉!悲哉!一切都要名正言顺。凡是污浊,要用强硬来涤荡,不留情面。如此看来,到底还是文人心性,或者说是贵族青年的倔强。在剧本里,我独爱他与高阶一起念《论语》的片段,仿佛世间知音难求,难抒胸意的感觉。

    恰恰是藤原的这种心境,让我着迷。在这个人物身上,我看到了一种骄傲和固执的美。(如果藤原的灵魂能够知道我用“美”这个词来形容他,不知道他会不会发飙。。。)

    后白河天皇的美,在于不美。从所有历史典籍中,我们都能看到,这是个一无是处的人。他的兄长崇德帝便说:不能文不能武,不务正业。哎,如果果真是这样一个无能之辈,怎么又能统治国家多年呢?这便是史书的罪过了。上周在西安的时候,我和Chris谈起中国历代史书,一致认为,若说真实,还是春秋战国时代的最靠谱一些。自唐以后的史书,都是要打上几分折扣的。日本的史书,也应是这样的。对那些矛盾的人物,向来史书是贬义居多的。后白河天皇,我想便是史书的牺牲者之一了。

    这是一位酷爱“今样”的天皇,搜集天下“今样”歌曲,变成集子。也多亏他的搜集,今人才会有如此多的“今样”歌词记录。史书中还说,他的父亲曾非常怀疑他的资质。如此,剧本中便将这一点用一种“难得糊涂”的方式表现出来。个人认为,这样的表现恰恰增添了后白河的魅力,即“美”的所在。在素雅的背景下,总是一袭大红纱绸,以一种冲动放肆的方式冲入人们的视野。狂放的笑,狂放的举止,狂放的言语。让人忍俊不禁:这真真是个“疯子”。

    写到这里,脑子里仍然停驻在关于颜色、言语、动作、以及心情的美感上。当然,真正美的,不是我们现在眼所能及的,而是存在于历史中,又被历史淹没的那些真正的人物和他们的故事。

     短评

    !!!!!!!

    6分钟前
    • 一江水
    • 还行

    颠覆平步青云的印象,如此慢工细活的平家兴衰难免充斥太多旁枝末节,形色人物细细道来,以赌局指代漫长争锋,人生数个阶段失意得意,盛极转衰,终得全门落魄,呜呼哀哉。以源赖朝的口吻讲述这段历史,也是因他开创幕府实现贯穿剧中平家几代人“心之轴”的“武士之世”,但那终究不同于平清盛的蓝图。

    9分钟前
    • 爱的镇魂歌
    • 推荐

    终于啃完最后十集 前面虽然线铺的太开 但卡斯演技都不错 剧情也很精彩 反到觉得丰富 越到后面有爱的一个个挂了 就越看越只是个乱了 在各路主线的影响下的平清盛已经定型后感觉没有精彩的地方了 再来平家也只有这一代可以讲到最后死光了感觉好仓促 到头来一些造福于人的伟大功绩 其实只是自己的私心而已

    13分钟前
    • 和也也也也也n
    • 推荐

    挠头要不要看这个历史剧。。。结果看了第一集,挠头要不要看第二集。。。

    16分钟前
    • Leann
    • 还行

    清盛这个人物有太多可以描写的侧重点,平治之乱后几乎失控,找不到“核心点”导致最终流水帐式的一盘散沙,或许可能受到了收视低迷的影响

    17分钟前
    • xxhhcc
    • 还行

    看到30多集,弃了,这是我看过的最不好玩儿的大河剧了

    18分钟前
    • 较差

    情节前面太慢后面太快,而且怎么把平重盛这个平家唯一靠谱的人演的这么无能啊!另外化妆师当斩,你以为给恭子戴个假发她就成二位尼啦?那脸上一道皱纹没有看着就一白发魔女好吗!

    21分钟前
    • Fujihime Arashi
    • 还行

    鸟羽上皇太憋屈了

    22分钟前
    • naoko
    • 力荐

    且玩焉生于世且戏焉生于世

    25分钟前
    • 古迟子
    • 力荐

    一部被低估的剧,绝佳的摄影,配乐,演技,更是全面细致的展现了平安时代末期贵族,武士,公卿的面貌,时间跨度从平家崛起到源家建立幕府开创武士时代,其价值不言而喻。

    27分钟前
    • 子规
    • 力荐

    收视率跌成这样,该找找自身因素啦。

    30分钟前
    • 蜷缩着的猫
    • 还行

    这并不是一部合格的历史剧,初期中二中期圣父后期黑化的主角,过渡得生硬度让人目瞪口呆。浮华的时代,精致的摄影,却难掩剧本的大而无当,戏剧张力看似简单的起承转合,其实有多难,写过的人都明白。但我推荐的四星还是要给,给那个自卑又自傲,痴迷今样、寂寞又疯狂的雅仁/后白河帝。

    32分钟前
    • 明风
    • 推荐

    虽然这么众星荟萃得不得了,但我还是难说它好看不好看……

    37分钟前
    • 波澄酒
    • 还行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42分钟前
    • 果心居士
    • 推荐

    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

    44分钟前
    • xaver222
    • 推荐

    平清盛算是多年以来文艺气息最浓重的大河剧,我也能理解为什么当年在日本惨遭收视滑铁卢了,观剧者必须具备高情商和耐心,还要有一份感同身受的情怀。松山饰演少年步入中年阶段有点中气不足,中老年后慢慢渐入佳境,总而言之演技还是爆表的!结局太过仓促,但模仿泰坦尼克号的梗,还是让人泪目。

    48分钟前
    • 饭岛蜗牛
    • 力荐

    濟公

    52分钟前
    • 菇咪咪
    • 还行

    前十集场景服装破破烂烂,难怪收视率那么低。最后一集清盛死后的事情寥寥结束。战争场面太弱,这让同时看冰火的人心理产生极大的落差。50集里最大的亮点大概就是小松殿了吧,窪田正孝那孩子演得太入戏了。另外10代演员能不能好好选一选啊,怎么看也不像是长大后能变成帅哥的人。最后的场景差点看哭。

    55分钟前
    • 由鶴
    • 推荐

    12年大河 弃

    56分钟前
    • 姜汁小和
    • 还行

    明明很好看啊,我不明白为什么是这些年收视率最低。多精美考究的制作啊,要是人物内心挖掘再深一点就更棒了!噢对了,你们的“宋国话”讲得真是太烂了

    58分钟前
    • 一颗大豆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