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香港剧 无穷之路粤语版

    无穷之路粤语版

    评分:
    0.0很差

    分类:香港剧香港2021

    主演:陈贝儿 

    导演:未知 

    猜你喜欢

    • 更新至第12集

      反黑英雄粤语

    • 更新至第12集

      反黑英雄国语

    • 完结

      七公主粤语

    • 射雕英雄传黄日华版

    • 第12集

      反黑英雄 普板话版

    • 第12集

      反黑英雄 粤语版

    • 更新第05集

      无人之境

    • 完结

      叛逃粤语

     剧照

    无穷之路粤语版 剧照 NO.1无穷之路粤语版 剧照 NO.2无穷之路粤语版 剧照 NO.3无穷之路粤语版 剧照 NO.4无穷之路粤语版 剧照 NO.5无穷之路粤语版 剧照 NO.6无穷之路粤语版 剧照 NO.16无穷之路粤语版 剧照 NO.17无穷之路粤语版 剧照 NO.18无穷之路粤语版 剧照 NO.19无穷之路粤语版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制作组在全中国挑选了十个最具代表性的深度贫困地区案例,分析每个地点采用的不同扶贫方式,例如易地搬迁、产业带动、教育扶贫、企业帮扶等,细说各地在过程中面对的困难,经过无数人的血汗及努力,终于取得成就。节目通过今昔对比,回顾以往生活条件恶劣的同时,呈现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长篇影评

     1 ) 无穷之路,我走了20年

    我来自重庆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乡村,比起纪录片里面的条件,我们那里并不算穷,至少吃住医疗教育是能够保障的。

    在我还未上幼儿园时村里开始修建公路,很快就通车了,但是一直到我上大学都没有硬化。小时候上学最怕雨天,即使是公路也是泥泞不堪; 过了公路还要走很长一段小路,每次雨天回家身上全是泥。

    我上高中时,老家开始对旧房进行拆除,补一部分钱修建新房。我家拆除旧房补的钱差不多可以抵扣新房。后来开始对门前的公路进行硬化,行车方便了很多很多。

    前几年,村里又新建了一条从集镇到村里的一条公路,小路基本上没人走了。后来又对这条路做了硬化,小路彻底没人走了。可惜我父亲因病去世,没有见到这一幕。我和家人也搬迁到了重庆市区。

    非常感谢国家的扶贫政策,我在上学的时候每年都有补贴。在我毕业的第四年,在重庆买了房,虽然小,但总算立足了。

    小时候并未感觉到贫困,后来上学慢慢了解到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始终是有的。当然,我也知道我的条件比许多人好,不是真正的一贫如洗。

    喝了点酒,有点语无伦次,请见谅。

     2 ) 中国加油

    作为广东人很多年很多年看过TVB,这节目重新吸引我关注。拍的很不一样,真切认识到扶贫现状!以前对于"扶贫"只存在文字空洞认识,从没想过国家还存在那么艰难的一些人。为了生活为了生存,很震撼那里的孩子梦想如此的简单。放在我们这就属于"废弃人生"!可看着他们憧憬的,说实话很匪夷所思!这甚至是在国家努力下,才脱离原先更艰苦条件下。希望祖国原来越强大,让更多人民得到温暖幸福生活,"共同富裕"也得到实践!感谢女主持人敬业,感谢这出色团队,中国缺这样敬业之人!中国加油!

     3 ) 《山海情》的故事,在这里延续

    作者:Bind

    一亿人口,什么概念?接近俄罗斯、日本,差不多美国人口的三分之一。

    但在2012年时,我国光贫困人口的数量就有整整1.28亿。

    八年时间过去,随着庞大扶贫工程的进行,他们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跟随TVB主持人陈贝儿和其团队的脚步,见证这条 「无穷之路」 是如何建成的。

    旅程的第一站是被称为「悬崖村」的阿土列尔村,一个因地势险要而闻名全国的贫困村。其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当地大多数村子都是因地致贫,而它又是里面最极端的例子。

    悬崖村坐落在海拔1400-1600米的山间平地中,与平原低地相比可谓是「天空之村」。从前,村民们出村下山,要攀爬接近一千米的悬崖,落后危险的土路和藤梯是他们的唯一选择。

    因为近乎与世隔绝,村民也就没有什么收入。平日里如果种些普通粮食背到山下卖,微薄的利润和上山下山的劳力根本不成正比。

    更惨的是要被人发现是阿土列尔人,那价格还会被打压,总不能再背回山上吧。

    自给自足日子还算过得去,但年轻人总要追求更好的生活,去城里打工赚钱。年龄大了的父辈因为腿脚不便不能下山,留守老人就逐渐成了村子里的普遍现象。

    针对这样一个贫困村,扶贫书记帕查有格决定先从生产、网络等方面入手。

    2016年时,村子里通上了自来水,成立了农业合作社,种植油橄榄、三七苗木。同时连通4G网络,让从前消息闭塞的村民开始通过手机、电脑、电视与世界交流。

    网络的普及带动了当地网红旅游业的发展,擅长爬梯的某色拉博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年轻人用直播平台向网友展示本地的自然风光,让悬崖村一跃成为旅游景点,还开了民宿旅店。

    当然,最基础的修路是扶贫工程里的重中之重。对悬崖村来说,是修钢梯。

    1500根钢管,约1000级台阶的钢梯,为悬崖村打通了去往外界的新路。

    但归根结底,悬崖村还是那个悬崖村,不论是上学还是务工都有千米海拔的障碍。

    为了真实感受村民的生活,陈贝儿一行人选择身体力行地爬一次钢梯。

    什么感受呢?一眼看不到头的漫长苦熬,最陡的地方甚至有90度,又累又惊,加上千米钢梯中间没有厕所,爬了六个多小时的团队里有人都穿上了纸尿裤。

    所以钢梯虽好,但仍是挡在扶贫前的一块大石头,让阿土列尔摘不下悬崖村的名字。

    既然基建解决不了根本问题,那就来个最「治本」的法子——易地扶贫搬迁。

    2020年5月,悬崖村村民集中搬到了县城里新建的现代社区,并只需缴纳一万元。

    配套的教育、医疗设施,提供工作的现代农业园区,一步到位提升了村民的生活水平。

    历时8年,从兴修基建到易地搬迁,悬崖村走完了自己的脱贫之路。

    下一站,发生在与四川紧挨着的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故事。

    关于这里几十年的贫困历史,当地人说不完讲不完的必然是切断他们与外界交流的怒江。

    汹涌的江水,巨大的跨度,想要前往对岸,人们只能依赖那看上去十分简易的溜索。

    绑好带子挂上铁钩,当地人横跨怒江的出行方法仿佛一场危险的极限运动。

    「滑索医生」邓前堆有时一天要过江四五次,曾经因为溜索故障还撞伤了膝盖。

    撞伤还是小事,小小的溜索带人载货这么多年,被怒江吞噬的生命也不在少数。

    虽然溜索勉强改善着居民的生活,怒江却依然无情地把他们按在了贫困之中。

    时间来到2016年,投资14.5亿的77个「溜索改桥项目」开始实施。

    被称为「亚洲第一高溜」、全长470米的金沙江溜索从出行工具变成了旅游项目,而怒江溜索也就此成为了历史,当地居民全面进入了「大桥时代」。 不过溜索并没有彻底消失,从江上到山间,它们完成了「下岗再就业」。

    新兴的草果种植业,为人们带来丰厚报酬的同时,从山上背下草果又成了难题。

    从山间拉一条钢索,让一袋袋草果顺势而下,当地人巧妙地发挥了他们的溜索经验。

    为了进一步脱贫致富,教育行业也不能落下。

    兴办学校,保证小学入学率,同时发展专业教育,让每一个年轻人都有一技之长。

    同样从基建开始,到为下一代人铺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顺利摘掉了自己的贫困帽。

    这部陈贝儿主持、TVB出品、豆瓣9.6分的《无穷之路》无疑是今年最佳国产纪录片之一。

    虽然制作团队来自香港,是第一次接触内地贫困地区,人员也只有五人,但他们却用镜头记录下大陆扶贫中真实的一面。

    尤其是悬崖村在易地搬迁后,团队还特意进行了回访,拍摄了某色拉博幸福的新生活。

    和客人一样与当地人亲切交流,主动尝试体验他们的日常生活,陈贝儿在片中的表现格外出彩。

    花六小时爬上千米钢梯,挂上溜索滑过怒江,有勇气又毫不做作。

    当她听到邓前堆医生坚持自己对师傅的誓言,留守农村行医三十几年时,哽咽的声音背后是宝贵的真情实感。

    内容真实,主持人真挚,该纪录片的标题「无穷之路」也破有深意。

    结合扶贫主题,「无穷之路」指的当然是没有贫穷,也就是消除贫困的道路,而只看它的本意,扶贫工程确实还有最后一段路需要走。

    九月初,国务院督查组曝光了贵州纳雍的扶贫农业园荒废五年之久,专项资金862万去向不明,57万元土地流转金拖欠不发,扶贫成了一纸空文。

    上半年,央视报道洛南扶贫造假——五保户安置点荒废,村民喝不上自来水,当地工作人员抢夺记者手机……

    扶贫是好,但必须落实到最后一步,扶贫才能真正地惠及百姓、造福百姓。

    目前《无穷之路》还未播出完毕,后面几集里陈贝儿还会前往四川理塘采访丁真。

    安利观众开追的同时,也希望未来TVB能带来更多这样的优质纪录片。

     4 ) 家乡无穷,扶贫无穷

    早就听过这部纪录片,还看到该片获奖的消息,但一直没有下决心把它看完。一来是有关扶贫的纪录片本就不少,二是对香港视角下的“扶贫”究竟如何还存在疑问。

    最近看到B站上线了本片的第二季《无价之保》,又有了想看的冲动。既然如此,就把第一步索性先看了。

    看完之后,虽然没有特别震撼,但深感这部片子既全景介绍了精准扶贫的“面”,又不忘介绍各个扶贫案例的“点”,把点与面顺滑连接起来的,正好就是主持人陈贝儿。整部片子看起来既像是主持人前往乡村体验生活,又能在恰当的时刻跳脱出来告诉观众:当前看到的幸福案例,只是我们国家精准扶贫千千万万个案例中的普通一个。落专思达,深浅兼顾,这种分寸很不好把握,《无穷之路》的导演的确很成熟。

    跟随着主持人的视角,从千尺悬崖上的阿土列尔村,到飞沙走石的“苦甲天下”西海固,再到“天堂之城”理塘,每个故事看似意料之中,缺乏戏剧性,但影片传递给观众的信息就是,扶贫不是演戏,最需要的就是日积月累,久久为功。

    12集中,摄制组到过的每一个地方都令人印象深刻。希望有一天能够亲自去到这些地方,感受扶贫干部与群众的不易,更加对这片土地充满热爱。

     5 ) 四川悬崖村

    有幸去过四川,很美的地方,很安逸,很巴适,之前也有想过,扶贫,扶贫,到底扶了谁,之前也有设想过会有很穷的地方,之前看了纪录片,也会疑问,为什么不离开呢,后知后觉才明白,不是不离开是不知道,山的那边到底什么样呢,没人去过,没人知道,看的多了渐渐明白了走出大山真正的含义,不是不走,只是怕,真的很庆幸生在中国,沐浴春风里。

    看之前一直在想,怎么不进城呢,谈何容易,没有钱没文化,打工都没地方住,不是不想是不能,城市虽好,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有立足之地。进了城农业也是大问题,总不可能全部进城无人种地吧,农业国家之本,好歹也是生计的一种。扶贫时间之长,花费之多,不能一蹴而就,不了解不知道,这的确是个大工程,光是游说村民干活都是个大问题。钱得当面更不用说了,真的是要有计划才能按部就班实施,随然钱是国家印制,但是多了必然导致通货膨胀,庆幸国家各方面计划周全,发展的很好。

    关于学生没有文化的问题,也明白了不是不想学,是根本不清楚学习是什么,十几岁就去打工,第一次走出大山,外面的世界多姿多彩,没有文化,每个月靠着打工的钱,有吃有喝,就算让他回去学习也是个很困难的事情,但是放任她们不管,连最基本得都不懂,久而久之是不是会造成一部分人会因为接触到某些不好的人或事,走向犯罪的道路。

     6 ) 无穷之路

    第一次看这种记录片,被深深的感动到了。

    主持人深入各个贫困地区,详细了解当地的生活,并介绍了扶贫前后的巨大变化,并没有人和煽情的地方,但却无时无刻不让人感动。我深刻的觉得我们的国家实在是太强大了,并且绝对不会不会放弃任何一个人。

    当然还有扶贫干部们做出的努力,之前看过一部电影《千顷澄碧的时代》,感受到了他们工作的不易。现在我们看到的都是贫困人民的生活改变,但是背后凝结了无数人的汗水泪水甚至牺牲。

    脱贫历程艰苦卓绝,脱贫成效有目共睹。我们的国家也一定会越来越好。

     7 )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一说起tvb,许多人就会下意识的无限感慨。

    曾经,它是当之无愧的电视王者,制作过无数经典作品。

    但到了现在,它就像一个日薄西山的老人,亦趋亦步得迈向终点。

    似乎属于它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所以,如果不是经过朋友的推荐,我是怎么也想不到,今年国综最高分9.6分,居然是出自tvb的手中——

    《无穷之路》

    何谓无穷

    在这档节目中,无穷代表着两个含义——

    一个,是没有尽头,另一个,是没有贫穷。

    所以顾名思义,《无穷之路》是一部扶贫纪录片,它的主创全队只有4个人,两人担任摄影师,陈贝儿担任主持。

    在节目中,我们跟随着香港人的镜头与视角,深入十个全国最具代表性的深度贫困地区,去探寻、了解国家的扶贫政策,去见证国家的扶贫成果。

    节目的第一站,来到了四川凉山阿土列尔村。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西南部横断山脉,是全国最经典的大范围连片特困区,全州五百多万人,占超过一半是少数民族。

    语言不通、交通不便,再加上天然的山脉阻隔,让凉山成为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之地,而即使在凉山众多贫困村庄里,阿土列尔村都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存在。

    这个村庄的另一个名字,我想许多人都曾听过,因为在短视频等各大平台,关于它的热搜居高不下——

    悬崖村

    悬崖村位于1500多米的悬崖峭壁之上,因为山体过于陡峭,所以即使是半条车道也无法修建,因此村民自古以来,上山下山的唯一方法,就是通过藤梯来攀下千米悬崖。

    对于城里的人来讲,出门是再正常不过的小事,咱们最多注意一下红绿灯。

    但对于悬崖村村民来说,每一次出门,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艰巨挑战。

    稍有不慎,便是万丈深渊。

    对于悬崖村的孩子来说,读书是一件极为奢侈的事。

    村子里,大部分人没有读过书,少部分读过书的人最高学历,也仅仅只有小学。

    村里的孩子想要上学,就需要每天两趟攀爬藤梯,即使你早上五点起来,当你到达学校的时候,天也已经黑了。

    为了解决上下山的问题——

    2016年,在悬崖村扶贫书记帕查有格的牵头下,由政府出资过百万,再加上村里的青年人和工人一起,硬生生在1500米的悬崖上凿出了一条天路。

    他们通过人力搬运120吨的钢管上山,再一级一级的从山底搭建到山顶。

    排除万难,钢梯,终于建成了。

    同年,在国家的扶持下,山上的基建也在一步步改善——

    通上自来水,全村电缆铺设完成,通上4G信号……

    当信号接通的那一刻,对于这座在悬崖上扎根百年的村庄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这代表着,这个边缘、闭塞的小村子,终于开始跟上时代的步伐,与世界慢慢接轨。

    村里的老人可以通过电视、电脑去了解外面的世界,而村里的年轻人,他们也跟上时代的潮流,玩起了短视频、直播。

    并且他们通过直播悬崖村现状,介绍附近的风景名胜,渐渐吸引观众,成为网红,也让悬崖村一跃成为国内旅游的网红打卡景点。

    帕查有格,是悬崖村的扶贫书记,虽然村子正一步步走上脱贫的道路,但他知道,这些措施,终究不过是缓兵之计。

    因为钢梯虽然减少了上下山的危险性,但是它和藤梯一样,存在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耗时太久。

    有多久?

    陈贝儿作为一个经常锻炼的女性,从早上7点出发,到下午1点半才抵达山顶,而不少来旅游打卡的游客,更是无法坚持,半途打道回府。

    孩子上学难的问题,还是无法得到完美的解决。

    而在全国,像悬崖村这样因为地处偏远而导致失学致贫的村落,比比皆是。

    要真正实现脱贫,谈何容易?

    过去的扶贫方法,属于按部就班、大水漫灌式的扶贫,进展缓慢,效果不佳。

    比如在《山海情》中,得福通过号召大有叔等村民进行迁村开荒,实现了脱贫致富,但是这过程太过缓慢,并且需要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

    这种方法在今天看来,已经稍显落后。

    所以,从2013年开始,一个名为“精准扶贫”的全新现代扶贫策略诞生了,国家通过数以十万记的调查人员由南到北,从大漠到高原,从草原到冰川,挨家挨户的拍门调查,去了解每户每家的具体情况。

    然后,针对各个地方的不同贫困程度和现状,制定对应的脱贫措施,最后,抽调数百万有能力、有责任感的专责公务人员驻村,实现精准扶贫。

    扶贫书记帕查有格,便是其中一员。

    要彻底中断悬崖村的贫穷,需要从根源解决问题。

    而悬崖村的根源,便在悬崖。

    所以2020年,政府做了一个重大决定。

    他们在凉山周边县城、平原交通便利位置,花费3、4年时间,建设总共1400多个安置社区,帮助全部二千多个贫困村庄,总共35万村民进行搬迁。

    在社区中,配备完善的医疗设施、体育设施,还有专门为村民设立的幼稚园,并且免费提供床、电视、桌子、沙发等主要家具。

    如果说,在《山海情》中,吊庄移民的村民是自己一点点改善生活,那么在新时代的政策下,政府为村民铲平了一切困阻。

    房子、教育、医疗、文化都在能力范围内为村民提供一切便利,甚至在就业上,也丝毫没有怠慢。

    以前,村民最大的收入来源是种植农作物,而且当他们千辛万苦从山上背到山下,如果让买家知道你是悬崖村下来的,还会被往死里压价——

    因为这菜我不买,难不成你还能背回去?

    而现在,由政府牵头,企业投资,村民们可以在现代农业产业园进行就业,这里不仅环境好,待遇也远比以前高。

    如果有些村民不愿意,还可以选择参加合作社耕种,由公司提供技术培训。

    藤梯变钢梯。

    钢梯变楼梯。

    在《山海情》中,闽宁村花了20年。

    而现在,悬崖村只花了8年。

    中国,现在正以每年一千万的速度消灭贫困人口,根据世界银行统计,世界上每100个脱贫人口中,就有70个来自中国。

    在2020年的最后一天,《纽约时报》上刊登了一篇质疑中国的脱贫项目投资的报道。

    在报道中,他们写到:中国为消除极端贫困而开销巨大,而这种做法不仅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难以效仿,甚至中国自身都无法持续。

    他们不懂,或者装作不懂。

    因为这种说法看似合理,但其实压根没有真正去了解“精准扶贫”的最核心理念,我们的“脱贫”,不是予人钱财的“脱贫”,而是授人以渔的“脱贫”,是搭建一个平台,然后让贫困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去实现致富之路。

    每一个贫困村庄的孩子,他们一直都拥有着翅膀,之所以不能起飞,是因为没有人为他们驱云散雾,带他们在天空翱翔。

    而国家,只是准备了属于他们的天空。

    在这篇报道下,有一个高赞回答戳中了我的软肋,在回答中,答主问了网友一个问题:

    你们坐过最便宜的火车是多少钱?

    是20、50还是100?

    他每次回家,只用一元。

    从山东淄博到泰山的火车,最低票价1元,最高12元,42年从未涨价。

    从西昌到喜德,5634次列车穿行大凉山,除了因为体型原因的牛不能上火车,其它猪、羊、鸭子和鹅都可以上火车,开车至今,从未涨价。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每年开设高考专列,十七年来共运送3万多名考生出大兴安岭高考。

    而上述所有铁路,大多是地处偏远地区,需要翻山越岭,逢水架桥、逢山开洞的高成本投入,所以百姓支付的“1元车票钱”别说收回成本了,甚至连维护成本都不够。

    但这种永远收不回筑路和维护成本的列车,中国铁路共有81列。

    他们就像山间里朴素的老黄牛,任劳任怨负重前行。

    所以,那些“以经济利益为先”的国家可能永远无法理解——

    “扶贫”是个一开始,就知道稳亏不赚的买卖,为什么我国还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去实现全民脱贫,甚至还义无反顾的加大投入?

    我想,大概不为别的,只是因为他们从未忘却“为人民服务“初心。

    这是我们国家成立之初对人民许下的承诺。

    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

    脱贫,是一条无穷之路。

    没有尽头,也不知终点在何方。

    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作者:十四十四

    公众号:十四十四

     8 ) 落后拯救计划

    任何一个文明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发展进程,也有自己选择发展的方向,面对不同文明进程的部落,首先要做第是尊重,而不是文化殖民。现在所谓的教化却是对土著文化的灭顶之灾。我们总以为自己是高高在上的文明人,对他们不断的改造。而这一切和当年的西方有什么不一样,只不过我们彻底的消灭看他发展的潜力而已。

     短评

    主持人的风格太接地气了。看到国家的扶贫变迁,感慨国家的伟大

    3分钟前
    • eos
    • 力荐

    走进人民,成为人民,人民至上,悬崖之下即是康庄大道!

    6分钟前
    • 纳兰风澈
    • 力荐

    真的挺不错的,让香港的朋友们也了解一下内地发生的事情,就算有再多龃龉,也对这些建设者们表示衷心感谢,在一些旗帜鲜明的主义理想之外,我们都一样,天生拥有一些表面不同却异常类似和朴素的愿望,比如追求幸福,渴望更好的生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致敬每一个努力生活的普通人。

    7分钟前
    • 有栖月
    • 推荐

    tvb新闻部冇得顶。

    8分钟前
    • hakkaking
    • 力荐

    主持人接地气,有共情,以香港视角讲述国家扶贫故事,好纪录片!

    9分钟前
    • huagutang
    • 力荐

    题目有着和“天下无贼”一样的愿望。看了几集,制作团队没有一丝优越感和歧视,往大了说,确实是用行动在诉说:我爱这土地。

    14分钟前
    • 负暄
    • 力荐

    以另一个角度去看脱贫 而不是从主流媒体去看 更加发现国家的不容易

    16分钟前
    • 西瓜啵啵🍉
    • 力荐

    俯下身子的拍摄法,把消灭贫困讲述得平易近人。十多年后TVB终于又成为了我的下饭剧,片名起得有水平~

    1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真的用心了,近年这样的女主持不多,也可以较完整了解我们国家的脱贫之路,还是十分有意义。

    22分钟前
    • fire.light
    • 力荐

    节目很震撼,真实有诚意,主持和团队很拼。当你觉得tvb不行了的时候,总是来那么一下让你觉得还可以抢救一下。

    26分钟前
    • 波拉利斯
    • 力荐

    无线新闻部钦点要贝儿做节目主持的,贝儿很有亲和力,而且特意学习普通话,在高原还高反症住院了。必定是今年TVB最佳节目主持最佳资讯节目 🥳🥳

    30分钟前
    • 可爱呢么么哒
    • 力荐

    能以tvb的视角去阅读这场伟大的扶贫运动,你会明白国家的伟大,同样的希望经历过黑暴的香港真的能抓住这一次的机遇,真正回归。

    35分钟前
    • 凝羽飞
    • 力荐

    真实,这是多少人的付出换来的

    37分钟前
    • 东俊
    • 力荐

    港人角度看内地脱贫,难得没有高高在上的架子没有歧视,反而很真实记录了国家脱贫的努力,两地认同看得我热泪盈眶。

    41分钟前
    • 今日只吃菜
    • 力荐

    tvb,还是我爱的那个tvb,建议中宣部把经费都给tvb吧,专业活儿让他们来。

    42分钟前
    • 影杂志
    • 力荐

    讲故事的逻辑和内容的充实度远不及央妈,可贵之处是接地气,不煽情,不凝重,让观众既感受到扶贫的艰难,也能感受到未来的光明。最重要的是,香港这次没有站在上帝的视角看内地,团队终于以“自己人”的角色来探究国家,我想这也是这个纪录片之所以评分高的原因之一。在YT上看留言,觉得香港对内地的了解真的太少太少了。哎…

    43分钟前
    • 推荐

    很可以,这个主持人很不错

    46分钟前
    • 小飞侠
    • 推荐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48分钟前
    • 迷一般的兔子
    • 力荐

    怎么说呢,质量确实也还可以。但相信大家对它更高的评价维度,一定是来自于tvb的态度。这表明了实行国安法之后的hk,开始愿意深入内地,开始带领hk市民了解这前无古人的伟大治国之策了。太多关于扶贫纪录片,是其他片子拍得不好不走心真的不如这部吗,我看未必。内地的我们与其说在看扶贫现状,不如说在看hker是如何从他们视角看待、讲述扶贫故事的。只要他们记录得实事求是,就能收获善良内地同胞们的赞誉。我更希望这部纪录片能在hk引起更多的、真正的关注。

    49分钟前
    • W.
    • 推荐

    不刻意煽情的记录最高级,不刻意歌功的观察最催泪。好好说人话认真讲故事,tvb还是有些功底在的。

    51分钟前
    • 风景!过客!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