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动漫 长安三万里

    长安三万里

    评分:
    0.0很差

    分类:动漫大陆2023

    主演:杨天翔,凌振赫,吴俊全,宣晓鸣,卢力峰,孙路路,刘校妤,路熙然,李诗萌,胡亚捷,巴赫,徐佳琦,邱秋,商虹,陈喆,汤水雨,姜秋再,巫蛊悠悠,付博文,严燕生,范哲琛,杨凯祺 ,蔡壮壮,谢轶辉,栾立胜 

    导演:谢君伟,邹靖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剧照

    长安三万里 剧照 NO.1长安三万里 剧照 NO.2长安三万里 剧照 NO.3长安三万里 剧照 NO.4长安三万里 剧照 NO.5长安三万里 剧照 NO.6长安三万里 剧照 NO.16长安三万里 剧照 NO.17长安三万里 剧照 NO.18长安三万里 剧照 NO.19长安三万里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安史之乱爆发后数年,吐蕃大军攻打西南。大唐节度使高适交战不利,长安岌岌可危。困守孤城的高适向监军太监回忆起自己与李白的一生往事。

     长篇影评

     1 ) 《长安三万里》人物和历史背景补充

    看了点映场的《长安三万里》,就我个人而言,毫不夸张的说,是这几年来看过最好的动画电影。

    重要的是,动画片本身无需拘泥于选角,不用担心演员无法演绎出角色对应的诗人气概和神韵。有了《白蛇:缘起》的珠玉在前,人们无需担心追光动画的质量,我们有幸能够从动画构建的人物中体验盛唐的气象。

    不过,观影之前,除了随手翻翻唐诗三百首,捡起学生时代背诵撂下句子,作为观影前该做的功课外,有几处历史背景也是需要了解。

    本文的内容和电影中两位主要的主人公李白和高适没有太多关联,主要是时代背景和一些主要配角(或出现在对话台词中的人),算是轻微剧透吧。

    (7.17 文中增补了张巡守睢阳的历史背景)

    安史之乱的背景

    安史之乱的起因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创造了盛世的开元天子唐玄宗,在厌倦了长久的励精图治以后,忽然摇身一变,成了崇尚享乐的天宝皇帝。简而言之,他后半生一手挥霍掉了自己前半辈子攒下的盛世基业和名声。

    天宝十四年(755 年),范阳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反唐,渔阳鼙鼓动地而来,终于拉开了唐王朝盛极而衰的序幕。

    (出自 B 站上看过的邓小南老师课的课上 PPT)

    当时天下分为“九节度一经略”,其中最主要的军事力量集中在帝国的东北和西北。西北以河西节度使为首,为的是防御和唐帝国争雄的吐蕃帝国(下文会讲到)与北方突厥之间的联系,同时控扼西域,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当时长安西面开远门外立有“西去安西九千九百里”的碑文,足见帝国疆域的辽阔;而东北部的军事力量则集中在范阳、卢龙、河东等藩镇,主要是为了抵御东北的契丹和奚族。而这里正是安禄山起兵前的“贼窝”。安禄山本身是杂胡(就是由父母来自于不同的少数民族),他本人非常聪明,通晓多族语言。如果他不造反的话,的确是安定河北地区最合适的人选。

    唐玄宗朝著名的两任奸相:那位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和志大才疏的杨国忠。李林甫尽管名声不好,却是个能力极强的人,而且御人有术,并非只会溜须拍马。据说李林甫还在相位的时候,安禄山每次见他或与之对话,都战战兢兢诚惶诚恐。待到会面结束,内里的衣襟已经湿透。反观倚仗杨贵妃上位的杨国忠,就是个十足的跳梁小丑了。有人说李林甫若在,安禄山还有所忌惮,不至于那么快造反,似也不无道理。

    安禄山起兵初期,官军毫无防备。承平已久的内地早就刀兵入库马放南山,贼兵席卷而来的时候,府库中的兵刃都生了锈,战斗力可想而知。于是乎繁华富庶的京畿地区,为兵燹所毁,太平盛世霎时化为人间炼狱。

    然而,“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诗人们的命运起起落落,他们笔下流淌出的诗句却万古流芳。

    封常清、高仙芝、哥舒翰

    哥舒翰就是电影中高适决定放下身段,投军充当将帅身边掌书记时候的那位白胡子主帅。而封常清、高仙芝是和他同一时期的唐军将领。

    三人都是玄宗朝的名将。

    和电影中出身渤海高氏的高适不同,高仙芝是高句丽人,父亲名叫高舍鸡,祖上据说是扶余王后裔(徐克《狄仁杰之神都龙王》里杨颖演的那个银睿姬就是扶余国人)。

    这位威名著于西北的名将。最出名的战役是领导了阿拉伯帝国的东征军的怛罗斯之战,可惜因为兵力不足败于后者,大唐也失去了对中亚各国的控制,高仙芝也因为这场战役被解除兵权。

    封常清是蒲州人,生的其貌不扬。身材短小,斜眼跛足,自幼家境贫寒。三十岁时到安西兵马使高仙芝手下投军,受其赏识一举成名。

    安史之乱爆发前四年(707),封常清出任安西节度使,曾大破大勃律(现在中东地区的国家)。安史之乱的时候,封常清仓促之间在洛阳招募了六万非正规军,因战力不足,和高仙芝一起退守潼关。要知道,潼关作为长安最重要的门户,易守难攻,一旦丢失,长安就完全暴露在敌军的铁骑之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老而昏聩的玄宗皇帝听信宦官边令诚的谗言,说他俩人放弃了关中几百里的土地,虐待军士,克扣粮饷,就下令将两位良将在同一天斩首。封常清死时,作《封常清谢死表闻》,以示忠心,其中自称死后也要“回风阵上”,相助唐军。

    与此同时,唐玄宗决定启用老将哥舒翰为兵马副元帅。

    中学时期学过的“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应当是大多数人对哥舒翰的印象。电影中也有哥舒翰自己击剑而歌的场景。

    哥舒翰曾经经略陇右,功勋卓著。下面引一段王晓明 编绘的《大唐西域历史地图》中,对哥舒翰经略陇右时,进攻石堡城的描述。这也就是电影中,高适跟随哥舒翰派几万人围攻了半年,艰难拿下的石堡城:

    “天宝八年六月,哥舒翰调集大军攻打要塞石堡城。石堡城自被吐蕃军占领后,成为其攻击唐河等地的据点。唐军曾多次向该城发起进攻,终因山道险远,易守难攻,而未奏效。这次共统领陇右、河西、朔方等部兵马及突厥阿布思部共 6.3 万人攻打石堡城。吐蕃守军虽仅数百人,但凭险据守,以擂木、滚石牢牢封锁通往城中的唯一山道。唐军进攻数日,伤亡惨重,仍难破城。
    哥舒翰欲杀一做百,斩攻城先锋官副将高秀岩、张守瑜。高、张两将请求再予三日期限,倘不能破城,再杀不迟。最终以死伤数万人的代价,如期占领石堡城,俘虏吐蕃大将铁刃悉诺罗等400人。战后,唐易城名为神武军,驻兵戍守。”

    话说回来,这位老将没有电影中所刻画的那么正面。他嗜好美酒佳人,常年如此早就掏空了身体。安禄山起兵的这一年,他在沐浴的时候突然中风,在家养病。没想到皇帝无人可用,就将这位半身不遂的老头赶鸭子上架,做了一军统率。

    将军带病出征不要紧,怕的是皇帝“外行指导内行”,在背后指手画脚。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哥舒翰到任后,也主张封、高二人坚壁清野,防守为上的策略。奈何皇帝在杨国忠的怂恿下, 让哥舒翰主动出关,攻击叛军,收复洛阳。可怜十五万唐军,最后中伏,退回来的时候只剩下数千人,潼关也随后丢失。

    晚节不保的哥舒翰,没有像电影中表现的那么英勇,而是向安禄山伏地请降。

    顺带说一句,封常清是后来唐宣宗(就是《宫心计》里陈豪演的那个装傻的皇帝)时期,从吐蕃手中光复河西十一州的大英雄张议潮的儿时偶像,其年少时曾手抄《封常清谢死表闻》。年内上映的《敦煌英雄》就是以张议潮为背景。

    程元振、李辅国、张皇后

    程元振——就是电影中持节径入高适军帐的那位程公公——是故事里的一个重要“工具人”。正是他持节前往高适的军营,才引出高适回忆年轻时,在开元盛世下和其他以李白为首的诗人相交、相知的过程。

    此公初登场的时候,气场强大。高适问他师从何人,他说自己是高公公(高力士)的徒弟,还说自己手刃李辅国。高力士大家都知道,是玄宗皇帝最为宠幸的宦官,那这个李辅国是何许人也?

    李辅国是唐肃宗还是太子时候的东宫旧人,为人聪明机警,很得肃宗皇帝的喜欢,一度将其提拔为元帅府行军司马,让他参与军国大事。唐肃宗本来跟随玄宗一起入蜀的,就是李辅国谏言,分兵前往朔方节度使的治所灵武,才有了后来肃宗灵武即位之事。可以说,唐肃宗在初期对李辅国是十分倚重的。更重要的是,李辅国还和肃宗皇帝宠幸的张皇后结成政治同盟,联手排挤肃宗皇帝仰赖的大臣李泌(就是《长安十二时辰》里四字弟弟演的那个角色),可谓只手遮天。

    但是李辅国很快发现,当时已经是太上皇的唐玄宗和高力士似乎并不怎么买他的账。这也难怪,李辅国虽然是肃宗皇帝身边的红人,但最初也不过是高力士手下的飞龙小儿(养马的)。于是乎,李辅国开始挑拨唐玄宗和唐肃宗的父子关系。

    按说这爷俩本身亲子关系就不融洽,肃宗还是太子的时候,就经常受到李林甫的中伤陷害。一个大臣竟然欺侮皇子,这或许听起来闻所未闻,但事实上背后的授意人就是玄宗皇帝。他在宰相和皇子之间搞平衡不要紧,也让父子之情渐趋于无。

    前面说过,安史之乱的时候,还是太子的唐肃宗本来是跟随唐玄宗一起入蜀的,后来分道扬镳,除了政治利益以外,很难说这和俩人糟糕的父子关系毫不相干。

    后来二圣都回到了长安,碍于情面,玄宗和肃宗维持着表面上的和平。直到李辅国说太上皇仍有权欲,结交外臣,致使唐唐玄宗和唐肃宗父子之间关系恶化。肃宗强迁玄宗于太极宫居住,并被派兵严密监控。

    电影故事发生的广德元年(763)前一年(762),唐肃宗病危,李辅国和程元振合谋,杀死了曾经的盟友,后与他争权的张皇后,直接导致病重的唐肃宗惊吓而死。同时,李辅国又和程元振一起拥立后来的唐代宗即位。

    代宗皇帝其实心里很厌恶李辅国骄横跋扈,欺侮乃祖的行径。只因为他有拥立之功,即位之初还没有卸磨杀驴。但不久之后,代宗联合程元振,先是削去李辅国的权力,这才杀了李辅国。

    据说李辅国是被刺客所杀,头颅割下后扔进了厕所便溺之中,右臂也被斩下,送去了玄宗皇帝的泰陵祭奠明皇。这位刺客没有明确记载,电影中将这个不具名的身份安在了程元振身上,倒也算合理。

    《杜阳杂编》中记载,说代宗皇帝(唐肃宗之子)在李辅国死前就梦见他遭刺杀的画面:某夜见高力士领数百铁骑,用戟刺进李辅国的头颅,血流满地。于是乎高力士一行人高歌而去,有 人追上去问,高力士说此“明皇(唐玄宗)之令也”。

    吐蕃、唐代宗

    吐蕃这个名字,因为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故事而为人们所知晓。太宗时期,两国交好,吐蕃和大唐约为“甥舅之国”。这个“甥舅”有不同种的解释,一种说法是字面上的外甥和舅舅,一种说法是女婿和丈人。无论如何,在这个关系确立之初,可以看做二者的有尊卑之别。安史之乱后,吐蕃在几位赞普(吐蕃领导人)的统治下兵强马壮,大有与唐帝国争雄之意。

    当时大唐西边的三镇节度:河西、陇右、剑南,沿着今天青藏高原边线的甘肃、陕西和四川,形成了对吐蕃的防御网。安史之乱以后,因为三镇的兵马内调勤王,致使对吐蕃的钳制力大大削弱,吐蕃借机侵占了唐王朝大片的土地。

    唐代宗(唐玄宗之孙、唐肃宗之子)广德元年(763),也就是电影中高适担任剑南节度使抵御吐蕃的这一年。吐蕃趁着大唐新君即位,率兵攻入大散关,之后尽取陇右(《新唐书》中载:“于是陇右地尽亡”)。

    屋漏偏逢连夜雨。吐蕃攻入大震关的时候,当时受唐代宗崇信,专权用事的大宦官程元振选择将军情按下,不让皇帝知道。直到吐蕃军队打到邠州的时候,代宗才十万火急地起复名将郭子仪帅军阻击,可为时已晚。

    程元振不但阻绝军情,还屡屡在皇帝身边狐假虎威,比及皇帝下诏号召勤王,诸将畏惧他陷害,都不敢来援。比及同年十月,代宗出逃长安,去往陕州,京师被吐蕃攻陷,抢掠十三日之久。吐蕃甚至在这里扶植宗室,妄图建立傀儡政权。

    据说代宗皇帝逃到陕州的时候,见到一只铁铸的牛像,对身边的人说“我十几岁的时候,宫中有一个未卜先知的尼姑,经常抚摸我的脊背说‘天下有灾,遇牛方回’。现在看到牛了,我的祸患也该结束了”。

    果不其然,不久之后吐蕃军队退去。程元振也被皇帝削去官爵,放归乡里。

    我不确定电影里出于什么原因让程元振作为天子的“钦差”,持节西南,但这段大概率是虚构的。如果有错谬的地方,欢迎指出。

    唐代宗出逃的这一年,虽然长安失而复得,但吐蕃在西南的攻势不减。十二月,吐蕃攻陷了西南三州和云山城,到这里才真正交代了故事中的背景。

    “(广德元年(763))吐蕃陷松、维、保三州及云山新筑二城,西川节度使高适不能救,于是剑南西山诸州亦入于吐蕃矣 ——《通鉴纪事本末》”
    紧接着
    “广德二年九月,剑南节度使严武破吐蕃七万众,拔当狗城。——《资治通鉴》”
    很好的一套书。有原文和白话翻译,注释也特别详细。虽然是大部头,但阅读门槛不高,推荐食用。

    就是说,高适走了以后,接任他(剑南节度使)的严武破吐蕃七万人,攻下了当狗城(理县西南),稳定了西南的局势。

    电影里程元振对高适说,严武作为援兵来到泸水关破敌,这一番忙碌,功劳都让严武摘了果子,说的就是这回事。当然,电影中对高适做了不少美化,也是一种合理的想象。不过,相比之下,严武的军事才能,应当在高适之上。

    严武、杜甫

    严武就是电影中要来接替高适剑南节度使之位的那位将军。

    这位严将军可谓是集魔鬼和天使于一身。

    他是玄宗朝名臣严挺之之子。自小性情乖戾,有暴力倾向。他的母亲是严挺之的正妻,但是他长到八岁的时候,父亲厌倦了年老色衰的结发妻子,娶了侧室小妾。自此以后,严武的母亲终日闷闷不乐,以泪洗面。严武问清缘由后,竟然拿着钝器径入庶母房中将其击杀,血流于枕,场面十分血腥。

    早有人报与严挺之,但左右念在严武是严家的骨血,就谎称是小主人和宠妾玩耍,误杀所致。没想到八岁的严武耿直了脖子,说就是我做的,不必替我遮掩。如此一来,严挺之反而回嗔作喜,说这样像是我严挺之的儿子——你就说这一家奇葩吧。

    严武生性豪爽,粗通文墨,不求甚解。随着年岁增长,他渐渐显露出了军事才能,曾因军功三任剑南节度使。电影中说他接替高适执掌剑南军政,大破吐蕃七万余众,就是其中一次。

    不过严武为人,喜怒无常。杜甫在安史之乱后避乱蜀地,前去投靠,俩人交情匪浅。杜甫“杜工部”的称谓,就因为他入严武的幕府,担任检校工部员外郎而来的。有一次杜甫醉酒以后,不分尊卑地对严武打趣道:“严挺之养了你这么个好儿子啊!”严武竟然怀恨在心,想寻个借口把杜甫和另一位和自己有龃龉的仇人一道杀了,所幸严武的母亲好言相劝,杜甫才保住性命。只是另一位仇人就没这么好运气了,即便他身为梓州刺史,也最终被严武杖杀了。

    永泰元年(765)年——也就是电影中唐蕃之战后的两年——严武暴卒。关于他的死,按《太平广记》的说法是厉鬼索命而亡。

    据说严武年轻时住在京城,邻家的军使有一个未出阁的姑娘,面容姣好。严武和她私定终身后又私奔隐居。后来事情败露,官府要捉拿他俩人,严武为了自保,就把姑娘灌醉后,用随身携带的琵琶弦勒死了她,并沉尸江中。官兵来搜拿的时候,没有发现军使女儿的踪迹,作罢而归,严武逃过了一劫。

    严武四十岁这年,生了重病,恰有一名道士路过府衙,自称是峨眉山来的,要见严武。左右引入,可是道士忽然对着台阶下的空气极力辩论,久后方歇。道士对严武说,他的病好不了了,这是鬼魅作祟,严武不信。道士又描述了冤魂的样貌,说她脖颈之上有乐器的丝线勒过的痕迹,严武这才信。道士做法后,人鬼相见,女子痛斥严武忘恩负义,死期将至,果然,第二天严武暴卒。

    严武死后,她的母亲先是十分悲伤,之后又自我宽慰道:严武向来暴戾恣睢,总有一天会生出事端。这样死了,我也不用担心自己会连坐而沦为官婢了。而先前依附于严武的杜甫,结束了他的仕途,人生再次跌入谷底。

    顺带说下,电影中的主人公高适也在同年病逝。

    张巡守睢阳

    张巡守睢阳的事在电影中实际上是一笔带过的。

    高适在担任淮南节度使的时候,评价永王李璘起兵之事,说永王要震动天下,赢得声望,要么西进夺回长安,要么解睢阳之围。

    请注意,这里说的两个方略,西进长安很好理解。大唐天下的首善之都落入贼寇手中,如果永王的军队光复长安,那么无疑会给自己积攒不少政治资本,这点不用解释太多,观众们都很好理解。

    但是睢阳是什么地方?为什么这么重要呢?可以参阅我在豆瓣写的《长安三万里》背景知识补充之“张巡守睢阳”(里面也有视频,不想看文字的可以直接看视频)。

    昭陵六骏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电影中出现的马屁,臀部浑圆,四肢精瘦,憨态可掬。观影的时候我就听到身边不时有人窃笑,说盛唐之风,不仅女性以胖为美,连马匹也是。但窃以为,电影中马匹的造型,借用的应该是太宗墓中“昭陵六骏”的样貌。

    这里无需赘言,直接上图:

    (图片来自西安碑林博物馆)

    援引一段维基百科上对昭陵六骏的说明:

    ● 什伐赤:虎牢之战逐个击破王世充、窦建德时所乘,臀中五箭。“什伐”对音转译为“Shad”,即设,是突厥军事将领的高级官号,此官位于可汗、叶护之下,率领精锐兵马有万人左右。当时突厥汗国中号称“Shad”的领兵将军很多,大多是出身阿史那氏可汗的直系亲属。因此,“什伐赤”是用突厥官号命名的一匹坐骑。李世民赞曰: 瀍涧未静,斧钺申威 朱汗骋足,青旌凯归

    ● 青骓:平窦建德时所乘,四蹄腾空,身中五箭,其中前体一箭,后体四箭。“青”,并不是古汉语中的蓝色或苍色,而是来源于突厥文Cin或Sin,为“秦”字之音写。隋唐时期中亚人和中国人都笼统地称中亚以西的“海西国”为大秦国,“青”、“秦”同音,泛指来自西方“大秦”的骏马。李世民赞曰: 足轻电影,神发天机 策兹飞练,定我戎衣

    ● 特勒骠:白里沁黄,平宋金刚时所乘,无箭伤。特勒膘。“特勒”原为“特勤”,是突厥文“Tegin”的汉文译名,是当时突厥汗国的高级官号之一,多由突厥王室子弟担任,但投降突厥的汉人也可封此官号。隋唐时期获得“特勒”的突厥人很多,是一个常见的官衔唐太宗以突厥“特勒”官号命名自己的坐骑,也是赞扬突厥骏马的一种习俗。李世民赞曰: 应策腾空,承声半汉 天险摧敌,乘危济难

    ● 飒露紫:征洛都王世充时所乘,前胸中箭,丘敦行恭与李世民换骑,并为飒露紫拔箭,浮雕里附一武将,仿丘敦行恭拔箭。“飒露”的突厥语读音还原为“isbara”,汉译“沙钵略”或“始波罗”,乃是“勇健者”之义,常被突厥人用作领袖的荣誉性称号,曾作为突厥可汗的高贵称号多次出现在突厥碑铭中。所以飒露紫的真正含义就是“勇健者”的紫色骏马。李世民赞曰: 紫燕超跃,骨腾神骏 气詟三川,威凌八阵

    ● 拳毛䯄:黄皮黑嘴,身布连环旋毛。平刘黑闼时所乘,身中九箭。这匹骏马是唐朝代州刺史许洛仁进献给李世民的坐骑,“拳毛”音源于突厥文Khowar,标准译名应源于“权于魔”,是西突厥控制下的一个小国地名,位于今新疆塔什库尔干以西和巴基斯坦最北部之间,故拳毛䯄可能是一匹与“权于魔国”种马杂交的良马。李世民赞曰: 月精按辔,天驷横行 弧矢载戢,氛埃廓清

    ● 白蹄乌:平薛仁杲时所乘,无箭伤。其语意来源于突厥语“bo-ta”,义为幼马或幼骆驼,是“少汗”之意,即这匹黑马是冠以“少汗”荣誉性专名的坐骑,带有赞美的称街和高贵官号的象征意义。李世民赞曰: 倚天长剑,追风骏足 耸辔平陇,回鞍定蜀

    有兴趣的可以前往西安的碑林博物馆参观。

    相关推荐

    《唐才子传》 《长安客》 《通鉴纪事本末》 《刺客信条 王朝》 《玉帛干戈——唐蕃关系史研究》 话剧《李白》

    最后,祝大家观影愉快,我要准备二刷去啦!

     2 ) 你写唐诗,盛唐,长安,李白,差之毫厘,就没人会满意

    观点。

    推荐看吗——不推荐 应该分成两部动画吗?——正确的 情节性烂吗?尿点多吗?——正确的 用诗句来填塞台词的做法让它很像是很烂的那种教育片吗?——正确的 视觉效果出彩吗?大唐的还原和呈现上好吗?——不好(我怀疑在我活着的时候有人能做好吗?) 最为称道的《将近酒》动画呈现的好吗?——不好,也不充分(诗学层面和动画层面都不充分) 重点场景,重点单元,重点结构的呈现完整吗?——一塌糊涂 用高适人物来“串”起影片发展的做法很聪明吗?主角形象出彩吗?配角塑造完整吗?(甚至不用拿更高的人物要求做标准)——差,很差,非常差 如果说这一部被谬赞为中国近些年最佳动画(这个评断也是相当离谱)只说明两个问题: 1中国动画制作真的已经烂到底了; 2中国观众已经文化自信和审美宽容到只要一部作平标榜“东方美学,盛唐气魄”,就能够赢得赞誉,如果再加上超长的筹备周期,就几乎能博得满堂彩了。 我真是咬牙切齿,恨铁不成钢。(是的,我只批评不建设,是的,我是烂人) 算了我不提美术,不提画面,不提特效,不提动作设计。作为普通观众,这些方面我做不出专业的技艺评判,反正我是一点不喜欢,尴尬得紧。 单讲情节叙事来说,就像一群实习编剧坐在会议室里一人一句硬攒出来的本子,玩高空木板接龙是吧?整个看下来觉得,为什么没那么大本事,要揽那么大活呢?眼高手低,好大喜功的臭毛病为什么不改,好好好,糟蹋东西不遭天谴是吧?现在就请制作团队和编剧答我四大问。

    四问。

    一问,军帐监军上来便问“李白”,无铺垫无解释,中途吐蕃大军逼境,仍然静听高适讲课,哪里合情,合理?

    二问,高适与李白数次相合相聚,数次离开,离开时,无动机无解释,纯工具人展现宴饮场面,主角人物性格呆板沉闷,用意何在?

    三问,高适忆与李白其事其人,动辄评以“潇洒自如”“不羁散漫”“我从未见过像他那样的人”,这样的词出自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年人之口,(附贺知章在酒馆评“谪仙人”语),画面表现力与其评语失衡,除了让人觉得尴尬幼稚肉麻之外,有何意义?

    四问,制作组在预告里大肆宣扬的长安复原在哪里?它和古代任何一坊一式的区别在哪里?堆砌热闹场面,单调的建模,制作组真的有潜心扎实的调研吗?盛唐气象何在?诗中长安何在? 细节。

    1,太白少年英气,天纵之才。人物第一次出场,行卷吃瘪(李白商人之子无世家大族引荐,黄鹤楼提诗吃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提诗在上头),有病是吧。人物高光不展现诗才,展现和高适两个人相扑是吧,好好好,你这么整是吧。

    2,李白求仙问道一节,登名山大川,多么浪漫和中国美学的东西,这不大做特做动画展示,想象《蜀道难》,省经费做泼染水墨定格(我都怀疑是外包),我是图你几幅水墨画吗?该发挥特长做画面展示的时候抠抠索索的,怯得很,用几句诗对付一下。该省略留白的地方大做追逐戏,动作戏(请问李白追孟浩然一段在干嘛?李白和高适相扑是干嘛?裴十三和高适切磋又是在干嘛?)本末倒置,轻重不分。

    3,《将进酒》,好,就说被捧上天的《将进酒》。拍名篇名作,我请制作组请个文学顾问艺术指导好不好,《将进酒》融合了诗人的洒脱,悲凉和超越的狂放几种复杂的情感,它是一首低徊和高音节奏分明的摇滚。视觉上白鹤从水里起飞那一瞬还是出彩,但之后的星尘图,游云霄殿,那都是啥呀,诗意上如何呈现悲凉,哀愁,激越,迷狂(而非洒脱),复归悲凉(而非虚无)等层层递进的情绪?制作者一定要有匹敌的雄心和才气,才能真正实现这种艰难的图像化,画面呈现出来像是吃蘑菇的幻想然后复归虚无,我很遗憾这一段没有充分发掘音乐的表现力,音乐可以更触及核心。

    4,还是《将进酒》一场,吟诗做完。群像戏,中年失落,人生失意的氛围,多好的戏剧空间,戏剧张力时刻,被情节安排李白和高适相扑,得,彻底砸了。我真是气死了。这么好的戏剧时刻给你,你自己不珍惜

    4.高适封节度使诛叛贼永王,李白站错队,被生擒。几十年好友相见,却是阶下囚和座上宾。旧情与抉择,想想看吧,这里面有多少戏可写,更别说丰富李白政治站队的历史细节,与夫人分离的江上告别(对于一个诗人来说,告别意味着什么)这三场戏,真真把我气死,一场写得比一场随便,草草了事。编剧你要是没有压缩的能力,你就铺展开来写,这种把李白和高适都处理成呆子,傻逼,只能暴露出创作团队的能力欠缺,丢人现眼。

    5.扬州截舞女一场戏,本想展现洒脱放浪的形象侧面,结果表现出李白的浑身匪气,而无一点潇洒翩然公子气度(演古偶是分分钟被喷死的节奏)舞女抢夺失败,在船上就,就跳起舞来了?这情节安排合理吗?尴尬吗?想表现李白豪掷千金,可怜,画面上隔得好远扔了个钱袋子,落在船上,舞女去捡的那一秒,沉默震耳欲聋。我直接尬穿地面(没错,是我的水平会写出来的场景)

    诸此种种,这些小单元小结构,甚至它们在结构来说就是不完整和残缺的,所以它们既不能推动叙事前进,又不能外延情感链接篇章,拙劣的情节安排更遑论彰显人物魅力。要命的是,他们在剧中俯视可见,美其名曰万千细节,群星璀璨。我评“眼高手低,好大喜功”便是源于此处,事实上,这种节奏上的硬伤是我观影时最感到气愤的。制作者甚至敷衍到不愿意把结构单元表述完整。

    除了四问和五个桥段之外还有很多的吐槽之处,太细节太私心甚至我具体到帧我都不满意,不展开细讲。严阁来说,这些都是具体到“技”的方面,再到大唐韵致,诗歌气象,诗歌意象的把握,我更是说不完了,可能影片放了三小时,我得说六个小时,总的来说就是失望,非常失望(来自一个汉语言文学差生的深深怨念)没办法,盛唐的旧梦太宏大,李白的光环说不尽,你写唐诗,盛唐,长安,李白,差之毫厘,就没人会满意。

    写了这么多,有没有好呢。有的,唐诗被谱上曲之后演唱出来,非常惊喜,非常动听,非常感动。那首《采莲曲》,那首《早发白帝城》,悠悠从容,是唐人气象,唐人乐章。很想听他们唱《清平乐》。结尾高适书童念太白一句,“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念一句”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一片月,落梅花”多好呀。太好了。“画面浮现长安灯火,女子们河边浣衣,是我影片开幕前脑中幻想,学生岁月课堂想象——盛唐的旧梦一瞥。

    End.好的,此刻发疯拿出我那本巨厚的太白全集,用手静静抚摸。(读不完的你别想啦!)

     3 ) 动画亦考据:大唐在骨不在皮

    《长安三万里》令人惊喜。他人尽可以用三两句恶搞调侃来轻易消解这部作品非常严肃的尝试,但我确实被打动了,这本就是仁者见仁的事。和朋友玩笑说没想到这部动画片竟有些“知识分子气”,这自然是不伦不类的戏言,我想表达的意思是:看多了那些志在胡闹搞笑、志在煽情媚俗、志在照顾所谓目标群体的国产动画后,终于看到了一部颇有风骨的动画。相较于从全民神话故事中摘取一些情节加点现代意识来改编,只求“脸儿熟大家认”的故事,忽然看到这样一部不再借助古董题材的、原创性极强的作品,自然兴奋。说原创性强,并不是说故事全然虚构架空,而是说取材新,视角新,表达新,尤其是最后一点:表达新。

    通观全片,比较用力设计来向观众“讨笑”的时刻,似乎只有李龟年出场那短暂的片段(对话被大象捣乱),尚不至于“媚”,其余几乎看不到什么“讨”的姿态。这部动画难得就难得在这里,它不是“讨”和“媚”的姿态——国产动画不说全部,有多少是在绞尽脑汁花尽心思“谄媚孺童”?想必大家心知肚明。我直观的感受是,这部片子是在努力往外“给”,观众要不要,似乎它并不在乎,至少没那么在乎——回想将近三个小时的电影(时长本身就很能说明目标受众问题),有太多片段都是偏严肃、偏抒情、偏深沉、偏私人的,炫目刺激的打斗?当然有,但不是那种可怕的特效堆叠,打斗(尤其是相扑)只是为了表现人物的状态与情性,不是为了刻意刺激观众。

    李白在山东受道箓那段最是典型,试问有什么幽默可言?有什么刺激可言?对大多数人来讲并不知道那在干什么,这种桥段的设计安插根本不是低幼向的。李白受道箓乃历史真实,是他生命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时刻,肯花工夫去虚构重现这一场景,全然是为了人物心灵的发展与变化,这种超出算计的创作态度令人印象深刻——算计当然有,什么创作没有算计?但如果算计心太重,每一帧每一秒都在使劲“讨”、都在犹豫“观众爱不爱看”,片子将万劫不复。

    这部片子有股恣肆飞扬之气,充沛而健康,在简单有效的当下与回忆双线交错叙事中,兀自铺展开盛唐诗坛的璀璨切面。而令人颇感惊讶的是,片中所涉及的诗人生平行状、作品时代包括许多道具场景设计,应该都经过了学术考据——不敢说所有诗人的行状与编年都严密无误,但大体比较准确,编剧下的功夫一目了然,对一部动画片来说,这着实比较少见。

    简单说几个细节。开头部分,高适在军营中的桌案上,一开始并不是后来反复出现的《河岳英灵集》,而是《巴县志》(一个模糊虚镜,但能辨认出字眼),正是高适当时所镇地方,这本书也在暗示,高适对所任地方极为关切并有很深的了解。《旧唐书》卷一百一十一列传第六十一有高适本传,“累为藩牧,政存宽简,吏民便之”。本传中也提及他曾谏奏来蜀避难的玄宗应对川民多加体恤。本传还载,唐代宗即位后:

    吐蕃陷陇右,渐逼京畿。适练兵于蜀,临吐蕃南境以牵制之,师出无功,而松、维等州寻为蕃兵所陷。代宗以黄门侍郎严武代还,用为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加银青光禄大夫,进封渤海县侯,食邑七百户。

    这条记载,便是本片的时空设定根据。高适此时正处于“师出无功”的尴尬境地,故而持节宦官忽至,高适颇为惊慌,只是没想到宦官是来调查李白之事,主体故事就此徐徐展开。

    在高适入哥舒翰幕府的情节,潼关失守是安史之乱的重要转折点,潼关一陷,长安不保。玄宗催逼哥舒翰出关作战是一大昏招,千载以下还在被历史学家狠狠批评,而哥舒翰所谓“降逆”一节也多少算是史上冤案。本传有记,高适后来见到玄宗,为哥舒翰极力诉冤辩解,足见他对这位名将的钦敬。片中详细铺演了这段故事,高适从军中逃出,也在《旧唐书》本传中有根据:

    禄山之乱,征翰讨贼,拜适左拾遗,转监察御史,仍佐翰守潼关。及翰兵败,适自骆谷西驰,奔赴行在。

    《新唐书》高适本传所记差别不大。其实高适与李白、杜甫等诗人的密切交往,都有史料可为凭据,学界早已考出几位大诗人的年谱(杜甫的年谱在宋代就有人编制),甚至已做出了完善了唐诗地图,生平轨迹与交游都可以勾勒出基本线索,也为编剧提供了不少便利。片中马匹显然是从昭陵六骏这类的文物与韩幹画卷中摹下来的,体肥腿细,追求神韵风流。道具设计方面,片中所露出的书籍装帧形式也花了心思,没有出现“线装书”这种低级错误,而皆为“经折装”——其实在玄宗时期,大部分书籍装帧依然是传统卷轴装,但也有经折装(多是佛经),诗集这类用经折装也并非不可能,当时雕版印刷早已出现并逐渐普及,在印刷史研究领域都有资料可证。至于片中提到的“行卷”风气,凡对唐代科举与文学的关系有涉猎的,也当会心一笑。

    此外,像李白登黄鹤楼见崔颢诗而搁笔的典故,在片中加以浓墨重彩地复现,这也是后人津津乐道的著名文坛公案(学者商伟有《题写名胜》一书专门讨论这桩公案),还有王维与玉真公主被后人无限猜测的暧昧关系(玉真公主丫鬟给王维更衣一段)、殷璠《河岳英灵集》未收杜甫诗等文学史谈资,在片中都有涉及。片中多次出现的《河岳英灵集》,是玄宗年间的诗歌选集,里面所收录者或许对今人读者来说并非都是最顶尖的那批大诗人,比如李白在当时是有名气,但诗名并非最盛,崔颢、王维乃至孟浩然应该都在他之上(王维在很长时间内都被认为是当朝第一),至于杜甫,在当时并未有太多人注意,李杜的地位是后来慢慢扬起的。所以片中提及崔颢,那真是天下英才,诗名如雷贯耳。自负如李白见了黄鹤楼诗,自然锐气大挫,之后便有在金陵作《登金陵凤凰台》来和崔颢争胜。《河岳英灵集》是如何评价高适的呢?简单准确:“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特别要提及的是,片中多次出现“弹铗长歌”的动作,铗亦指剑,所谓弹铗长歌便是敲打着剑而歌唱吟诵,这是古人悲愤落寞时常有的一种抒情动作,与“山林长啸”一样古早。

    至于片中前后两次出现的李白召唤群鸟之术,也并非幻想虚构,史料也零星有载,作家张大春在《大唐李白·少年游》中还详细铺写了这种浪漫法术,乃赵蕤传授,名“朝阳诀”:

    李白站在他身边,不时从布囊之中捉一把谷食,率意向四处抛洒,为数不止盈千的各种山禽便在此周旋上下;有些鸟儿凌空掠取,有些则就地捡啄。李白随着形形色色的禽鸟俯仰观玩,不意间发现,在顶空极高之处,居然还有数十只巨大的雕鹰,平展六翮,盘桓云表,状若无心而须臾不离。……众鸟在诀咒的引导之下,也能各随行伍,栖翔有节,容止不乱。

    本片编剧或许看过张大春的小说。

    ——所举这些,并非是借此炫耀什么,术业有专攻,碰巧遇到所热爱的领域,自然会瞩目并留意这些地方,也可见到这部动画的制作态度。其实看不出这些考究也没什么,一部作品如果只想靠这些细节来征服观众,那也挺失败的,重点还是在情志。本片弥漫着一股“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追忆繁华往昔的悲凉感,追忆怀念的感慨,是情;专注于精神风貌的展现,颂扬友谊也好追慕天才也好,这是志。本片多少可谓是“盛唐诗坛图鉴”,那些璀璨如星辰的诗人们交替出现,流传千古的诗歌不经意间诵出,都能令深爱文学者心中荡漾。

    有观众尽可以吐槽说这是背诗大会,但诗歌本身恒美。我也并不觉得这部片子在用诗歌来作为什么煽情或讨好的工具,煽情或讨好的手段太多了,为何要卖力不讨好地去掉书袋呢?至少我看到了情志,看到了创作者的爱与激情,这是掩藏不住的,是打动我的。说到底,创作不过是自说自话暗期知音而已,嘲笑与讽刺很正常,只是不要将自己的嘲讽惯压于别人,同样也不必将自己的赞美去强加给别人——平心而论,末尾的“长安”主题诗歌大朗诵着实有些没收住,但我认为正片并无这个问题。

    动画毕竟是动画,虚构一定有虚构,不然岂不是成了动画版的文史纪录片?考据再费力又有什么意思。高适的性格塑造便多有虚构,片中高适在忠直淳朴之外,多愤郁愁怨气,愤郁愁怨中又带些憨楞气,与李白等潇洒浪漫派形成鲜明的对照,这种处理是典型的编剧手法,也不必较真是否和所谓史实相符。本传说高适:“喜言王霸大略,务功名,尚节义”。务功名尚节义,当时文人多如此,也不算特别,高适喜言王霸大略,我们在片中倒看不出来。

    全片以高适的视角为叙事主线,一切皆是他眼中所见、亲身所历,是他所看到的繁华与危机。高适和李白是两种人,他显然是入世的、包袱沉重的,李白么,贺知章所评定的“谪仙人”,是飞天的、时时欲出世的,当然,李白性格中有非常矛盾的一面,片中展现得也很充分。开元天宝年间的诗人几乎个个功名心极重,他们常常蔑视王侯却又向往王侯,李白就是典型。但是如李白,他真正的理想人物乃是鲁仲连这样的古人,立下千秋功业,然后潇洒身退,深藏功与名。“退”,才是这份功名心最终的归宿。这种游戏式的完美梦想注定要在现实前撞个粉碎。所以李白天真,李白可爱。

    这几年不乏以大唐为背景的影视剧,但多是借了一个盛世绚烂背景的壳,很少看到完满的情志,看到的只是驱使人物的种种刺激情节串联而已,大唐工具化了,大唐奇景化了。《长安三万里》所渲染出的大唐盛世,重在气韵,是一种奋发进取、风流恣肆、海纳百川的英豪之气,开天盛世那种无比的自信与包容精神,在中国历史上独此一份。

    这份大唐气韵,灵魂在于那一群上至庙堂下至江湖的天才俊杰,并不是什么外在的“公私仓廪俱丰实”的富贵风华以及“武皇开边意未已”的卓越武功——痴痴后人所迷恋的大唐,常局限于此,无非是皮肉相而已,所以显得小家子气,所以大唐无限趋于华丽的空洞。

    《长安三万里》精准地抓住了灵魂、骨骼所在,人,永远都是人,才构成时代真正的脉搏,所谓太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云云,并不是虚言。套改一句俗语,大唐在骨不在皮。在开、天的黄金时代,大唐不仅仅是风流与狂欢,其中有愁闷有隐忧有黑暗有痛苦——片中的高适,总是愁眉紧锁,总是心事重重,总是与李白一流格格不入,他便代表了盛唐的这一面。细想,全片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玄宗杨妃以及皇宫场景,我想这是有意为之,因为重点不是那些骄奢淫逸的权贵,而是这些英姿飒爽的文士奇才,是他们的快乐畅意与痛苦压抑。在李白受道箓后,众友在河边痛饮狂欢,是全片中最炫技最华丽的场景铺展,出现了天宫神人——到底不是皇帝妃子,皇帝妃子在这部容量巨大的动画里最不重要,这种处理没有落入俗套。

    颇为讽刺的是,片中的高适最不风流倜傥,天资似也低下,宦途也长久黯淡无光,与作为某种审美意象的“长安”始终若即若离,但他最终却成为所有唐朝诗人中唯一做到封侯的。《旧唐书》本传说:“而有唐已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再回想少年时,“少濩落,不事生产,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取给”,对一个诗人而言,哪能没有梦幻之感。把视角放在一众诗人身上,本就有些不合时宜,也是一种莫大的勇气。我相信,在国产动画中,这部动画注定将是非常特别的存在。

     4 ) 总有些编剧,那么普通却又那么自信

    下午第一时间带老婆去看了《长安三万里》IMAX,看完只觉得王老板……不,王编剧这部作品和以往天(装)马(腔)行(作)空(势)的古装朋克系列相比的确大有进步(有一说一,追光能摆脱这个画风诡谲的系列我也是松了一口气,哪怕只是暂时)。唯一的问题,可能就是用力过猛、有点名不符实吧

    片子当然有好的地方,出色的运镜自不必说,大气磅礴的音乐、切换自如的色调也很好地凸显了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浮光。而适时切入的水墨动画、《将近酒》的魔幻呈现,更是将如梦似幻的视觉奇观烘托到了极致

    但优点大都集中在硬件,软件方面就有点乏善可陈了

    整个故事总共分“回忆”和“当下”两条叙事线。“当下线”的战争场面调度还算可以,也体现了一定程度的战场谋略;而占比巨大的“回忆线”就有点一言难尽了——作为史上最长的动画电影(对,没有之一),时间线拉得长没问题,问题在于过程中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情节冲突与张力,只是一味专注于“怀才不遇”的个人表达。一众史上知名的诗人大都是打酱油般一晃而过,对诗歌典故的描写也只是走马观花流于表面,什么都想说,但什么都只是浅尝辄止,整体叙事既干涩又松散、既冗长又矫情。咱且不说用一个放浪油腻的李白来反衬光伟正的高适到底合不合适,也不说喜欢喝酒享乐到底应不应该用怀才不遇来洗白,更不消说贡献了本片最精彩打斗且壮志未酬的裴十二小姐姐“后期完全人间蒸发”这种割裂的人物设置……我就想问问王编剧,假如去掉各种华丽诗词名人名句的滤镜加持,回忆线还剩什么?似乎就只剩“高适见到李白了→高适闹情绪了→高适回老家了→李白来找高适了→高适开心了→二人别过了→高适又见到李白了→高适又闹情绪了→高适又回老家了”这种左右横跳循环反复了。再加上两个男人动辄脱衣肉搏,气氛反复焦灼……只能说不愧是你啊王老板,真就蜜汁自信,真就宁愿自己上手编个中庸的剧本也不肯下血本请个好编剧,真就耽美百合一条道、各种擦边球淌到黑呗……

    其实吧,要拍历史名人之间的极限拉扯也不是不可以,毕竟这是创作者的创作自由。只是希望下次不要再起《长安三万里》这么高大上的名号,把人胃口吊高高了,叫《唐诗三百首》、《阿高正传》或《高适与李白不得不说的故事》足矣。毕竟历史证明了,雄伟恢宏的长安城想要纵横万里屹立不倒,光靠几个王侯贵族文人墨客是远远不够的。在聊长安情怀的时候,你首先得让观众明白为什么要怀念长安,为什么要感念那个年代——我们不仅怀念幅员辽阔山河壮丽,也感念万国来朝的开放包容;不仅怀念百花齐放万家争鸣,也感念黎民百姓的兢兢业业——但纵观全片,文化开放的只有胡女和大象,也没有多少关于长安百姓生活的具体描摹,大家都是不配拥有姓名的NPC,唐盛,大家笑;唐衰,大家逃,纯纯的人肉背景板(我猜这座千年古都在王编剧心中最大的作用,除去展示皇家宴会街道酒楼,可能就剩“见证李高二人的绝美爱情”了吧)……熬完了漫长的三个小时,长安城依然是只存在于古代诗歌里的、宏大且模糊的存在,并没有因为影像化而亲近我们半分。因为没有足够鲜活的人民,这座富丽堂皇的国都就不会让人产生足够的亲近感与代入感;没有足够接地气的故事,震耳欲聋的名号也只会像李白的官袍那样华而不实、转瞬即逝

    写到这里,相信很多本片的粉丝是不服气的,但我无意与各位一争高下,本篇文章也只是记录我观影后的个人感受,纯属自娱自乐。平心而论,本片声画光影的制作水平还是很上乘的,不过我只推荐诗歌历史爱好者和喜欢《建X大业》的朋友们第一时间买票前往:前者可以通过脑补自行为流水账式的故事主干添枝加叶,后者则可以再体验一把“数星星”的快乐。至于剩下的朋友们,请谨慎观看,尤其是要尽量避开有熊孩子的场次(毕竟整个电影主题表达就非常成人向,能看进去的小屁孩压根就没几个)。我和我老婆看的那一场,后排的熊孩子们非常敬业地从头吵到尾,应该算是有史以来观影体验最差的一场IMAX了。本来想打两星的,考虑到动画主创敢于顶住压力使用五短身材的古风人设,加一星吧——毕竟这是个眼睛设计得不够好看都会被全民网暴的年代呢😂

    末了再call back一下吧:在此祝愿王老板……不,王编剧的下一部“电影处女作”更上一层楼~

     5 ) 筵席散后,杯盘狼藉,他是留下来收拾残局的那个人

    余光中曾评价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然而,世人眼中的盛唐只是半个大唐,世人眼中的李白也只是半个李白。

    提起盛唐,人们会想到天可汗李世民,想到贞观之治,想到东达朝鲜西至咸海的辽阔疆域。然而这只是大唐的一半,它的另一半以安史之乱为分界点,先后经历了安史之乱、永王之乱、二帝四王之乱、平凉劫盟、牛李党争……

    提起李白,人们会想到那个才华横溢的诗仙,那个放荡不羁的谪仙人,那句著名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然而这也只是李白的一半,他的另一半却是对仕途功名的极度渴望,甚至不惜两度入赘,晚年还为了做官卷入永王之乱。

    描写盛唐的影视作品很多,愿意讲中晚唐的影视作品很少。

    《长安三万里》是一部由诗组成的电影,用168分钟的片长,不仅完整展现了李白的一生,也呈现了大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节点。这虽然是一部动画电影,但在某种意义上,更像是一部唐朝版的《大明劫》。

    影片的第一组镜头,给了在战场上与吐蕃厮杀的西川节度使高适,也是本片的第一男主角。

    为什么要以高适为第一男主,而不是李白?

    导演给出的解释是,李白是一个天才,普通人很难带入进去,所以要选一个和李白关系亲近,但又更像普通人的主角。

    而我还觉得,只有以高适的视角,才能更好地呈现大唐由盛转衰的内因。

    高适同样是唐朝著名诗人,但更像李白的反面。他没有李白的天赋,却懂得勤能补拙;他和李白一样仕途坎坷,却终于大器晚成。

    李白想要寻仙问道,高适说“子不语怪力乱神”。

    李白询问“入赘一事当否?”,并最终选择了“当”,而高适留下一个大大的“否”。

    李白是潇洒的谪仙人,有幸生于盛唐,可以尽情地沉溺于声色犬马。

    高适则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务实主义者,他纵然能被“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逍遥自在所感染,却也能看到这大唐浮华之下的满目疮痍。

    二人的性格差距还体现在对永王李璘的看法上:李白稀里糊涂地以为李璘是对自己行“三顾之礼”的明君;而高适只用一张地图,就看出李璘是偏安守成之主,难成大事。

    李白是一个艺术家,他放荡不羁,但这样的性格终究不适合仕途。

    影片的前半段,随着老年高适对往事的回忆,李白、杜甫、孟浩然、王昌龄、张旭、王维、岑参等明星诗人一一登场,展现着盛唐炙热的文化活力。

    而到了后半段,随着安禄山、郭子仪、哥舒翰等名字的出现,影片的基调急转直下,昔日的明星纷纷陨落,有的被贬,有的被流放,还有的含冤而死。

    乱世注定是郭子仪、高适们的舞台。大厦将倾,生灵倒悬,唯有这些将星才能力挽狂澜,匡扶社稷于危难之间。

    此时的诗人才子们,纷纷被战乱的洪流裹挟:

    李白投靠永王李璘,犯了谋逆之罪;

    杜甫被安史叛军俘虏,侥幸逃脱;

    同样被俘的王维被安禄山带到范阳,接受了伪职,成为一生的污点……

    而高适却迎来了自己的机会。

    他与哥舒翰镇守潼关,全军覆没,也面临被叛军俘虏的风险,却凭借一身武艺杀出重围。那个在盛世沦为舞台表演的杀人技,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他目睹了长安陷入一片火海,目睹了黄鹤楼沦为一片废墟,目睹了流离失所的黎民百姓,目睹了战场上的白骨累累……

    那些在太平盛世纵情声色、放荡不羁的文人骚客们,或许想象不到大唐会有这么一天。

    但高适肯定想到了,他早就写下那句“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唐,已经烂到根子了。

    大唐为文人墨客们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文人墨客们用自己才华装点大唐。

    筵席散后,杯盘狼藉,高适则是那个留下来收拾残局的人。

    此时的影片,更像是一部《高适传》。

    李白还是幸运的,至少他的大半人生都在盛世度过。比他年纪更小的杜甫,只能在乱世中苟延残喘,写下那句著名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高适的后半生,则在戎马中度过,平永王、救睢阳、战吐蕃。从一个小小的掌书记,晋升为西川节度使,也是大唐诗人中功名最盛的一位。

    《旧唐书》评价:“君子以为义而知变,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高)适而已。”

    功名利禄如过眼云烟,自然不如诗仙的文章璀璨,但平息战乱,解救万民的功绩,同样值得世人赞叹。

    影片有两段高潮,一段是李白的《将进酒》,用如梦似幻的奇观场景,呈现了诗句的华丽洒脱;另一段则是高适的大破吐蕃军,用恢弘壮阔的场面调度,勾勒出战场的热血与激情。

    这两段分别代表了两位主角的人生轨迹,一文一武,相衬相映,出世入世,相得益彰。

    看完整部影片,感觉这168分钟一点也不长。那么多才华横溢、青史留名的人物,浓缩到168分钟里,可能只剩三言两语,或者一个背影。相比历史的长河,他们就像转瞬即逝的流星。

    但幸好还有诗歌,寥寥数语,足以概括他们的一生。

     6 ) 如果大唐是一首诗的话,那当为史诗!

    院线看完了2023《长安三万里》追光动画出品的“十年之作/十周年”电影。

    『观影时间·点映』:2023年7月2日 周日

    『正式时间·上映』:2023年7月8日 周六

    ———————

    ↓【故事概括】↓

    安史之乱爆发后数年,吐蕃大军攻打西南。大唐节度使『高适』交战不利,长安岌岌可危。困守孤城的『高适』向监军太监回忆起自己与『李白』的往事,从相识到暮年...借由两位的来往历程穿针引线的勾勒出大唐的巅峰与衰败的历史变迁.... (后人将会从高适的视角感受到他眼中的李白和当时的唐朝时政+个人命运+由盛转衰的中华文脉诗篇)

    ·电影项目等级很高,是国家级1号重点项目(通俗讲是“主旋律”项目)

    ·时长破了国内动画电影记录:共168分钟/3小时。

    中国影视作品中少有将【中华文学名人/诗人】作为主人公切入视角讲述历史传记的案例,整3小时平铺叙事娓娓道来,也有一种编年记录的味道。以2条时间线交叉叙事:1是高适李白的友谊历程,2是老年高适驻守边塞将欲迎战吐蕃叛军。说点俗套的评价:“至少在整体来看这确实是个优秀的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作品”

    【出现的历史人物】:李白、高适、杜甫、王昌龄、玉真公主、哥舒翰、安禄山、郭子仪、吴指南、孟浩然、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岑参、李邕、丹丘生、李龟年(等等。记录有缺失定有错误请见谅)

    一部需要一定历史知识基础门槛的片,正好应了这些话:【懂的越多看的越爽】+【文科生狂喜】+【语文老师钱包会掏空】

    相反,我这个学渣纯以影迷视角感受此片的魅力了,再加上我本人对“东方意境/诗境”的美学对我有着强烈的吸引力,此片必然戳我。

    当然!我也要声明:【我的影评不专业!纯瞎评别以我所言为参考,我的文学修养也只有10分。这次影评也十分不满意!因为可评的点很多很多,但我的认知量和能力非常不足。】

    同时也引用一位UP主(@脑袋扣扣的汪)对其的一句话来表达我对此片的认知感↓

    『中国文化确实是世界的瑰宝,但其实你我都一知半解罢了』

    ·一些影院开播此片前的贴片预告竟是《白蛇3:浮生》!没错,追光你没忘记你家经典IP的续作。小白的猛/萌的一回眸~美坏我了!

    ·大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既然是安史之乱,其中又涉及大唐如此之多的_诗人,所以我的谐音癌症又发作了!诗=尸。诗人=死人。大唐已死,但诗在,大唐就在,长安就在,我们的诗人都在,在中华后人的心中...

    「中国人的壮美宇宙其实都蕴藏在诗歌中……」

    ——————

    ↓【视听】↓

    ·日本动漫番剧中,时不时爱将一些精致插画穿插在剧情中,那追光这次就爱将天朝『山水画』穿插在其中,本片的此操作很多,观赏性极佳!这要换在真人版演绎中插入山水画就尴尬了,所以动画形式反而更契合古画。

    ·黑色汉字变化成黑色蝌蚪浮游 + 汉字转变水墨幻化成壮美的山水画~ 这2个视觉镜头张力唯美~特别戳我。

    ·冷兵器切磋+战争战斗相关的这些动作设计虽不算太多,但每一场看的都畅快淋漓铿锵有力!打斗音效也戳耳!

    ·全片时不时的都会脱口而出“千古名句/诗句”,这种引用做法贯穿全程的感觉如同“迪士尼”的片子以歌曲贯穿全篇一样来的震撼!一样的观赏感极佳!但只独属中国的意境感。并且在本片能看到一些耳熟能详的诗歌的诞生过程,从中会对这些诗的具象化情感感触更有信服感(艺术创作就是这样,我们后人不可能真正知道古人事迹的真相,但我们能通过艺术形式窥探真相的轮廓就足够了)

    ·《将进酒》是全片最封神的一段名场面——“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同诗友们嗑酒致幻踏水驾鹤升天~~吟着诗~绝美奇观扑面而来,那是什么,那是中国仙境的层层涟漪。

    虽是昙花一现的梦幻诗仙段落,但短短的神游瞬间将国人脑海中沉睡已久的“浪漫基因”抽出来一丝丝彩色水波,便再放了回去。

    有个镜头构图和《深海》好像(见图 ),不愧都是“梦游仙境”的同款奇观哇,共有相通感。

    ——————

    ↓【个人喜爱的一些话】↓

    ·李白对高适说:“你心中的一团锦绣终有脱口而出的一日!”——“你心中的锦绣终于开口了。”

    这句话也可以是李白对我们普通人说的,因为这个“锦绣”可代表“美好的灵感”

    ·“今日不见,天上见”

    ·“人生憾事多吗?”

    ·高适一直以来都有口吃习惯,后来不口吃了,但...咳嗽了(老了)

    当然还有很多话和诗词都很爱,但我不是AI总会失忆的。

    ·片尾运用了卷轴画+念诗的表现手法为这部电影画上了浓墨重彩的句号。那一个个汉字绵延不绝的组成了大唐之诗、长安之诗。

    ·“我们的人生能有几个知己...”

    ——————

    ↓【点对点】↓

    ·不愧“主旋律”该出血的地方一点点血都没,有个别镜头能很明显的看出。

    ·高适李白的友谊“相扑”的运动爱好不知有没有历史依据?但这哲学♂基情感是有了,铜仁钕嗑不嗑说不好。当然啦!戏剧性设计上,相扑的主题是“骗过敌手”对应了——高适应用在军事战术如何骗过吐蕃打赢战役。

    ·小杜甫很可爱!声音还是女生CV配音的噢(刘校妤)

    ·玉真公主的建模在正片中观感很美啊!很多人看海报都误以为她是杨玉环,别搞错了。

    ·最惊艳的女角色是一位与李白有小交识的【歌姬】李白称她为“国色天香”还真国色天香!她的镜头虽短但每一秒都惊艳迷人,肤浅的我等资源出了会剪辑她的个人向()

    ·在扬州的瘦西湖桥那段,有位新面孔出镜:扬州奇女子,和李白是好友,女扮男装、叫“裴十二”似乎没有历史原型?裴家剑法了得!在桥上和高家枪法切磋拼刀,赢了高适。然后还念了一首诗~(我没记下来后悔死)正因她念诗这举动狠狠的满足了我观影的小小隐藏目的,那就是我特别想听听女性念诗,所以她算是女诗人吗?说回来,留名千古的诗人都是男性,所以我才隐性的渴望听到女诗人的声音,总之这次渴望得到了满足。

    而且更妙的是给裴十二配音的CV名字叫『李诗萌』~自带“诗”字还带“萌萌”属性,这么多戳我的元素组合在一起能把我搞死。

    ·本片也有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故居的短暂展示,不愧对得起人间仙境!

    ·好像有段镜头是在黄鹤楼中,布局和场面特别既视感《妖猫传 2017》的酒池名场面,李白同妖猫传版的自己一样醉酒洒脱,这次是在空中长板摇曳身躯弹琵琶,我看着看着生怕突然冒出杨贵妃的那句名台词:“李白,大唐有你才真的了不起!”

    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李白想象,追光塑造的李白在外形上肯定不会让所有人满意,但在精神刻画上,我相信这位李白还原出了原型李白的大部分人格魅力。

    ·要按【MBTI人格】来鉴定的话,莫非李白是E人高适是I人?

    那位“诗佛王维”呢,绝对就是社恐诗人了,是的在片中他的镜头要不是文雅的弹琴要不就是在社交场合中尴尬离场,沉默寡言的一枚小哥哥...既然说他是“诗佛”那他的脸模确实非常佛像的设计,整个人也高挑清秀,有点格格不入其他诗人的画风...

    ——————

    ↓【我的诗货】↓

    虽然我读完了九年义务教育,但我很负责任的说,文科理科我都学渣,语文上我除了作文,其他方面都拿不了高分,但这也不能说明我语文有什么造诣;只不过单纯不讨厌语文罢了。

    所以关于【诗】这个文学体裁,我也没啥兴趣,就像我最不擅长的【文言文】一样不太感冒;

    我真正对【诗歌】感兴趣是在2023年初,当时因为 ██喜爱诗,我也被传染了;正巧感兴趣的那会也渡过了3月21日的【世界诗歌日】,但真正让我对诗有不可抗拒的“麦高芬”是4月1日上映的《宇宙探索编辑部》国产民间科幻片,虽然套着科幻的皮,其骨肉却是沉载着现代诗的载体——“宇宙之诗”。是一部特别戳我的影视作品,其中“孙一通”的现代诗太有感觉!顺便孙一通家乡就在四川,很多古代诗人也来自四川...

    “古今的诗都来自天上”

    甚至片中的“那日苏”就是个酒鬼,喝睡之前说过这句名台词:“喝酒是最好的交通工具,想去哪就去哪!咻咻咻!”

    是啊~【唐代醉八仙】就是以酒作诗的经典代表。

    醉酒、写诗、做梦,这三者冥冥之中都是同一根绳上的蚂蚱。

    紧接着...4月11日我所在的杭州,中国美院的美术馆办了一个山水画展:「宋韵今辉」此展汇聚了很多宋画真迹。我从中的观赏体验为我增添了更多的“诗画感觉”。虽我不懂诗画内在和背后的东西,但在意境上已经牢牢的抓住了我、感染了我。

    关于诗和我的关系,我不想多说,其实也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含义;我的目的没有虚荣心,只有欣赏心。

    引用《宇宙探索编辑部》中的一句台词:“诗歌是人类情感沟通的工具。”

    在我的理解中,我认为『诗歌是用来抚慰我们灵魂』的存在,而李白的诗歌则是抚慰了逝去的大唐灵魂....

    (新发现):

    1:【748年07月08日】——历史上的今日,唐玄宗赐安禄山铁卷

    ·《长安三万里》于今天上映还挺巧妙的

    2:【756年07月09日】——历史上的今日,灵宝西原之战。哥舒翰大败被俘。

    3:【649年07月10日】——历史上的今日,唐太宗逝世。

    4:【756年07月15日】——历史上的今日,马嵬驿之变。唐玄宗杀杨国忠,杨贵妃自缢于佛堂

     7 ) 这样的电影,前所未见

    这是一部几乎找不到参照物的电影,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动画还是真人。

    168分钟的时长,让它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片长之首,也预示着它和其他动画电影拥有截然不同的气质。

    电影从高适的视角讲述了高适和李白的一生,勾勒出盛世文人群像,也展现了一个朝代的兴衰,是真正的史诗片。故事以两条线分别讲述,一条现在时,以一场战争为线,一条过去时,以高适和李白的交往为线。两条线一文一武,到影片最后凝为一点,爆发出巨大的情感力量。 电影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和语文课本不同、且更接近真实的李白。课本上有意无意隐藏的“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的李白,在片中完全展现。李白用酒精麻痹自己,用大笑麻痹他人,用狂放的诗篇掩盖不得志的郁闷,给世人留下一个洒脱的形象。

    片名中的长安,指的是所有人向往的理想之地,三万里指的是人们追求理想的过程。高适和李白,为自己的理想各自上下求索,最后成就了截然不同的人生,一个大器晚成,一个始终不得志。两个人都把写诗作为自己走上仕途的敲门砖,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千年以后人们在意的不是他们当了多大的官,而是他们所创作的诗。在这一点上,两个人又殊途同归。也许在李白的眼中,自己一生都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是一个失败者。但当千年之后,银幕外的观众无一不被他的诗鼓舞过,就连四五岁的小孩都能背上几句他的诗。

    黄鹤楼在战中被毁,影片最后高适说,只要那些关于黄鹤楼的诗在,黄鹤楼就在,只要诗在,长安就在。这里的长安,指的是一个国家的根基。可以说,高适从军事的层面上保卫了长安,而李白则从文化层面上保卫了长安。

    很多人看这部电影时都会潸然泪下,但它又不同于常见的催泪片,它的催泪之处往往并不外显,而是暗流涌动,需要观者有一些联想或敏锐的感知,才能引爆那颗深水炸弹。比如,片中呈现了一个活泼好动的童年杜甫,当我们联想到他后来的忧郁愁苦,巨大的反差让人心酸。关于李白也是如此,当你知道了他一生的遭遇后,你再看他年轻时的豪言壮语和爽朗大笑时,也会增添几分感伤。

    《长安三万里》笔触细腻又气势恢宏,视听方面也极尽中国古典韵味。它不仅仅是中国动画电影的一块里程碑,也为真人电影弥补了一个题材的空白。

     短评

    终于懂了“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之情”不是简单的一个答案

    5分钟前
    • 单身就很快乐啊
    • 力荐

    希望所有父母都能知道 不是动画片就适合小孩子看 尤其是三个小时的动画

    8分钟前
    • 姜涩琪开得胜
    • 推荐

    诗在,书在,长安就在,只要我们一直阅读,一直流传,文脉在文化也就一直会存在,虽然剧情有些流水账,但最后拔高做得相当的戳心。高适和李白的每一次就此作别,以及三次相扑,都是两人命运的转折点,也是友情的转折点。相比起此前华丽的特效,反而觉得这次平实了很多,最惊艳的是《将进酒》。一直觉得历史片的意义就在于,能让那些教科书上的字,不再是“全文背诵”的命令,而是将盛世和乱世中怀才不遇的血与泪拍出来;能让教科书上历史人物的那些黑白画像,不再只是上课时无聊打发时间涂涂画画的表情包插图,而是拍出鲜活的浪漫的,跨越再漫长的时间也能让我们共感的,成仙前的那个人。

    10分钟前
    • Xaviera
    • 推荐

    难看的要命,混乱的叙事系统,时而像重温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的青春期噩梦,时而像身处商务饭局被迫忍受中年男酒足饭饱后的吹捧说教,中间还穿插着黑皮体育土狗Vs文艺浪荡奶狗的擦边同人文,人物单一的性格面向被翻来覆去划重点,构成空洞的宏大叙事,令人呵欠连天坐立难安。

    15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很差

    总体观感不错,8/10。高家枪法,只为上阵杀敌!长安三万里更像是高适个人传记,其青年中年老年的人生轨迹特别完整。虽然影片是以高适的视角,带来了盛唐诗人群像,但其实很多角色发挥空间有限。全片重点描绘的就是高适自己,感觉片方非常重视这个角色,反而李白的戏没那么精彩。168分钟,前两个小时比较平淡,高潮来的太晚也太短,高适这个人物塑造是最完整,最真实的,特别喜欢。片中融入的很多唐诗设计也不错,看得出片方下了很多功夫。将进酒那个段落以及高适战场部分非常震撼。

    17分钟前
    • 轻屿繁尘
    • 推荐

    这次应该不会有人再说追光剧本不行了吧 独属于中国人的历史浪漫 这就是中国动画的新史诗

    21分钟前
    • 北纬诗人
    • 力荐

    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写作文,就多引用名人名言,电影把这一得分技巧体现的淋漓尽致。

    23分钟前
    • Fahrenheit451
    • 还行

    看了点映。长安三万里这一名字虽豪迈,却大篇幅都是讲述诗人们的怀才不遇,王朝的危亡衰落。希望家长谨慎带孩子来,六七岁的孩子还是很难懂得影片的历史背景与精神内涵。影片可能对大部分普通人稍显乏味,很多成年观众都玩起了手机,大家谨慎观看。影厅内孩子朗诵诗篇的声音让我有些感动,希望这部影片能为他们埋下中国文化与诗词的种子吧!大中华便是我们的长安,诗词与中华文化便是华人一生的三万里长路。

    24分钟前
    • Cealar
    • 推荐

    高适的形象塑造的非常稳,半生不顺不自弃,掌权得势不欺人,处置站错队的老友忠义两全,在权利斗争的漩涡全身而退,追光这次用心写剧本了(但他家可以做的更好,光膀子摔跤一次就够够的了,究竟是谁想看两个小老头端着啤酒肚玩相扑?全员小短腿怎么回事?

    25分钟前
    • 瑾朵朵
    • 力荐

    哥舒翰,未降。

    29分钟前
    • lemoncookie
    • 力荐

    那些年少时囫囵吞下的词句,却在某时某刻击中了你。

    32分钟前
    • 苍月落西林
    • 推荐

    高适像李白放在老家的糟糠妻。

    33分钟前
    • 莫非雨
    • 还行

    不适合12岁以下类人观看,理由如下:1想象力丰富,墓前祭酒,指酒为尿;几人喝醉躺在地上,说人死了;李白大笑时大喊“跟疯子一样”。2热心,帮电影人物对诗、跟作者本人抢着背诗。3勤劳,随机挑选幸运观众提供背部按摩服务。4专注不足但精力旺盛,电影时长过长,注意力被榨干,于是后半截开始聊天、跑来跑去、玩游戏、大喊大叫。5不吝夸赞,每到炫酷镜头就是“好6啊”、“牛b”。以下为影评:略流水账,后半段比前半段好看,画面可以。几处伏笔收的不错,人物塑造有。李白为谪仙人,高适为世间人。再多虚华在高适眼里始终是浮光掠影,然其被世事压制半生却不曾任命运裹挟,终大器晚成。以下为吐槽:人腿那么短,为啥马腿也那么短?!抢舞姬那段不适,把人当个物件。入赘把你委屈的,利用老婆求功名,你好清高好主贵?

    38分钟前
    • Blue
    • 还行

    全片最点醒我的一句话是高适对李白投靠永王的那句评价:“人生暮年,急中出错。”

    42分钟前
    • Wukong
    • 力荐

    国漫早该作这一曲绚烂诗篇,且《将进酒》一节,就满足了我对盛唐“浪漫主义”的全部幻想。

    43分钟前
    • 壹安²
    • 力荐

    讲高适,讲李白,讲壮志难酬,讲家国情怀,更讲大唐陨落。(i人和e人数十年的友谊真的很好磕)

    45分钟前
    • 自来卷momo
    • 力荐

    国内的动画电影一直在探索自己的风格,这几年已经在中国风的传统美学上做出了中国特色,而《长安三万里》不仅在美学方面做了突破,剧本风格方面也开辟出一种不一样的中国叙事。它的叙事像是展开了一条长长的历史画卷,用传统故事片的方式,不疾不徐地娓娓道来。不搞那些乱七八糟的类型片段子,就是专注于讲一个故事。故事主线是高适和李白长达一生的友情,以他俩为圆心,辐射出一众同一时期的文人墨客,勾出了大唐盛世的另一番景象。大唐盛世背后这一群报国无门、郁郁不得志的年轻人,用两个半小时道尽人世沧桑人情冷暖。安史之乱之后,乱世带来了报国和晋升的机会,却也让这一代人中的大多数都葬送了性命。长安三万里,竟然是这样的长安!

    50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若凡人大多有一个文人梦,那文人皆有一个大唐梦,大唐梦须得发生在长安。谁不想琴棋书画诗酒花,意气风发疾仰头策马。终于有一部动画电影,带你我回去这一段独属国人的惊艳而厚重的风流印记。它将浪漫主义渲染达了极致,将人生寄望抒发到了巅峰,将笑泪哀愁诠释进了心肠,也将抱负情怀展现出了深邃。快意少年终换白头,多少知己生老死别,那些熠熠发光的名字:高适、李白以及杜甫、王维们,永恒留于皎皎星河之中,便是值得。今人望见古时月,古意幽幽照今人。电影有一种乐观豁达的况味,那便是即使人生如朝露转瞬即逝,即使人生艰难坎坷憾事处处,即使回忆一生无法做到落棋无悔,却仍落拓笑看凡躯老去,一路追寻心中信念且理想不灭。这大概是它想传递给今时你我的一种活法力量。

    55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我们都是高适,天资平庸,相貌一般,无过人之才,学习也努力但成效不大,在人群里永远是默默无闻的角色,我们都爱李白,他们是天才,毫不费力就让我们无法企及,衣袖轻拂便风华绝代,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我们只能轻叹一声,收起艳羡之心,压住青云之志,清修于梁园,静等内心锦绣喷薄而出的那一刻。我觉得这个电影主角不是李白,不是三万里长安,而是高适,一个天资最平庸的人做到了诗人最高的功业,但却普通人能达到之处,而李白、杜甫、王维,他们是耀眼的星辰,让我们赞叹宇宙的广阔无穷。

    57分钟前
    • 落雪候鸟
    • 力荐

    片子很长,长到将近三个小时,长到身边有小朋友已经坐不住了,片子很短,短到王维张旭李龟年也只能匆匆一瞥,短到装不下李白高适以及盛唐灿烂的几十年,前半场鲜衣怒马少年郎与烈火烹油极尽繁华的盛唐,后半场前途困窘的中年人和高楼倾覆满目疮痍的河山,将进酒把片子推上的貌似是高潮,更是无限悲凉,好在悲凉后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小时前
    • momo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