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剧情片 野小子们

    野小子们

    评分:
    0.0很差

    分类:剧情片法国2017

    主演:保利娜·洛里拉德,维玛拉·庞斯,戴安·罗赛尔,安纳尔·斯诺克,玛蒂尔德·瓦尔尼耶,萨姆·卢维克,埃琳娜·勒文松,娜塔莉·理查德,萝拉·克雷顿 

    导演:贝特朗·芒蒂格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中字

      夜走鬼城

    • 正片

      PLAY! 输赢怎样都行

    • 正片

      福山雅治LIVE电影 言灵之幸夏

    • 正片

      幕后英雄

    • 更新HD

      春の画

    • 更新HD

      冰的融化

    • 更新HD

      沉睡烈犬

    • 更新HD

      末路迷途

     剧照

    野小子们 剧照 NO.1野小子们 剧照 NO.2野小子们 剧照 NO.3野小子们 剧照 NO.4野小子们 剧照 NO.5野小子们 剧照 NO.6野小子们 剧照 NO.16野小子们 剧照 NO.17野小子们 剧照 NO.18野小子们 剧照 NO.19野小子们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法国《电影手册》2018年度期待榜单重点推荐影片之一,影片采用16mm胶片拍摄,具有极致的迷幻色彩,影像超级大胆,故事讲述5个热爱艺术的“野小子”的罪恶之行,让人想到库布里克的《发条橙》,而这5位“野小子”则正由5位女演员“扮演”,涉及到了不少情色元素,探讨了性别结构。

     长篇影评

     1 ) 导演的灵感来源【转】

    看到有长评对影片的“低劣”进行鞭笞,不由难受,但也不愿争论。转一篇导演拍此片的灵感来源,可能让看了不明就里的伙伴多一点对影片的理解吧……

    标题:Bertrand Mandico's Inspirations for "The Wild Boys"

    链接//mubi.com/notebook/posts/bertrand-mandico-s-inspirations-for-the-wild-boys?dt_dapp=1

    From Kenneth Anger and “Lord of the Flies” to Terence Stamp and David Bowie, an annotated list of inspirations for Mandico’s debut.

    14 SEP 2018

    Bertrand Mandico's The Wild Boys (2017), which is receiving an exclusive global online premiere on MUBI, is showing September 14 – October 14, 2018 as a Special Discovery.

    French director Bertrand Mandico shared with us the films he thought about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making his feature debut, The Wild Boys:

    ISLANDS

    The Saga of Anatahan

    Matango: Attack of the Mushroom People (Ishiro Honda, 1963): The island and its fauna and flora, the mushroom-men, the sinking. A sublime film.

    Lord Jim (Richard Brooks, 1965): The tempest sequence in the opening and the cowardice of Lord Jim—an amazing film.

    A High Wind in Jamaica (Alexander Mackendrick, 1965): For the confusion of the captain played by Antony Quinn, the phlegm of James Coburn and the beauty of his young crew.

    The Sailor Who Fell from Grace with the Sea (Lewis John Carlino, 1976): For the erotic figure of the Captain (Kris Kristofferson) and its clique of violent boys.

    Remorques (Jean Grémillon, 1941): A romantic and captivating film with sequences on the boat that were inspiring.

    Horrors of Malformed Men (Teruo Ishii, 1969): Teruo Ishii is a filmmaker who troubles me and provokes me. By adapting Edogawa Rampo, he brings us into an organic and grotesque islander fantasy.

    Apocalypse Now (Francis Ford Coppola, 1979): For the baroque trip in the jungle.

    Sorcerer (William Friedkin, 1977): For the Gothic trip in the jungle.

    Profound Desire of the Gods (Shohei Imamura, 1968): The masterpiece of Imamura, an esoteric and environmental fresco on an island. Old beliefs, cruelty, and modernity are confronted in a cloudy eroticism.

    Burden of Dreams (Les Blank, 1982): In this making-of, the insane figure of Kinski in the jungle is even more worrying than Herzog. Shot with determination.

    The Young Ones (Luis Buñuel, 1960): The only American film from Buñuel, the desire and the island.

    Hell in the Pacific (John Boorman, 1968): The island again and again, but here the desire becomes an absurd fight.

    Zombie (Lucio Fulci, 1979): For the surrealistic underwater scene, a shark bitten by a zombie, the blood and the lagoon.

    Lord of the Flies (Peter Brook, 1963): Perfect adaptation, a matrix film for The Wild Boys.

    The Saga of Anatahan (Josef von Sternberg, 1953): An islander film shot in studio, a lot of desire again, a queen and her hive.

    Water Wrackets (Peter Greenaway, 1975): Shooting the water.

    Young Aphrodites (Nikos Koundouros, 1963): Scenes on the beach, of youth, lost paradise.

    EROTICISM

    Querelle

    The Beast (Walerian Borowczyk, 1975): Opening sequence with horses, the sex geyser of the beast.

    Mandara (Akio Jissoji, 1971): A director that I love, wrongly forgotten. The scenes with the woman attacked on the beach are as violent, unbearable, modest as they are sublime.

    Querelle (Rainer Werner Fassbinder 1982): Fassbinder and Genet meet again for a sexual and colorful film. There is a mention of Querelle in The Wild Boys.

    Asparagus (Suzan Pitt, 1979): The flora sexualized.

    Shivers (David Cronenberg, 1975): Cronenberg's film most influenced by Ballard/Burroughs. The virus doesn't turn you into a monster but into a pleasure-seeker.

    Onibaba (Kaneto Shindo, 1964): The mask, the erotism and the tall grass.

    STYLE

    Fantastic Planet

    Confessions of an Opium Eater (Albert Zugsmith, 1962): For the sequence of the captain (Vincent Price) under Opium… Sublime superimpositions.

    Island of Lost Souls (Erle C. Kenton, 1932): Charles Laughton is already thinking of The Night of the Hunter when he plays Moreau in its white costume which contrast strongly with the studio's tropical night.

    Mishima: A Life in Four Chapters (Paul Schrader, 1985):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ilm with its rupture of style which paradoxically forms a coherent style.

    Fantastic Planet (René Laloux, 1973): For the sublime and free imagery.

    Naked Pursuit (Toshio Okuwaki, 1969): A film that reminds me of the minimalist and radical apparatus Koji Wakamatsu. Here, a woman is followed by a man onto a beach of black sand, where from time to time the color erupts.

    The Sea Wolf (Michael Curtiz, 1941): For its boat in a studio and its permanent fog.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Max Reinhardt/William Dieterle, 1935): The usage of the star filter, the magical double exposure. The apparition of Kenneth Anger as a kid (at least that's what he says).

    Hercules in the Haunted World (Mario Bava, 1961): The studio and its unrealistic colors pushed to the extreme, the organic caves and ultra props.

    The Fog (John Carpenter, 1980): Bright eyes in the fog.

    The Mad Masters (Jean Rouch, 1955): Its trances, as beautiful as they are worrying, influence the abandoning scenes in The Wild Boys.

    Lola Montes (Max Ophüls, 1955): The inserted story in the memories, the masked groom, the dancing camera.

    The Elephant Man (David Lynch, 1980): Absolute Black & White.

    The Strange Vice of Mrs. Wardh (Sergio Martino, 1971): For the wonderful music of Nora Orlandi, the only woman who was making music in Italy. I use this original soundtrack in my film.

    Macbeth (Roman Polanski, 1971): The incredible scenes of witches in what is, for me, the most beautiful adaptation of Macbeth in cinema.

    Treasure Island (Raúl Ruiz, 1985): Visual inventions, surrealism, and absolute freedom.

    MEN AND WOMEN

    Billy Budd

    Space Pirate Captain Harlock (Rintaro, 1978): A romantic animation series which I was fascinated by as a kid, particularly the figure of the sylvidres: Femmes fatales from space. Seeing them die in the episodes was heartbreaking for me.

    Fighting Elegy (Seijun Suzuki, 1966): The Japanese uniform, the teenaged young boys, violent and clumsy.

    Noroît (Jacques Rivette, 1976): Rivette and his female characters who plays pirates, free team and esoteric. It's a director whose freedom and love for his actresses inspires me.

    Rumble Fish / The Outsiders (Francis Ford Coppola, 1983/83): Two brothers, films of romantic groups of men.

    Billy Bud (Peter Ustinov, 1962): Terence Stamp, the angel-sailor.

    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 (Nagisa Oshima, 1983): David Bowie, the angel in uniform.

    The Night Porter (Liliana Cavani, 1974): I don't like that film, but I like Bogarde and Rampling. And the troubling clothes and objectively beautiful Rampling: suspenders and cap.

    The End of August at Hotel Ozone (Jean Schmidt, 1967): Group of girls in nature and survival…

    TOTAL INSPIRATION

    Scorpio Rising

    Zero for Conduct / L’Atalante (Jean Vigo, 1933/34): The biggest director of desire, the pillow fight in Zero for Conduct, Père Jules and the crew in L’Atalante, the underwater scenes… All the shots are haunting me and inspire me.

    Shadows of Forgotten Ancestors (Sergei Parajanov, 1964): Because like Vigo's films, it's a film which never stop nourishing me.

    A Clockwork Orange (Stanley Kubrick, 1971): I've seen it again and again to embrace it and also get away from it.

    Un chant d’amour (Jean Genet, 1950): The most beautiful French film.

    Kenneth Anger: All his films

    The Blood of a Poet (Jean Cocteau, 1932): Cocteau forever.

     2 ) 好棒

    真心觉得不错 好喜欢这种情节冒险有挑战性的剧真的很有创意 剧本写的真的很好很不错 还有导演也很棒很会挑选演员和后期的敬业的工作人员 投入力度也很好很用心 外国电影本来硬东西就很好 再加上演员很加分 我很喜欢 不尴尬 不水 很敬业 我很喜欢那个女的女一号的配音 真的很勾人 很有磁性 散发着女性的魅力 当然演技也很好 很喜欢 推荐大家去看看吧!

     3 ) 反常浪涛中的精神过程神话——幻想一个瑰丽芜杂的性别之岛

    美术风格好坎普(尤爱呼应当代艺术家作品的钻石骷髅),像一则海洋历险形式的精神寓言(在性别浪涛中探索),身体器官的潮汐变化成为表意的符号。

    记几个印象:一开头船长带来的“男孩”对于他们蛮力的耻笑(铺垫);更高强权(captain)的绳子永远扣在我们脖子上,不会因为自己是男的就享有豁免;一群矮小的侏儒男孩,行走在肮脏巨人女孩(牡蛎岛、人类本源意识中的女性成分)的躯体上;《礼拜五与太平洋上的灵薄狱》中的希望岛小谿谷,岛——芜杂的性别意识流动、交织之地——一切只是想法。

    关于两个角色

    博士:“鲁滨孙”悖论,小岛上的自然性别为女,当试图以量化的文明世界标准规制岛屿的教授→渐渐失去自己的性别特征(或她是一个中性符号,但她之前对船长隐约表露了相关的遗憾),她说女权社会会消解战争与灾难,但当女性成为了文明建构者(权力机器)的操纵者,这是否又卷入这个悖论。

    唐吉:游弋的酷儿, ta从一开始便是团体中的怀疑者,有ta阅读莎士比亚的镜头,牡蛎岛上ta羡慕女性器官却无法做到彻底转变——混乱瑰丽漩涡中向前挣扎奔跑的镜头)。以及“如果他无法变成女人”,唐吉说“我就变成captain。”这似乎既可以视作一句宣言,又预示着下一个暴君?(此处不是很理解。)如果将牡蛎岛视作幻想中的女性之岛(海德格尔“大地”),这是否代表着生命政治的实现。

    观影过程中时不时感受到一种甚至算昂扬的战斗性与友爱。拥有女性器官后Ta们欣喜拥抱。子宫、阴道蕴藏着丰饶的宝物——曾经的“混小子”举枪威胁博士,博士表情很从容甚至算得上包容(带一点不屑),“子弹还在我肚子里,你想要吗?”

     4 ) 男子气概消亡史

      看《电影手册》推荐的电影要做好两种思想准备,要么令人昏昏欲睡,要么是匪夷所思的神作。本片属后者。

      一群桀骜不驯的野小子,经过一段风雨旅程来到一个温柔乡小岛,纷纷阳具脱落变成了女孩。这样的情节是怎么想像出来的呢?它到底是在隐喻什么呢?还是仅仅是后现代主义恶作剧?

      看完全片我首先想到的都和电影无关。脑子里萦绕的反而是蔡徐坤、口红哥这些小鲜肉的形象。记得第一次被裴裴小姐安利蔡徐坤时,我不禁哑然失笑:像我这样一个看着阿兰·德龙、高仓健、姜文长大的所谓‘’直男“,你说你给我推荐一个毫无男子气的小孩儿有什么意义呢。审美固化不是一天完成的。但这就是时代吧。电影把传统男性气质的代表人设为一个老船长是很恰当的。所谓的”直男气质“:性格坚韧、皮肤粗糙、不修边幅、满嘴脏话......一定是和特定时代的特定职业有关吧。船长、牛仔、货车司机、建筑工人、赌场保镖诸如此类,在现在的影像作品中这样的形象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公司白领、健身教练、美食专家、脱口秀主持人。对对,还有跑男们。生活方式的转型,也必然带来男子气质的改变吧。中性化之风其实是从麦克·杰克逊、木村拓哉那一代就开始的,不过那时可能还只是发达国家的专利,而现在,就算最有硬汉气质的小生,也带着几分斯文和秀美。比如彭于晏。

      对于我,这是一部标准的艺术电影。肉体的变性在现实中当然没这么容易,但传统男性气概的消亡,恐怕已是不争之实。我不觉得这是一部需要精心揣测其隐喻内涵的象征主义电影。艺术家对时代有着异乎常人的敏感,在表达上天马行空,自说自话,奇特的想像叫人目瞪口呆。但又眼光犀利,表达准确,暗合世象人心。看过《玛·鲁特》、《皮囊之下》、《湖畔陌生人》那样的电影,对《电影手册》的口味,有时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你要自认是个文艺青年,千万别错过呀。

     5 ) 大胆的美学风格与狂野的性别意识

    法国《电影手册》今年十佳电影的第一名竟然是一部导演处女作!这个意外的选择带有破格提拔的意味,似乎还预示着法国电影革命性创新浪潮的到来。这位名不经传的导演贝特朗·芒蒂格(Bertrand Mandico)在美学风格上的大胆尝试与性别意识上的狂野挑战无疑令这部处女作走上了一举成名的捷径。影片让观众恍然联想到不少经典电影的场景片段(发条橙、蝇王、雾港水手,以及布努埃尔、科波拉、大卫林奇等导演的作品),导演在致敬手法里营造出罕见的早期默片质感,更透过简陋粗糙的美术布景与复古诡秘的电子乐流露出瑰丽梦幻的氛围。这一点似乎比他的好伙伴扬·冈扎乐兹的 《刺心》做得更为彻底,如果说《刺心》是通过类型片元素复原80年代的环境气氛的话,那么这部作品的时空感却叫人感觉陌生,难以想象出影片所处的时代背景。这种抽离熟悉时代背景的手法令影片具有强烈而诱惑的新鲜感。 导演选用女演员反串扮演男性角色的手法有点让我大开眼界,相当契合与影片的主题表达。野蛮暴力的男孩子接受惩罚,流落到荒岛上吸取雌性激素,逐渐变性为女孩子,身上的暴力因素逐渐褪去。虽然这种性别意识的转变简单粗暴大开脑洞,却意外地引发了不少有趣的思考:究竟是什么引发暴力行为?雄性消失后暴力也会随之消失吗?还有一个雌雄同体的小孩表面上看没有完成变性,却意外地具有更突出的生存优势,这是否在暗示着男性也好女性也罢,都无法真正给世界带来和平,只有雌雄同体的性别才能统领未来?

     6 ) 怎样的艺术才叫艺术

    看了海报,被用色,画面人物眼神所吸引,决定看本片。

    开头很诡异一个满身伤和污泥的不知是男还是女的这么一个人,走啊走,看到一瓶液体喝了,然后又莫名其妙的用头撞岩石,接着一群海盗水手模样猥琐的大叔,把这么一个人脱到一边,扒掉裤裤,呀!居然连小裤裤都不穿!呃,男的?重点部位居然是用乳胶做的假的,好吧这才明白,全片所谓的野小子们全是女的演的。镜头拉近,猥琐的大叔们翻过这个【小子】的身子,大屁股暴露在面前,一群人很兴奋,趴在【小子】身后的,一旁上下其手的……(呃……艺术?批判?反讽?奇幻?不懂!)

    一个很生硬无趣的旁白出现,问了一堆问题,介绍了一堆。画面出现几个面具【小子】,他们轮了一个女人,还疯狂的掏出小鸟快速的撸邦邦,然后喷泉啦,飞溅啦,扫射啦…那个量惊人啊,哗哗的往女的身上洒啊……跟洒花露水似的,难道男生的那个液不要钱就能像矿泉水那般浪费么?这么多,人能受得了么?变干尸么?好吧我担哪门子心。(呃……呃……这是弄啥捏,额四山顶洞人,额真心不懂,实验片?噢,看来岛国的爱情99技也是艺术,嗯,以后不用偷偷看艺术片了……)

    随后剧情出现一个船长,奴役了【小子】们,把他们当狗一样捆起来,各种尿尿,露各种橡胶鸟,还大鸟上有地图……到此我这般粗俗扛大米之流完全没有看下去的想法了,怎么说,这更像是一台猎奇的舞台剧,用了很多手法来阐述,当然这种赤裸裸的表现也是一种,但我更愿意看一个故事而不是用各种奇艺的表达去体会别人要说什么…………

    多的不说了,唯一建议保持着看稀奇的心态去看这片,那样你会开心平静得多……

     7 ) 《野小子们》:只不过是重返男权

    原文地址:http://www.qh505.com/blog/post/5597.html

    他们淹死了船长,他们枪杀了海员,他们成为了胜利者,而他们早就变成了“她们”:在那个“牡蛎之岛”上,下体的阴茎掉落,上身的胸部发育,在失去和得到的双重符号体系下,她们以肉身的变化成为“女人”,于是在离开荒岛之前,塞弗琳说:“女权社会可以消灭战争,未来属于女人,属于女巫。”

    面向大海,她们在让自己变身为女人的岛上,不是像只长出一个乳房的唐吉那样逗留在岛上,而是准备好了船只,在男性海员全部死去的现场离开,““离开应像抵达一样,丰饶就是全部。”塞弗琳引用莎士比亚戏剧《李尔王》的一句台词,为她们此次的远行做出了注解。淹死了象征权力的荷兰“船长”,枪杀了占有她们身体的男性海员,当他们在岛上变成她们,这的确是女性的胜利,而塞弗琳也告诉她们,自己曾经也是男人,在岛上和她们一样变身为女人,逗留在岛上的唐吉,根本不是要和她们分道扬镳,只是因为只有一个乳房,他要等待自己完全变成女人才会离开,“等你变成女人我们会回来的。”女人成为了胜利者,女人走向了属于自己的未来,看起来,这便是女权战胜男权的最后意义。

    可是,女权社会真的可以消灭战争?未来真的属于女性?塞弗林引用《李尔王》的那句话似乎就点出了她们此行的真正目的:“离开就像抵达一样。”离开是为了抵达,远离象征母性的“牡蛎之岛”,她们去往的目的地就一定是她们曾经离开的男权社会,也就是说,当他们变身为“她们”,抵达的依然是离开相同的路:回到男权社会,回到男性为统治的社会,不是让女性消灭战争让世界成为女人的世界,而是女权、女性和女人,都重新回到男权、男性和男人的秩序中——最后当大家再次念起台词,最后一句是:“凡母胎所生之人不能伤害汝”——再次印证了男权社会才是“母胎所生”的一种合法化的社会。

    当变身为女人们的“她们”成为胜利者,当塞弗林预言“未来属于女人”,似乎这种行动和宣言,就是在阐述一个女权主义的主题,所以我一直以为导演就是一个女权主义者,但是贝特朗·芒蒂格,法国新一代电影领军人物,却是一个满头卷发的男人。以电影来推测导演的性别和观点,这无非是一种幼稚的判断,甚至只是脑中闪现的想象式推论。撇开导演相关,其实从105分钟的电影来看,贝特朗·芒蒂格所要表达的东西在影像的呈现中,似乎也偏离了当初的设想,他说到这部电影的主题是,“我把它想象成一种内心深处欲望的源泉,一种没有性别界限的自由情欲下的表达。”很明显,贝特朗·芒蒂格是带着一种去性别化的目的去拍摄这部电影,当性别界限被取消,从身体属性回归到欲望属性,便是一种“自由情欲的表达”。从总体风格来看,黑白和彩色影像特质的交替,16mm胶片的圆角画框设置,富于想象力的迷幻画面,都制造了一种欲望场景,让观者进入到一个超现实主义的奇异之旅中,在荒岛、冒险、战争、肉欲的呈现中,身临其境于一种“内心深处的欲望”世界。

    但这或者只是一种表象,极力想用视听语言模糊性别界限,想颠覆男性/女性的二元对立,却适得其反:不是取消性别界限,而是强化二元对立;不是展现内心欲望,是回归社会秩序,不是女权的全面主宰,而是臣服于男权的传统。其实在“野小子们”被审判的时候,这种刻意为之的去性别化观念就已经变得尴尬。片名《野小子们》,就是对于男性的一种命名,当五个野小子戴着面具强暴了文学女老师洛尔纳·德布干维尔,并将其绑到马背上凌辱,面对审判席,他们都寻找托辞寻找借口,他们共同的辩词只有一个目的:不是他们强奸了女老师,而是女老师勾引了他们:起先是一起排演莎士比亚的戏剧《麦克白》,之后是邀请他们喝酒,在醉酒之时便发生了媾和之事。

    醉酒而性起,性起而强暴,强暴而撒谎,这是男人惯用的借口,所以从事件发生开始,一切的规则都在男性社会被强调被执行:当犯罪者是男性,审判者也是男性,惩罚者也是男性。但是当五个人在审判席上自我申辩的时候,“野小子们”其实就已经在贝特朗·芒蒂格的镜头里变成了“她们”:从第一个罗德亚尔德开始,到第二个于贝尔,再到斯罗内、让-路易,以及最后一个唐吉,其实都能明显看出来,他们就是“她们”——并非是在电影里,而是在演员层面,他们完全就是女人,那种眼神,那种面貌,那种举手投足的姿态,都具有女性特点——除了让-路易具有男性特点之外,也就是说,在这个场景中,女演员来饰演“野小子们”,很明显强化了性别界限,这不应该是贝特朗·芒蒂格为了剧情而选中这些演员,在他看来,用女演员来饰演野小子们,就是为了剧情的需要,因为在岛上当他们变成“她们”,在身体器官变化中达到性别变化才显得自然,但是从审判就开始了易装式的安排,明显感觉到了一种尴尬,而这种尴尬的情绪,无论在主题阐述上,还是在影像构建上,似乎都无法达到去性别化的目的。

    事件发生于男权社会,审判体制是男权主宰的一种证明,当然惩罚方式也无法逃离这一桎梏:荷兰船长成为改造他们的“上帝”,不仅他本身是暴力的执法者:他将野小子们拉上船,用绳子扣住他们的脖子,命令他们干苦力活,而且他身边带着的“随同”也都是男权的代表:一只凶猛的狗卢皮阿,一个男孩,以及一个女儿。狗当然是暴力的工具,男孩也同样被绳子扣着脖子,但是他说了一句“我是文明人”,也就意味着男孩是船长让野小子们从野蛮过渡到文明的符号,而文明同样是一种男性特质;女儿其实是不存在的,她只不过船长用来诱惑他们的一个幻象——所以,在这艘从波旁岛驶离的船上,为野小子们开启的重生之旅就是男人对于男人的拯救,而拯救的目的是走向男人统治的“文明社会”。

    而在船上,野小子们和船长之间的紧张关系可以理解为男人与男人之间战争的第一阶段,他们像奴隶一样失去了自由,船长对他们发号施令,所有的统治和反抗都没有离开同性之间的矛盾,而那面船帆上都是毛发,船长说,这是前辈的头发,“你们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也就意味着这场男人和男人之间的战争一直在持续,甚至无法穷尽直到永远。在这第一次战争中,那只狗被让-路易扑到水下淹死了,这是用暴力反抗暴力的结果。到了那座牡蛎岛,男人和男人之间便爆发了第二层次的战争。牡蛎岛,无疑是真正女性社会的象征,整座岛就是一个大大的“牡蛎”这完全就是女性肉体的符号:这里有着刺鼻的牡蛎味道,这里的树上长着长满毛的水果,这里的植物都是活的。当野小子们被带上岛,他们喝着树上喷射出来的汁液,就像从丰满的母乳中吸取营养,他们为了愉悦,可以和女性肢体一样的树枝交媾……

    牡蛎岛是一个女性社会,但是这个女性社会的存在不是对于男性的改造,而是为了满足男性的愉悦,“享受人生吧。”船长这样说,虽然他是在引诱野小子们,为之后的变身创造条件,但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根本没有见到这些渴望满足欲望的野小子们受到了何种惩罚,所以牡蛎岛之存在就是重新演绎女性对于男性在欲望满足上的意义。当船长胁迫他们离开岛屿再次登船,于是男人和男人之间的第二次战争爆发。于贝尔因为是船长最信任的人而没有离开岛屿,让-路易因为想要享受愉悦一开始也拒绝离开,最后当大家都乘船离开时他才最后撘上了船。当船行驶之后,唐吉和路易便发动了战争,他们用刀抵住了船长,在一阵狂风暴雨之后,船长被大浪打下了船而淹死,于是他们大喊“我们自由了”。作为暴力和权力符号的船长,在男人之间的第二场战争中死去,野小子们重新获得了自由,而自由后的他们,第一个行动又是返回令人愉悦的牡蛎之岛。

    当第二次登岛,在野小子们喝酒狂欢中,身体开始了变化,“让新世界大门向你开放。”斯罗内对同伴这样说,而这个新世界无非是被改造后的男性世界。他们发现自己的阴茎掉了,胸部开始发育,他们变成了“她们”,似乎是女性主义对男权的阉割,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器官意义甚至是最外在工具意义的变化,并非是“女权社会消灭战争”那种豪言壮语的实现。一艘船开往牡蛎之岛,是为了变身,船长作为执法者在上岛之后一只乳房也开始发育,岛上的塞弗林是一个女人,但她之前也是一个男人,再加上身体上发生变化的野小子们,在这个牡蛎之岛上根本没有真正的女性,这依旧是一个男人主宰的世界,甚至还有那些男性海员,即使当他们面对“野小子们”的她们爆发了欲望,而野小子们杀死了他们,也完全属于男人之间的战争——或者称之为第三次战争,一种集体主义意义上的“集团争斗”,而获胜的野小子们即使在身体变成女性之后,也根本不是彻底的女性:她们不穿衣服袒胸露乳,她们手插在口袋里吊儿郎当——这和曾经的他们又有什么区别?

    “离开应像抵达一样”,所以即使他们成为了它们,离开岛前行的目的地依然是他们离开的地方:有着暴力和权力的男性社会,审判者和惩罚者主宰的男性社会,可以强暴女人而从来不负罪的男性社会——岛上的宣言只是空洞的一句话,岛上的变身只是最外在的改变,岛上延续的战争从来没有平息,它会以另一种方式在男人和男人之间爆发。或者,这个寓言在贝特朗·芒蒂格那里可以这样来阐述:在整个过程中,只出现了一个真正的女性:野小子们的文学老师,但是她是作为被强暴者而处在面具男性的身体之下,所以说,贝特朗·芒蒂格想要去除性别对立,只是在文学世界消除二元对立,对老师的强暴就是对文学的强暴,也只有在他们引用的《麦克白》和《李尔王》里,作为统治者和掌控者的麦肯白、李尔王都死在了自己的权力世界里——当最后的野小子们再次说出《麦克白》的台词,他们以强奸文学的方式改造了暴力场景,“凡母胎所生之人不能伤害汝”,一切才回归到自然,才回归到欲望。

     8 ) 观影体验非常爽的一部电影

    个人非常喜欢,看完后的个人感受: 首先,影片前段,展现得是男性社会对于女性的压迫和迫害。那场审判戏很精彩,几个野小子的陈述,充斥着对于女性受害者的霸凌和荡妇羞辱,非常应现今互联网语境的景。 而影片往后,通过几位主角的性转和凶器的转移,感觉是表达了权利工具和性别脱钩,女性最后获得了权利。 船长的性别介于两者之间,而在船上小便露出性器的片段,展现了他任然对于男权社会迷恋的态度,最后的死亡也表达了男性权利的彻底崩解。 而性转不彻底的唐吉最后带上船长帽,牵着那条狗,变成了新的船长,成为了对于新的权利结构保持审慎的一方。 但是,影片同样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暗指权利的工具,一会是刀一会又是枪,然后对于两种凶器的描述也是没前没后的; 其次是视角问题。全片的故事并不是只围绕唐吉一个人描写的,而镜头一直以来就是几乎上帝视角在所有角色的精神世界里飞。但是,最后主视角却突然变成了唐吉,这个前后是非常不统一的。最明显的就是临近结尾处,所有人突然望向了镜头,让我觉得非常莫名其妙,要不是她们喊了唐吉的名字,我还真觉得挺出戏的。 最后,就是对于通篇的核心问题——性别转换。居然给了一个科学解释,那个可以让人变性的水果是一种科研产品,然后,博士又吧啦一大堆,什么男权有很多问题什么的。我感觉这里十分没有必要,首先这个科学解释就破坏了全片超现实和比喻色彩的基调;而博士那几句关于男权的台词,等于是用小学语文水平,把前面拍得那么好的庭审戏又重复了一遍。就这样的结尾,我还是扣掉了一星。

     短评

    以奇幻寓言的方式探讨性焦虑与两性权力关系,黑白与彩色的混搭,迷幻而诡谲的影像,大胆而引人入胜。船上的规训与奴役,将所有人变成女性的牡蛎之岛,形如生殖器的果子与树林,惧怕尿液的食人藤,母腹中的珠宝,菲勒斯上的地图,若隐若现的水晶头骨,无法彻底转化的雌雄同体人……及至梦魇般的阳具脱落时刻,一种超越阴阳二元对立的理想终于在这座原始而神秘的岛屿上实现。(8.5/10)

    2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实验艺术色情片,分五集上传Pornhub标题我都想好了:Erotic Island系列,Dom Daddy tamed his five Twink Slaves; Fraternity boys drunken frottage; Fembois & Trans mommy…

    3分钟前
    • 烤芬
    • 还行

    “女性社会可以消灭战争”?要让荷尔蒙过剩的男孩子回归到社会正常秩序,不能靠一个荷尔蒙更旺盛的男性用暴力、镇压、呵斥来驯服,而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性别——能让阴茎自然掉落、乳房逐渐发育的雌性激素植物。如果纯粹是扯谈玩还能说得过去,也和怪力乱神的影像贴合,但非要上升到性别议题就显得较为无力。猎奇性展示过多,占据了本可以有的文本内容的厚度的空间。

    7分钟前
    • RayonVert
    • 还行

    像是電氣的考克圖(Cocteau)和惹內合謀,以ETA霍夫曼的美術和儒勒凡爾納的少年冒險打造的密室,密室裡的曳航和荒島。一場蛻變的慶典,熱焰煙火,羽毛浮浪,汁液四濺。如果性別可以選擇,或原初我們都是少年,經歷了如同貝殼孵育珍珠的航行,怪島的冒險,最後彷彿證實了--就算性別肉體改變,就算有了新的眼界--我們具有某種本質。即便為惡(《發條橘子》)

    9分钟前
    • Wallys
    • 还行

    发条橙子坏小子们被雾港水手挟持上被盗的飞船流落到凯瑟琳布蕾亚大姐的海盗城岛,畅饮阿莫多瓦的毒奶,小鲜肉变成娘炮,gay里gay气,妖妖调调,这类天花乱坠的泡沬,总是看的我神经衰弱

    11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评分这么低,挺不服的,最奇妙的是,看完之后脑子里蹦出来一堆其实根本不通透的大师的名字:弗洛伊德,荣格,萨德,拉康,齐泽克,福柯,巴特勒……最最后,还是想起来王尔德:世界上所有事都关乎性,除了性本身,性只关乎权力。阉割了性才能拥有权力吧。

    16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杀死女教师和船长,是杀母弑父,干掉母权和父权。最后鸡鸡脱落,长出乳房,野小子变大姑娘,是女权的胜利。导演用一部艺术电影预言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必然是经过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抵达女系社会。

    18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3.5 像一部杂糅着各类早期电影的奇幻漂流,既有电影诞生之初梅里爱的魔术与马戏杂耍意味,又有之后象征、表现、超现实主义大行其道后强烈的风格呈现。另一边,和《刺心》借力GV制作相似的,它选择了一个充斥着性转、年下、性虐SM等元素的故事为框架。文本类似《蝇王》《少年派》《裸体午餐》的性欲横流版,大量色情明示里拉扯性别、性欲和社会阉割之间的冲动与冲突。不过给我的感觉,古早味的致敬与戏仿层面东西太多,层次融合又故意要做的很粗糙,反而导致迷幻感到最后有点重复与疲乏。也因为这类过分堆叠,导致只有几场戏震撼到我(基本集中于前半)。去年大林宣彦《花筐》里的夜市、月下全裸跑马,其实算同类的创作,却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炽烈燃烧自我的感觉。可能这种东西还是看缘分吧,反正我和这个电影没啥缘分。

    23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我怎么一开始就看出了她们都是女孩?

    24分钟前
    • 杨三疯
    • 还行

    只有庸才和没有独立思想的人才会去找寻更好的“现实主义”,不与他们“同流合污”,同“传统”的法国电影“断绝关系”,大概是对贝特朗·芒蒂格和扬·冈扎乐兹这群法国新生代“异人”导演的最精准的定义。与冈扎乐兹“新舞台”风格不同,芒蒂格用“人造美学”来建设自然主义,以此实现了最大的叛逆和颠覆,在对色情元素所具有的号召力和破坏性探索方面,芒蒂格也要更随性与自由。不过,暂时认为这群导演最合适的创作体量还是短片,两个小时的“漫长旅途”还是会让他们不由自主的考虑起“内容”来。

    25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力荐

    也算是一部神片了。全世界都已经被阳具拥有者所占据,男人制造了女人,男人谋杀了女人。阳具(及其代表暗示的一切)已然成为所有人的向往之物。直到一座无名岛屿的出现,岛屿本身就是一座长满茂盛毛发的“牡蛎”,一个极乐的天堂,男人在这里迷失,沉沦。而也只有在这里,不再是男人把女人变成“女人”,而是女人将男人变为“女人”。一场从一个“牡蛎”起源的革命,而武器,枪,和子弹,都在女人的腹中。。。#2018246#

    30分钟前
    • luer..一串字母
    • 推荐

    发现女演男从一开始就造成了巨大的拒绝接受感,私以为是过分懦弱的选择。同样的故事让男性演男性再推进到最后才有进入语境的可能。(当然由此可知我的性别观点大概在某些情景下很狭隘……*耸肩

    34分钟前
    • Virgil
    • 还行

    用极端大胆的语言和美学来探讨性别政治,诡奇迷幻之美能让人眼睛都舍不得眨一下。

    35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野马捆绑,船长调教,鲍鱼岛上掉JJ,野小子们变野姑娘们,钙片变姬片变女性主义救世界,形式感上有点格里耶的意思,但叙事逻辑还是太保守

    40分钟前
    • kylegun
    • 还行

    我们反对自然主义,修辞即内容,修辞即一切!

    44分钟前
    • Peter Cat
    • 力荐

    真是wild girl on the way..发条橙的feel..内里却是一场trans盛宴..

    47分钟前
    • Diva Tequila
    • 还行

    特别幼稚啊天呐我的大神友邻们都打了五星是掉书袋掉魔怔了么?性别解构建立在粗俗的二元论上 力量这么刻板的性别符号翻来覆去地炫。体液和大自然把男人变成女人 雄性力量消除然后世界太平?拥有这种幼儿园直男思维导演很可爱啊 没有开化啊。你们真的是 看到修辞啊符号啊就觉得很高级 完全不看看指代物是多么贫瘠

    48分钟前
    • ran
    • 较差

    开头像发条橙,后面是以“性”为主题的猎奇版金银岛。黑狗死之前,彩色是梦境,黑白是现实;黑狗死亡隐喻希望破灭、理想崩塌,于是彩色黑白间不再有现实与梦境的界限,而后更是连男女也没了界限,呼出主旨“没有什么好坏之分,只不过取决于想法而已 ”以及女权宣言。个人觉得,故事的结尾才是导演最深层的表达:有人接受被决定,有人不接受!演员敬业!情不自禁五颗星!最后乱说一句,总感觉电影还偷偷表达了对某宗教的感思,但是对宗教不懂只能算一句情不自禁的瞎扯。

    50分钟前
    • code_supercat
    • 力荐

    贝特朗·芒蒂格的美学风格源于他对土、气、水、火四大基本元素的组合与构建:水与土化成了惊涛骇浪与神秘海岛,雾作为气的化身始终笼罩着那片世界,火则化为了一种关键象征。这样的美学理念使得影像风格远远背离了学院派,模糊与混乱的镜头给人以迷失感,色彩与现实关系的混乱更让人完全陷入了窘境。对于这样一部大胆的实验电影,任何言之有理的解析都不算对电影的曲解。如果要选一个切入点的话,我会选择男孩长出乳房时,此时前面所有碎片化的性暗示与性冲动都得到了一个合理的解释。我们总喜欢将“性”与“欲”连在一起表达,但性不只是欲望的表达方式,还可以是施暴的途径。男性对女性施以“性暴”,模糊性别后,女性仍用暴力回击男性——这是一场权利的争夺,也是一场性别的战争。

    54分钟前
    • 康报虹
    • 还行

    用人造美学(人工菲勒斯、人造自然景)完成了对弗洛伊德的反叛——阳具妒羡不再,面对阉割不再焦虑因为(1)阉割的概念不复(2)失去阳具被视为进阶蜕变。

    59分钟前
    • Derridager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