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恐怖片 遗传厄运

    遗传厄运

    评分:
    0.0很差

    分类:恐怖片美国2018

    主演:亚历克斯·沃尔夫,加布里埃尔·伯恩,托妮·科莱特,米莉·夏普洛,克里斯蒂·萨默海斯,摩根·伦德,马洛里·贝克特尔,杰克·布朗,布赖恩·拉谢尔,海蒂·门德兹,莫伊塞斯 L·托瓦,贾罗德·菲利普斯,安·唐德,布罗克·麦金尼,扎克瑞·亚瑟,奥斯丁·R·格兰特 

    导演:阿里·艾斯特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DVD

      鬼女魔咒

    • HD

      何种谋杀

    • HD中字

      猛鬼学堂

    • 正片

      凶间疑影

    • 更新HD

      CCTV杀人案件

    • HD中字

      水诡新娘

    • HD中字

      异形寄生:起源

    • HD中字

      怪谈2015

     剧照

    遗传厄运 剧照 NO.1遗传厄运 剧照 NO.2遗传厄运 剧照 NO.3遗传厄运 剧照 NO.4遗传厄运 剧照 NO.5遗传厄运 剧照 NO.6遗传厄运 剧照 NO.16遗传厄运 剧照 NO.17遗传厄运 剧照 NO.18遗传厄运 剧照 NO.19遗传厄运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安妮(托妮·科莱特 Toni Collette 饰)和丈夫史蒂文(加布里埃尔·伯恩 Gabriel Byrne 饰)带着大儿子皮特(亚历克斯·沃尔夫 Alex Wolff 饰)生活,他们的小女儿查理(米莉·夏普洛 Milly Shapiro 饰)则交由安妮的母亲艾伦抚养 。实际上,安妮和母亲之间的关系十分疏远,艾伦去世后,查理重新回到了父母的身边。  自从查理回家之后,家里便开始接二连三的发生诡异的事件。神秘的图腾,陌生的姓名以及神出鬼没的不速之客让这个家庭被笼罩在压抑的气氛之中。由于皮特的疏忽,一场车祸夺走了查理的性命,查理的死加快了各家庭成员之间的分裂,在安妮最绝望的日子里,一个名叫乔安(安·唐德 Ann Dowd 饰)的女人出现在了她的身边,她声称自己拥有能够召唤灵魂的特异功能。

     长篇影评

     1 ) 或许期待值过高了,关于一些情节的疑问

    烂番茄和豆瓣上都是超高评价,带着极高的期待去看,结果有点失望。。。坐标西雅图,影厅基本上满座,结果一个恐怖悬疑电影,老美们看得集体笑场多次。。。女主的出演有点用力过猛,尤其是烧女儿画本的那一段。。。女儿的相貌和行为都很诡异,儿子呆呆的,一家人就爸爸看着还是个正常人。。。全片看完多少觉得有点故弄玄虚,从头到尾都在等那个高潮,揭示那种种铺垫,结果片子都结束了也没等到那个点。。。很多好片子都有一个开放式的的结尾,但那要结合一个够有说服力的剧情,如果情节不管严谨,并不觉得开放到难懂的片子就是好片子。。。看了一下剧透和影评,对剧情还是有一些不理解的地方。。。

    1. 有人说Annie知道外婆是有问题的,还曾为了保护Peter不成为Paimon的宿主想办法流产,还把Charlie交给外婆让Paimon附身,那么她应该知道Charlie在某种程度上是危险的,Charlie扭断鸟头也证实了这一点,那么Annie为什么非要让Charlie跟Peter去那个party,而且是在Charlie不下去,Peter不想Charlie去的情况下非要逼她去?

    2. 有人说Charlie的死是邪教精心策划的,但事实上Charlie是因为对蛋糕里的坚果过敏,Peter急着开车去医院被突然出现的鹿吓到,Charlie又在碰巧在那个电线杆处打开车窗把身体伸出车窗外,这些看上去都是非常随机的情况,邪教教徒如何能策划这一系列的巧合?

    3. 那么在Charlie出意外的时候Paimon在她体内到底有没有意识?如果有,杀死Charlie对他有什么好处?这样在他能附上Peter之前就等于无身可附了,这对他一点好处都没有,那么他杀死Charlie的诉求是什么?

    4. Annie的哥哥自杀身亡,如果是哥哥的灵魂抗拒paimon附体,那么为什么Paimon不干脆就直接在哥哥灵魂因为死亡而消失的时候附在他身上而费劲周折弄出后面这一出出戏?

    5. 有人说Peter自杀后Paimon得以最终附身,这又说不通了,因为在Annie哥哥的案例上自杀身亡的身体并没有被用来附身。

    6. 另外Peter其实是被吓傻了慌不择路从窗户坠下,并不是自杀

    7. Peter最终被附身的时候是否还活着?如果活着,那就说明paimon其实是可以随时附身,干嘛要折腾一大圈?如果已经死了,为什么他当时又没有附在Annie自杀死去的哥哥身上?反正只是要一个body

    8. Annie和爸爸到底是怎么死的?

    9. 外婆的尸体是谁弄到阁楼上去的?

     2 ) 今年最酷的恐怖片,是关于一个恶魔

    他戴着镶有宝石的王冠,身骑一匹单峰骆驼,行走在茫茫天地间。

    [遗传厄运]是今年最出色的恐怖片。

    因为,电影前一多半,都在让你感同身受,家庭就是这么恐怖:

    父亲大多时候是隐身的,母亲是冷漠又分裂的,她好像是个好妈妈,但又会在梦游中往孩子身上涂满了燃料待燃。

    双亲与兄妹四口,一家人是貌合神离的,人与人间的微妙距离,是迎合,是冷淡,是狂躁,是漠不关心,又是相互试探。

    更何况,在这家人身后,还有一个从未出场又无处不在的老太太,她是女儿口中爱恨交织的人,也是引魔鬼入门的人。

    ©[遗传厄运],一家人召唤死去的女儿,却浑然不知召唤来的是恶魔

    将孙子的身体献祭给恶魔之王,那个叫派蒙神的魔王隐忍数年,终于在电影结尾入主这个身体和家庭。

    这个家,所谓的家,也就真的分崩离析了。

    ©[遗传厄运]最后的仪式

    电影前半段,让你以为这是一部家庭恐怖片;到了后半小时,画风一转,其实,这是一部可以类比[驱魔人]、[罗斯玛丽的婴儿]的恶魔片。

    这里,深陷恶魔套路,无处自救的家庭,让人叹息,但也让人对西方文化里的恶魔(Demon)概念多了一丢想要探究的好奇心。

    传说,《圣经》中古犹太王国伟大的贤王所罗门,不仅有着超人的智慧和治国功业,而且还是一名优秀的恶魔召唤师。

    他把自己召唤的咒文都写下来,称作《所罗门之钥》;然后又用里面的咒文召唤了72名大恶魔来签订契约、为己所用。

    结果,后来巴比伦入侵,不小心将封印恶魔的瓶子打开,72魔神才来到世间。

    被称为“所罗门之英灵”的这72名恶魔,有着一个更为著名的名字:所罗门王72柱魔神

    位列首位的“苍蝇王”巴尔(Baal)、三头恶魔阿加雷斯(Agares)、能望见过去未来的魔神瓦沙克(Vassago)、马身恶魔萨米基纳(Samigina)...

    当然,还有在[遗传厄运]中现身,72柱魔神中排名第9位的「女脸男身」恶魔派蒙(Paimon)

    ©恶魔派蒙(Paimon)形象

    1825年,法国神秘学家在一部魔鬼作品集《Dictionnaire Infernal》里,描绘了各种各样的恶魔形象。

    其中就有派蒙,他戴着镶有宝石的王冠,身骑一匹单峰骆驼,行走在茫茫天地间。

    其实,他也是掌管艺术灵感的恶魔,在科学、艺术、秘法等方面都造诣极深,而且能把这些知识在一瞬间授予人类。

    [遗传厄运]里,可以看到奉拜派蒙神的这家人艺术修养都很高,老祖母织的地毯、母亲做的玩具屋展品、小女儿的绘画...等等,都成了一种暗示。

    ©[遗传厄运]里,母亲做的玩具屋

    派蒙的名字来自公元两千多年前,古老的美索不达米亚语种,含义是“滴答”、“叮咚”的声音,就像是片子中小女孩一直在发出的弹舌音。

    但在古早时,他也曾是美索不达米亚神话里中东的一位神。

    在72柱魔神中,其实派蒙神的名气不大,要数最具名气的,还是排名首位的巴尔。

    在安东尼·霍普金斯出演驱魔神父的电影[仪式]中,附身的恶魔便是大名鼎鼎的巴尔。

    ©[仪式]中,巴尔附身

    巴尔是传说中统帅地狱恶灵66军团的地狱之王,相传相貌丑陋,声音沙哑,而且常以猫、青蛙、人形或是三者混合出现。

    巴尔在犹太教的记载中,被描述为给人带来疾病和灾害的苍蝇王(Lord of the Flies),他的名字,变成了恶魔别西卜(Beelzebub)。

    但其实,他的形象源于公元前1300年古国腓尼基的丰饶之神,他是“巴尔王子”,是掌管太阳、雷雨和丰收的支配者。

    在《圣经》里一写,他反而成了能够和撒旦本人匹敌的地狱之王和大魔神。

    可见,72柱魔神形象大多都有原型,而且由异教神成恶魔的这一转变,都少不了《圣经》的大笔书写。

    除了巴尔,[仪式]里现身的,还有排名第4位的马身恶魔萨米基纳,他精通回魂、降灵术,当召唤者希望他以人形显身时,他也会变成人形。

    ©[仪式]里的马身恶魔萨米基纳

    还有在[招魂2]中出现的、吓瘫一众人马的修女,其原型是排名62位的恶魔华劣克(Valac);

    永井豪的《恶魔人》,其中和主角不动明合体的反派恶魔,则是排名第7位的魔神阿蒙(Amon)。

    ©[招魂2]中修女是恶魔华劣克

    可以说,恐怖片中出现的大部分恶魔形象,都能回归到72柱魔神中来找原型。

    不过,虽说是所罗门王72柱魔神,其实这一恶魔体系跟所罗门王没半点关系,它出自一本17世纪的恶魔学著作《所罗门之钥》(Lemegeton)。

    是当时那些研究占星术、炼金术及卡巴拉的民间神秘学爱好者,假托所罗门王之名,创立了这一体系。

    1566年1月,一个名叫妮可的16岁女孩被带到了法国拉恩大教堂。

    “邪恶的灵魂,神的死敌,抬头看这神圣的十字架,奉主及救世主耶稣基督之名,我命令你,离开这可怜人的身体,永不复返。”

    配合着圣水、十字架和圣饼,驱魔牧师们口念祷文,为女孩完成了一场驱魔仪式。

    在此之前,女孩已经连续数周举止怪异、严重抽搐,嘴里还说着无人能懂的语言。

    这是一场著名的、被官方教廷记录在案的驱魔仪式,有超过上万的民众观看了驱魔,而它的主角,就是恶魔别西卜,也就是72柱魔神之首巴尔。

    1949年,《华盛顿邮报》头版上一个14岁附魔男孩被神父拯救的故事引起了轰动。

    ©49年,一场轰动的驱魔真事,也是[驱魔人]的原型

    小男孩名叫约翰·霍夫曼,在姑妈死后出现了类似附魔的症状,于是,请来了地区主教,进行了一场长达一个月的驱魔拉锯战。

    《华盛顿邮报》对驱魔过程进行了详细报道,引起了人们对这一事件的广泛兴趣和讨论。

    当时,还在上大学的著名作家威廉·彼得·布拉蒂,在20年过后,以此为蓝本,写下了一本伟大的驱魔题材小说。

    这就是后来改编成电影也照样引起轰动的[驱魔人],70年代最成功的恐怖片,可能没有之一。

    ©[驱魔人],驱魔时场景

    也是从这时,一种现代性的驱魔概念开始深入人心。

    在《圣经》中,本就有详细记录耶稣基督在人世间30余年中多次驱魔治病的经历。

    比如《马可福音》第5章开篇说,耶稣在行过加拉大地区时候,发现了被恶魔附身的民众。

    耶稣问其名后,用神力将其赶到了猪群的身上,才解救了百姓,后来,耶稣的门徒们也在授权下驱过魔。

    ©耶稣为民众驱魔治病

    在基督教的观念里,灵界是真实存在的,既然有上帝存在,那就有恶魔。

    而人这种由神赋予自由意志的造物,常常偏离神的道路,而堕入撒旦引导的邪恶道路。

    于是,这时候,基督徒就被赋予了一项驱魔医人、引人走上正道的责任。

    从过去到而今超过500多年,梵蒂冈天主教教廷每年都要进行上千起驱魔仪式,为那些身体与灵魂都被占领的人而战。

    驱魔,也从以前兼有宗教仪式到而今越来越职业化,06年,梵蒂冈甚至举办了一届驱魔培训班。

    这也成了电影[心中的恶魔]剧本的灵感来源。

    ©[心中的恶魔]和[仪式]都有关于驱魔培训课程的内容

    即便目前科学界对驱魔仪式仍嗤之以鼻,颇有微词,但梵蒂冈仍然低调地承认和保留着驱魔仪式。

    教宗方济各也曾在弥撒中说:这个世代还有许多其他世代,都认为恶魔是个神话,是个捏造人物,是邪恶的体现,但恶魔真的存在,我们必须对抗它。

    [仪式]里,作为初接触驱魔课程的神学院学生,男主即便第一次亲眼得见女孩在十字架面前的诡异动作和怒吼,他也相信那是个可怜的病人。

    的确,被附身者的表现和动作,其实常常和精神分析角度的多重人格、精神分裂、或是癔症很相像。

    就像[心中的恶魔]里,那个被恶魔附身的女人,如果被精神分析师诊断,结果就是体内有七重人格。

    当然,也有精神分析师从恶魔附身的角度做过治疗的尝试。

    美国探索频道的一套纪录片中提到过一个案例:

    一个名叫山德森的医生,在将一个多重人格患者催眠后,唤醒了他的另外一个人格,在友善聊过后,得知那是一个灵体。

    山德森医生用心理治疗的方法,最终将其驱离了人体,然后患者的症状也就好了。

    事实上,现在很多教会的驱魔师也不愿意直接给人驱魔,他们常常会鼓励人们先去看精神科医生。

    如果医生解决不了,才是他们出手的时候了。

    ©一生驱魔无数的安莫斯神父,会鼓励人们先去看医生,确认真的被恶魔附身再接受驱魔

    总的来说,西方文化里的恶魔概念跟他们的基督教信仰总是密切相连的。

    就像恶魔的72柱魔神体系里,巴尔、派蒙等等很多恶魔的文化来源,都是其他文化的异教神。

    他们由神转为恶魔的过程,伴随的是基督教统治西方文明的过程。

    至于,是不是真的有恶魔存在、能不能招魂唤醒恶魔、驱魔是否真的有用,我相信,每个人也会有每个人的答案。

    -

    作者/卷卷毛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破词儿」

     3 ) 《遗传厄运》神秘学解析

    《遗传厄运》讲述了女主的母亲把全家人(包括自己)献祭,为魔神换身体的故事。是一部关于所罗门72魔神的电影,电影包含了大量神秘学的知识。

    虽然是恐怖电影,但是不同其他恐怖电影,这部电影的恐怖是在最后35分钟爆发的,前大半部分怎么看都像是一个平静家庭被不幸击倒的写照,让人感觉比较压抑。女主强迫女儿(妹妹)Charlie跟着儿子Peter(哥哥)去参加party,然而去到party后哥哥忙着泡自己喜欢的女生,留下Charlie一个人,Charlie误食了含有坚果的巧克力蛋糕,导致过敏性休克,在送Charlie就医的路上发生了不幸……Charlie死后,Peter沉迷大麻逃避现实,母亲去参加心理互助团体祈求减缓压力,偶然间见识了招魂术的威力后,在自己家里对女儿进行招魂。招魂后局面开始失控,女主前往介绍招魂给她的Joan那里求助,才发现一切不幸都是被人算计好的。剧情才瞬间由压抑变得恐怖起来。

    一.导演反复给出了官方剧透暗示,如下:

    电影一开始出现的遗书:

    反复贯穿全剧的Paimon符号:

    从外婆葬礼上就开始出现这个符号,女主和母亲两人都带着这个饰品,导演都给了特写。

    高速公路上的夺命柱子上出现了这个符号,暗示查理的死并非意外,而是邪教徒的有意安排

    Joan家里供奉的神牌:

    这个符号不断的出现,再联系一下女主和Charlie的艺术天赋,如果是对神秘学有研究的观众,基本能知道导演要说的究竟是什么故事.

    三个提示词的出现

    第一个提示词:satony 这是一句咒语,出现在女儿的卧室墙上,它本身在英语词典里面是不存在的,有外国网友用谷歌搜素后发现这个词最大可能性是是用来召唤死者。

    第二个提示词:zazas,出现在 Charlie 死后。这个词也是一句咒语,网络直接搜素是找不到任何有用资料的,但是查找时加上英文神秘mystery,会涌现很多内容,其中会不断出现“克劳利”这个名字,克劳利在历史上跟黑魔法关系十分紧密,彻头彻尾的神秘主义者。历史纪录曾经用黑魔法召唤恶魔,用到的咒语是“ZAZAS ZAZAS NASATANADA ZAZAS”

    第三个提示词:liftoach pandemonium,出现在招魂之后, 这个词的前半部分查不出任何意义,后来查了谷歌,发现在希伯来语里意味:打开,后半部分pandemonium=pan+demon+ium,pan作为前缀可以表示:泛、全的意思,”demon“表示恶魔的意思,ium作为后缀表示场所的意思,可以译为:魔窟,最早出现于弥尔顿的《失乐园》;

    导演一直在玩恶趣味的剧透。如果看懂这三个词,基本提前知道了结局。

    根据《所罗门之钥》一书的内容,派蒙属于所罗门72魔神之一,资料入下文:

    派蒙(Paimon or Paymon)别名:拜耶蒙(bayemon)

    所罗门72魔神排名:第九,位高权重的灵魂主宰,手握200个灵魂军团,其中部分是天使编制(你没看错,作为魔神他能领导天使)

    位阶:君王(最高级

    特征:男身女头,头戴闪耀宝石王冠

    坐骑:骆驼

    能力:传授召唤者名誉、艺术、魔法,解决一切疑惑

    忠诚度:所有恶魔帝王中排名第一

    派蒙

    所以完整的故事应该是这样的:

    女主的母亲Ellen创立了邪教,通过与paimon结婚,成为了头目。下图这个场景只有新娘,从未出现过新郎,周围全是教徒。而且洒落的不是一般的花瓣,如果没看错应该是金币(结合插画内容,应该暗指魔神将带来财富)该场景很大可能是Ellen和paimon结婚。 (后文会给出其它证据)

    一开始Ellen尝试把自己的儿子当作Paimon的容器,但是失败了,导致自己的儿子在16岁那年自杀身亡。仔细看英文,并不是字幕说的“他的那些人格分裂都是母亲干的好事”而是“母亲把另一个人放进我的身体“,另一个人指的就是Paimon。

    女主生下Peter后,不给Ellen靠近的机会,所以Ellen没办法把Peter作为宿主。但是女主愧疚心里作祟,把Charlie交给母亲带,导致Charlie成了容器。这里导演一开始就跟我们做了强调,出现在外婆葬礼的夜晚,母亲说:你还是个小宝宝的时候,她不让我喂你,因为她想喂你。然后导演为了强调不是喂婴儿食物,特意给了以下特写镜头:

    后面导演还给了其他镜头暗示读者,Charlie被附身:

    1.Charlie剪掉鸟的头部(太血腥不上图了)

    2.魔法阵里的工艺品其实都是Charlie做的

    这个场景也是在暗示女主一家人的结局:全被断头。这也跟召唤的是paimon有关,电影里paimon的插图有一个细节:骆驼上挂着人头。

    那为什么要选择Charlie?有以下两种种可能:

    1.女主哥哥的死亡,让外婆意识到男性容器不行,改成用女性做容器,所以才选中Charlie。

    2.女主哥哥的死亡,让外婆依意识到要用婴儿作为容器,但是女主不给他机会接近Peter,只能用Charlie。

    我偏向于第二种情况,首先,paimon的重要特征就是“女头男身”,身体是容器,容器必须是男的,而头部(即思想或者灵魂)是女的。也正因为这样才要换身体,才有了一系列的算计。同时也能解释第二个问题:

    为什么要折磨Peter?

    邪教徒折磨魔神的宿主,这不是找死吗?但是如果结合女主哥哥的死来看,就能解释了。如果宿主灵魂或者意识完好,那么很容易有排异反应(笑),所以必须先折磨Peter,使其精神脆弱,崩溃。这样才能让魔神更好的掌控身体。

    那为什么要选择peter而不是女主老公?

    peter和chalice是亲兄妹,某种意义上身体是一样的。但是父亲和Charlie不是,查利只拥有父亲一半的基因,又多了一半母亲的基因,如果这样换身体,难免会有风险。如果再出现排异反应就完了。不知道要等多久,可以说这是他们最后的机会。

    所以,这是一个精密的计划,从Ellen接过chalice那一刻计划就开始了,而主导者就是Ellen本人,她决定要把一家人献祭,得到魔神带来的馈赠(具体是什么后文会分析)。外婆的去世只是计划的开始,坟墓被盗,外婆房间有黑魔法符号,尸体被搬到阁楼并画上符咒,统统都是教徒所为。

    Charlie只是容器,她的死亡只是为了释放paimon,释放paimon之后,才开始了真正的招魂仪式。这个招魂仪式是谁启动的?女主。他以为招的是Charlie,其实招的是邪灵。下面是Joan摆出的招灵桌,用来招peter的魂。

    “招灵桌”,是在进行魔法实践或召灵的时候桌子或祭坛上画的东西。原来的图案如下图:

    而当女主头断(断的方法有点恐怖,带耳机就知道怎么断的)peter摔下去晕倒过后(没死),他们启动了黑魔法,让派蒙附身在Peter的身体上(就是那一束光)。电影结局的魔法阵也是参考了《所罗门之钥》。必需品:节杖,王冠,亚麻长袍。另外那座邪像的头部就是查利的头。然后邪像右手向下,跟三位一神完全相反。

    《所罗门之钥》中文版

    影片在这里戛然而止,但是你完全可以想象邪神降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有人在问,邪教徒怎么会知道Charlie在那根电线杆上断头,其实应该反过来,是邪教徒让Charlie在那里断头,peter为什么转向电线杆?因为公路上有死鹿,一开始我也觉得是意外,直到影片最后给了以下这个镜头,这只东西应该就是那只死鹿,红圈部分应该是鹿角。这不是他们家的狗,他们家的狗应该小一点。

    那么有哪些证据证明邪教徒是早有预谋呢?

    第一个场景:Ellen葬礼出现了不止两个邪教徒,起码有两男一女。导演给了这个男人镜头特写,他就是邪教徒之一。他在peter发现父亲死亡时再次出现。注意发型和笑容,是一模一样的。

    还有一个比较难找,导演没有聚焦镜头给他,但是隐约可以看出是同一个人,注意右上角那个白头发的男人,轮廓非常像,注意右上角那个男性。

    第二个场景:Charlie剪了小鸟头部后,有个女人在远处跟她打招呼,笑容很甜美,就是上面左一。

    第三个场景:女主去joan家里时的一些细节。

    第一个,女主拿的药是白色的

    2.吃完药后发现有小药片,黑棕色的,这明显不是女主的药

    3。注意看joan的表情,这里是盯着女主喝不知名液体送药,从端起茶杯到放下整个过程。

    那么女主吃的很可能是镇静类药物,她本身有过梦游的病史,再加上丧女之痛,有必要吃这种辅助类药物。Joan在不知名液体里放的可能是让镇静类药物失效的东西。女主每次去完Joan家都会有些不好的事情发生,第一次去完Joan家里,女主在晚餐时候和儿子大吵一架,近乎歇斯底里,而第二次去完joan家回来就直接梦游了,情绪失控基本都跟joan有关。

    Charlie之死:

    1.为什么查莉要吃那块蛋糕?其实这里我们可以大胆假设,是派蒙驱使查莉做的。看以下细节图

    这张图是party上一个女孩在剁坚果,而坚果不可能弄成粉末状,一般是小颗粒加到蛋糕里。Charlie是知道自己不能吃坚果的,吃之前完全可以问,即使不问,咬下去那一瞬间也能知道这块蛋糕不能吃,是由机会停止的,但是Charlie嚼了几口后依旧吞了下去。

    2.Charlie为什么要把头探出车窗而不是打开车窗等风进来?两种解释:

    (1).因为过敏性休克会使人窒息,而车子在高速行驶下,Charlie把头探出去,张开嘴,风(空气)会直接往嘴里灌,有助于呼吸。从某种意义上是求生本能驱使。

    (2)Paimon驱使,Charlie已经被附身好久了,驱使她探头问题不大。

    3.为什么邪教徒知道Charlie会吃坚果蛋糕?第一,外国人对坚果的喜好,他们非常喜欢坚果,特别是在各种甜品上加坚果,比如冰淇淋,圣代,蛋糕,而聚会一般会出现甜品。第二,他们知道peter有吸食大麻的习惯(这应该是监视得到的结果,不知道大家记不记得peter会在窗边抽大麻,很容易被外人看到,见下图左边的烟是监视者喷的),为了吸食大麻必须让Charlie独处,这提供了误食蛋糕的机会。当然,不可避免,这里面肯定有运气成分。而看似意外死亡,其实是人家精心算计的结果。

    裸体的邪教徒:

    电影没有给出任何解释,我只能从电影外部寻找答案。裸体与宗教的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基督教里的亚当和夏娃。基督教创立初期,举行受洗利益时受洗者是要再所有人面前赤身裸体浸在水下的。脱掉旧衣表示除去旧日的罪。那么用此引申到电影里,他们裸体的意思应该反过来,抛弃对上帝的信仰。接受Paimon的洗礼。另外,有部分文献提到,被施法时,衣服会阻碍魔法发挥作用,不穿最好。

    修正: 一开始我以为Joan摆的是魔法三角阵,用来操纵邪灵,后来找到该阵图(见下图)后发现两者有明显区别,再结合镜头切换joan对Peter进行叫魂和桌上Peter的图片,摆的应该是“招灵桌”(见上文),目的是把peter的灵魂驱赶出身体,以便后面Paimon附体。

    Ellen许诺给女儿的奖励究竟是什么?

    Ellen要的不是财富、艺术科学造诣,这些东西是教徒要的。她的目的只有一个:成为paimon之下教徒之上的代言人。证据有两个:

    1.相框上的字“Queen”,对应的是paimon君王的身份,同时也对应了我之前提到的结婚

    2.结局时众人匍匐在地上的场面,看清楚Ellen和女主的位置。在Paimon身后,而众教徒是在paimon之前,地位明显不一样。同时也解答了她遗书里这句话:“ 我们的牺牲比起我们得到的奖励来说算不上什么 ”。奖励就是:成为paimon的侍从,可以号令众教徒。

    这些才是老太婆所追求的。

    着火的父亲:

    这里我直接引用导演的解释:

    It seems like a safe bet that the book was bound to protect itself. The cult did demonstrate they had a pretty long reach when it came to influencing events, and they even stashed a whole headless body in the Graham’s attic when no one was looking. When Annie tried to destroy the book, it protected itself, but Annie was also essential to completing the possession ritual, so she couldn’t just burst into flames and die. We’ll call that a warning shot by the book.

    But Steve (Gabriel Byrne)? He had to get out of the way, and the moment he died, Annie stopped being Annie and started being an agent of Paimon, much like when she channeled Charlie into her own body during the previous seance. When that ring of light flashes over her, that’s Paimon beaming into a new host, as Collette explained to Vulture, “Ari was standing to the side, and he let me watch this person be on fire for a while [laughs] and then he said, ‘Okay. Now, Paimon, the light, is going to enter you.’ We never talked about what that would ever look like or be like. I just did one take and that was it.” And that, ladies and gentlemen, is called acting.

    大意:这本画册由于是paimon所画,有一定的魔力保护自己,由于女主还有用处,必须被paimon附身掌控,所以父亲必须出局,利用他的死,刺激女主精神崩溃,直接被附身。附身后的女主会像壁虎一样附在天花板。。。。。。。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很用心,考虑了很多细节也埋了很多伏笔,符合A24公司的风格。前面压抑许久的氛围在影片最后几十分钟以恐怖的形式爆发,看起来还是挺过瘾的。影片中的黑魔法其实很早就被证伪了,连同那时候的练技术,希望大家不要被带进去,那是不存在的东西,最后的最后,说一句珍爱生命,远离邪教。

    有兴趣的胖友可以关注下我的公众号,一般一周发布一篇影评或者解析。

    其他文章:

    有哪些非常过瘾的悬疑电影?PART II

    《小丑》的两个故事

    有哪些非常好看的悬疑电影?PART 1

    “末日营销”下的《地球最后的夜晚》究竟讲了个什么故事

     4 ) 「家」是一个被诅咒的空房子

    非剧情梳理向评论,大量剧透预警。

    观看《遗传厄运》结尾时我一直有一个疑惑:

    既然前面已经做足了「厄运」的恐怖效果,这个清晰的阐释到底有何意义?

    毕竟,「厄运」本不需要任何解释,更不必说「遗传」一词已经给予了直接的原因。即便出于商业考量必须要在剧作上公布答案,也无需如此大费周章事无巨细——无论从哪个角度,这都像是一种心虚的欲盖弥彰。

    那么,这个似乎颇具欺骗性的蛇足到底在试图掩盖什么?

    对超自然神秘力量的痴迷总是不同程度地遮蔽着人类对自己以及所处的真实环境的认知。与其说遮蔽,不如说是人甘愿选择的阐释方式,以逃避某些更为刺痛的现实。

    这是个被邪神控制与诅咒的家庭吗?还是说,「家庭」本身便是那个被诅咒的形式呢?


    玩偶之家

    影片第一个镜头时长近一分钟。摄影机从正中对准窗外的小树屋开始,缓慢摇动扫过女主角Annie的微雕(姑且称作微雕)工作室,最终停在这个家所居住的大房子模型中。镜头推近,这个庞大的空壳里的人偶苏醒——第一个出现的人物是儿子Peter——故事开始了。奠定了影片沉稳致密的影像风格同时,这个镜头也给出了文本上的联结。

    外部的小树屋将它的阴影通过镜头的运动投射到了庞大的屋舍上,这或许是第一重意指「控制」的关系。小树屋的意义对于东方人也不难理解,就像是供奉逝去亲人的神龛一般,仿佛时刻凝视着所处的空间以及人的生活。另一方面,工作室依然是女主角Annie的场所,是她创造性与私密性获得舒展的空间。Annie依然是所有艺术作品的创造者——或是「控制」者。

    这或许是一个三角形的多重空间角力。小屋所代表的不明力量注视着Annie,又投射到整个家庭中;而Annie制作了这些作品。这两股力量存在着既上下控制又暗中互相挤压的关系,而房屋的模型则直指第三代人——一个标准的「家庭」模式通过镜头悄然铺展开来。

    影片也穿插了一些大远景镜头展现这个房子的外部。其中一部分镜头保持正面固定直视,白天黑夜倏忽交错形成错位的纤细惊悚感;而另有几个一闪而过的镜头则为斜角的俯视,房子周边的树木随风机械地颤动,能用肉眼清晰分辨枝叶:那似乎并非实景,而是同样的模型搭建。如此种种皆从细微处暗示了这一家庭玩偶一般受操纵的属性。


    此房是我造

    在各式当代电影中我们看过了太多发达国家中产家庭的故事,也看过了太多表情各异但心底的绝望又何其相似的女性

    《大开眼戒》中的妮可·基德曼是被交易的物品,《美国丽人》中安妮特·贝宁的强力与谎言无法阻止家庭驶向崩溃,《登堂入室》里的艾曼纽尔·塞尼耶是被幻想、被书写的对象并成为「房子」的对应物,《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与《爱你,西蒙》里的母亲则在面对相同的身份政治问题时成为高知、包容与理解的代表。

    《遗传厄运》中的Annie与以上人物有着不同程度的相似,但显然又不完全是。

    Annie是一名承受着高压的艺术创作者。她需要不断地提醒自己专注创作才能赶上艺廊的展览开幕日,同时在不断紧绷的同时又尝试提醒自己打电话给艺廊要求延期——但最终反而是艺廊工作人员发短信问她是否需要延期。面对工作极为严格、自律、不断逼迫自己的态度成为这个人物侧面的标签,折射出的却是影片最重点描绘的家庭关系。

    镜头多次对准在房间里工作中的Annie:她戴着专用的放大眼镜,仿佛一个经验丰富的医生操弄手术刀与人的肉体一般摆弄这模型中的一切,又像是一个冷酷的局外人窥伺着房间里的人与物,又似乎是一个预言者通过塑造房中人物提拉着他们的命运丝线。这种创作过程中的冷静态度似乎与她创作的内容不无关联。

    影片中有一处回想起来十分令人齿冷的夫妻交流。女儿Charlie在儿子Peter驾驶的车上被撞断脖子之后,Annie却在工作室的正中直接试图复原车祸场景,包括Charlie完全扭曲的流血头颅。Steve质问Annie是不是在存心刺激Peter,Annie却回答:

    「我不过是在还原这个客观的场景而已。」(大意)

    这个回答内含的层次实在是太丰富了。

    第一,这反映了Annie对整个家庭的看法,她无法忍受如此重大创痛面前其他人选择抚平实质上却是遮掩逃避的态度——而Annie的这种视角更是家庭成员无法相互理解的隔阂状态的呈现,她实际上恐怕真的没有意识到对Peter可能的二次伤害。

    第二,这个回答指向了一种不可抗拒的生命状态,是面对现实,也是潜意识中对现实已然无可救药的无奈承认。

    第三,这是作为创作者的Annie的艺术观的体现:她的作品是一个与现实隔绝的世界;当这种家族的惨状转换成面向公众艺术作品之时,她便可以保持一个安全的审美距离,里面真实的悲痛就可以被稀释,仿佛这一切都和她自己无关——这是她潜意识中对这个家庭的抗拒。

    第四,这种所谓的客观何尝不是一种艺术家创作视野下的主观,所谓的「呈现」也极有可能是Annie自身控制欲的另一重投射。

    「房子」的模型可以说是对Annie对家庭态度的抽象化表达。Annie内心所预感所确知的家族秘密,无论她再怎么抵抗都难以逃脱。正如无论她多么精心制作尽力维护,她最终还是被这混乱的一切压抑到崩溃,一气之下砸碎了所有作品。有趣的是,在展示一片狼藉的工作室的镜头中,最后一闪而过唯一完好无损的却是这栋房子的模型——

    为何「家」这个空壳没有被摧毁,还是根本无法摧毁呢?


    无爱可诉

    Annie是影片中家庭关系网的核心,而这个网络的每一段联结都渗透着令人窒息的压迫感。

    Annie与母亲Ellen的关系是全片最具有范式意义的一组。

    Annie从儿时便感受到了母亲的不寻常。哥哥意识到母亲试图将「人」塞入他体内后抑郁自杀,母亲便将仅有的希望寄托于「像男孩一样」的Annie以及她的后代身上。在这一层关系中,Annie的身份是幸存者。

    Annie在母亲葬礼上的一席话已经将二人关系的疏远体现得非常刻骨。作为直系亲属,她对葬礼上的到访者几乎一无所知,甚至对葬礼的瞻仰对象也同样一无所知。她口中所谓的「注重隐私」、「连在葬礼上谈论都会觉得冒犯她」的母亲,处于一个和她自己完全不同但又不断向她包围的世界中。

    即便在地理空间上远离她,却依然感觉她的控制无处不在——正如最后母亲的尸体重新出现于阁楼中,形成垂直方位上的压倒性标记。

    Annie极力保护Peter不受母亲的影响,最终将女儿Charlie主要交给母亲抚养。我们不妨对Annie的更深层心理做一层猜想:Annie童年时哥哥惨死的经历告诉她可能只有男性是被猎捕的目标,故长大后育有一儿一女的她认为将女儿交给母亲并无影响;然而之后Charlie的遭遇证明,这一附身的过程也可以将女性作为一环祭品——也就是说,Annie又一次成为了幸存者,而这次交换的代价却是她自己的女儿。这其实是Annie始料未及的。

    与母亲的关系势必影响到Annie与儿女的关系。Annie与女儿的第一场对话便是谎言。她欺骗Charlie说是外婆执意要抚养她,而实际上Charlie只是Annie被迫交予Ellen的替代品,这是即便她再爱她也难以否认的客观事实。而Annie更不想承认的或许是,客观上的确是她为了让Peter不准喝酒,才让Charlie直接第二次的成为被交换的对象最终死亡——这是母亲诅咒下的命运,也是Annie为儿女强行做出的选择。

    Annie与Peter在派对前的对话同样机关重重。Annie早就察觉了Peter青春期萌动的逾矩之欲,她能迅速判断Peter每一句请求背后的潜在语境,看似一收一放实则步步紧逼,最终迫使Peter带上Charlie(但她显然并不知道Peter嗑药的事情);又以「和更多人一起玩」为名强迫Charlie就范——Charlie只能以口头禅That’s Okay回应。

    Annie在女儿葬礼时的泪水诚然是真实的。实际上她和Peter一样不愿意承认自己也是Charlie死亡的帮凶,更不愿承认自己对待儿女的人身控制,实际上和母亲对待自己和死去的哥哥的态度并无本质上的不同。但作为影片的主角,导演也着力刻画Annie在母子/女关系中的另一面。

    影片中颇多的梦境描绘中有一处梦中梦的处理极为巧妙。梦境的第一层中,Annie如曾经在梦游中将要烧死Peter与Charlie;梦境的第二层,被惊醒的Annie与Peter开始了关于母子信任关系的尖锐对质。Annie完全不由自主地说出「我从来不想当你的母亲」,而这并非出自自私的或是无来由的厌恶,而是后一句:

    「我觉得我不像一位母亲」。

    Annie何尝不知道生下Peter之后要面对的是Ellen怎样的胁迫呢?正是出于伦理上的责任,她必须选择去拒绝这一层纽带的诞生,尽管她其实无力阻止。而对于Peter,这种家庭恐怖记忆给他带来的阴影完全是无法抹去的,交流的出口已经完全被堵塞了。这才是真正的「无爱可诉」。

    Annie对子女主观上的爱并非不存在,但是家的纽带从来不是光凭主观的认知就可以固结的。他们或许有类似的自我封闭与孤独感,但是家庭无法带给他们任何慰藉与沟通的渠道,而只是互相的欺骗与疏离。当她将这种痛楚倾诉于乔装成陌生人的Joan时,她已经袒露了她作为这个家庭网络中核心一环的最大弱点。之后的引狼入室与崩溃也就顺理成章。

    说到这里我们不妨再对Peter与Charlie的关系作简单回顾。二人直接的交集出现于派对这一事件中。尽管自己举手投足在这一场所中并不自在,Peter显然也并不想多管有些许社恐自闭倾向的妹妹。他很明白她不过是母亲Annie加给自己的一个不要喝酒的警醒与负累,他想要的不过是把妹和嗑药。在两者并不冲突的情况下,他自然而然地把Charlie晾在一边。

    当惨剧发生时,Peter在第一时间并未做任何挽救的工作。无法挽救是显然,但在那完全安静的十几秒钟,他更为深层的心理活动或许才是重要的部分。

    那只是完全的错愕吗?是什么在驱使着他连警都没报头也不回地直接离开现场呢?是一种将心理责任推给母亲的自我逃避吗?还是另一种甚至暗含摆脱累赘的庆幸呢?毕竟我们实在是没办法从影片中看出兄妹二人的情感互动,更不用说Charlie主要是由Ellen抚养的了。而在那个梦境中,当Annie面对Peter呼唤Charlie时,Peter的第一反应则是:「你为何这么害怕我?」Peter虽然由Annie抚养,但是否他内心感受到的却是Annie对Charlie的爱呢?这种爱是否在挤压着混沌着Peter与Charlie的关系呢?……

    如此种种皆是难以细想的阴森的家庭细节。

    作为丈夫,Steve显然和Annie没有血缘关系。Annie在尝试焚毁Charlie带有诅咒的笔记本(同时也会烧死自己)之时便希望Steve来做这一刽子手的角色,因为他并不在这一血缘线索的流系之中。但完全出乎她意料之外的是,当她不堪忍受将本子丢入火堆中时,燃烧的却是Steve。

    这一刻,「厄运」的意味昭然若揭:它并非「遗传」的生理血缘逻辑,而是「家庭」的社会人伦逻辑。他们并非因为基因而是「家庭」这一形式本身,而陷入持久的折磨与挣扎中——这种挣扎看似是命运的指引,却终由人难以预测未来的自主意愿以及他们在家庭这个模具中所形成的联结推动。

    因而,Annie的悲剧性在于,虽然她已经模糊地知晓家族这一坚固统治中的黑暗之力,但却未能意识到她赖以生存的「家庭」这一结构已经嵌入了毁灭的核心。换言之,即便她能够以怎样的手段逃脱这股神秘的力量,她也依然会受困于这个牢笼中。

    「家」这一概念是一切时间与记忆沉淀下来的不可扭转的沉重锁链,爱也不过是成为不同形式的占有、控制、分割与毁灭的代名词。一旦得到某种力量的催化,其中蔓延的欲望便会渐次吞噬全部,形成由内而外的崩溃。

    或者这也不是全部。


    血观音之盒

    假如我们已经确认了「家」在这一场悲剧中的结构性地位,那不妨继续深究一下这个看上去极其复杂的宗教降神仪式。两者显然并不是完全分离的关系。

    从Annie一直不愿翻开的神灵笔记中我们看到,Paimon通过人世的信徒寻找附身的对象,并给予信徒财富、名誉与人脉。从Annie的母亲Ellen的相簿中我们似乎的确能看到,Ellen在这个神秘的组织中逐渐收获了在已经分崩离析的家庭中所收获不到的钱财与权力。

    然而,这种成就并没有让她满足,她最终依然需要通过对「家庭」这一结构的召唤来完成邪神的具象化与自我权力的登顶——最终Peter坠楼「重生」、被戴上王冠之后,Ellen的遗像上也冠上了「王后」的名号。她将一切的控制权重新收归己有,成为家族树上最高的统治者,接受所有活死人教徒的朝拜。

    更为吊诡的一点则是这一层祖孙的关系。Annie制作微雕的一个场景中,Ellen在Annie的孩子出生后站在她床边,二人同样袒露汝.防,仿佛在争夺喂奶的权利。而故事的最终,Paimon王附身于孙子Peter,外婆Ellen则成为「王后」。

    这一头一尾两个暗含乱伦意味的场景完成了对接,隐秘地揭示出了这个家庭中汹涌的倾轧与占有。所谓的宗教邪恶绝不外在于家庭结构之中,他们并非遥相呼应的对位,而是深刻地互相渗透,融为一体。

    我无法确知导演对「家庭」与(邪)「宗教」这一概念本体的态度,却也难免暗自揣测。

    当Peter面对阁楼中那些先辈们阴森苍白的幽灵时,当那些失去了头颅失去了自主意识的女性与赤身露体渐次腐坏的男性悉数臣服于Paimon面前时,当最后一个镜头画面移开让人看到整个封闭的树屋周围浩大的黑暗与空洞时,我都在怀疑:这两者在导演心中到底有何不同?

    两者都依赖某种相对的原始积累,都需要某种强大的召唤仪式来达成组织的稳固,最终固化为某种依赖、恐惧与占有的共同体,控制「脆弱」者的幽暗内心,让人动弹不得——像一个人们互相压抑折磨的空壳。如影片海报所描绘的那样,所有人的房间都朝着不同的方向,却始终在这个框架的束缚之中,指向《血观音》一般没有出路的未来。

    「遗传」的岂止是厄运,「家」本身才是那个被诅咒的空房子。

    这或许正是这部影片最令人恐惧的地方。


    本文可见于微信公众号「风影电影纪」

     5 ) 吓死人不偿命的《遗传厄运》到底恐怖在哪里?

    今年的现象级恐怖片一部接一部,全民找Bug的《寂静之地》、吓人出贱招的招魂外传《修女》、把昆汀看哭的《阴风阵阵》,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名声大噪的《遗传厄运》

    当然,它不是一部对大众友好的电影,尤其对于看电影解压的观众,它铺垫缓慢,内容压抑至极,绝不是茶余饭后的消遣。

    但《遗传厄运》真的是一部难得的佳作。

    电影在影像风格上明显致敬库布里克的《闪灵》,尤其是推拉镜的应用, 叙事风格和主题则类似波兰斯基的《罗斯玛丽的婴儿》。

    全片夹杂着大量的或明或暗的隐喻,名不见经传的导演阿里·艾斯一出手就有一颗往大师肩膀上踩的野心。

    不同于一般商业恐怖片,电影没有采用任何一惊一乍的吓人计量,它的恐怖是渗透式的,前者是短暂的生理刺激,最多起鸡皮疙瘩,后者是蔓延的心理折磨,更让人毛骨悚然。

    当你看着一家人慢慢地被未知的诅咒疏离、撕裂、宰割,所有的一线生机也都通向了炼狱时, 会质疑导演对这个世界有什么愁什么怨,为什么要拍这么一个糟心的故事。。从观众的精神伤害层面来讲,说它是十年来最恐怖的电影一点也不为过。

    一场葬礼拉开的影片的序幕,死者是女主角安妮的老妈艾伦。台上,安妮在悼辞中不留情面的称她妈个固执的人。而台下,女儿查理正在画着台上的安妮,查理眼中的妈妈也一样的狰狞固执。

    安妮在艾伦的遗物翻到一本招魂书以及一份耐人寻味的信件,信中称有重要的事没告诉安妮,强调一切牺牲都是值得的,之后安妮见到了艾伦骷髅般的鬼影。

    憔悴的安妮来到互助会自嘲的和大家分享,她全家都是精神病,母亲人格分裂,父亲患有抑郁症并把自己饿死,哥哥有精神分裂上吊自杀,并在遗书中谴责母亲艾伦让别人进入他的体内。正因为家族男性都横遭不测,所以安妮生下彼得后坚决不让艾伦靠近儿子,但出于内疚,在女儿查理出生后,她允许艾伦照顾查理。 对照电影开场不久出现过的一个微缩玩具,场景中艾伦抢着要给查理喂奶,显然这祖母对孙女有一种病态的执念。

    安妮的独白是一段长镜头,通过拉镜、定镜、推进,让观众随之关注、聆听再剥离。我们也因此看到艾伦由自嘲、抱怨、无助的三层剥洋葱式的情绪。回头来看这一段极其重要,它交代了厄运的辐射背景。

    电影在影像风格上明显致敬库布里克的《闪灵》,尤其是推拉镜的应用叙事风格则类似波兰斯基的《罗斯玛丽的婴儿》。

    儿子彼得在家乖巧,在外泡妞抽大麻,是个的典型叛逆期少年,而被祖母抚养过的女儿查理则是个长相阴郁,性格孤僻的非典型女孩。查理说她小时候像个假小子,这是个很狡猾的包袱。奶奶去世后她做出了一系列诡异的举动,比如剪下死鸽子的头,并且看到一些旁人看不到的渗人景象。

    安妮从事着制作微缩玩具的艺术工作,忙着赶工的她希望彼得带着妹妹查理一起去参加派对。结果在派对上,意外发生了,前面种种暗涌的铺陈在这一段爆裂,整个家庭也至此开始分崩离析。无助的安妮在互助会好友的相助下试图用通灵来解决问题,但她没料到这是一条厄运重重的绝望之路。

    电影在高潮之前,并没有明显的怪力乱神,厄运在电影里更多是无可名状的无形之物,借用种种不安的意象,埋伏四周,侵蚀到一幕幕的家庭戏中。

    比如那场飞来横祸之前的戏份里,查理正在桌前做着奇怪的玩具模型,她嘴里发出突兀的弹舌声,桌上放着拧断的鸽子头。

    紧接着的画面是安妮用刀在切番茄,两个画面衔接出了之后惨剧的意象。

    安妮收到的美术馆的催促短信,镜头特写了手机短信和安妮无精打采的表情,同时刺耳的音乐响起。

    如果没有这条短信,安妮可能未必会让彼得带查理去参加pater,这一切并非意外。在party的戏份中,插入了一段安妮制作微缩模型的场景,模型中艾伦的人偶站在安妮卧室门口,异常诡异。

    接着厄运发生。

    画面长时间聚焦在彼得那张沦陷的脸上,画外音传来了安妮撕心裂肺地嚎哭。这一段严重让人心理不适,因为随着剧情的诱导性的发展,观众已经对这家人建立了情感认同,因此这一段,观众和角色一样猝不及防,感受到那撕裂般的痛楚。

    母子俩同样是奔溃,但一个是特写,一个在画外,一个无声,一个嘶声,产生了剧烈的悲剧效果。

    由此可见,导演用微妙的布局,影像上细致的排布,营造出了无孔不入的邪恶,在电影中无处不在。微缩模型就是个嚣张的邪恶符号,透过安妮制作的模型我们透视到这个家庭的全部情景和动向。

    而过场中真实房屋的场景,也在移轴摄影的处理下被微缩化了,摆明了安妮一家始终处在某种神秘力量的窥伺中。安妮作为模型艺术家的职业也似乎是母亲艾伦对这个家庭掌控欲的延续。

    墙上的神秘字符、查理的红色小木屋、吊诡的绿光、乃至于查理吃的一块巧克力等种种的元素都是细微的伏笔。

    甚至开场不久后,彼得在客堂上看女生屁股时,背景处的讲课内容都别有含义。

    老师讲述的是大力神海格力斯的故事,他说:“海格力斯在整幕戏中都完全无视了他面前的各种征兆,他以为一切都在他掌控之中……”

    有个女生说:“如果一切都无法避免,那说明角色根本没有希望,他们就像,可怕的没有希望的机器中的小卒。”

    机器小卒对应着模型玩偶,加上海格力斯本身就因受到赫拉的诅咒而杀掉了自己的儿子,这看似漫不经心的内容恰恰预示了全片人物的命运。 意外事件后安妮一家陷入到死灰般的隔阂中,相互的逃避和猜疑一场晚餐戏中爆发,母子俩剑拔弩张,安妮抑制已久的情绪彻底爆发,家庭处在瓦解的边缘。

    电影前半部剧情看似缓慢又绝无闲笔,表面上是一出疑云四起的家庭戏,背地里其实是高能版的死神来了。后半部分,各路灵异鬼怪浮上台面,安妮找到了让家人破镜重圆的手段,跌落谷底的剧情开始往正向发展。

    但此片可不同于《招魂》后半段的正能量爆棚,家人的重新凝聚不过是个美好的假象,你以为剧情到该触底反弹之时,没想到谷底之下还有地狱,导演真是个彻底的魔鬼。

    这里要提及一下安妮的丈夫史蒂夫了,这个貌不惊人的角色在片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史蒂夫是个模范先生,像很多现实家庭里的父亲一样,无论遇到什么情形,他都用无限的隐忍和包容来化解家庭的冲突。

    他的通情达理是家庭重要的粘合剂,即便在接踵的创痛下,家人冷漠如冰,他都在想方设法的调和与鼓励着每个人;他的理智也是牵制邪魔的唯一力量,哪怕在安妮证明了通灵是真实的,他依然一波冷水将其泼醒。直到事情愈演愈烈,家族传男不传女的厄运降临到彼得身上时,史蒂夫终于不堪重负。他在汽车里的独自抽泣,标志着他被击垮了,他的结局也好似神话中海格勒斯的结局一般。

    安妮这一家都像是无视各种征兆的海格勒斯。 史蒂夫无视了超现实的迹象,比如早前他接到的电话的线索对应着后面的墓园被掘,他发现了女儿奇怪的绘画,他从来不曾理解安妮心中的埋藏的恐惧; 安妮忽视了现实中儿子彼得内心的痛楚,以至于皮特把妈妈害怕他横遭不测的恐慌理解为对他的厌恶和排斥;而彼得则忽视自己的妹妹始,在同学面前都把她当做一个怪咖而酿成悲剧。

    比起诅咒下的宿命,家庭内部因无法沟通导致的误解才更让人叹息和深省。

    他们和海格勒斯不同的地方,他们本都有选择,但他们都选择了逃避,安妮躲进在查理的小木屋,把惨祸做成不带感情的客观艺术作品,甚至寻求灵媒;而彼得选择封闭自己,他抽着大麻,生活如行尸走肉一般,史蒂夫则选择了沉默。 那么到底是邪魔入侵摧毁了家庭,还是亲情疏离摧毁了家庭,电影到底是家庭内核的恐怖片,还是恐怖内核的家庭片。

    老师的那堂课上的问答给了一个悲观的答案。

    老师问:“海格勒斯从来就没有选择,如果他有选择,到底是加重还是减轻了悲剧色彩呢?”

    女生回答:“加重,因为如果一切都无法避免,那说明角色根本没有希望。”

    所以电影真正恐怖之处就是,它在窒息之中给了角色星火般的救赎和选择,但最终所有的希望都变成全方位无死角的绝望。当然导演追求的可能是双管齐下,心魔感召外魔,外魔诱惑心魔。但它依然是一出彻头彻尾的悲剧。

    影片中的拜蒙王信仰

    至于邪教的背影,电影可以引申出大量的解读和探讨,这里不做细究,附体、招魂、残杀、裸体的活死人,诡谲的笑脸,断头里蠕动的驱虫,都在最后一幕重口爆棚。

    小木屋里的仪式,通过温暖的色调和貌似圣洁的音乐营造出极度扭曲的庄严和虔诚,邪恶和圣洁皂白难分,不寒而栗。

    几位主演也奉献了绝佳的表演,无法想象演这个戏要付出多少内伤。童星米莉·夏普洛演出了女儿查理魂不附体的惊悚感。饰演彼得的亚历克斯·沃尔夫经受住了大特写长镜头的轰炸,展现出了一个被噩梦摧残的少年的脆弱和绝望。

    最震撼的还是安妮的扮演者托妮·科莱特,她在不同情绪间的转换真是着了魔的水准。其中一段神似《闪灵》里的谢莉·杜瓦尔,她应该提名奥斯卡。

    《遗传厄运》是一部情节沉稳但寓意丰盛的电影,它通过缓动的叙事和精致的设置,尤其利用看不见的弦外之音,和看得见的弦外之意。它无视了近20年主流恐怖片的格调,复苏了老派恐怖片的魅力。

    P.S.:此文首发于“电影烂番茄”

     6 ) 导演本人回应诸多问题

    这个导演比较不走寻常路,通常这种悬疑性质很大的电影,导演都会回避特别清楚地回答观众疑问,他反而在各种访问、活动一一回答了大部分问题。

    以下两个链接说得很清楚了:

    //variety.com/2018/film/awards/hereditary-ari-aster-answers-burning-questions-1202841448/

    And the fact the family is completely unaware adds to the terror. One way that I pitched the film when I was first taking it out was “it’s a story about a long-lived possession ritual tol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acrificial lamb.” Ultimately we are with the family in their ignorance of what’s really happening. But I also wanted to imbue the film with this sinister, more knowing perspective. Even though we are with the family in their ignorance, the movie itself knows exactly where the story is going. And everything is inevitable. Throughout the film, things are just sort of clicking into place and all those things are driving this family towards one end.

    In an early scene, the subject of free will is discussed. Are you saying this family has no free will? Yeah, absolutely. I see the film as being very Greek in that sense. This is absolutely inevitable, the family has absolutely no agency.

    There is nothing Annie can do to stop this from happening? No, I don’t think so. That’s where the dollhouses came in. Annie creates these miniature figures and dollhouses and they served as a perfect metaphor for the situation; they’re dolls in a dollhouse being manipulated by outside forces. Any control they try to seize is hopeless.

    Is that why she thinks she can stop it by burning the Charlie’s sketchbook – the first time she tries, she catches fire — but the second time, her husband Steve catches fire? Exactly. Even that scene is meant to play as Annie’s big redemptive moment, she’s going to sacrifice herself for her son. It’s a beautiful gesture but part of the cruel logic of the film is it’s an empty gesture. Ultimately, it’s not her choice to make. She thinks there’s a design here and she can end things if she sacrifices herself. But there’s no design and there are no rules. There is a malicious logic at play.

    Could it have been prevented if she hadn’t been tricked into casting the spell given to her by Joan? The thing is, that scene is ultimately a red herring, and it’s a piece of misdirection. It plays as a séance scene but really it’s a much darker conjuring and they need Annie to take part in it in order to bring it in the house and in order to further this ritual along. When she invites it in, she escalates things. But it would’ve happened anyway, we’re just seeing how it happened. We’re seeing one of the ways it could play out.

    There’s a lot of talk about what a bad mother Annie’s mother was. Did she just have kids for the purpose of this ritual? That’s pretty much what is suggested. If you listen to Annie’s speech at the group therapy, there are a lot of keys in her monologue as to what came before this and how far back this goes.

    Early on, Charlie cuts the head off a pigeon and makes a strange figurine out of it. Can you elaborate on that? I don’t want to be too obvious but we find later that Charlie has been building these figurines to populate a diorama she’s been building that serves as a shrine to Paimon. It also functions as a metaphor for what Paimon is doing to this family. If you look at the diorama you’ll see they’re headless figurines bowing to a pigeon-headed creature with a crown on its head, which is not far away from what we’re left with in the last scene of the film.

    Annie talks about how her mother got “her hooks” into Charlie at an early age. Are we meant to think Charlie is in on it? Charlie is the first successful host for Paimon. It’s transferred from Charlie to Peter at the end.

    Because Paimon wants a male body? Exactly.

    Is there ever a Charlie or is she Paimon from the moment she’s born? From the moment she’s born. I mean, there’s a girl that was displaced, but she was displaced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In an odd way, that makes me feel better. (Laughs) That’s nice. See, it’s a happy ending. But obviously, there’s a boy who’s horribly displaced by the end.

    http://www.vulture.com/2018/06/explaining-the-end-of-hereditary.html

    Is Paimon a real thing? He is! Well, real in the sense that if you believe in hell and the Devil, Paimon is an actual entity that people do worship. Across various sources, he is designated as “a great King,” “one of the chief demons,” and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Angelick Rulers.” He pledges intense fealty to Lucifer, and is often rendered riding atop a camel (as we see in the movie).

    There are conflicting points of view on whether or not Paimon and the demon Azazel are the same. According to the Black Witch Coven, “He is one of the demonic princes overseeing the four cardinal directions, West being his domain,” which is why Joan (Ann Dowd) and her minions “looked to the Northwest” to summon him in the movie. According to the Joy of Satan Ministries, “Paimon gives the power to influence and control others,” and that seems to scan with how he operates in Hereditary. However, the Ministries also describe the hell king as “full of energy. Loud noises and bright lights tend to make him more active. He is very colorful and very friendly.” Maybe the “party naked” side of him just got left on the cutting-room floor, because that guy seems like a downer.

    Related Stories

    Toni Collette Gets the Worst Inheritance Ever in HereditaryLet’s Talk About the Scene With the Car in Hereditary

    What are the “rewards” Annie’s mom wrote to her about in that note? In the Invocations book that Annie pulls out of her mom’s box of things, a photo opposite the image of Paimon shows a person sitting atop a mound of treasure that says “Riches to the conjurer” in a caption beneath. When Joan speaks to Peter/Charlie at the end and crowns him, she asks Paimon to give her and the other followers “knowledge of all secret things, honor, wealth, and good familiars.” She also asks that he bind all men to them, as the worshippers have bound themselves to Paimon.

    Those sound like “riches,” and what with a king of hell being resurrected, being recognized as one of his privileged followers will probably be a lot safer than, well, not. In a description of his abilities, Satan Ministries says Paimon “teaches the arts and sciences” in addition to providing “good familiars and gives one position and honor. He can reveal anything about the Earth and one’s mind.” At least some rulers recognize the necessity of science education!

    So is Peter Charlie? Or is Peter Paimon? It’s likely that Charlie never knew she was imbued with the spirit of a king of hell, but as Annie says in her grief-counseling group, her mother got “her hooks” in the young girl from the time she was a baby. (Annie’s mom, Ellen, even insisted on feeding baby Charlie — and one of the miniatures depicts grandma offering the infant her exposed breast — which is probably the most unremarked upon insane thing that happens in Hereditary!) As we learn in the opening eulogy, Annie’s mom had “private rituals” and “private friends,” a lot of which probably revolved around putting Paimon into Charlie.

    Clearly, though, the long game was to get Paimon into Peter, since Paimon desires a male host, and Charlie sure didn’t seem like she knew she was a preferred underling of the Morning Star! So Paimon was bound to Charlie, and when that little light flash dissolves into Peter’s limp body after he pitches himself out of the attic window at the end, that’s the spirit entering him. With the transfer complete, Joan seems like she’s ready to let Charlie (in Peter’s body) know about everything that’s been going on, and who she really is.

    Remember, too, that Annie’s brother hung himself at the age of 16, leaving a note behind saying that his mother had been trying put people inside of him. Ellen failed to secure her son as a host, and she missed her first shot with Peter since Annie had excommunicated her, so she used Charlie as a temporary vessel until the ritual was able to be completed later on. As Aster told Vulture, “The film is about a long-lived possession ritual that is se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acrificial lambs.”

    Related Stories

    How Scary Is Hereditary, This Year’s Horror Hit at Sundance?Hereditary Director Ari Aster Answers His ‘Upsetting’ Film’s Burning Questions

    With that in mind, you can think of the movie’s sinister events as being carried out by an invisible hand, of sorts. That sigil painted above grandma’s headless body in the attic? It’s the actual symbol of Paimon, and it was also carved in the utility pole that tore Charlie’s head off. The leafy bit that Annie brushed off her lip when she was drinking tea at Joan’s apartment? Probably a witches brew of some kind (or another red herring, because by now you’re paranoid!). Peter feeling his throat close up and taking the posture of Charlie’s decapitated body before ramming his head into a desk? His body was being primed for a spiritual takeover. Those scrapbook photos of Ellen wearing a white dress and a veil as she’s being showered with gold coins? That sure looks like a wedding ritual, once you see her framed portrait in the satanic tree house, which has a placard with “Queen Leigh” fixed to the top. Does that mean grandma was spiritually married to her granddaughter and therefore breastfed her husband-grandchild when she was an infant? It seems like it!

    Did Annie do any of those weird things — decapitating her dead mom’s body, spying on Peter outside his window — or was it the Paimon cult? Aster told Vulture that, “The audience is supposed to suspect that it might be Annie (Toni Collette), but it is the cult of which Ann Dowd is a very significant part. But you are supposed to feel through the film that there are people on the periphery that are watching this family and are hovering just outside.” Therefore, Annie’s sleepwalking was not resulting in her exhuming bodies and cutting their heads off. It was a red herring! Aster laid a sort of bread crumb trail throughout the whole movie, tipping the audience off that the Grahams were always being watched by associates of Ellen and Joan: the man who smiled at Charlie at Ellen’s funeral, all those “new faces” who mourned her death, the woman waving at Charlie across the street from her school, the person breathing in the dark outside of Peter’s window — all of whom we probably saw naked in the tree house during the finale.

    What was with that book setting people on fire? It seems like a safe bet that the book was bound to protect itself. The cult did demonstrate they had a pretty long reach when it came to influencing events, and they even stashed a whole headless body in the Graham’s attic when no one was looking. When Annie tried to destroy the book, it protected itself, but Annie was also essential to completing the possession ritual, so she couldn’t just burst into flames and die. We’ll call that a warning shot by the book.

    But Steve (Gabriel Byrne)? He had to get out of the way, and the moment he died, Annie stopped being Annie and started being an agent of Paimon, much like when she channeled Charlie into her own body during the previous seance. When that ring of light flashes over her, that’s Paimon beaming into a new host, as Collette explained to Vulture, “Ari was standing to the side, and he let me watch this person be on fire for a while [laughs] and then he said, ‘Okay. Now, Paimon, the light, is going to enter you.’ We never talked about what that would ever look like or be like. I just did one take and that was it.” And that, ladies and gentlemen, is called acting.

    Related Stories

    Toni Collette on Hereditary, the Wildest Movie of Her CareerNo Kids Were (Permanently) Hurt While Filming Hereditary

    What about Annie’s sleepwalking, then? Go with us on this one. What if the sleepwalking was Annie’s subconscious way of fighting her mother and the ritual? She tried to set Peter and Charlie on fire once before, but snapped out of it, right? And then in the dream we see where she admits she wanted to abort Peter but her mom wouldn’t allow it — and so she tried to force a miscarriage — she screams at him, “I wasn’t trying to kill you! I was trying to protect you!” Somewhere in Annie’s subconscious, she must have known her children were in danger, and just as her brother had to kill himself to escape Ellen’s clutches when he was a teenager, Annie must have known deep down that as long as the kids were alive they were existentially threatened.

    As Collette told Vulture, in that moment Annie is surfacing what’s in her subconscious, which “allows the audience to know that this is a kind of murky, not entirely understood, gray area about the safety of her children and the intention behind the creation of them — and how her mother was involved, right? So it’s still not entirely clear, but there is an indication of some concern there.” Annie realizes after it’s too late, though, that she part of that threat, and must die if she wants to protect her kids. But by that point the toothpaste is out of the tube, and it just isn’t going back in.

    Are the decapitations part of Paimon-related lore? Not really. Aster added that element himself, and he’s not into explaining why. As he told Vulture, “I think it would be disingenuous for me to give any sort of intellectual answer. I feel like there are a lot of really good reasons and I like all of them, but uttering them kind of robs them of something. But I do like all the things that they might provoke in somebody.” As for Collette, she has formed her own theory about all the rolling heads. “We’re so attached to our bodies, we’re so attached to the brain and the mind. They’re like the control center, and that once you lose that metaphorically, you become nothing, and therefore you are able to give yourself over to this greater force?” Speculate away!

    So why did he use Paimon? No special reason, really. Aster said to Vulture that he just didn’t want to deploy Lucifer again, and hey, that’s fair. If you need a more substantial explanation than that — just let it go. Sometimes creepy is enough.

     7 ) Paimon人间笔记

    大家好啊 我是Paimon 初次来到人间,很新奇 由于人生地不熟,我想好歹先找一个人问问情况(为了行走方便顺便占用一下身体) 没想到凭借我地狱魔王的尊贵身份以及了不起的各项能力 竟然收获了一票信徒 看来人类真是非常的单纯和可爱 信徒中首当其冲的就是一位叫做Ellen的女性

    很可惜,由于我的设定,我只有在男性的身体里才能达到我恐怖如斯的巅峰实力 幸运的是,当Ellen得知我拥有如此多的能力之后 她与我签订了一份协议 挺长的,就不放出来了啊 总之呢,我给她点好处,她需要提供一副健壮的男性身体 当然中间的过程我并不干涉,听最后跪在我面前的信徒们说,状况还是挺惨烈的 感动到了

    当然,入乡随俗,到了人间 据说一个秘密的行动组之间一定要有一个暗号 我思考了许久,觉得用弹舌非常不错——毕竟不引人注目用的人又少,况且不失风雅也不尴尬

    有了协议之后 Ellen特别的积极,她本想将她的外孙Peter献祭于我 却因为她的神神叨叨一直被她的女儿Annie干涉,不让她接触到可爱的Peter 你是不是傻啊!我当时很生气地说,不能强抢,你就智取啊,从精神上先击溃对手

    终于,机会来了,在Annie又生下了一个女儿Charlie之后,她说先让我躲藏在这幅娇小的女性身体之中伺机而发 我决定给她一个机会,于是我上了Charlie的身 也正在这时Ellen竟然老死了,人类可真是脆弱啊

    为了得到Peter的身心(不要误会我不是那个意思),我要先将这个家庭分崩离析 Ellen的去世对这个家庭还是挺有打击的,特别是唤起了Annie内心的感情,这是件好事 如果我雪上加霜,隔不久就把Annie的女儿Charlie也解决了 要知道,处于崩溃边缘的人最好击破了 拿出笔记本好好记记,来自恶魔的战术安排不是每天都有的

    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我行动了——并且圆满成功 不仅Annie几近崩溃,连Peter也吓傻了,一箭双雕秒啊

    接下来的这一步异常关键 据我了解崩溃的人无法面对家人,无人倾诉 这时候我安排的另外一个信徒琼上场了

    我让她告诉了Annie她可以通灵,召唤出已逝之人的灵魂 在让Annie亲眼见证之后,再一并告诉Annie通灵的方法,并且要Annie在通灵的时候拉上全家 Annie一定会忍不住使用这个通灵法 这不,她很听话地还拉上了全家,表面上看起来通灵成功了,实际上这一整家已经通过这个仪式和我又签订了契约

    我可真是个小机灵魔啊!! 而签订时的媒介笔记本,也成为了与他们生死联结的道具

    哎弄了半天终于要到关键的地方了 在我们恶魔界,什么信任,不存在的 在这个家变得支离破碎后,自然本就互相排斥的成员之间最后的信任也被我所吞噬 Annie竟然还想企图烧掉笔记本来终结这一切 年轻人你这个想法真危险,有本事你烧啊

    烧掉倒好,趁你崩溃的时间先上一下你的身 去把你儿子Peter吓得跳窗

    一切水到渠成 不禁放下手中的武器为自己鼓掌

    终于,在各位忠实信徒的膜拜之下 我获得了这幅身体 这一路走来真是感慨万千啊 没想到这个厄运会“一惨惨一窝” 最后我想感谢一下各位支持和鼓励我的观众 如果你也有兴趣签点什么的话,可以与我联系 我会以弹舌的方式予以回应。 对了,有好学的小伙伴问 为什么每个人包括那只可怜的鸟都要把他们的头弄掉,是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和喜好吗 对啊,我喜欢,怎么着吧

    对了因为我的名字paimon 还有一层含义:“叮叮当当”的声音 就是最后我接受新身体时候响起的那一阵铃铛声 你以为作法呢?别傻了那是在召唤我的名字 所以如果你听到了叮叮当当 记得要和我打招呼哦 等等,还记得我们之间的暗号吗?

     短评

    该片应该会垂名青史

    8分钟前
    • 力荐

    看完以后同行女生说:很有教育意义的影片,不要随便把头伸出窗外,否则就会变成男人

    12分钟前
    • Alcoholly
    • 还行

    作为恐怖片,它拍的非常文艺且有范儿,有很多高级的地方,故事在类型的框架内,骨子却做着反类型的事情,用美式family的亲情去讲一个邪教泯灭人性的故事,是反人性和反美式主流价值观的,外婆用死亡下了一盘很大的棋,更狠更邪性的是,它告诉你,这一切都是真的。感觉上跟这几天刚看的《升级》处理故事的方向很像,不过这一部更上一层楼,好的恐怖片不应该只是感官上的刺激,而是主创们对处理故事的品位和能力。

    14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吓到后半程一直指缝观看,很少有这么让我感到恐怖的电影了。推荐~

    16分钟前
    • 廿拾亓
    • 推荐

    虚高了!就是一个鬼畜片呀🤖承认妈妈演技很好 很神经质 剧情推演也很出色 如果没有结局 我真的会觉得这片子精彩 然而结局一出来 我们整个厅发出了嘲笑的声音🙂裸男裸女xie教趴 被恶心到了 爸爸全片最惨 心疼一秒//发现危险苗头的时候 请开灯 请call police

    17分钟前
    • 车站
    • 还行

    9.3分的恐怖片…这应该是恐怖片之冠了吧?活久见…

    20分钟前
    • LockSherk
    • 力荐

    这推进的镜头,让我毛骨悚然,人为什么要这样,越是害怕,越想看!崩溃!

    25分钟前
    • 呆萌小七
    • 推荐

    很邪,鸡皮疙瘩掉一地,真的能感受到一个家庭是如何被悲剧阴影与灵异力量的双重逼迫下逐步走向绝望与崩溃。影片所传达出来的恐惧感其实非常奏效,关键要看观众能否投入到这种视听氛围和角色情绪上,这比起单纯的惊吓要高明得多。导演对家庭关系的“恶意”,由前作短片的伦理崩坏,到了这部便成了宿命式的血缘诅咒。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家庭”对我而言永远是部恐怖片。

    27分钟前
    • LeungChanXXX
    • 力荐

    男主误入拜屌教,不知该哭还是笑… 😳 铺垫了好多以为是各种线索结果也都不了了之,不知道为什么。音乐不错,但这个故事是否拍成短片就可以了

    29分钟前
    • 米粒
    • 还行

    必定名留青史的恐怖影片!!!

    32分钟前
    • 特斯拉与哥斯拉
    • 力荐

    阳光下的恐怖事件。没有预想的恐怖,但是,整体用心铺垫的状态还是很不错的。

    3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这片最可惜的是:恐怖片的套路真的是用一个少一个

    36分钟前
    • 左耳的幸福
    • 还行

    受“闪灵”全方位的影响,不靠一惊一乍来吓人的恐怖片。用了整整1个小时做铺垫,后1个小时抽丝剥茧。邪灵、诅咒、招魂、巫术...各种元素玩得嗨,男主真不知该说他是狗屎运还是惨2333333

    38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等等,这部电影不应该叫奇迹女孩吗.......

    39分钟前
    • 威廉。
    • 力荐

    邪教教宗找宿主也是要性别歧视的;原来短评的后半段,主要想吐槽儿子跟爹妈长得不像,但涉嫌种族歧视,遂删掉

    44分钟前
    • 影呆
    • 还行

    名不副实。昏昏欲睡。

    46分钟前
    • Yolo
    • 还行

    邪的可以,Ann Dowd不愧“美国容嬷嬷”。像这样单纯展现邪恶,只为制造恐怖而没有任何隐喻野心的恐怖片现在实在是太少见了

    49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推荐

    哥哥的孔雀舞跳的婀娜多姿,罗曼·波兰斯基爸全程酱油,第六感妈皮的可爱,爬行妹最吓人…虽不开灯但赞光线充足,看过的最明媚恐怖片。“我们的牺牲和回报相比不值一提”

    54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谁烧这本画册谁就死,我太怕死了,所以你烧。

    57分钟前
    • EvilGoblin
    • 还行

    。。。。预告片就是个虚假广告。。。一点都不恐怖。。。

    58分钟前
    • 中山三路
    • 较差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